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玲  李含毅 《食用菌》2012,(1):26-26
选用平菇新8菌株,通过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并将液体菌种应用平菇生产,结果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出菇提前10d,生物效率较固体菌种提高8%。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9,(6)
平菇液体菌种的保存期与保存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不同保存温度下不同保存期平菇液体菌种的萌发时间、成活率及吃料情况试验确定平菇液体菌种最佳保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平菇液体菌种培养96 h,接种吃料速度最快,液体菌种4℃最长保存期为12 d,超过18 d,菌种有产气、分层现象,但菌种无污染,接种后,菌种萌发迟,易被杂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21,(3)
为提高平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以平菇8129菌株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作为试验菌种,考察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平铺、打穴接种方式对平菇熟料栽培菌丝生长、污染率、接种效率、生物学效率、成本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打穴接种效率高、省时省力、接种成本低、杂菌感染率低、菌丝生长快、生产周期短;不同类型菌种及接种方式对平菇产量无影响。结论:平菇集约化生产宜采用液体菌种打穴接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平菇液体菌种的生产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渣、马铃薯等为原料生产平菇液体菌种。用搅拌器进一步将菌丝打断,使单位体积中产生更多菌丝片段,充分发挥液体菌种优点。建立了液体菌种保藏和新接种方法。实践证明,平菇液体菌种有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5.
液体摇瓶培养平菇菌种的生理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温海祥  张景文 《食用菌》1998,20(1):20-21
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液体摇瓶培养平菇菌种过程中,培养基C/N、pH、摇床振荡频率、光照强度等理化因子对菌丝生长量的影响,建立有参考价值的液体摇瓶培养平菇菌种的培养条件指标:摇床振荡频率90r/min(往复式摇床),培养基碳氮比50~70:1,pH5~7,黑暗条件。对液体摇瓶过程中糖的作用及培养液pH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应用的对比试验,建议菌种厂推广液体摇瓶培养技术生产菌种,并将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结合应用,发挥液体菌种菌龄一致、生活力强和固体菌种保存期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在平菇生产中,有人曾提出“革瓶”的问题,即利用发酵技术,生产液体菌种直接栽培平菇。对此,保加利亚Kostadinov等人(1972),曾利用平菇菌发酵罐液体菌种,以玉米芯作原料进行生料栽培,料种比为1∶1~6∶1,平均转化率为40%;杨庆尧(1981)报导,用侧耳液体菌种混播熟料块栽,料种比为1∶1及2∶1,平均干每斤料收鲜菇1.1斤。为了进一步探索液体菌种栽培的适宜条件,我们利用平菇摇瓶液体菌种和本室中试车间发酵罐生产的平菇液体菌种,进行了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7.
平菇液体菌种的生产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成金  李爱民 《食用菌》1996,18(4):12-13
据文献,香菇液体菌种在国内外报道较多,而平菇液体菌种仅有小试报道,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完全使用平菇液体菌种用于大规模生产的。为此,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平菇液体菌种栽培菌株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平菇固体菌种栽培中常用的5个平菇菌株作为供试菌株,制备液体菌种,采用熟料袋栽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综合分析各菌株栽培特性表明,CCEF89菌株在菌丝活力、长势以及抗杂菌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且产量高、菌盖厚实、韧性强,不易破碎,商品性好,是进行平菇液体菌种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白平菇液体菌种发菌特点及栽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平菇的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的发菌特点及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平菇的液体菌种萌发时间为48h(小时)、菌丝生长速度为6mm/d(毫米/天)、平均满袋天数为32d(天),污染率为5%,明显优于固体菌种;栽培方式以立埋覆土法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平菇液体菌种在不同pH值不同保存期的一系列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平菇液体菌种在pH8条件下保存50d萌发率可以达到95%,还原糖浓度105.4g/L,纤维素酶活力达到0.42U。菌丝长满瓶的时间为17d。  相似文献   

11.
过氧化钙在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氧化钙作为食用菌菌种培养基添加剂,可以改善菌丝生长发育环境,使菌丝发育整齐、生长势增强,菌龄缩短,原基分化整齐,菇形一致,商品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麦秸生料栽培糙皮侧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年糙皮侧耳菌株比较试验,玉米粉添加量试验、培养料含水量试验及菌种试验,得出如下结论:麦草生料栽培糙皮侧耳的适宜菌株是SN1和CCEF89;培养料中玉米粉的最佳添加量是15%;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是70%;宜采用麦粒菌种,菌龄以发菌到瓶底后再培养3d为宜,播种量是培养料干重的10%。  相似文献   

13.
平菇菌糠发酵生产沼气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菇菌糠为原料,通过排水集气法研究其产沼气能力,结果表明,调整菌糠有机负荷为6%~8%,C/N为(24~26)/1,初始pH值7.0~7.5,沼气池污泥为接种物。其产气总量、产气率和有机质利用率均比优化前显著提高,与牛粪为原料的沼气产气量相当,完全可以作为沼气发酵原料。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利用板栗苞、银杏叶分别开展不同比例(5%、10%、15%)代替棉籽壳栽培效果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平菇、秀珍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产量和生物转化效率。结果表明:与对照(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3%)相比较,配方板栗苞10%、棉籽壳78%、麦麸10%、石灰3%能促进平菇菌盖的生长,提升平菇品质,对平菇菌丝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可促进秀珍菇菌丝的生长;平菇、秀珍菇单袋产量分别为1 077.53、815.53 g,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1.40、32.40个百分点。配方银杏叶10%、棉籽壳78%、麦麸10%、石灰3%能促进平菇、秀珍菇菌丝的生长,单袋产量分别为1 010.16、608.93 g,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0.55、3.50个百分点。板栗苞、银杏叶可用于平菇、秀珍菇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高效利用蛋鸡厂废鸡蛋液资源,选取废鸡蛋液作为氮源代替麸皮用于平菇栽培,探究其对平菇子实体中粗多糖产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废鸡蛋液对于平菇粗多糖得率没有显著影响,各处理组粗多糖得率维持在2.87%~4.93%。粗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添加废鸡蛋液的P4组总抗氧化活性最高,达到0.48 mmol/L(FeSO4),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最高,分别为77.38%和86.19%。废鸡蛋液可以用于平菇栽培的替代氮源,表现出良好的粗多糖产率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16个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现原基时间、转潮时间、出菇温度、菇体颜色、菇片厚度、菇柄大小、单产量、抗病虫害等农艺性状,筛选适合云南陆良地区周年化生产的平菇品种。结果表明,CCEF89、99、12、17、平2、平3、平5、4142、4195、茶39、丰平王、早丰7号综合性状表现好,适合在陆良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葛根渣为主料,设计不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糙皮侧耳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65%葛根渣和17%杂木糠组成的培养基配方D,栽培的糙皮侧耳子实体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高,且菌丝体洁白、粗壮,出菇周期短。  相似文献   

18.
赵萍 《食用菌学报》1998,5(4):42-47
以糙皮侧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用钾肥KCl、KNO_3、K_2SO_4、KH_2PO_4对糙皮侧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KCl、KNO_3、K_2SO_4、KH_2PO_4均可有效地提高糙皮侧耳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和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平菇栽培原料成本,开展了不同比例新型基质棉渣代替棉籽壳栽培平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为玉米芯40%、棉籽壳20%、棉渣20%、麸皮10%、玉米粉4%、豆粕4%、石灰2%时,平菇生物学效率达93.62%,较对照配方生物学效率提高了5.10%,投入产出比为2.07,可见棉渣是平菇栽培的良好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菌丝体富碘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食用菌菌丝体的富碘效应作了初步研究。供试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的液体培养结果表明,各菌株对碘均有一定富集作用。在培养液中添加50~500mg/1范围的无机碘离子,金针菇F_(30),平菇推广一号,黑木耳以耳1号菌株菌丝体富集的生物碘量分别为0.36~8.52mg/g.0.28~3.0mg/g和1.1~2.1mg/g,碘的富集率分别为5.6%~10.9%,2.1%~5.1%和1.2%~9.4%,金针菇富碘最有效而经济的加碘浓度初步确定为300~500mg/1。高浓度的碘对菌丝生长,菌丝生物量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