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突出的“土地财政”问题,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转型期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和价格是否由财政分权和经济目标考核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出让更多的土地来获得收支平衡,导致出让收入增加和价格快速上涨;在经济目标考核下,地方政府会采取工业和商业混合发展模式,工业上采取协议方式低价出让土地与商业上采取“招拍挂”方式高价出让土地,两者之间差距逐渐扩大;房价和地区市场开放度也影响土地出让收入。  相似文献   

2.
密婷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4-5,39
目前地方政府把土地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工具,对土地财政依赖严重。该文分析了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变迁和政府行为选择,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激励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的综合作用是促使地方政府走向土地财政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土地财政存在的缺陷和所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土地财政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升温,土地价格的暴涨,地方政府通过向农民征收土地,再面向市场拍卖,从中取得土地非农化的巨额收益,并形成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文章通过分析土地财政问题,指出了土地财政依赖的不可持续性,并提出地方政府财政转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99—2015年省级层面二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土地城镇化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可分为引致用地需求、土地城镇化扩张和土地财政再扩充3个阶段;2)实证分析显示,土地财政和土地城镇化存在相互促进的统计学关系,土地城镇化进程在短期内会引起土地财政的逐渐增加,而土地财政对于土地城镇化有长期的持续性正向影响,分别与理论分析中的3个阶段相匹配;3)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均显示土地城镇化对土地财政冲击的响应较为灵敏和强烈,说明土地财政显著影响了我国的土地城镇化进程。地方政府应积极推进土地财税制度改革,严格把控城市拓展边界,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89-9090,9097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土地出让金的过度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该研究系统地对土地财政的可能风险进行了探索,分析表明土地财政风险主要包括财政、经济、社会和法律4个方面:土地财政的波动性以及在地方政府收入中的重要地位,形成政府的财政风险;土地出让收益的高涨导致房地产业过度繁荣,干扰市场经济运行,构成地区的经济风险;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征地纠纷频发,影响地区的社会稳定;土地交易中不规范运作引发寻租行为,诱发土地违法行为,构成地方法律与道德风险。因此,亟需进行土地财政的优化改革以规避风险,实现土地财政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资产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资产财富,房价波动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支出行为.对全国和特定地区的数据进行稳定性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和加入房价变量的消费函数模型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发现,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类型商品房屋的财富效应是不同的,财富效应分析可作为考量房地产市场需求结构和价格合理性的一个测度.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土地开发热潮,但这绝不是“土地财政”的救命稻草.相反,若妥善利用,这一次城镇化的改革窗口或将成为削弱“土地财政”的良好契机. 1 分税制非“土地财政”的病根 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居高不下,人们很自然地将这种所谓的“土地财政”看成是分税制的直接后果,在地方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地方建设需要时,地方政府通过多卖土地抬高地价来增加财政收入.并认为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大小与财税体制和地方财力有关,要彻底解决土地出让收入规模过大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调整财税体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进行城市建设的程度日益加深,由此引发的各种弊端也逐渐暴露。通过定性分析"土地财政"的成因与现状,并结合现阶段沪、渝两地启动的房产税改革的实际情况,探究现阶段的房产税改革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发现现阶段房产税改革对"土地财政"的效用及不足,为地方政府财税体制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解决城乡矛盾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利益冲突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主要表现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方式单一、土地征收范围过宽、征地补偿资金管理混乱等.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是根本原因,现行征地制度不完善是制度原因,缺乏统一的利益表达机构是组织原因,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直接原因,以经济为指标的政府考核体制是间接原因.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重点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和和现行财税体制;改变单一的以经济为指标的政府考核体制;建立农民统一的利益表达机构.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与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有利于满足人的生态、环保、绿色消费需要,它在居民消费需要各层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居民消费需要不断满足,消费不断升级,消费方式不断转变,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效应,能源、土地、矿石、淡水等资源性产品供给日益趋紧约束。政府通过经济、法律手段来引导、培育和规范居民消费行为,企业通过绿色设计和生产的前端控制为全社会提供绿色环保产品,居民通过不断转变消费观等措施,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模式,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绿色环保消费需要,突破能源等资源性供给紧约束。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许多市、县政府,甚至乡镇,村一级政府(组织)打着“规模经营”、“加快城镇化”、“招商引资”等等的招牌,纷纷“圈地”、“围地”,违规设立各类开发区;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出台各种土地优惠政策,还美其名曰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其间多少良田化荒地,多少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只拿到很少的一点补偿费,以至于土地收益成为某些地方政府和官员个人的“第二财政”和“小金库”,影响极为恶劣。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的农民一起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正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具体的体现。中国农民已经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太多的贡献。有人粗略估计过,建国以来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已从农民手中拿走了  相似文献   

12.
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违法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土地违法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均具有正相关性,土地违法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为减少与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的土地违法行为,应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管理和规范,控制债务规模;改变单一的官员激励机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比例,增加地方政府收入。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县级政府就是我国政府治理的重要层级。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后,重新构建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分配格局,赋予各级政府相对稳定的财源,但制度重构只涉及了财权和财力的分配,并未调整相应的事权。尤其施行“省管县”和“乡财县管”以后,地方政府财政层级明显减少,对县级财政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县级财政能力不足,财政运行效果不佳,势必对经济社会整体运行和协调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扭转县级财政困境,有效保障县级政府的运行已经成为理论探讨和实际工作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在深入分析县级财政面临的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缓解县级财政困难的对策建议,对解决渭南市临渭区目前财政困难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现行财税体制中不利于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分析,提出了通过调整财税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财政支出中保障民生的支出;推进居民消费升级等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期,人民币的升值将给出口带来压力,扩内需也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选择。从经济数据来看,扩内需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消费率。通过研究,分析了导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低的原因,并对我国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政府可以参考日本与韩国的经验,改善国民收入,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以此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而消费却偏淡,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足,咎其原因,除了我国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以外,还在于我国绝大部分居民的养老、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不足以及众多的居民消费有限,这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国家中央部门对地方税制的不断改革,其中一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地方政府享受税制改革的成果。地方政府由于要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有更多的资本注入,那么土地政策为地方政府收集了更多的土地转让资金。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逐渐土地政策成为地方政府最为主要依赖的经济来源点。本文通过分析土地政策的成因以及它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联,通过利弊分析,能够对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8.
土地财政的微观实施机制是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探究城市政府基于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土地经营模式以及融资机构与开发商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对理解城市土地财政的具体运行机制具有重大作用。以广州市新中心区珠江新城为例,从土地财政运作的主体、初始动机、影响因素和运行过程4个方面对土地财政的实施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城市政府在追求土地财政收入过程中,利用城市规划改变土地规划条件和引导基础设施集中建设提升了土地价值,并通过土地供应管理的手段实现土地交易价格的上涨,而金融机构在城市政府经营土地的过程中发挥着土地银行的重要作用,同时土地财政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近期我国羊肉价格大幅上涨产生的经济效应,并进一步完善稳定羊肉市场供需的政策,以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Nerlove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近期羊肉价格上涨分别对羊肉供给、居民羊肉消费以及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研究发现:羊肉价格上涨对羊肉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短期内并不能促使羊肉供给大幅增加;对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均具有消极影响,其中对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羊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CPI上涨,但并不会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造成巨大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应加大对羊肉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为收入较低群体和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居民提供羊肉消费补贴以及加强羊肉价格的监测与预警工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构建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乡城人口迁移与居民总消费支出的动态关系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对居民总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乡城人口迁移引致的消费支出对居民总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次之,且呈现跳跃上升趋势;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处于稳中有升阶段;人口增长引致的消费支出的拉动作用的影响力仍在不断下降。因此,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主要依赖的是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引起的消费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