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提高烟株的钾含量和品质,通过对盆栽烟草品种施用苹果酸和柠檬酸,分析其对烟叶钾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和烟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有机酸处理的烟草叶片钾含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土壤速效钾含量都高于对照,烟株抗逆酶活性低于对照。其中苹果酸处理的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烟叶钾含量、叶绿素含量、烟叶过氧化氢酶活性、烟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烟叶丙二醛含量、根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柠檬酸处理,而根系活力、烟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根系丙二醛含量低于柠檬酸处理。该结果可为大田烟叶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区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生育期土壤氮、钾水平及烤烟中部烟叶氮钾含量、氮钾平衡的变化。结果表明: (1)在烤烟整个生育期中土壤氮素与烟叶含氮量呈下降趋势,而烟叶含氮量在64~78 d出现一个高峰值,氮、钾肥施用多,则高峰值出现的时间早。(2)土壤与烟叶含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但烟叶含钾量在78 d时略有升高。(3)烟叶氮/钾比随生育期推移呈上升的趋势,施氮量越多,最大值越高;而土壤氮/钾比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退耕还草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丹江口水源涵养区退耕还草的土壤生态效应,2017年9月,选取3块同一土壤类型、退耕3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作为退耕还草的代表样地,以相邻未退耕的玉米(Zea Mays)田为对照,比较分析退耕还草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耕还草样地0~10 cm土层含水量显著提高15.86%(P<0.05),pH值显著降低5.06%(P<0.05);10~20 cm土层pH值显著降低4.57%(P<0.05),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6.83%(P<0.05)。退耕种植紫花苜蓿草地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8 307条,49个属,未退耕玉米田共鉴定出土壤线虫10 706条,45个属,退耕还草后土壤线虫c-p类群由短世代型向长世代型转移,土壤环境受到扰动降低,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结构指数(SI)和富集指数(EI)表明退耕还草提高了土壤健康程度,同时降低了土壤所受的干扰程度。土壤线虫数量与土壤pH值、含水量、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植物寄生性线虫和捕/杂食线虫相对丰度与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退耕还草改变了土壤pH值及全氮、有效磷养分含量,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提升了土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漂浮苗、托盘水床苗、砂培苗和常规苗移栽(CK)对烟株生理特性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浮苗、托盘水床苗、砂培苗移栽后还苗生长快,栽后15 d内,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呈缓慢增加趋势,但CK的增加幅度略低;栽后15~30 d,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快增加,且略高于CK;各处理烟苗在栽后30~45 d,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迅速增加,且均明显高于CK,烟株生长速度快;栽后45~60 d,漂浮苗、托盘水床苗、砂培苗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CK呈缓慢上升趋势;3个处理的大田农艺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CK;CK的烟碱、总氮、钾含量均略高于其他处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低于其他处理;托盘水床苗处理烟叶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油茶间作不同绿肥的土壤分形及养分损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油茶林间作不同绿肥对耕作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养分退化产生的影响,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间作不同绿肥下油茶林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粒径分布、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域土壤粒径分布主要以粘粒(<0.002 mm)和粉粒(0.002~0.05 mm)为主,土壤分形维数为2.681~2.882,顺序为:CK<黑麦草<鼠茅草。(2)研究区土壤体积分形维数与粘粒(<0.002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粉粒(0.002~0.05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砂砾(0.05~2.00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分形维数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及土壤容重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3月至8月,两种绿肥间作均显著提高了油茶林耕作层土壤的含水量,减少了养分的损耗,其中以鼠茅草改良效果最好。综上,土壤分形维数能够很好地表征土壤质地、粒径组成以及土壤养分状况,为油茶林地复合经营土壤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干旱地区微咸水资源,以加工番茄品种金番3166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灌水矿化度1(S1)、3(S2)、5(S3) g/L和施氮量180(N1)、240(N2)、300(N3) kg/hm2 处理,探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矿化度微咸水与施氮量协同调控对加工番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一施氮量水平下,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加,加工番茄叶片的SPAD值、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和产量均逐渐减小,在成熟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大。在S1和S2水平下,施氮量增加(N3)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TrPnGs;在S3水平下,以N2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好,且产量相较于N1水平分别提高11.46%、8.69%和5.17%。在N3处理下,S1和S2水平下加工番茄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滴灌加工番茄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变化,灌水矿化度为3 g/L、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能促进加工番茄的光合作用并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高寒草甸藏嵩草沼泽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黑土滩裸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质量分数,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并与生物量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藏嵩草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值最大,黑土滩值最小;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磷相对稳定;地上、地下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土壤速效养分直接决定生物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种植绿肥作物对关中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在夏闲期种植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和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等四种绿肥作物,以免耕休闲为对照,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夏闲期种植绿肥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加量主要受绿肥的养分含量以及生物量影响。与对照相比,种植并翻压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紫云英和草木樨,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冬小麦依次增产21.1%(P<0.05)、24.3%(P<0.05)、6.0%和11.6%。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玉米秸秆添加量对设施土壤氨挥发和辣椒氮素累积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的试验方法,以蔬菜大棚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辣椒为试材,设置4个处理,即在常规施肥(N 100 kg·hm-2、P2O5 70 kg·hm-2、K2O 80 kg·hm-2)的条件下不添加秸秆(CK)和加入秸秆量分别为4 500 kg·hm-2(S1)、9 000 kg·hm-2(S2)、13 500 kg·hm-2(S3)。采用通气法对盆栽辣椒土壤原位氨挥发进行监测,并在不同时期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辣椒地上部总氮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监测期内不同秸秆添加量土壤的氨挥发量和氨挥发速率均在第7天达到峰值,S2的氨挥发量较CK、S1、S3分别减少了43.0%、12.8%和17.9%,氨挥发速率平均值分别降低了30.0%、7.5%和20.0%;土壤铵态氮含量各处理均在第7天达到峰值,S2较其他3个处理分别减少了24.2%、11.5%和14.8%,且S2与CK差异极显著;硝态氮含量在第21天达到峰值,S2较其他3个处理分别增加62.8%、25.8%和47.2%,且处理之间均差异显著;辣椒成熟期地上部总氮含量在第60天时,S1、S2、S3较CK增加了13.7%、19.1%和9.3%,且S2与CK、S1、S3均呈显著差异(P<0.05); S2处理辣椒产量与CK相比增加14.3%;在监测期内土壤氨挥发累积量与植株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辣椒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秸秆添加量为9 000 kg·hm-2时能够显著减少设施土壤氨挥发量,有效降低土壤铵态氮含量,提高硝态氮含量,对植株氮素累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灰调理剂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烟草生长及其烤烟品质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常规施肥配施750 kg∙hm-2调理剂(T1)、常规施肥配施1 500 kg∙hm-2调理剂(T2)和常规施肥配施2 250 kg∙hm-2调理剂。结果表明:调理剂施用显著提高了烟草根区土壤pH值、矿质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CK2相比,调理剂处理(T1—T3)根区pH提高了0.36~0.44,硝态氮增幅达49.6~243.5%,矿质态氮增幅为26.5%~164.6%。其中,T2处理可显著提高烟草生长中期根区硝态氮含量,而显著降低其成熟期根区硝态氮含量,利于烟草生长后期烟叶的落黄。与CK2相比,调理剂配施(T1—T3)显著促进烟草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烟株茎粗和中前期烟叶氮磷钾含量,增加烤烟产量,其增幅为3.6%~6.2%;同时,烤烟上部叶钾含量增加,氮和还原糖含量降低,利于烤烟中部叶糖碱比的提升和烤烟品质的改善。综上,生物质灰调理剂的添加,可改良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养分供给,提升烤烟养分积累,改善烤烟品质,并以1 500 kg∙hm-2为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主产烟区和津巴布韦共107份烤烟样本为材料,研究了烤烟叶片中磷含量的分布特点,并重点分析了烤烟磷含量与常规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主产烟区烤烟磷含量平均值为(0.43±0.08)%,变幅为0.25%~0.66%;津巴布韦烤烟磷含量为(0.53±0.05)%,变幅为0.45%~0.67%;②不同地区烤烟磷含量的变化为:津巴布韦(0.53%)>东南烟区(0.49%)>长江中上游烟区(0.45%)>西南烟区(0.42%)>黄淮烟区(0.41%)>北方烟区(0.39%),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③随着烤烟着生部位的升高,烟叶磷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④烤烟磷含量与烟碱、钾和氯含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含量和氮碱比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和钾氯比的相关关系不显著;⑤基于烤烟磷含量的聚类结果和不同磷含量水平下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结果可知,中、高磷含量类群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较为适宜,指标间协调性较好,烟叶可利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秸秆和氮肥配合施用对高肥力土壤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高肥力植烟土壤上研究施用小麦秸秆对烤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病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30kg/hm^2及60kg/hm^2时,加秸秆处理比不加秸秆处理分别增产烟叶12.2%和13.9%,增加净收益47.65%和39.2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氮水平下,加秸秆处理比不加秸秆处理增加烟株茎围和可采收叶片数,降低烟株炭疽病及赤星病发生率,还可提高下、中、上部烟叶中总糖含量,降低烟碱、总氮及蛋白质含量,并使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和刺激性等指标优于不加秸秆处理,使评吸总分值高于不加秸秆处理0.5~2.5分,高于对照处理4.8~8.5分。综合各项分析结果认为施用秸秆并配施适量化肥是一项调控高肥力植烟土壤氮素过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广西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的分布情况,2009年和2010年在百色主要烟区进行调查取样,利用获取的110份烤烟样品数据,研究了广西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及钾/氯特征。结果表明,百色烟区烟叶钾含量较高、氯含量偏低、钾/氯适宜,钾含量<2%的样品占12.73%,氯含量< 0.3%的样品高达73.63%,烟叶钾/氯≥12的样品占30.91%。百色烟区烟叶钾、氯含量在不同植烟县、不同部位、不同品种、不同耕作模式间存在差异,表现为隆林、田林等县钾含量较低,各县氯含量总体偏低,仅西林县氯含量的适值样品率达到75%;中部烟叶平均钾含量略高于上部叶,但其氯含量低于上部叶;云烟87品种烟叶钾、氯含量平均值均最高;水稻—烤烟模式烟叶钾、氯含量及钾/氯均高于玉米—烤烟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海洋类土壤改良剂的作用效果,采用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虾肽肥、鱼蛋白肥、海藻肥3种海洋类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虾肽肥可于移栽后55 d有效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但对烤烟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影响;施用鱼蛋白肥可显著提升55 d时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水平,显著提高烟株根系活力、中部叶最大叶长、干物质积累量,其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分别较对照提高27.79%、29.84%;施用海藻肥可明显降低75 d时土壤容重,于55 d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水平,显著提高中部叶最大叶长、干物质积累量,其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分别较对照提高11.75%、20.05%。综上,施用鱼蛋白肥、海藻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有效促进烤烟生长,显著提高烟叶产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对烤烟钾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钾主要积累在叶片中,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大于对烟根、茎钾含量的影响,不同基追比例烤烟钾素积累的差异主要是氮肥基追比对烤烟各器官干物质的差异所致。应避免在烟株移栽时施用较多的氮肥,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和钾的吸收,降低钾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烟株碳氮代谢的适时转换,增加光合产物和钾的积累。烤烟每茬带出的钾为98.09~104.57 kg·hm-2,其中烟叶带出的钾为56.51~65.48 kg·hm-2,茎带出的钾为19.30~22.22 kg·hm-2,根带出的钾为14.31~22.28 kg·hm-2。烤烟施入234.00 kg·hm-2化学钾,仅有41.92%~44.68%由根、茎、叶带出(其中由烟叶带出24.15%~27.98%),55.31%~58.08%流失或固定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16.
腐殖酸肥对烤后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和化学分析,研究腐殖酸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烟用复合肥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腐殖酸等氮替代比例的增加,B2F和C3F等级烟叶总糖(TS)、还原糖(RS)、糖碱比(TS/NIC)和氮碱比(N/NIC)表现为增加趋势,烟碱(NIC)含量呈降低趋势,以30%~50%等氮替代量效果较为明显,但初烤烟叶燃烧性稍差,栽培中须合理增施钾肥;在所测定的64种中性致香物质中,除B2F和C3F等级烟叶的棕色化反应物含量随等氮替代量的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外,质体色素、苯丙氨酸类、类西柏烷类降解物及总致香物质含量基本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各项指标均以50%腐殖酸等氮替代量效果最佳。以上结果说明,在烤烟NC102栽培管理上,通过增施腐殖酸生物有机肥,减施化学肥料,可有效提高烟叶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7.
淹水对烟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索淹水条件下烟草产量和品质下降的生理机制,以烤烟品种G80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复裂式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淹水处理对烟株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以及烟叶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烟株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以伸根期受影响最大,分别比对照下降了76.77%和66.67%。淹水对根系活力和烟叶钾含量的影响则在烟株生长中后期降低更为严重,烟株在各生育期淹水,其净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根系活力和烟叶钾含量都随淹水时间的延长和淹水深度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认识昆明市烤烟品种质量特征,运用模糊数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出代表烟叶质量状况的CCUI值(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对昆明市烤烟品种K326、红花大金元(红大)、云烟87、NC102和NC297的化学成分可用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主要化学成分与色素、多酚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昆明烟叶总糖、钾、氯含量和钾氯比适宜,还原糖和烟碱偏高,总氮含量和糖碱比、氮碱比稍低。②昆明市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Ⅰ、Ⅱ、Ⅲ和Ⅳ级比例分别为5%、31%、50%和14%,CCUI平均值为0.5159,品种间CCUI表现为:红大>云烟87>K326>NC297>NC102。③叶黄素、β\|胡萝卜素与氯和烟碱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云南保山市烤烟氯素含量及施氯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研究和田间试验对保山市烟叶氯含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了不同施氯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保山烟叶含氯量很低,平均为 0.12%,变幅为0.01%~0.97%,有91.08%的烟叶样本含氯量低于优质烟叶要求的含氯下限 (0.3%),缺氯的烤烟样品占8.91%。烟叶含氯量低已成为影响保山烟叶质量的因素之一;在该地区氯含量较低的土壤上,施用氯肥不仅可以提高烟叶的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均价,而且还可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主要表现为使烟叶颜色加深、色度增强、油分增加,烟叶中氯、钾、糖含量也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等氮量的腐熟羊粪和腐熟牛粪配施腐熟油枯作为基肥分别在烤烟移栽前30, 15, 0d施用,研究在有机种植条件下2种农家肥的施用时间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硝态氮含量和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羊粪提前15d,牛粪提前30d施用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品质,降低烟叶烟碱含量,且施用羊粪有利于提高烟叶的钾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