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水污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该文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控温炭化法制得生物炭,研究其吸附废水中铜离子的性能,考察了生物炭投加量、振荡时间、铜离子初始浓度、以及初始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作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出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吸附去除废水中铜离子是可行的;正交试验得出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铜离子的影响因素大小为振荡时间pH初始浓度投加量,最佳水平组合为振荡时间为3h、投加量为0.6g、铜离子初始浓度为10mg/L、pH为6.3,去除率可达95.5%。  相似文献   

2.
解磷菌株黑曲霉PSFM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液体培养法探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浓度以及发酵时间、温度、初始pH、转速、接种量等条件对解磷菌解磷特性的影响,获得解磷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对一株分离自土壤的解磷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PSFM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0~10 d、温度20~40℃、初始pH值3.0~11.0、接种量1%~11%、转速120~300 rpm)进行优化,测定其发酵液吸光度值,以解磷量的高低作为评价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劣的指标。【结果】分别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NBRIYP培养基中培养6 d后,以无机磷液体培养基的PSFM菌株解磷能力最高,解磷量为526.42 mg/L。在12种不同碳源培养基中,PSFM均能正常生长,其解磷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木糖>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山梨糖>甘露糖>果糖>可溶性淀粉>鼠李糖>甘油。以硝酸钠、尿素、酵母浸膏、氯化铵、硝酸镁、硝酸铵、色氨酸、乙酸铵、牛肉浸膏、胰-蛋白胨、甘氨酸、酪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为氮源时,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解磷效果最好,菌株PSFM发酵液中有效磷含量最高(990.31 mg/L)。菌株PSFM的解磷能力均随着最佳培养基中NaCl、KCl、MgSO4·7H2O、FeSO4·7H2O和MnSO4·7H2O浓度的增加呈先提高后降低趋势,当其浓度分别为0.03%、0.01%、0.03%、0.001%、0.001%时,菌株PSFM的解磷能力均最强。在不同发酵条件下,以发酵6 d、温度28℃、初始pH 6.0、5%接种量、转速300 rpm的PSFM解磷能力最强,解磷量分别为599.24、528.23、603.69、530.57和731.48 mg/L。【结论】最适合PSFM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为无机磷液体培养基,碳源为1.0%木糖,氮源为0.10%硫酸铵,最佳无机盐配方为:NaCl 0.10 g/L、KCl 0.70 g/L、MgSO4·7H2O 0.70 g/L、FeSO4·7H2O 0.01 g/L、MnSO4·7H2O 0.01 g/L;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6.0,转速180 rpm,接种量5%,发酵时间为6 d。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望锋  周晶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315-2318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液态培养基发酵,探讨枯草芽孢杆菌产α-淀粉酶的最佳发酵条件,分别对碳源、氮源、发酵时间、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对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这4个因素进行了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优于其他碳源,尿素优于其他氮源,最佳培养时间为30 h;最佳发酵参数组合为pH 5.0,葡萄糖质量浓度0.2%,尿素质量浓度1.5%,接种量2.5%。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对锰污染环境进行微生物治理的抗锰菌,从湘潭锰矿的矿石和锰尾矿坝采集土样,通过含Mn SO4的固体平板法分离、纯化抗锰细菌,依据形态学特性和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抗锰菌株进行鉴定;抗锰菌株在含0.005、0.010、0.015 mol/L Mn SO4的培养液中生长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锰菌培养液的离心上清液中Mn2+的含量,计算Mn2+的去除率;通过正交试验,以生猪养殖粪污废水原液直接接种抗锰细菌液体菌种,检测抗锰菌的除锰能力。结果表明:1)筛选、分离出1株抗锰菌,将其定名为KM01,经鉴定,该菌为一种沙雷氏菌;2)在含0.005、0.010、0.015 mol/L MnSO4的培养液中,菌株KM01能吸附Mn2+,并以黑褐色沉淀形式沉降析出,28℃下培养液中Mn2+的沉降去除率分别为94.8%、95.8%和89.1%;3)在28℃、p H 7与接种量1%时,生猪养殖废水中Mn2+的沉降去除率分别为94.8%、95.8%和89.1%;3)在28℃、p H 7与接种量1%时,生猪养殖废水中Mn2+的吸附沉降去除率为80.5%,表明抗锰沙雷氏菌KM01在生猪养殖粪污废水的沉降除锰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蒋云升  于海  杨海荣  汪志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54-14356
表皮葡萄球菌C8菌株产蛋白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初始pH值以及摇床转速对产蛋白酶均起显著作用,主次顺序依次为:初始pH值>摇床转速>接种量;经L9(3^4)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条件为:接种量(体积比)16%,初始pH值5.5,摇床转速180 r/min。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专用产酶条件,使蛋白酶活力达到34.52 U/ml。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镉有高耐性的菌株,为探究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DN-1和DN-2为供试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镉离子初始浓度的条件下,研究不同菌株对镉离子的吸附效果。[结果]培养3 d时菌株DN-1和DN-2对镉离子的吸附率最大,分别为61.92%和89.57%;2种菌株对镉离子的最佳吸附温度为30℃。菌株DN-1和DN-2分别在pH为8和6时吸附率最高;镉离子初始浓度为80~200 mg/L时,DN-2吸附率明显高于DN-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与未经处理的菌株相比,经镉离子处理后的菌株细胞表面及胞内有沉淀物聚集,细胞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菌株DN-1和DN-2对镉离子具有一定耐受性,吸附效果明显。胞外吸附和胞内沉淀可能是菌株吸附重金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菌渣基生物炭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波振荡复配磷矿粉和壳聚糖,通过批量水吸附试验筛选出复合材料最佳质量比;并在此基础上,从材料添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和Cd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方面探究菌渣基生物炭和复合材料对Cd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基生物炭、磷矿粉和壳聚糖最佳质量比为7∶1∶2;不同Cd溶液质量浓度下,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率均高于菌渣基生物炭,随着Cd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二者的吸附率差距逐渐增加;在pH值为7、100 mg/L Cd溶液中添加0.6 g复合材料与菌渣基生物炭时,二者对Cd2+的吸附率相差最大;复合材料经过5次解析后吸附率均在65%左右;加入外源离子会抑制菌渣基生物炭和复合材料对Cd2+的去除率,但对复合材料的抑制效果弱于菌渣基生物炭;当Cd溶液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菌渣基生物炭和复合材料添加量为0.6 g,振荡240 min后吸附量分别达到3.859、6.310 mg/g;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8.
李修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998-3002
[目的]研究蒽降解菌株的生长条件和降解特性。[方法]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以蒽为唯一碳源的菌株A1,经16S rDNA分子鉴定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的培养条件和蒽降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A1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0%,pH 6.0,温度35℃,蒽初始浓度40 mg/L。菌株在pH 7~10,最适降解温度30℃,接种量5%时,生长率及降解率均达到最大。盐浓度为1.2%,蒽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降解率达到最大。[结论]该研究可为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文冠果加工剩余物为原料,根据湿法焙烧技术在室内制备了文冠果水热炭,探讨其对模拟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氮吸附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水热炭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水热炭处理苯酚废水过程中苯酚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文冠果水热炭投加量、pH等的影响显著程度与最佳吸附条件,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 表明,制备的文冠果水热炭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水热炭吸附苯酚过程中影响吸附效果的主次因素为吸附剂投加量>苯酚废水初始质量浓度>pH>吸附时间,最佳的吸附条件为:温度25℃,pH=5,水热炭加量0.3g,吸附时间80min,苯酚废水初始质量浓度50mg/L;水热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机理控制;在25~45℃范围内,Freundlich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水热炭吸附苯酚的等温吸附过程;水热炭吸附苯酚是吸热过程,该过程可自发进行.该研究可为开发廉价高效的有机污染物吸附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乳脂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碳源、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镁元素和发酵时间对乳脂链球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三个重要因素乳糖添加量、pH和接种量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佳发酵条件: 乳糖添加量为20g/L, 发酵培养基初始pH5.5, 接种量5.0%, 发酵温度为37℃, 发酵时间24h, 胞外多糖最高产量可达499.81mg/L。  相似文献   

11.
锰的生物学功能及有机态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锰是毒性较小的一种微量元素,是动物生长和合成骨组织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锰参与骨骼形成、机体代谢以及性激素和某些酶的合成,直接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锰还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生作用。现主要综述了锰的生物学功能、锰缺乏对动物造成的影响以及有机态锰的应用效果,分析了饲料中影响锰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同时展望了锰营养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Tellurium in amounts ranging from 5 to 125 parts per million was present in all of 12 samples of manganese oxide nodules from the floor of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These samples represent the first recognized points of high tellurium concentration in a sedimentary cycle. The analyses may lend support to the theory that the minor-element content of sea-floor manganese nodules is derived from volcanic emanations.  相似文献   

13.
锰的生物学作用及螯合锰在畜牧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1锰的生物学功能1.1酶的组成成分锰是机体中精氨酸酶、脯氨酸肽酶、丙酮酸羧化酶、RNA多聚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的组成成分。此外,锰离子还有激活多种酶的作用,如对羧化酶、磷酸化酶、醛缩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及胆碱脂酶均有激活作用。锰还与多糖聚合酶和半乳糖转移酶的活性有关,假若缺锰则这两种酶的活性均降低。多糖聚合酶能催化二磷酸尿苷-N-乙酰-半乳糖胺与二磷酸尿核苷-葡萄糖醛酸结合成多糖,而粘多糖是软骨与骨组织的重要成分,所以缺锰会使软骨组织受到损害,导致骨骼畸形。1.2锰与脂质锰具有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锰尾矿中锰元素对萝卜生长发育和根部、茎叶和种子中锰素营养的影响,为综合利用锰尾矿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对萝卜株高、叶片数、展幅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锰使萝卜的株高、叶片数和展幅等植物学性状分别比对照增长了9.56%~17.0%、11.7%~21.9%和16.6%~29.7%;但对萝卜冬性无显著的影响;萝卜中叶绿素含量在破白期、根部膨大期和抽薹期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2%~25.1%、7.2%~27.2%和9.3%~29.5%;萝卜籽粒、茎叶和肉质根部锰含量大小顺序为籽粒(茎叶(肉质根部。[结论]锰尾矿中的锰可以加快萝卜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其锰素营养。  相似文献   

15.
土壤锰素营养及锰在烟草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锰是烟草生长发育中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土壤有效锰含量直接影响土壤锰养分的供应能力。从土壤中锰的状况、我国土壤含锰状况、烟叶中锰含量状况、锰对烟草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锰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土壤锰素营养及锰在烟草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土壤中锰素营养和烟草锰营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延飞  李珍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93-11095,11098
牛仔服加工废水常合有过量高锰酸钾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生化工艺危害很大,使微生物中毒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综述了这类印染废水中锰对微生物的毒性机理以及锰和微生物联合作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同时介绍了水环境中常用的除锰相关技术,为含锰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缺锰及饲粮锰水平对鸡组织生化参数与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300只AA雏鸡分成5组,每组60只,分别喂给5种不同锰水平的饲粮.结果表明,鸡采食低锰(23~24mg·kg-1)饲粮后出现较典型缺锰症;饲粮锰水平能够极显著(P<0.01)地影响鸡血清、心、肝、胰、胸肌中锰含量和含锰酶MnSOD活性、胸肌纤维直径以及生产性能.结论是在AA肉仔鸡饲粮中加锰60mg·kg-1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Natural hollandite and romanechite are widespread barium-containing manganese minerals.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dicates that intergrowths of the two minerals occur in a coherent manner on the unit-cell level with no apparent ordering of the hollandite and romanechite. Other structures have been imaged that are based on the hollandite and romanechite structures. Electron microscopy holds a key to unraveling the myriad structural complexities of the manganese oxides.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小肠各段中含有外源指示剂的食糜,同时比较肝门静脉血浆中的锰含量,以揭示不同形态锰源对正常生理状态下肉仔鸡饲粮中锰吸收的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收集食糜的平衡试验法不宜用于微量元素吸收率的定量研究;肉仔鸡对络合的有机态锰的吸收明显高于无机形态锰;且强络合强度的有机锰的吸收明显高于中等络合强度的有机锰.  相似文献   

20.
Manganese nodules: their evolu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at manganese nodules and adjacent deep-sea sediments are accumulating manganese at almost the same rate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thorium-230 dating of both sediments and nodules of known manganese content. The rate of manganese deposition is nearly constant over the world oceans. A relatively simple model of nodule evolution explains the distribution of manganese nodules between sediment column and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the model appears to apply to other trace elements such as copper, nickel, and coba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