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有效积温对管花肉苁蓉花序不同部位种子质量的影响,测定了花序不同部位蒴果发育的有效积温及其种子的大小、千粒重和萌发率.结果表明:管花肉苁蓉花序不同部位蒴果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有显著差异,中部和基部有效积温显著高于上部;中部蒴果中直径≥0.7mm 种子占总量的20.64%,显著高于基部和上部的15.67%和15.62%;中部蒴果种子千粒重(0.0343 g)显著高于基部(0.0263 g)和上部(0.0210 g);中部蒴果种子萌发率为78.88%,而基部和上部种子萌发率仅为56.67%和42.22%.因此,不同的有效积温是导致管花肉苁蓉花序基部和中部种子质量高于上部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白及蒴果长宽重与种子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681枚大小差异明显的白及蒴果为材料,研究了白及蒴果形态(蒴果的长、宽和重量)与种子质量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白及蒴果的分级标准为:一级:长≥35 mm、重≥1.1 g,二级:长29~35 mm、重0.9~1.1 g,三级:长25~29 mm、重0.7~0.9 g;(2)不同等级白及蒴果中种子有胚率差异明显,一级98.38%二级84.67%三级9.17%;(3)不同等级白及蒴果中种子萌发率差异明显,一级98.44%二级78.64%三级19.44%。研究结果表明,白及蒴果形态直接影响种子质量,可以通过白及蒴果形态来筛选高质量种子。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产种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个无性系连续3年的种子产量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不同年份间产种量不同。这种差异是由于无性系的遗传性状及雌、雄球花开放时的天气条件所致。花期为中间类型的无性系种量较高;在雌、雄球花开放期内天气晴朗,则次年球果产量大,出种率高;种子产树高、胸径、冠幅呈正相关,达0.1%水平,分枝角度越大,无性系的种子量亦越高。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产地的15种酸枣种子为试材,研究种子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酸枣种子基本属于卵圆形,果核核型指数多分布在1.21~1.30,占总资源的40.0%;②出仁率最高值为24.56%,多分布在13.50%~15.00%,占总资源的40.00%;③酸枣仁中同样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多为0.7~0.8 mg/g,维生素C质量分数最高为3.0~4.0 mg/g;④酸枣在长期实生繁殖中双仁率变异较大,而核体积变异较小;⑤单核质量可以作为双仁数量及千仁质量的预选指标,单核质量与单仁质量及双仁率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以上; ⑥应用隶属函数值法科学地筛选出种子特征优良程度较高的3种酸枣类型,即SX9、SX10和SX11。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山杜英母树林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庆元山杜英母树林中进行了不同肥种和不同施肥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山杜英母树林生长性状、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较明显影响,且不同施肥处理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山杜英母树林生长促进较大的是复合肥处理,其中B3(复合肥400g)处理,母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135.9%、74.4%和170.3%;对山杜英母树林种子质量提高较大的是C1(硼砂100g)、B2、B3(复合肥分别为300g、400g)和A3(磷肥500g)处理,种子生产分别比对照高出78.29%、71.35%、58.03%和56.44%;对山杜英母树林种子质量提高较大的也是C1、B2、B3和A3处理,种子千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6.1%、31.9%、30.4%、26.7%,种子发芽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0.0%、16.9%、19.3%和13.3%;综合施肥对山杜英母树生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山杜英开花(6月中旬)前,以施复合肥300~400g/株、硼肥100g/株为佳。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庆元山杜英母树林中进行了不同肥种和不同施肥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山杜英母树林生长性状、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较明显影响,且不同施肥处理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山杜英母树林生长促进较大的是复合肥处理,其中B3(复合肥400g)处理,母树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135.9%、74.4%和170.3%;对山杜英母树林种子质量提高较大的是C1(硼砂100g)、B2、B3(复合肥分别为300g、400g)和A3(磷肥500g)处理,种子生产分别比对照高出78.29%、71.35%、58.03%和56.44%;对山杜英母树林种子质量提高较大的也是C1、B2、B3和A3处理,种子千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6.1%、31.9%、30.4%、26.7%,种子发芽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0.0%、16.9%、19.3%和13.3%;综合施肥对山杜英母树生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山杜英开花(6月中旬)前,以施复合肥300~400g/株、硼肥100g/株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沙区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重要树种。研究截冠处理对种子园壮龄樟子松母树结实的影响,以期为樟子松种子园母树的优质高产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18个无性系樟子松24年生的母树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未截冠与截冠处理对樟子松母树球果产量、种子产量、球果大小和种子质量等8个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截冠处理对樟子松母树单果质量和单株球果质量2个指标影响不显著,但其平均增益值分别达到24.84%和23.82%,说明截冠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樟子松壮龄母树的球果产量。截冠处理对樟子松母树单株种子质量和出籽率有明显影响,截冠后单株种子质量和出籽率的平均增益值分别达到81.38%、55.94%,说明截冠处理能提高壮龄母树种子产量。截冠处理对球果长径和短径均无明显影响,截冠处理后球果长径和短径的平均增益值分别为? 0.25%和1.37%。截冠处理后樟子松母树的种子千粒质量、优良度平均增益值分别达7.43%、24.96%,并且大部分无性系千粒质量为正增益,全部无性系优良度为正增益;截冠处理对种子千粒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对种子优良度有明显影响。说明截冠处理能提高樟子松壮龄母树种子的质量。结论研究证明截冠处理可以提高樟子松壮龄母树的产量和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苞鞘石斛、肿节石斛、报春石斛在引种地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蒴果存在假膨现象、种子量少、种胚发育不良、无菌萌发率低等问题,对这3种石斛蒴果特征及无菌播种萌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苞鞘石斛、肿节石斛、报春石斛3种观赏原球茎颜色为绿色或深绿色,石斛蒴果适宜的采摘时间为150 d;采用MS培养基,添加浓度为0.05~0.40 mg/L 6-BA和有机添加物椰汁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萌发率最高达90%,种子萌发时间缩短为8~14 d。  相似文献   

9.
观察金线莲的结实性情况,比较其蒴果采收期4种基本培养基、NAA与6-BA激素组合及水果添加物对金线莲无菌播种膨大率及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结实率变化范围为0~100%;(2)蒴果在授粉后45 d采收最好,种子的膨大率、萌发率均较高;(3)不同基本培养基对金线莲种子的膨大萌发效果不同,种子在WPM培养基上的膨大萌发率最高,膨大率最高达73%,萌发率最高为79%;(4)不同生长激素组合对金线莲种子的膨大萌发影响差异显著,以1/2MS+0.5 mg/L NAA的效果最好;(5)不同水果有机添加物都对金线莲种子的膨大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芝麻纵向不同部位的开花结蒴规律和蒴果发育特性,以郑芝98N09为研究对象,于芝麻盛花期将其植株纵向划分为下部节位(8节位以下)、中部节位(9~20节位)和上部节位(20节位以上),调查了各部位的开花结蒴特性和蒴果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节位的增加,郑芝98N09开花和结蒴数目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在第15节位开花数目达最大值,为9.3朵/节;在第12节位结蒴数目达最大值,为4.2个/节位。不同部位结蒴能力比较,中部节位结蒴能力最高,开花结蒴率为45.1%;上部节位次之,为30.1%;下部节位仅为25.0%。中部蒴果的长度、宽度、鲜质量和籽粒的鲜质量、干质量以及果皮干质量均高于下部蒴果和上部蒴果;下、中、上部蒴果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为0.003 5、0.004 4、0.003 0g/(蒴.d),表明在蒴果发育过程中光合物质优先供应中部蒴果。  相似文献   

11.
对金银花的植物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为金银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泽鑫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255-258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特色小镇逐渐兴起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近几年,特色小镇的发展更是热火朝天.但随着发展方向和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大,特色小镇如何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与当地特色更好地融合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凸显.通过对特色小镇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研究,参考特色小镇的政策优势及经济影响,归纳总结出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共性和特性问题,并针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升级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园林植物探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探春是一种适合北方地区栽种的很好的夏季开花植物。通过对探春植物学及生物学特征的调查分析,为探春在北方地区栽培、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向日葵黑茎病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对向日葵黑茎病菌(Phoma macdonaldii Boerema)主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向日葵黑茎病菌在PSA等多种常用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以PSA培养基最适;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0℃;较适宜的酸碱范围为pH5.0~...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台州为例,充分调研了台州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需求,提炼了基于区域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五大特性,详细分析了台州构建基于区域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对策,阐述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引种茶树品种光合、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长叶、龙井43、白毫早、碧香早、安吉白、祁兰8个引进品种的4 a生无性系茶树的光合特性、荧光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河南茶区筛选出优良的茶树栽培品种.结果表明,平阳特早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适合制作名优绿茶;碧香早、祁兰净具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速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諴SⅡ)、表现电子传递速率(ETR);龙井43最耐旱,平阳特早耐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17.
大麦病害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常遭受各种病害,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也是常见的大麦病害。阐述了上述病害的分布、发病原因、病原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水体汞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其易迁移性和毒性,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寻找对汞胁迫具有一定抗性的水生植物已经刻不容缓。试验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HgCl_2(0,2.5,5.0,10.0,20.0,40.0 mg·L~(-1))对水葫芦幼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葫芦鲜质量增长量、叶绿素含量、Pn值和SOD活性在低质量浓度的HgCl_2溶液中随着汞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质量浓度为5 mg·L~(-1)时达到最高点;但随着HgCl_2质量浓度进一步增大,这些指标值反而持续下降。Pro和SP含量在HgCl_2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达到最高点,但当HgCl_2质量浓度达到20 mg·L~(-1)时较对照显著下降;而Gs,Ci,Tr值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中,Ci,Tr值在HgCl_2质量浓度为5 mg·L~(-1)时达到最低值,Gs在10mg·L~(-1)时达到最低值;MDA含量和POD活性则随着HgCl_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上升。水葫芦对10 mg·L~(-1)以下的HgCl_2胁迫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且可促进水葫芦的生长;但高质量浓度HgCl_2对水葫芦的生长则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水葫芦对Hg2+胁迫的适应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适度间伐和未间伐的人工林大青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适度间伐对人工林大青杨解剖特征和物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间伐对纤维壁厚、壁腔比和长宽比,对早材导管直径、壁腔比、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对胞壁率和木射线组织比量,对生长轮密度和宽度的影响极显著;适度间伐对人工林大青杨的制浆造纸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适度间伐和未间伐的人工林大青杨都是优良的制浆造纸原料,适度间伐的大青杨单位体积木材的纸浆产量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富士芽变叶片的生物学特性,为优良芽变选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个优选的红富士芽变类型和2个红富士芽变品种为材料,对比叶片特征与光合特性,分析相关性。【结果】3个红富士芽变类型及2个品种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和叶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而N1与N2的单叶重、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与其它3份材料也存在明显差异;N-1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他材料;供试材料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但高峰、低谷出现时间不同;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率及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N1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叶重和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它4份供试材料,光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