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区域文化是形成媒体个性风格,尤其是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它们成为媒体的文化基因,成为媒体生命存活的“DNA”。考察“京沪冲突构造”中的近现代北京、上海报刊,分析湖湘文化对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影响,即可印证这一规律。前者构成184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侧面,后者则孕育出了毛泽东这个影响中国历史和中国新闻的巨子,以此见出区域文化对新闻传播史的深刻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经济生长的土壤,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亦存在两面性,其优良文化品质为湖南经济提供强大精神资源、智力支持和发展契机;其“重理轻欲”“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传统价值取向养成的集体“道德人”和“政治人”特点,阻碍湖南经济发展。创新湖湘文化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反思湖湘文化精神实质,促成文化新合力;科学扬弃湖湘文化传统,实现文化重心大转移;同步推进社会体制创新,营造文化创新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湖湘士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杰出表现 ,使人们对孕育、滋养了众多历史巨人的湖湘文化背景及思想学术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湖湘思想文化的探讨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面不断展开。随着人们对湖湘思想文化传统了解、认识的逐渐加深 ,一些学者已感到有必要探寻湖湘思想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 ,从而推动湖湘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这方面 ,朱汉民先生的《湘学原道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2年 10月版 )堪称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力作。该著对湖湘思想文化传统中最为核心的道论进行追溯  相似文献   

4.
最近 ,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大学教授朱汉民先生主编的“岳麓书院学术文库·湖湘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由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是有关湖湘文化研究一系列专题性的重要研究成果。近些年来 ,“湖湘文化”已经成为湖南学术文化界的一门显学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人均对它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除学术文化界外 ,其他如政界、商界的人士也对湖湘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十分关注。“岳麓书院学术文库·湖湘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面世 ,渗透了岳麓书院学者和广大湖湘学术研究者的智慧和汗水 ,是对湖湘学术研究的深入探求 ,具有很高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繁荣开创了新的起点。八十年过去了,“五四”运动虽已成为历史,但以“爱国、民主、科学”为主体的“五四”精神必将成为永恒。在“五四”精神鼓舞下,20世纪,中国人民洗刷了中华民族19世纪的屈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到ZI世纪,我们发扬0五四”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必将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走向辉煌。l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勇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担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又…  相似文献   

6.
“湖湘文化精神特质”是中国文化的普遍性与湖湘地域文化特殊性的结合,这种能够将特殊性与普遍性融合起来的“湖湘文化特质”,并不是湖湘地域人群先天的、固有的文化特质,而恰恰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兼多元与一体 ,纳百川于一身 ,既集古代优秀文化之大成 ,又浓缩着封建时代遗落的历史尘迹 ,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着中国 ,尤其是湖南早期现代化发展的迟速。湖湘文化的自强不息的变革意识和兼容众长的学风 ,使湖南涌现出了一大批倡风气之先的杰出人才 ,直接推动了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但是 ,它尊崇程朱理学 ,强调“夷夏之辨”的观念 ,又使湖南早期现代化起步迟缓 ,导致了湖南现代化发展速度严重滞后于其他各省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宁夏暖泉农场位于神奇秀丽的贺兰山东麓。这里已经没有创业之初那种戈壁荒漠的凄凉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瓜果飘香、稻熟鱼肥的塞上江南风光。几代人的奋斗,支撑农垦人的是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有的精神。1995年,王大本到这个农场成为“领头雁”后,将这种精神提炼升华,使之成为生生不息、顽强不屈的创业动力。 “人要活出点精神来,失去了精神,就失去了生命。”这是经常挂在王大本嘴边的话。1996年,农场的经济形势不错,粮食增产加上粮价拉动,职工收入大幅  相似文献   

9.
一百年前 ,湖南作为中国戊戌维新运动的重镇而受到举世瞩目。时人称颂“振支那者惟湖南”、“可仁可侠者惟湖南”,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湖南维新运动的兴盛令人注目 ,而它的衰落却又比戊戌政变早到两个月 ,兴与衰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地域范围考察 ,前期各派势力的联手合作和后期新旧两派的分裂是运动兴与衰的表象原因 ,而湖湘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则是运动兴与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对它的自觉意识与主动建构却以清代湖南建省为契机。自康熙年间湖南与湖北分治以来,湘人文化上的独立意识日益高涨,举办了一系列文化工程。通过科举分闱、编修省志等活动,不仅获得了独立举办乡试的权力,而且构建了一套有关湖南历史文化的叙述体系,凸显了湖南文物教化日新月异的气象。通过修纂地方诗征、地方文征,向世人集中展示湖湘文化史的成果,再现了湖湘文化的风采,改变了湖南群苗杂处、边僻无文的形象。这些文化建构活动为近代湖湘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期,理学家与书院深度相契,开创出书院与学术的一体化传统。位列天下“三书院”、“四书院”、“五书院”中的岳麓与石鼓,更是湖湘之学与书院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乾淳之际,朱子所作《石鼓书院记》意在为天下书院建设提供范式,实为湖湘文化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石鼓书院在纠正科举俗学之余,倡导传道济民,开湖湘实学之风。山长讲学兼采诸家,辑成《石鼓论语问答》,刊刻《尚书全解》,扩大湖湘之学谱系。宋末石鼓于战火中重建,习武备战,扩充田产,担起乱世中传承文脉的重任,成为湖湘学派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集合人类的智慧,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则是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其物质与精神的融合。茶叶从发现、利用、生产、享受直至达到当今这种融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高度,前后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程与若干阶段。湖南古属楚地,前人说“唯楚有材”,材者可说是文化的表征之一;今人说“唯楚有茶”,此条乃融古于今。故可以说,湘茶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兹从其历史事实将其形成与影响分述如下,以之抛砖引玉。一、南楚——茶文化的发祥地鉴于人类之与文化的关系,“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考古资料证实,湖南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
陶用舒教授近年来潜心研究湖湘文化,特别是对陶澍、魏源、郭嵩焘、左宗棠、曾国藩、谭嗣同、黄兴、宋教仁、毛泽东等近代著名的湘籍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个案研究,对近代湖南人才进行了系统爬梳,积数年之功,终于写成了《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研究》一书,并于2000年12月由岳麓书社出版。该书读起来颇感平实、敦厚、凝炼、耐读,是一部科学性、可读性俱佳的好书,是湖湘文化研究领域里新开的一朵奇葩。 纵观全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对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研究概括全面、系统完善、结构合理。该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近代湖南人才群体…  相似文献   

14.
孟亚萍  李维  彭亚琼  陈瑾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100-102,111
立足于湖湘地域文化,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湖南休闲观光农业中湖湘文化的应用。通过对湖湘文化的设计元素进行提炼,提出了以湖湘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设计理念和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隐逸文化与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合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同处特定历史时空,共存共融、互动互构:一方面,隐逸文化重心向“生活之隐”转向,其物化载体的选择、社交需求,促进了茶诗、茶礼、茶事等茶文化的全面发展,使得茶成为真正的国饮;另一方面,茶以“南方之嘉木”的自然物质属性、“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人格化精神属性,成为推动“生活之隐”的最佳媒介,最终使得隐逸精神沁入国民人格之中。  相似文献   

16.
湖湘文化是一个由各种文化要素组合起来的整体结构,它本身又由诸多子系统构成,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子系统是湖湘学术系统和湖湘人格系统。而湖湘文化发展史本来就是一个文化诠释和历史建构的过程,从湖湘文化的渊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湖湘文化处于一个不断被承传、更新、丰富、重组的建构过程。同样,现代学者研究湖湘文化也是关于湖湘文化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7.
湖湘文化是一种显著的地域性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地道的湖南人,杨恩寿的思想意识自然也会留下这种文化的印记,这在他的戏曲作品中有突出的反映:就取材而言,其剧作多涉及湖湘史事和人物;就思想而言,其剧作反映出以戏曲扶世的观念,表现了近代湖湘人士突出的关注时事、心怀天下的精神品格。不过,杨恩寿本人的思想意识呈现出保守性,这与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南岳衡山的秀丽风景和人文荟萃使之成为湖湘学派的起源地。胡氏父子在南岳衡山创办书院“卒开湖湘学统”。湖湘学派及其特色的形成与南岳衡山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 ,必然的  相似文献   

19.
王船山以天下为己任,强调士人应担负起匡维世教、救君之失的社会责任,经世致用,参变知常,不丧所依,集中地凸显出湖湘文化的担当精神。这种责任意识不仅在历史上发挥着激浊扬清的积极作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湖湘儿女为国为民艰苦拼博,而且亦启示当代学人脚踏实地,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20.
朱汉民:男,1954年生,湖南邵阳市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曾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遴选为部、校两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美国中央康州州立大学、美国精神心理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主要著作有:《圣王理想的幻灭》、《忠孝道德与臣民精神》、《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湖湘学派源流》、《中国的书院》、《岳麓书院的历史与传统》、《中华文化通志·智育志》、《中国德育思想研究》(主编之一)、《儒家人文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