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葡萄霜霉病的广泛传播会对我国葡萄的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科学地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传播,从江苏、浙江和上海等长三角省(市)的葡萄栽培区采集编号为BS的霜霉菌菌株样品进行鉴定,之后以12个葡萄品种为寄主材料进行致病力试验。将霜霉菌株侵染葡萄后的表型划分为5类:易感病(A型)、感病(B型)、较感病(C型)、较抗病(D型)、抗病(E型)。结果表明,17份菌株的致病力程度多在A型到C型之间,具有欧亚种背景的葡萄品种对所有菌株均较感病,其中以紫甜无核和黑比诺最为感病(A型);3种砧木葡萄对其中12份菌株较为抗病,叶片侵染部位有超敏反应的坏死斑点,其中以砧木Kober 5BB最抗病(E型);具有欧美杂交背景的品种抗病性居中,其中以夏黑和阳光玫瑰较为抗病(D型)。为了验证该分级系统的可行性,挑选了E型葡萄品种砧木Kober 5BB和A型葡萄品种紫甜无核进行进一步的致病力测试和霜霉孢子囊形态观察,发现试验结果一致。该研究为不同遗传背景的葡萄抗病杂交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云南地区月季灰霉菌的致病力及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为生产上月季灰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单孢分离法从云南15个月季切花主产区灰霉病株上分离月季灰霉菌株,将灰霉菌株孢子悬浮液无创伤接种于月季品种粉红雪山完整花瓣上,通过测量花瓣病斑面积大小鉴定不同灰霉菌株的致病力;将灰霉菌株菌丝块接种于添加有不同杀菌剂的PSA培养基中,通过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抑菌率)鉴定月季灰霉菌对甲基硫菌灵、腐霉利、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和吡噻菌胺7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从云南地区15个月季主产区采集的灰霉病株中分离获得141株灰霉菌株,根据月季灰霉病田间症状、菌株形态特征及显微特征判定属于葡萄孢属(Botrytis spp.)真菌。不同灰霉菌株致病力差异明显,病斑面积为3.10~781.50 mm2,未检测到完全不致病的灰霉菌株,弱致病力灰霉菌株较少。来自不同切花产区的灰霉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明显。月季灰霉菌株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为:啶菌恶唑(吡啶恶唑啉类)>吡唑醚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环胺(苯胺嘧啶类)>啶酰菌胺(烟酰胺类)>腐霉利(二甲酰亚胺类)>吡噻菌胺(酰胺类)>甲基硫菌灵(苯并咪唑类),其中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对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95.49%、85.78%和77.70%;啶酰菌胺和腐霉利的效果次之,抑菌率为69.73%和64.37%;甲基硫菌灵和吡噻菌胺的效果最差,抑菌率仅为44.36%和56.16%。【结论】云南地区不同月季灰霉菌的致病力差异明显,月季灰霉菌株的致病力与菌株采集地区无关。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可作为目前云南地区月季切花生产中灰霉病防治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3.
抗腐霉利的灰葡萄孢菌株特性及其竞争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正确评价抗腐霉利的灰葡萄孢的生物学特性和竞争能力,用4株诱导的抗腐霉利突变株及其原始敏感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抗性菌株之间生物学特性有显著差异,但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和致病力并不随抗药性的增加而增强或减弱。用诱导的抗性突变株和敏感菌株分生孢子混合接种,分析抗性菌株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抗性菌株的竞争力易发生变异,有的抗性菌株竞争力比其原始菌株强,有的比其原始菌株弱。菌株竞争能力未显示出随抗药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多样性,为葡萄灰霉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法对从湖北省8个葡萄主产区采集的葡萄灰霉病样本进行灰葡萄孢菌分离,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分离物菌落培养形态并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利用特异引物对各分离物的Flipper和Boty转座子片段进行扩增,区分转座子类型;扩增Bc-hch基因并用Hha I酶切检测分离物的多态性以区分组群;依据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及转座子类型挑选4株典型分离物在4个葡萄品种果实上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从病害样本中共分离获得51株分离物,菌落培养形态表明30株分离物为菌核型,20株为孢子型,仅1株为菌丝型,出现频率分别为58.82%、39.22%和1.96%。所有分离物菌丝生长速率均较高,在10.86~13.94 mm/d。分离物只存在2种转座子类型,其中50株为Transposa型,仅1株为Flipper型。Bc-hch基因Hha I酶切多态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Group II,为狭义的灰葡萄孢菌。分离物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最低的WH3在供试葡萄品种上的致病力均最强,其次是Flipper型分离物SX1,菌丝生长速率最高的XN2和菌丝型WH6分离物致病力均较弱,且不同分离物在不同品种上致病力趋势不同。【结论】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菌落培养形态较丰富,所有分离物均为狭义灰葡萄孢菌,只存在Transposa和Flipper 2种转座子类型,前者占绝对优势,典型分离物间致病力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筛选灰葡萄孢的ATMT突变体库,获得了1株不形成菌核,孢子产量明显减少,对番茄叶片的致病力明显增强的菌株BCt41。通过对该菌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鉴定,证明该菌株为遗传稳定的单拷贝T-DNA插入突变体。通过TAIL-PCR技术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与灰葡萄孢数据库比对表明:T-DNA插入位点位于基因BC1G_02176.1的外显子2中。该基因编码区长1 206bp,含1个54bp内含子,编码383个氨基酸,基因功能未知。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灰葡萄孢分生孢子发育、菌核形成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灰葡萄孢菌抗AbA(短梗霉素A)突变体的诱变方法与AbA对灰葡萄孢菌及其突变体细胞形态和致病力.[方法]以野生型灰葡萄孢菌为出发菌株,用不同浓度的EMS诱变和AbA筛选,获得抗AbA的突变菌株.[结果]AbA显著影响灰葡萄孢菌细胞形态,如孢子萌发延迟、芽管粗短、顶端分支增多、抑制菌丝生长,并且降低致病力.AbA对突变菌株细胞形态无影响,而对其致病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结论]确定了灰葡萄孢菌抗AbA突变体的诱变条件,证明了突变体能抵抗AbA对细胞形态和致病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评价不同百合品种叶片和花对灰霉病的抗性,分析叶片和花的灰霉抗性相关性,以期为评估百合对灰霉病的抗性及百合抗病育种提供支持。以 A、O、L、LA和OT等5个系列的28个百合品种为材料,利用分离鉴定的灰葡萄孢菌,采用离体菌丝块直接接种和刺伤接种法,对百合的叶片和花瓣进行灰霉病抗性评价,并根据叶和花的病斑直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百合叶片对不同灰葡萄孢菌株抗性存在差异,不同品种间百合叶片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白色帝王和眼线这2个品种属于高感品种;红星、丝雨、桃色事件等8个品种属于易感品种;地魔星、秘密之吻、穿梭等7个品种属于中抗品种;索邦、微微安娜、布林迪西等6个品种属于高抗品种;依兰、西伯利亚、俯视等5个品种属于免疫品种。对叶片进行刺伤,可导致灰霉菌侵染性增强。花瓣接种结果显示大部分百合花瓣比叶片更容易受到侵染,但是百合花和叶片对灰葡萄孢的敏感性没有显著相关性;红星、丝雨、桃色事件等13个品种的花和叶对灰葡萄孢菌的敏感性一致;地魔星、秘密之吻、布林迪西等14个品种的花比叶对灰葡萄孢菌更敏感;白色帝王的叶片较花对灰葡萄孢菌更敏感。组织损伤会降低百合对灰霉病的抗性,百合叶片与花对灰霉菌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依兰、微微安娜、西伯利亚和红色宫殿4个高抗品种可为百合灰霉病抗性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灰葡萄孢对腐霉利的抗性诱导及抗药性变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腐霉利敏感的灰葡萄孢在紫外线、亚硝基胍和腐霉利诱导下均可产生抗腐霉利突变,突变频率分别为4.13× 10-7、2.52×10-7和1.90×10-7。抗、感腐霉利菌株菌丝细胞融合可导致融合后代抗性水平的变异。抗性菌株在菌丝生长和无性繁殖过程中,其抗性水平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低抗菌株中有45.5%的菌株抗性下降甚至丧失,而高抗菌株仅有13.0%抗性水平下降。从抗性稳定的高抗菌株中分离出455个单孢,其中有11.O%的单孢菌株抗性水平下降。不同灰葡萄孢菌株对诱导因子敏感性有明显差异,获得的抗性菌株其抗性持久性也不相同。XY6-1最易产生抗药性突变,从中得到的抗性菌株仅有3.4%菌株的抗性水平下降;而DF2-2是突变率较低的菌株,但其抗性菌株有57.1%的抗性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葡萄黑痘病是危害葡萄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进行葡萄黑痘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病种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分析48份葡萄材料(北美种群内种间杂种、中国野葡萄、欧美杂种及欧亚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葡萄材料对黑痘病抗性有着很大的差异。北美种群2个砧木品种、中国野葡萄华东葡萄湖南-1和山葡萄通化3号、欧美杂种均较欧亚种抗病,5BB、SO4、湖南-1、通化3号、京亚、8611、夏黑、翠峰和巨峰等表现为高度抗病;欧亚种对黑痘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和感病2种类型,其中紫地球、红提、玫瑰香等表现感病。研究结果为葡萄生产栽培和抗黑痘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筛选抗病玉米品种及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玉米苗期采用喷雾接种法,以11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以分离自福建省7个地区21个县(市)的298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的孢子悬浮液为接种体,先在感病玉米品种上品上进行菌株致病力测定,7d后调查病情指数,从中选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采用同样方法接种其他玉米品种,分析菌株致病力差异。【结果】供试菌株对玉米感病品种上品均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介于13.50~80.95,平均值为49.49。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菌株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各类型出现频率分别为29.87%,63.42%和6.71%,中等致病力菌株占优势。不同地区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以福州地区菌株致病力最高;同时福州地区来自玉米连作田的菌株比非连作田的菌株具有较高的致病力。不同菌株、甚至同一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致病力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供试的298个菌株中MH141和JY142致病力较强,供试的11个玉米主栽品种中榕甜1号和永珍7号抗病性较好。【结论】来自福建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小斑病菌对玉米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菌株对同一玉米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玉米品种的致病力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葡萄品种果实质地的多面分析方法并筛选适宜的评价指标,以我国3个主栽葡萄品种巨峰、玫瑰香、红地球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法,利用物性测试仪测定了果肉的硬度、弹性、凝聚性和咀嚼性;并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葡萄果肉4个质地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地球的果肉硬度、弹性、凝聚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而玫瑰香与巨峰的果肉质地参数除弹性外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质地参数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咀嚼性与硬度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在对葡萄果肉质地进行简单评价时,可以将去皮硬度作为反映葡萄咀嚼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氯化镉胁迫下葡萄根系生理反应的品种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小杰  杨洪强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485-2490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品种根系对镉胁迫的生理反应,探讨葡萄耐镉性的品种差异。【方法】以9个葡萄品种的扦插苗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0.5 mmol.L-1氯化镉(CdCl2)处理后,葡萄根系活力、质膜H+-ATPase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正常情况下,9个葡萄品种的根系活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玫瑰香巨峰瑰宝皇家秋天奥迪亚无核乍娜红地球泽香达米娜;经0.5 mmol.L-1氯化镉处理16 h后,葡萄各品种的根系活力均降低,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巨峰皇家秋天玫瑰香瑰宝红地球乍娜达米娜泽香奥迪亚无核。氯化镉处理后,9个品种根系质膜H+-ATPase活性均降低,根系MDA含量均显著升高,其中巨峰葡萄H+-ATPase活性下降幅度最大,MDA含量升高幅度最大,奥迪亚无核葡萄根系MDA含量升高幅度最小。【结论】不同葡萄品种根系对镉胁迫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在所试9个品种中,巨峰葡萄的根系活力和H+-ATPase活性对镉胁迫最敏感,更易受到氯化镉伤害;奥迪亚无核葡萄的根系活力对镉胁迫有较强的耐性,对氯化镉处理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葡萄种质资源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为葡萄根结线虫病抗性种质筛选、抗病品种布局、绿色防控技术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葡萄扦插幼苗人工接种2龄幼虫法,测定了20份葡萄种质材料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指标(根结指数、卵粒指数、病情指数及繁殖系数),其中以红地球为对照材料,并通过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运算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9份葡萄种质材料的根结指数(2.95~15.97)、卵粒指数(0.77~10.14)和病情指数(46.70~93.30)均低于对照红地球,除沙巴珍珠的繁殖系数高于对照红地球外,其余18份材料的繁殖系数(0.06~0.92)均低于对照红地球;沙巴珍珠和黑比诺的4项抗性评价指标均较高,除根结指数外,其余3项抗病指标均与对照红地球无显著差异(P>0.05),为高感品种,其余品种不同抗性评价指标变化趋势不一致。以4项抗性评价指标为参数,经系统聚类和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20个葡萄品种对葡萄根结线虫的抗性水平分为三大类,其中,金手指、藤稔、黄金玫瑰、红宝石、美人指、美丽无核、女巫指、康能、玫瑰香、夏黑、希姆劳特11个品种为中抗材料;龙眼、紫甜无核、克伦生、奇妙、巨峰、维多利亚6个品种为感病材料;沙巴珍珠、黑比诺和红地球3个品种为高感材料。【结论】供试的20份葡萄种质材料中,有11个中抗品种,6个感病品种,3个高感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抗性最强的是希姆劳特,抗性最弱的是沙巴珍珠。  相似文献   

14.
为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对炭疽病菌的抗病性,通过室内接种,测定不同品种葡萄‘巨峰’、‘夏黑’、‘美人指’、‘白罗莎里奥’、‘红罗莎里奥’、‘醉金香’、‘阳光玫瑰’、‘魏可’、‘红乳’、‘昭平红’、‘红芭拉蒂’、‘东方之星’叶片和成熟期果实对炭疽病菌的抗病性,进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并测定采果期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有机酸含量。叶片抗性结果显示:‘巨峰’、‘红芭拉蒂’高抗,‘美人指’、‘阳光玫瑰’、‘魏可’、‘夏黑’抗病,‘醉金香’、‘昭平红’、‘白罗莎里奥’感病,‘红乳’和‘红罗莎里奥’极感病。果实抗性分析结果显示:‘醉金香’、‘美人指’、‘东方之星’、‘阳光玫瑰’抗病,‘巨峰’、‘红芭拉蒂’、‘白 罗莎里奥’感病,‘红乳’、‘昭平红’、‘红罗莎里奥’和‘夏黑’极感病。不同品种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有机酸含量差异显著,但与炭疽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不同品种葡萄对炭疽病的抗感程度,要结合葡萄品种、生理期、栽种管理模式、环境气候等各项因子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进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62-1096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2个赤霉素浓度(10、20mg/kg)对红地球葡萄全树进行喷洒,以清水处理作对照,测量红地球葡萄的粒径、单果重等形态学指标和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树体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用20mg/kg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树体较对照生长旺盛;用10mg/kg赤霉素浓度处理的红地球葡萄树体的单株产量、叶面积、粒重和粒径均较对照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18.92%、13.08%、24.51%和9.44%。[结论]红地球葡萄树体的单株产量与结果枝,叶面积与营养枝、枝条总数、茎粗均呈正相关,营养枝与主茎粗、节间距呈负相关;红地球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赤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同源四倍体玫瑰香葡萄的硬枝扦插生根特性,该试验以同源四倍体玫瑰香葡萄和其二倍体玫瑰香母株以及贝达、巨峰和Dog Ridge的硬枝插条为试材,采用自动控温插床扦插,定期调查了硬枝插条的不定根发生率、发生数量和长度,一级侧根数量和长度等,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同源加倍以后.其硬枝扦插的不定根发生时期推迟了3 d,且不定根发生率、不定根发生数量和不定根生长量显著降低.扦插第21天,同源四倍体玫瑰香的不定根发生率、不定根发生数量和不定根平均生长量分别只有22.6%、0.52条/插条和1.6 cm,显著低于同期二倍体玫瑰香母株的不定根发生率、不定根发生数量和不定根平均生长量(分别达为58.8%,3.27条/插条和14.6 cm).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葡萄霜霉病在经济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采集湖南、福建、江西三省的不同地区、不同葡萄品种的19份葡萄霜霉病菌,检测了它们的孢子囊大小和在户太八号、夏黑、醉金香、紫秋葡萄、维多利亚5个不同葡萄品种的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采自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菌孢子囊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来源于刺葡萄的病原菌孢子囊明显大于来源于巨峰、红地球上的霜霉病菌孢子囊;来源于江西的菌株致病性普遍较强,而来源于湖南的菌株致病性普遍较弱。欧美杂交种葡萄,如户太8号、夏黑、醉金香,其病情指数相对较低;欧亚杂交种和东亚种葡萄,如维多利亚,紫秋葡萄,其病情指数相对偏高。上述结果表明,采自不同寄主的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及孢子囊大小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8.
SO2对采后葡萄的急性伤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 7个葡萄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常温下 SO2 对不同品种葡萄的急性伤害。结果表明 ,SO2 对不同品种葡萄的急性伤害阈值大小依次为红宝石 <红地球 <马奶 <秋黑 <巨峰 <玫瑰香 <龙眼 ;SO2 的熏蒸浓度、熏蒸时间与漂白指数呈极显著复相关 ,SO2 熏蒸浓度是影响急性伤害的最主要因素 ;果梗和果皮可能是 SO2进入果实内部的两大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9.
葡萄细胞培养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巨峰和红地球葡萄的不同组织为试材,利用不同培养基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测定愈伤组织中的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在B5基本培养基附加6 mg/L NAA和0.6 mg/L 6-BA的培养条件下,巨峰葡萄果皮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87%.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均高于其对应外植体中的含量,其中巨峰葡萄果皮愈伤组织中的白藜芦醇含量最高,达11.184 μg/g.经6次继代培养可诱导出生长势强、白藜芦醇含量为14.296 μg/g的巨峰葡萄优良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