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防治方法是害虫综合防治措施之一,蜀柏毒蛾的人工防治主要是老龄幼虫期人工捕捉及蛹期人工击蛹,由于其幼虫毒毛易引起人的手、眼等处红肿,因而在综防管理中应提倡人工击蛹的方法。根据中江县广福区1990年第1代蛹期击蛹统计表,人工击蛹少的1天可击0.067公顷,多的可击0.333公顶。本文是1991年5月越冬代蛹期人工击蛹实际效果初步测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鲁北平原,枣尺蠖ChihuozaoYang一生可食枣叶113-209cm2,5龄为暴食期,占总食叶量的86%。越冬蛹的防治指标根据树龄大小确定,即20年左右、60年以上、40-60年生枣树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头蛹/株、9头蛹/株、18头蛹/株。初孵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100头/米·枝,4-5龄幼虫期为7头/米·枝。  相似文献   

3.
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几种昆虫蛹的寄生率以及林间释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为主的13种昆虫寄主蛹的寄生率和林间释放效果。结果表明,用柞蚕、油松毛虫、美国白蛾、赤松毛虫和野蚕等5种昆虫蛹可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较适繁殖寄主,蛹寄生率和单蛹寄生数量均较高,其中柞蚕蛹寄生率和寄生量最高,考虑用柞蚕蛹扩繁周氏啮小蜂材料易得且成本较低,继而用柞蚕蛹做最适寄主进行了生产性扩繁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柞蚕蛹与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按1∶50的比例室内接种扩繁,柞蚕蛹的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97%,而林间防治美国白蛾试验按老熟美国白蛾幼虫与白蛾周氏啮小蜂1∶10的比例林间挂茧放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可达32%~41%,而对照美国白蛾蛹自然寄生率7.3%~8.7%,处理区放蜂寄生试验效果是未放蜂对照区的4.3~4.7倍。  相似文献   

4.
松毒蛾越冬蛹蛹口密度的大小,成活率的高低等,对翌年虫害的发生、危害、测报估计及防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于1988~1990年间,连续两个冬春在省林科所、龙里林场、惠水滥坝林场等松毒蛾严重发生地区,对松毒蛾越冬蛹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为翌年大面积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鲁北平原枣尺蠖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鲁北平原,枣尺蠖Chihuozao Yang一生可食枣叶113-209cm^2,5龄为暴食期,占总食叶量的86%。越冬蛹的防治指标根据树龄大小确定,即20年左右,60年以上,40-60年生枣树的防治指标分别为3头蛹/株,9头蛹/株,18头蛹/株。初孵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100头/米.枝,4-5龄幼虫期为7头/米.枝。  相似文献   

6.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 ,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通过 8种不同的人工繁蜂寄主的选择 ,选出了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的繁蜂替代寄主 :柞蚕蛹、赤松毛虫蛹和黄粉虫蛹 ,以柞蚕蛹最佳。通过人工大量繁殖与释放研究 ,找到了合适的繁蜂方法、放蜂时间、放蜂量、蜂虫比和放蜂次数。 5a来共繁殖并释放小蜂 8.5亿头 ,累计防治面积1.2 8万hm2 ,放蜂防治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达到 5 6 .85 %~ 6 8.92 % ,天敌总的寄生率达 89.86 %~ 94 .6 0 % ,使美国白蛾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应用柳毒蛾NPV病毒杀虫剂防治柳毒蛾,对蛹羽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以3×1010PIB/667m2剂量防治柳毒蛾幼虫,防治率在85%以上,部分4、5龄幼虫感病后虽能正常化蛹,但因NPV死亡而使羽化率降低42.36%~62.34%。  相似文献   

8.
美国白蛾是危害猖獗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笔者介绍了该虫蛹期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在介绍其中7种优势寄生性天敌对美国白蛾越冬蛹和夏季蛹的自然寄生率、寄主蛹中羽化的子代数和性比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舞毒蛾黑瘤姬蜂的分布、寄主、寄生率、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江苏省采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的现状,探讨了应用舞毒蛾黑瘤姬蜂防治美国白蛾的研究方向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红腹叶蜂是宁南山区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本文通过在固原市原州区的水沟和叠叠沟林场用白僵菌粉和粉拟青酶等对落叶松叶蜂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菌粉防治虫茧和蛹的平均感染率74%;粉拟青酶防治虫茧和蛹的平均感染率82%.利用白僵菌粉和粉拟青霉可有效的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庭院棚架葡萄周围气温等因子测定和葡萄透翅蛾化蛹、羽化期观察 ,在庭院小气候条件下 ,该虫化蛹、羽化、产卵及孵化等生理过程比田间发生提前 5至 8天 ,最佳防治时间应在 5月 2 5 -6月 5日之间 ,可采用喷药和断根吸收久效磷等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11.
圆柏大痣小蜂是危害圆柏属树木种子的寡食性昆虫,除成虫期外,其卵、幼虫和蛹均生活在种子之内,防治难度较大。为找出防治有效适期,经观察测算,从幼虫化蛹的始、盛、末期到羽化的始、盛、末期历时35天;从成虫羽化始盛期至盛末期历时8天。此间成虫暴露于种子外部,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2.
报喜斑粉蝶Delias pasithoe(Linnaeus)只在红树植物海桑和老鼠簕上群集化蛹,叶片为主要化蛹场所。化蛹对不同植物的叶片正反面的选择有差异,通常海桑叶片上蛹的数量正面比反面多,而老鼠簕叶片上反面比正面多。该研究为正确掌握该虫在林区的分布情况,合理预测预报,以及日后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柳毒蛾NPV对柳毒蛾蛹羽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柳毒蛾NPV病毒杀虫剂防治柳毒蛾,对蛹羽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以3×10^10PIB/667m^2剂量防治柳毒蛾幼虫,防治率在85%以上,部分4、5龄幼虫感病后虽能正常化蛹,但因NPV死亡而使羽化率降低42.36% ̄62.34%。  相似文献   

14.
初步探明了引起原蚕死蛹的主要病原体是Serratia属和Bacillus属细菌及BmNPV病毒.在蚕种生产中,蛹的死亡率出现2个高峰期,即削茧期和化蛾前1~4d;造成死蛹以及影响发病率的主要因素是蚕期多食水叶和蛹期高温。在生产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使死蛹率下降到2%左右。  相似文献   

15.
《河北林业》2014,(8):26-27
7月中旬,保定市白洋淀区工人们正在释放一种小飞虫,用来防治美国白蛾。这就是有"森林小卫士"美誉的周氏啮小蜂,它是美国白蛾的天敌。周氏啮小蜂寄生率高、繁殖力强,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寄生蛹中全部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盐肤木瘤丛螟Orthaga euadrusalis Wa-lker是一种危害盐肤木的食叶害虫,我们于1985—1987年对该虫作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生活史 在广西桂北地区该虫一年3代,以蛹越冬。越冬蛹于次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出现,5月上旬开始化蛹;第2代幼虫于6月中旬出现、7月中旬化蛹;第3代幼虫在8月上旬出现,至9月中旬全部化蛹,进入越冬期。详见生活史图。  相似文献   

17.
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又名小大头虫、黄楝木尺蛾。在豫西地区主要危害刺槐、栎类、核桃、五角峰、杨树、柳树等多种树木和作物。1a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卵产在刺槐1年生的枝稍阴面或草丛中;幼虫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为盛期。老熟幼虫于8月中旬开始化蛹,老熟幼虫下树后在疏松的土壤中结茧,9月上旬为化蛹盛期,10月下旬为末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防治最佳时期,建议用阿维灭幼脲悬浮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18.
柞蚕病害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内的天敌昆虫.利用柞蚕蛹人工繁殖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技术在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辽宁省10多年来的人工大规模繁蜂的实践,系统地分析了利用柞蚕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失败的原因,阐述了柞蚕病害对繁蜂和小蜂个体发育的影响,提出了防控柞蚕蛹期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红头阿扁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中旬下树入土。发现红头阿扁叶蜂天敌16种,其中厚角跃姬蜂Xenoschesis crassicornisUchida为中国新纪录属、种。利用4种无公害农药对红头阿扁叶蜂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达97%以上。进行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Weiser室内侵染预蛹试验,7 d后预蛹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一点突额杆蝇为害竹子嫩尖,一年一代,以蛹在被害嫩尖枯心内越冬。防治上可用2.5%杀灭菊酯、25%速灭杀丁和敌敌畏杀死成虫,或剪除虫枝集中烧毁,消灭幼虫或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