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脲醛树脂由于制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胶合强度高、耐久性好及其它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是我国人造板生产的主要胶粘剂。 脲醛树脂胶合板在我国有悠久生产历史,自1964年以来,因受胶合板用脲醛树脂不能采用低靡尔比合成和不能使用低游离醛树脂的观点影响,一直使用游离甲醛较高的脲醛树脂,游离甲醛的含量一般都在1—1.5%,有的高达2%以上。致使胶合板生产和胶合板使用过程中散放出的大量甲醛,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工人长期受甲醛的危害而患各种严重疾病,因此,人们迫切要求降低脲醛树脂的游离甲醛。  相似文献   

2.
人工林杨树胶合工艺及不同纹理方向胶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杨树(1—214)的胶合工艺以及不同纹理方向的胶合性能,测定了胶层的干、湿剪切强度和木破率。结果表明杨树弦向的剪切强度较高,木破率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胶液进入木材弦面的纹孔和木射线,形成更多的“胶钉”,增大了木材之间的结合力。而且人工林杨树木材的早材部分在整个年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进行力学试验时,早材破坏是木材破坏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交胶合木(CLT)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工程木产品,在欧美多层木结构建筑的应用日趋广泛,高层木结合建筑数量也日益增多。本研究在综述正交胶合木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竹木复合正交胶合木进行介绍,并对竹层积材-铁杉复合CLT短梁剪切试验破坏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木材的自胶合,引入溶剂催化液化法,以杨木和桉木单板为原料,进行了界面液化自胶合试验。分析了液化剂种类(苯酚、丙三醇)、涂布量(150、300、450 g/m2)、热压温度(125、150、175℃)、热压时间(10、15、20min)和树种(杨木、桉木)5个因子对胶合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液化方法在木材表面构造黏稠过渡层以取代木材界面,实现木材的自胶合在技术上完全可行;单板树种对液化胶合性能有明显影响,在试验的工艺条件下,桉木的胶合性能优于杨木;丙三醇液化胶合性能高于苯酚;热压温度和时间对苯酚液化胶合性能的影响不明显,而对丙三醇影响明显。建议就木材界面液化自胶合的机理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的胶粘剂和不同的胶合工艺,对海南产橡胶木进行不同胶合处理,通过对其胶层剪切强度的测定及木破率的分析,对橡胶木胶合性能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采用API胶,单位压力2.0MPa,加压时间20min,涂胶量200g.m-2,在此条件下可以使橡胶木试件具有较高的剪切强度,具有很好的胶合性能,是最优胶合工艺。  相似文献   

6.
以探索新型环保的无胶软木产品为目的,在现有软木材料性质、结构的研究及木质材料自粘胶合理论基础之上,以热压时间、含水率、热压温度、配坯密度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软木无胶胶合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软木材料可在一定条件下自粘合成板,且制成的无胶软木板性能优良。在实验条件下得到的较优软木无胶胶合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40 ℃,含水率12%,热压时间5 min,配坯密度0.7 g·cm-3。  相似文献   

7.
对高频加热压制的胶合弯曲件的曲率半径变化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的工艺条件下,弯曲件不会产生回弹,其曲率半径的变化仅决定于因含水率变化而导致的干缩。本试验结果如证实可靠,那就可以在胶合弯曲前对胶合弯曲件的曲率半径作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杨广荣    钮越  杨华珍  卫佩行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244-251
胶合界面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木质或竹质复合材料的整体宏观性能,关系到材料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从竹木单元表面润湿性能、竹木单元表面化学成分分析、竹木胶合界面结构表征、竹木胶合界面力学特性表征以及竹木胶合性能改善方法等方面对木质复合材料、竹质复合材料和竹木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与回顾。这些研究方法和经验对于改善结构用竹木复合材料胶合性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杉木胶合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了利用杉木小径材生产新型基材———胶合木的方法,并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为优化生产胶合木的工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这一现状。提出了国内胶合木结构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胶合木结构一体化研究的范围和方向。作为一种综合材料,结构胶合木的特性和构件的结构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电场对杨木胶合效应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电场作用下,通过聚醋酸乙烯乳液胶合杨木单板的对比试验,初步探索了电场对胶合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场强度对胶合强度有极显著的影响;(2)在涂胶量不同,其他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达到理想胶合强度的垫板间电势差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胶合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VPO(vapour pressure osmometer)测量和特性粘度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强酸下合成的脲醛树脂胶粘剂(UFRA)胶合强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强酸条件下合成UFRA提高胶合强度的合理工艺。研究发现,合成过程中甲醛与尿素不同物质的量比与胶合强度关系密切。由于UFRA的相对平均摩尔质量随甲醛与第1次尿素物质的量比(nF/nU1)和甲醛与第2次尿素物质的量比(nF/nU2)变化,导致胶合强度发生变化;在nF/nU1=2.6、nF/nU2=1.5、甲醛与尿素总物质的量比为1.2条件下合成出了胶合强度值为1.19MPa而游离甲醛含量w仅为0.09^的UFRA。  相似文献   

13.
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是设计及应用正交胶合木结构的关键,也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对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的影响因素、测试方法、破坏模式和数值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并对现阶段正交胶合木滚动剪切性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酚醛树脂胶压制多层结构型胶合板,单板含水率通常要求8%以下,本项研究通过缩合物的共混共缩聚方法,采用间苯二酚树脂树酚醛树脂进行改进,探讨了间苯二酚树脂的加入量,酚醛树脂摩尔比,混合比,热压条件等对胶液的粘度,缩合度,稳定性,固化时间,单板含水率及胶合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传热学的原理和胶合板热压胶合的具体条件,推导出胶合板热压时间的数学模型,同时给出这模型的应用方法。采用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求出的胶合板热压时间与生产实际所需的时间差值小于1分钟,  相似文献   

16.
胶合木,也被称为集成材,是一种质量比高、外形美观、可拆卸性好的技术复合材料,是一种常见的木质建筑材料。胶合材借助各种工具制成梯形板胶合木,极大的解决了木材质量差的问题,保持了木材的质感,克服了寻常木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开裂等缺陷。梯形胶合板的主要优点是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强度性能好,材料均匀。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低压电加热的原理,基本构件、功率、电压和电流的选择及其具体应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此法加速胶合法,提高生产率,并且能保证胶合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用氨(胺)溶性季铵铜(ACQ)作防腐剂,采用浸渍法对单板进行防腐处理,分别以酚醛树脂(PF)和脲醛树脂(UF)为胶黏剂,压制防腐胶合板,研究ACQ对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F将经防腐处理的单板压制成胶合板,单板ACQ吸药量对胶合性能影响不明显。马尾松和杨木单板的ACQ吸药量分别为7.81和15.54 kg.m-3时,最佳胶合强度分别为1.50和1.69 MPa。用UF将经防腐处理的单板压制成胶合板,单板ACQ吸药量对杨木胶合板胶合性能影响不明显,吸药量为8.75 kg.m-3时,胶合强度最佳,为1.60 MPa;但ACQ防腐剂对UF胶马尾松胶合板胶合性能有负面影响,使胶合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如果将马尾松单板蒸煮处理后再浸渍ACQ或者浸渍ACQ后在低温下干燥,胶合强度明显提高,最大值分别达到1.32和1.03 MPa,这是由于经过处理去除了马尾松单板内的部分抽出物或阻止了ACQ与抽出物的某些成分反应,从而减小了ACQ对UF胶马尾松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榆木材性对胶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榆,裂叶榆,家榆和黄榆4种木材的解剖特征,物理性能,pH值,酸,碱缓冲容量以及脲醛树脂脂胶凝时间进行系统测试,结果表明,4种榆木均适合做胶合板用材,从而可以扩大胶合板用材树种;4种榆木的pH值,酸缓冲容量明显高于水曲柳,椴木等常用胶合板材树种,建议生产榆木胶合板应该使用混合型固化剂。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普通胶合木梁受弯时挠度过大以及木材抗压强度和钢筋抗拉强度的利用不充分等缺点,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配筋胶合木梁构件。通过3组预应力配筋胶合木梁、1组普通配筋胶合木梁、1组普通胶合木梁的受弯试验,分析了普通胶合木梁、配筋胶合木梁、不同预应力水平的预应力配筋胶合木梁的受弯性能。结果表明:预应力配筋胶合木梁与普通胶合木梁相比,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31.3%~64.4%、抗弯刚度约提高33.33%。配筋数量相同时,随着预加力的增大,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而抗弯刚度基本不变。配筋适量、预加力适度时,预应力配筋胶合木梁可以更好的利用木材抗压强度和钢筋抗拉强度,有效的减小梁的挠度变形,破坏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塑性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