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不同种类装饰薄木与塑膜热压复合,以卷曲曲率半径为表征,探寻塑膜与装饰薄木热压复合卷曲变形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塑膜增强柔性装饰薄木卷曲变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以红栎为试验对象,分析含水率、热压温度、塑膜和装饰薄木厚度等工艺条件对卷曲变形的影响,并以不同材质种类的柚木、水曲柳、红栎和花梨装饰薄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类装饰薄木与塑膜热压复合的卷曲变形情况。【结果】热压温度对塑膜增强柔性装饰薄木卷曲变形具有显著影响,随热压温度增高,卷曲曲率半径逐渐减小,卷曲变形程度不断增大;装饰薄木与塑膜厚度比越大,塑膜增强柔性装饰薄木的卷曲变形相对越小,考虑成本和后续饰面加工,装饰薄木以0.3 mm厚为宜;含水率对塑膜增强柔性装饰薄木卷曲变形影响较小,实际生产中以8%~12%为宜;密度大、木材组织比率相对较大、结构致密的装饰薄木,热压复合卷曲变形相对较小。【结论】热压温度对塑膜增强柔性装饰薄木卷曲变形影响极显著,实际生产中,应尽可能降低热压温度,以增大曲率半径、减小卷曲变形。装饰薄木与塑膜厚度比对卷曲变形具有显著影响,一般而言,装饰薄木厚度越厚、塑膜厚度越薄,其热压复合卷曲变形程度越小,需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厚度选择。本研究可为控制双层薄型材料热压复合特别是塑膜增强柔性装饰薄木卷曲变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借助CIE的L*a*b*标准色度学系统,研究了西南桦、云南松和云南铁杉装饰薄木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材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提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装饰薄木的明度下降,处理前后色差增大;西南桦材色的热响应速度更快,变色主要发生于热处理开始的15 min内,云南松和云南铁杉对热处理的响应速度较慢,160℃以上的处理色差才显著增大,明度才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珍贵木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研发了新型塑膜增强柔性薄木。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防卷曲热压辊压机将经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和花梨装饰薄木进行辊压复合,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辊压压力、温度和进给速度等因素对塑膜增强柔性薄木剥离强度的影响,优化辊压法制备新型塑膜增强柔性薄木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1)辊压法制备塑膜增强柔性薄木,可利用辊压设备的在线即时反向冷却和重力拉伸技术,显著缓解塑膜增强柔性薄木高温热压卷曲变形现象; 2)辊压法制备塑膜增强柔性薄木的较优工艺参数为:辊压压力0.6 MPa、温度140℃、进给速度1.6 m/min; 3)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柔性装饰薄木,剥离强度达0.49 k N/m,横向抗拉强度达4.13 MPa,柔韧性可达钢棒直径4 mm,浸渍剥离性能达到国标I类试验要求。辊压法制备塑膜增强柔性装饰薄木,可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卷曲变形问题,保证后续饰面质量。研究结果可为新型塑膜增强柔性薄木的制备和工业化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塑膜与薄木之间的界面胶合特性,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分别对塑膜和装饰薄木的胶合面进行改性处理,制备塑膜增强红栎柔性装饰薄木。优化工艺参数为:等离子体处理速度4 m/min,热压压力0.6 MPa、温度120℃、时间150 s;柔性装饰薄木的剥离强度达0.52 k N/m,横向抗拉强度达4.13 MPa,柔韧性卷曲钢棒直径可小至4 mm,浸渍剥离强度达到I类试验要求,同时热压温度明显降低,减少了能耗。  相似文献   

5.
引入水影画技法与木质薄木相结合制备新型的装饰薄木材料,具有良好的艺术价值和开发空间。为分析评价该种装饰薄木材料的表面耐光性和润湿性,以白枫树种为试材,选取红色(朱砂)、黄色(栀子黄)、蓝色(石青)颜料制备水影画装饰薄木试样,进行光辐射老化试验,并对未光照及光照老化后的试样进行表面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水影画白枫装饰薄木受光辐射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减小,总色差ΔE*增大;颜料附着于薄木表面可使其光变色程度减弱,其中黄色颜料着色试样的光变色最小,耐光性最好,未处理试样的耐光性最差;颜料及光照老化对材料表面润湿性也有影响,其中黄色颜料着色试样表面接触角在未光照及光照老化条件下皆较大,润湿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性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作为增强和胶粘材料制备柔性装饰薄木,探讨热压压力、温度、时间和LDPE膜厚等因素对薄木柔韧性、剥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塑膜增强柔性装饰薄木的较优工艺参数为:热压压力1.0 MPa、温度150℃、时间120 s,LDPE膜厚0.03 mm;在此工艺条件制备的装饰红栎薄木的柔韧性优良,柔韧性卷曲试验的钢棒直径可小至4 mm,浸渍剥离强度达到Ⅰ类胶试验要求,总体性能优于无纺布增强薄木。  相似文献   

7.
超高温热压处理对杉木表面颜色及光泽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边材为试样在280~340℃分别热压处理5 s和10 s,研究温度和时间对杉木颜色及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经热压处理后弦切面的明度最低值为45.21,下降了37.9%,径切面的明度最低值为41.91,下降了38.8%,弦切面和径切面色差最大值分别为27.8和27.29。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延长,明度值下降幅度逐渐增大,杉木表面光泽度上升。弦切面的明度变化率和总体色差随处理条件变化趋势与径切面相似,2项指标之间呈强相关性;平行/垂直于木材纹理的光泽度的最高上升率分别是42.86%和35.42%,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热压时间对光泽度的影响大于热压温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FT-IR和XPS的热处理白蜡木材色变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蜡木(Fraxinus americana)为试材,在常压过热蒸汽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对热处理材和对照材的明度(L*)和色度(a*,b*)指标进行比较,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试材细胞壁化学组分的主要基团和元素变化进行分析,以探索热处理对木材材色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热处理材和对照材的总体色差不断增大,色差值与木材内部C和O元素的浓度比高度相关,表明热处理材的材色能较为准确地指示木材内部化学组分的变化。热处理材的明度指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阶梯式下降,明度值的变化与木材中羧基的浓度线性相关,表明半纤维素是影响热处理材明度的主要因素。热处理材的色度指标变化规律没有明度指标显著,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a*值先增加后降低,试材的b*值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热处理使木素中的羰基等发色基团数量发生变化,是使热处理材的色度指标发生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过热蒸汽作为传热介质和保护气体,于160、180、200、220℃分别对圆盘豆木材进行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圆盘豆木材颜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木材明度L*下降,红绿色品指数a*变化不明显,黄蓝色品指数b*下降,色差△E*增大,木材表面颜色加深,并且木材径面色差值大于弦面及横截面色差值,表面色差值大于其内部色差值。  相似文献   

10.
用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作为胶黏剂,将黑胡桃、红栎、白桦薄木与无纺布复合制备成无纺布基装饰薄木,探讨涂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等因素对柔性装饰薄木剥离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柔性装饰薄木树种对剥离强度影响显著,工艺参数中涂胶量和热压温度对柔性装饰薄木剥离强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选取4~6年生的毛竹竹片,采用高温热压处理,分别在不同的温度(180、210、240℃)和时间(5、10、15、20、30和60 min)工艺条件下,对竹片进行热处理实验,测定靠近竹青一侧与靠近竹黄一侧热处理前后颜色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竹片表面明度L~*降低;明度的最低值为27.76,平均下降了68.12%。颜色在红绿色度轴上向偏红色方向发展,最大值为-119.7,相比处理前平均上升了68.14%;在黄蓝色度轴上最终向偏蓝色方向发展,最接近黄蓝色轴中心的值为6.26,黄度指数b~*在素材基础上平均降低了75.11%。色差ΔE~*逐渐增大,最大达到了263.06。热处理温度对颜色各项指标的影响比热处理时间更为显著,且相比于其他热处理方法而言,高温热压处理法使色差的增长更快速。热处理后,靠近竹黄一侧在各项指标中都比靠近竹青一侧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最终靠竹青侧与靠竹黄侧的色差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2.
以塑膜增强红栎装饰薄木为贴面材料,以高密度纤维板(HDF)为基材,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贴面工艺,高温热压制备塑膜增强薄木贴面HDF。结果表明:塑膜增强薄木贴面HDF的表面胶合强度受热压温度的影响为极显著影响,受热压压力的影响显著,受热压时间和压力、温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亦显著。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塑膜增强薄木贴面HDF的表面胶合强度达1.60 MPa,满足GB/T 15104-2006《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过热蒸汽作为传热介质和保护气体,对圆盘豆木材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160℃、180℃、200℃、220℃,热处理时间为2h、4h、6h、8h,并采用紫外光谱和气-质联用对圆盘豆木粉抽提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圆盘豆木材颜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木材明度L*下降,红绿色品指数a*变化不明显,黄蓝色品指数b*下降,色差△E*增大,木材表面颜色加深,其主要原因是木素及木材抽提物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以自制低分子量酚醛树脂为胶黏剂,采用热压工艺对杉木单板进行密实化试验,研究干燥温度、压缩率、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密实型杉木单板层积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率对层积材力学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干燥温度、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随着压缩率和热压温度的提高,板材的MOE、MOR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干燥温度的提升和热压时间的延长,板材的MOE、MOR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确定密实型杉木单板层积材的最佳热压工艺为:干燥温度60℃、压缩率35%、热压温度145℃、热压时间1.0 min/mm,在此热压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板材,其MOE和MOR分别达到了GB/T 20241-2006《单板层积材》120E级和180E优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工艺参数的改变对氯氧镁水泥竹刨花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压时间和热压温度的增加,板材强度不断增强;综合板材性能在各参数下变化的幅度及生产成本的考虑,给出热压温度和时间的推荐参数:热压温度125℃、热压时间12,min或者热压温度100℃、热压时间16 min.  相似文献   

16.
杉木积成材薄木贴面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春贵  林秀珍  施友云 《林业科技》2004,29(1):43-44,62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杉木积成材薄木贴面的工艺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杉木积成材进行薄木贴面.工艺切实可行,奥古曼薄木贴面的较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00℃,热压压力1.0MPa,热压时间4min,涂胶量120g/m^2。  相似文献   

17.
以速生杉木为基材,水曲柳薄木为贴面材料,用脲醛树脂粘剂(UF)和聚醋酸乙烯醋乳液胶(PVAc)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作为胶粘剂,热压贴面胶合,对温度和时间与巾面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用UF与PVAC比例混合的胶粘剂,在生杉木上进行水曲柳薄木贴面是可行的;②热压温度和时间对贴面效果的影响都是极显著的,并得到了一种较理想的薄木贴面热压工艺。  相似文献   

18.
水性透明涂料涂饰单板光变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涂饰与未涂饰的杨木和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及影响因子,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涂饰与未涂饰的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主要表现为明度指数L*降低,色度指数a*和b*上升,其中涂饰与未涂饰的樟子松单板的色度指数b*变化明显;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明显大于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涂饰樟子松单板的总色差值大于涂饰的杨木单板;涂料种类和单板树种对涂饰单板的光变色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涂料种类影响较明显;涂饰与未涂饰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的单板总色差值差异不明显,涂饰水性丙烯酸清漆单板的总色差值小于未涂饰的单板.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空气介质中对毛竹竹材进行热处理,探讨热处理温度(100~220℃)和时间(1~4 h)对竹材材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竹材材色的明度L*、红绿轴色度指数a*和黄蓝轴色度指数b*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热处理竹材的总体色差△E*加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速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作为芯板制作细木工板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热压工艺参数,以10年生翅荚木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制备的工艺技术进行了优化,分析了热压工艺因素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因素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含水率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温度>时间>压力;对翅荚木芯细木工板密度、横向静曲强度、浸渍剥离长度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温度>压力>时间。翅荚木芯细木工板适宜的热压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35℃,热压压力1.2 MPa,热压时间3 min。以翅荚木作芯层研制的细木工板均达到GB/T5849—2016《细木工板》要求,说明翅荚木适合作为细木工板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