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把聚乙烯吡咯烷酮与壳聚糖的大分子链进行交联,破坏壳聚糖大分子链的规整结构,增强壳聚糖的亲水性,改善对脂肪的吸附能力。[方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壳聚糖大分子链的羟基和氨基,在壳聚糖大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交联点,同时网络聚乙烯吡咯烷酮,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壳聚糖(CS)交联水凝胶。最后,考察交联剂的用量对凝胶溶胀度和脂肪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发生了交联反应,形成半互穿网络结构。SEM照片观察到PVP/CS交联凝胶表面呈微相分离。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凝胶在水中有很好的溶胀性,当交联剂的用量为2.5 ml时,凝胶的溶胀度最大。[结论]壳聚糖交联聚维酮凝胶对脂肪的吸附能力比起单纯的壳聚糖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木薯淀粉及二者的混合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氧化还原引发接枝共聚反应,合成绿色保水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找出不同类型混合淀粉保水剂的最佳合成工艺,并对接枝效率和吸水倍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淀粉保水剂接枝效率较低,而混合淀粉合成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和接枝效率均有所提高;不同类型混合淀粉保水剂接枝效率之间没有差异性,且混合淀粉保水剂的接枝效率明显高于单一淀粉保水剂。综合比较不同类型混合淀粉保水剂的合成条件,最优化条件为:单体与淀粉的质量比为1.5,中和度75%,引发剂用量为6 mmol/L,反应温度45℃,交联剂用量为0.1 g/100 m L,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保水剂吸水倍率为935 g/g。  相似文献   

3.
刘继伟  谷长生  宋文东  郝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96-7697,7700
[目的]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基质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以水凝胶溶胀性能为指标,研究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用量、温度、pH值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硝酸铈铵(CAN)为0.2g、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0.4g、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1.2ml。水凝胶的溶胀最佳温度为25℃,酸碱度对水凝胶的溶胀性影响不明显。[结论]为水凝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春艳  杨华  王力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61-14363
[目的]研究聚蔗糖水凝胶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制备工艺对溶胀度和牛血清蛋白(BSA)释放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聚蔗糖水凝胶,用BSA作为模型药物考察其释放性能。[结果]当聚蔗糖溶液浓度为16.7 g/L,交联剂用量为0.85 mol/L,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5 h时,制得的聚蔗糖水凝胶弹性和硬度较好,其溶胀度在5.5~7.5。聚蔗糖水凝胶对BSA的释放性能表明,聚蔗糖水凝胶的交联程度决定BSA的释放速率,适当增加聚蔗糖水凝胶的交联程度有利于药物的缓慢释放。[结论]可以通过调控聚蔗糖水凝胶的溶胀度调节包埋在此水凝胶中BSA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造林梭梭的成活率,以一年生梭梭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保水剂处理、液体地膜和纱网纱障三个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梭梭成活率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梭梭成活率为保水剂>液体地膜>纱网沙障>对照,且保水剂处理梭梭幼苗株高、地径、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均最高,纱网沙障处理根冠比最高,说明保水剂能够有效促进梭梭生长,提高成活率,造林成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连续法制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互穿网络水凝胶,研究互穿网络水凝胶在不同酸性条件下的溶胀性能.结果表明:随聚丙烯酸成分增加,互穿网络水凝胶的pH敏感性增强;药物在互穿网络水凝胶中的释放量可以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7.
魔芋葡甘聚糖的磷酸酯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研发新型的生物可降解凝胶。[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为主要原料、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合成了生物可降解的磷酸酯化魔芋葡甘聚糖水凝胶,并探讨了该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以及不同反应条件对凝胶平衡溶胀比的影响,并通过体外降解试验分析了该水凝胶的生物可降解性。[结果]该水凝胶在溶胀初期溶胀比迅速增加,随着溶胀时间的延长,溶胀比增长逐渐变慢,8 h后达到溶胀平衡。该水凝胶的平衡溶胀比随魔芋葡甘聚糖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随着交联剂三聚磷酸钠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该水凝胶可被含有β-葡聚糖苷酶的纤维素酶降解,而不能被不含β-葡聚糖苷酶的胰酶等降解,保持了魔芋葡甘聚糖所具有的生物可降解性。[结论]磷酸酯化魔芋葡甘聚糖水凝胶可作为用于结肠定位释药的生物可降解水凝胶。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KGM/N,N-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水凝胶。方法:聚合法制备KGM水凝胶,考察交联剂、引发剂、介质p H值、KGM分子量对其溶胀行为的影响。结果:交联剂、引发剂、介质p H值、KGM分子量均能影响水凝胶的溶胀行为。结论:KGM/N,N-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反应温度70℃,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分别为反应物质的0.6%和0.8%,p H值为7.8条件下制备的水凝胶溶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DMAEMA/AA共聚水凝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和丙烯酸(AA)为主要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DMAEMA/AA共聚水凝胶,并对其单体配比、单体浓度、交联剂用量以及引发剂用量对产物溶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性能研究表明,共聚水凝胶具有明显的pH、离子强度、电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将不同用量的淀粉接枝聚丙烯酸盐(SAP1)、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SAP2)这2种常见保水剂添加到养猪发酵床垫料基质中,以台湾小白菜为研究对象,考察发酵床垫料基质理化性状和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保水剂的基质能较长时间保持相对湿润的状态,且随保水剂用量从0.3%增加到0.9%的效果更加明显;高浓度保水剂(0.9%)可使基质容重升高、孔隙度降低、pH值及EC值增大,导致小白菜出苗率降低;SAP1添加量为0.6%时,不仅能显著提高发酵床垫料基质的持水量,且栽培基质符合理想的pH值、EC值范围,基质容重显著降低,有效调节基质的通气孔隙度,改善作物根际环境,小白菜产量达到1 357 g/盘,较对照有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1.
对保水缓释肥保水保肥性能的室内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保水肥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胀度、吸水度及保水剂在不同肥料溶液中对肥料吸持性能的测定,研究了不同介质对保水肥吸水性能的影响及不同肥料溶液对保水剂的保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肥料溶液,均能影响保水肥的吸水性能,在磷酸二铵溶液浓度为0.2%时,溶胀度为43.71 mL.g-1,在浓度为0.3%时,就下降到了28.98 mL.g-1,而尿素溶液中的变化比较缓和,0.2%的硫酸钾溶液有利于保水剂吸水性能的发挥;保水肥在吸水溶胀的同时,也吸持溶解在水中的肥料离子,吸持量的大小因肥料种类不同而不同,当肥料溶液浓度为0.3%时,保水剂对肥料的吸持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农用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爱霞  徐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151-3152,3154
[目的]研究农用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方法]以明胶为基质、丙烯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微波辐射的方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当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0.20 g、交联剂用量为0.010 g、去离子水10.0 ml及120 W微波反应5 min时,所制备的明胶基吸水性材料对去离子水的吸液倍率可达420 g/g。[结论]研究结果为明胶基高吸水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建宁  孟桂花  刘志勇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66-20468
[目的]改善吸水树脂的综合性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方法]以淀粉、丙烯酸和钠基膨润土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法制备出高吸水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丙烯酸/淀粉比值、丙烯酸中和度、反应温度以及膨润土的添加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丙烯酸和淀粉比为4∶1,丙烯酸的中和度为80%,交联剂用量0.05%,引发剂用量0.45%,反应温度60℃,膨润土用量7%。在此最佳条件下,树脂的吸水倍率达585 g/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膨润土与淀粉丙烯酸等单体复合得很好。[结论]膨润土的加入,不仅改善了高吸水性树脂的性能,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保水专用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专用肥可促进甘薯营养器官的生长,增加蔓长和主茎分枝数;与施肥对照相比(N6P5K10),三种保水专用肥处理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均表现增产,以保水专用肥1的增产幅度最大,分别比施肥对照增产23.15%和29.33%;保水专用肥可促进前中期可溶性糖的积累和后期向淀粉的转变,收获期三种保水专用肥处理的淀粉含量均高于施肥对照;三种保水专用肥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和施肥对照,以保水专用肥1、3的效果佳,其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57%和15.14%,比施肥对照提高9.07%和9.61%。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磷酸酯淀粉与丙烯酸钠和丙烯酸钾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含磷、钾的高吸水树脂;磷酸酯淀粉与低中和度的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的高吸水树脂用氨水浸泡,自然凉干得到含氮、磷、钾的高吸水树脂,详细考察了丙烯酸的中和度对吸水保水剂吸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合成该吸水保水剂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不同保水剂的吸水保水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3种(两种类型)保水剂的理化性质,保水剂在水中和土壤中的吸水、保水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溶液的pH在6.72~8.5间,并随保水剂浓度增加而略有下降,EC值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淀粉类保水剂的pH、EC值高于聚丙烯酸盐类.淀粉类保水剂吸水速率比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快,需要10~20 min,而聚丙烯酸盐类需要60 min达到吸水饱和.无论在水中还是土壤中,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吸水倍数均大于淀粉类,其在蒸馏水中吸水倍数为620.40倍,而淀粉类保水剂为400倍左右.保水剂能增加土壤含水量,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保水剂浓度的增加,吸水量增加;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均能抑制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淀粉类保水剂作用大于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对砂土的作用大于壤土.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保水剂对煤矸石废弃地上高羊茅生长及营养特征的影响,按煤矸石与土壤质量比设3种基质梯度,每种基质分别添加3种质量的保水剂,设对照(CK),共10种处理。观测和分析不同处理下高羊茅的生长高度、生物量、营养特征及SPAD值(相对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保水剂主要影响高羊茅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而煤矸石与土壤的质量比主要影响地下部分的生物量;煤矸石与土壤质量比相同条件下,添加1 g/kg的保水剂即可促进高羊茅的生长,添加2 g/kg保水剂能使高羊茅尽快适应基质环境,使其日均生长率在出苗后第2周达到峰值。煤矸石基质中添加保水剂能促使高羊茅将煤矸石基质中的营养元素从植株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供植株生长需要,基质中添加1 g/kg保水剂时高羊茅对磷的吸收效果最好。此外,添加保水剂能使叶片的SPAD值增加。综合比较不同处理下高羊茅的株高、生物量、营养特征及叶片的SPAD值认为,处理6(煤矸石与土壤质量比为750:250、基质中添加2 g保水剂)与处理8(煤矸石与土壤质量比为500:500、基质中添加1 g保水剂)是适合煤矸石废弃地上高羊茅生长的较好配比。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腐殖酸钠(SH)和膨润土(MMT)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腐殖酸钠/膨润土复合多功能保水剂(PAA-AM/SH/MMT)。开展了复合多功能保水剂吸水速率、不同pH溶液和重复使用的溶胀行为以及在实际土壤中保水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引进SH或MMT相比,在PAA-AM体系中同时引入SH和MMT所制备的多功能保水剂,不仅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反复使用性能和较好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亚麻屑纤维素制备高吸水保水树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碱蒸煮的方法,从亚麻屑中分离出纤维素.以水溶液聚合法,将亚麻屑纤维素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保水树脂.通过FTIR、SEM分析和表征了所合成树脂的结构和形貌,并测试了吸水速率、保水速率、重复使用性能和分别吸收0.1%的N、P、K肥水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树脂是亚麻屑纤维素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物,具有多孔结构,吸水速率较快.在30℃和60℃下干燥15h,合成的高吸水、保水树脂的保水率分别为66.53%和30.46%;在二次蒸馏水中重复第3次的吸水倍率能够达到1472.81g/g;在0.1%的KCl、尿素和过磷酸钙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603.56、1844.63、10.91g/g.  相似文献   

20.
正交设计在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合成高吸水树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制备高吸水树脂的较优工艺备件。[方法]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和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剂,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结果]正交试验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淀粉1.00g,丙烯酸13.50ml,丙烯酰胺1.50g,去离子水25.00ml,引发剂质量比为过硫酸铵:亚硫酸钠=0.024g:0.016g,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h,中和度80%。[结论]在该条件下,所制得的样品的吸液率为去离子水2415g/g,0.9%NaCl盐水为307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