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盐生杜氏藻粉对脊尾白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饲料中添加盐生杜氏藻粉(0%、0.5%、1%、2%和4%)对脊尾白虾(平均初始湿重0.715g)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周期30 d。结果表明:白虾存活率以1%添加组最高,特定生长率和吸收效率以2%添加组最高,摄食量以4%添加组最高,而饲料系数以1%添加组最低;回归分析表明,脊尾白虾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时的盐生杜氏藻粉添加量为2.76%。  相似文献   

2.
肖懿哲 《内陆水产》2005,30(4):22-23
配制等氮(蛋白质含量41%)和等能量的(11.2MJ/kg饲料)的半精制中华鲟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0、2%、4%、6%、8%和10%共6种添加浓度。试验周期为25d。结果显示: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效率以及以脂肪含量7.6%~9.6%的饲料为最佳,考虑到饲料成本,建议把中华鲟饲料脂肪的最适量设定在8%左右。  相似文献   

3.
螺旋藻添加量对凡纳对虾EPA和DH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商品凡纳对虾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0.2%、0.5%、0.8%、1.5%、3%、5%)的螺旋藻,投喂给凡纳对虾幼虾,饲养8周后测定虾体EPA、DHA含量。在0~1.5%螺旋藻添加范围内,虾体EPA的含量(Y)与螺旋藻添加量(X)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EPA=2.4275X 4.5975 R^2=0.9611),在0~0.8%的螺旋藻添加范围内,虾体中DHA的含量与螺旋藻添加量也呈显著线性相关(YDHA=4.668X 5.6545 R^2=0.9631)。结果表明:适量添加螺旋藻可以显著改善凡纳对虾EPA和DHA在总脂肪酸中含量。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添加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立鹤 《水产学报》2005,29(6):791-797
系统研究了饲料中添加0~5%不同水平的螺旋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螺旋藻能促进对虾生长,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以0.8%、1.5%螺旋藻添加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较好,试验中期、末期增重率分别达到926.10%、959.78%和4382%、4353.3%,与对照组相比,虾体增重率分别提高2.82%、6.56%和3.45%、2.77%。结合饲料利用、虾体生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8%水平螺旋藻为最佳。凡纳滨对虾肝体指数(HSI)随螺旋藻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2)在1%螺旋藻添加范围内,虾体EPA含量内(Y)与螺旋藻添加量(X)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EPA=2.4275X+4.5975,R0=0.9611),在0.8%范围内螺旋藻,虾体中DHA、ARA的含量与螺旋藻添加量呈显著线性相关(yDHA=4.668X+5.6545,R^2=0.9631;YARA=105.58X+0.3241,R^2=0.9749)。(3)从虾体DHA、EPA和ARA含量分析,0.5%大蒜添加量与5%螺旋藻添加量的对虾体脂肪酸改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及磷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半精制饲料中分别添加1000IU/kg、2000IU/kg、3000IU/kg的植酸酶以及2%Ca(H2PO4)2,以不添加外源磷及植酸酶组为对照,研究以植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的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磷消化率的影响。40天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Ca(H2PO4)2,能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饲料中添加1000IU/kg植酸酶组的南美白对虾增重率达到最高,但与其它各组没有显著差异。饲料的磷消化率在2%Ca(H2PO4)2组达到最高,蛋白质消化率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00IU/kg植酸酶即能有效改善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和磷利用率,降低磷排泄。  相似文献   

6.
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添加混合油 (豆油∶鱼油为 2∶1 )配制 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 ,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鳜鱼 (平均体重 61 g)生长的影响。混合油添加量为 0~ 8% ,饲料脂肪含量为 4~ 1 2 % ,蛋白质含量为 44 0 %。结果显示 ,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在 7%~ 1 2 %时 ,鳜鱼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高。说明适当增加饲料脂肪含量能够促进鳜鱼生长 ,并提高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作为罗非鱼饲料添加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研究壳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把0.25%,0.5%,1.0%,2.0%剂量的壳聚糖(Chitosan)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养尼罗罗非鱼种。3个月后测定各实验组的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统计分析发现,0.5%壳聚糖剂量组的饲料系数比对照组的饲料系数下降11.63%,下降幅度最为显著;1.0%,2.0%组的饲料系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25%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实验组的蛋白效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壳聚糖作为罗非鱼添加剂是有明显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甜菜碱对鲤鱼诱食促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诱食剂甜菜对鲤鱼生长的影响。在鲤鱼饲料中添加0.0、0.1、0.3、0.5、1.0%的甜菜碱,试验用鱼体重为75.2%-82.7%,在1立方米的网箱中进行试验,试验期水温为18-24℃。结果表明,添加甜菜碱的各组日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6.77、19.55、21.80、24.81%。添加甜菜碱的各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2.93、9.54、11.30、15.06%。0.3-1.0%甜菜碱的添加量对鲤鱼有显的诱食促生长作用,并提高了饲料转化率,从经济效益方面,0.3%的添加量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9.
低蛋白饲料添加肉毒碱养殖中华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计了 3种鳖用饲料 ,蛋白水平分别为 :2 8%、32 %、36 % ,每蛋白水平又分别添加 0 0 3%、0 0 6 %、0 0 9%的肉毒碱 ,以蛋白含量为 4 0 %的商品饲料作对照。实验证实 ,饲料蛋白水平和肉毒碱添加量对幼鳖的特定生长率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各实验饲料组同对照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肉毒碱添加量同饲料蛋白水平间交互作用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F4,62 =1 96 8,p =0 111) ,但在低蛋白水平 (2 8% )肉毒碱添加量对幼鳖生长有极显著影响 (P <0 0 1) ,当肉毒碱添加量为 0 0 3%时 ,幼鳖的特定生长效率最大 ,随肉毒碱添加量的增加幼鳖的生长效率显著降低 ;而在较高蛋白水平 (>32 % ) ,肉毒碱添加量对幼鳖生长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 ,但随肉毒碱添加量的增加 ,幼鳖的特定生长效率有增高的趋势。在本实验条件下 ,添加适量肉毒碱 ,鳖用饲料蛋白水平可降至 30 %左右。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2±2)℃下,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含药用植物茯苓(Poria)、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及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的混合添加剂对初始体质量为(137.61±22.26)g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药用植物添加剂配比:茯苓、白芍、鱼腥草、大黄质量比为7:5:4:4(干粉).将施氏鲟饲养在室内圆形水族箱(半径44 cm,水深50 cm)中,每箱8尾,每日3次饱食投喂添加上述药用植物的饲料,添加量为饲料总质量的0%(对照组)、0.5%、1%和2%,每组3个平行.结果表明,当药用植物添加量为0.5%时,施氏鲟的摄食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为385.76 g、241.46%、2.19%/d和75.5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为1%时,施氏鲟血浆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0.5%及1%添加量可显著提高血浆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P<0.05).植物性添加剂使施氏鲟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添加量达到2%时,施氏鲟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0.5%的植物添加剂可以显著降低施氏鲟血浆中皮质醇含量(P<0.05);0.5%~1%添加量可以显著提高血浆甲状腺素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用植物对施氏鲟具有一定的促生长、缓解应激、提高免疫力及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无机盐预混料含量对鲈鱼生长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质量(5.50±1.63)g的鲈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生长、鱼体成分及鱼体和脊椎骨钙和磷含量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0%、1%、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制成4种等氮等能(蛋白质42%,总能20 kJ/g)的试验饲料,进行10周的摄食生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的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1%和2%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盐预混料对鲈鱼鱼体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2%和4%的无机盐预混料时,鲈鱼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0%和1%添加量组(P<0.05),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和1%添加量组(P<0.05)。鱼体中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鱼体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鱼体钙和磷的含量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组(P<0.05)。鱼体脊椎骨钙和磷的变化趋势与脊椎骨灰分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含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当饲料中添加4%无机盐预混料时脊椎骨钙和磷的含量显著低于添加量为0%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鲈鱼配合饲料中无机盐预混料的推荐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12.
以添加0、0.2%、0.4%、0.8%和1.6%半乳低聚糖(GOS)的饲料投喂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8周,研究GOS对军曹鱼生长、部分血清免疫和生化因子的影响。当饲料中GOS的添加水平低于0.4%时能促进军曹鱼生长,但影响不显著(P〉0.05)。在饲料中添加适当水平的GOS对军曹鱼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GOS对军曹鱼血清生化因子如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浓度有显著影响,对间接胆红素的影响不显著;只有GOS为0.2%的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0.4%的试验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当添加量低于0.8%时,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饲料中GOS含量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当水平的GOS有利于军曹鱼的生长,并且能够改善军曹鱼的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其最佳添加量为0.2%~0.4%。  相似文献   

13.
在二口池塘中培育鱼种,亩放养量等同,其中鲤鱼种占80.0%,试验池1.5亩,对照池1.4亩,除添加0.3%的甜菜碱外,试验池与对照池饲料配方完全相同。试验为期100天。结果为:试验池、对照池亩产量分别为235.49kg、209.69kg,亩利润分别为548.26元、437.8元,投入产出比别为1:1.31、1:1.26。饲料系数分别为1.92、2.15;饲料经济效率提高6.38%,本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 甜菜碱可以起到诱食促生长作用,并且从经济效益上讲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贝粉在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异育银鲫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贝粉,研究贝粉及其摄仞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贝粉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分别为0.3%、0.4%、0.7%时,异育银鲫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建议贝粉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0.3% ̄0.4%。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13.0~23.0℃下,将平均质量1.45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放养在容量50L(45cm×31cm×30cm)的水槽中,投喂以鱼粉、虾糠和玉米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马尾藻粉、海泥、贝壳粉和黄原胶等粗蛋白12.70%和粗脂肪5.48%的饲料。在饲料中含有不同比例的亚油酸(LA)、α-亚麻酸(LNA)、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和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以橄榄油平衡脂肪含量,以贝壳粉平衡其他成分,配制成LA和LNA的比例分别为20:0(S1);20:1(S2);1:2(S3)和2:1(S4);LA、LNA、DHA和EPA的比例分别为6:1:5:0(S5);10:1:30:5(S6)和10:5:6:1(S7)的膏状饲料。80d的饲养表明,幼参摄食只添加橄榄油(S1)、添加橄榄油和亚油酸(S2)的饲料时生长最慢,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的幼参(P〈0.05);摄食只添加亚麻酸(S3)或亚油酸和亚麻酸(S4)的饲料时,生长较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摄食添加DHA(S5)和EPA+DHA(S6)的幼参(P〈0.05);摄食添加上述4种脂肪酸(S7)饲料时,生长最快,即LA,LNA,DHA和EPA的比例为10:5:6:1时,体壁最厚,肠道中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有效活力最高,对饲料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摄食实验饲料的仿刺参体内蛋白+脂肪十灰分的含量之和(平均85.79%)远大于初始刺参(79.70%)的相应之和,由高至低依次为:S2(90.57%)〉S1(87.97%)〉S3(85.78%)〉S4(85.29%)〉S7(84.19%)〉S5(83.79%)〉S6(82.97%)。仿刺参摄食后体内18碳脂肪酸含量呈负增长,而体内EPA的含量均呈正增长,且恒定变化在4.36%~6.83%之间,表明饲料中的18碳脂肪酸能转化为仿刺参体内的EPA。添加了4种脂肪酸的S4、S5、S6和S7组幼参肠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军曹鱼——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适合在热带亚热带网箱养殖鱼类的饵料中最适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进行了两期生长实验。在第1期的生长实验中,在以鱼粉为基础饵料中添加酪蛋白代替淀粉,使饵料形成含蛋白36—60%的梯度,7种饲料据估算是等能量的。经过8周的生长实验,投喂含44%、48%和52%蛋白质的几种饲料的稚鱼(实验开始时体重33g)的体重增长及饲料转化率均优于其他几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44.5%蛋白质含量处,体重增长率达到顶峰,这被认为是最适合于稚鱼生长的饵料蛋白质水平。在第Ⅱ期生长实验中,给稚鱼投喂含脂肪3-18%的7种等氨和等能量的饵料,稚鱼(初始体重41g)的生长率在脂肪含量为30h时最低,随着饵料含脂量的升高,鱼体增重率逐渐升高,然后下降,采用折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脂肪含量达到5.76%时,鱼的生长达到一个转折点,超过这个转折点,一直到实验的最高浓度18%,鱼的生长情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西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研究草鱼饲料添加牛磺酸,在饲料中添加0、200、400、600、800、1000、1400、1800mg/kg的牛磺酸,饲养草鱼30d,研究牛磺酸对草鱼的生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牛磺酸促进草鱼生长(除1800mg/kg添加量外)。添加量为600mg/kg时,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揭示最佳,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后,草鱼体内水分含量下降,体脂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料中精氨酸(Arg)、赖氨酸(Lys)水平及其相互作用对大菱鲆生长、体成分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8.48±0.16)g的大菱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素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Arg(0%、0.9%和2.0%)和Lys(0%、1.19%和2.39%),配制成9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Lys添加量为1.19%时,大菱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其他两种添加量组显著升高(P < 0.05),但精氨酸的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且与赖氨酸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 > 0.05)。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保留率和鱼体蛋白质含量受饲料中Lys和Arg添加量的交互影响(P < 0.05),在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1.19%时,数值最高,显著高于赖氨酸未添加组和高添加组(P < 0.05)。全鱼粗脂肪、水分、灰分和形体指标不受Arg和Lys的交互作用影响(P > 0.05)。粗脂肪和水分随Lys的添加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肝体比和脏体比均随饲料中Arg和Lys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肌肉中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受饲料Arg和Lys添加量的交互作用,显著性最低值均出现在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2.39%组(P < 0.05)。以上结果表明,Arg和Lys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饲料效率、鱼体蛋白质沉积和肌肉氨基酸含量;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1.19%时,大菱鲆有最大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与Arg相比,Lys为主要影响因素,适量添加Lys可以促进生长,而添加量过高Lys会与Arg产生拮抗作用,抑制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氨基酸沉积。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添加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为脂质源配制成1个蛋白质水平(35%)X5个脂肪水平(4%,10%,16%,22%,26%)X2个肉毒碱水平(0mg/Kg,150mg/Kg)的10种配方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10.0±0.6)g的黄颡鱼,进行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影响的研究。经100d饲养表明:饲养中添加150mg/Kg肉毒碱对黄颡鱼生长没有影响。在黄颡鱼低蛋白配合饲料中,体重增长率最大,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较好的是最低的脂肪含量组(4%)。高脂肪含量对黄颡鱼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维吉尼霉素,添加量为每公斤饲料20、40、60、80mg,与无添加维吉尼霉素的基础饲料进行生长比较试验,经32天投喂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添加量为40mg/kg,此添加量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34.13%,饲料效率提高1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