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两年,我们对绿肥老区已接种过根瘤菌的土壤,种植绿肥是否还要接种根瘤菌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苕子根瘤菌连年接种的效果在江苏溧阳县板浆白土上做了连年接种的田间试验.土壤性质、播种量及接种方法同前报.第一年接种后第二年又继续接种,重复4次,接种量每亩1斤菌剂(每克含菌量1亿个细胞),还配合施过磷酸钙20斤作基肥.结果如表1.  相似文献   

2.
1984—1985年,在涪陵地区进行花生根瘤菌剂接种试验,以不同花生根瘤菌株C_1、01、97—1、009接种“天府三号”花生品种,均比不接种增产,C_1增产达到极显著,又用C_1菌株接种不同花生品种,以793—28,795—122增产效果显著;在该区紫色土壤上接种C_1根瘤菌剂5208.7亩,平均增产10.37%,增收花生23.03万斤,经济效益11.51万元。实践证明,选择根瘤菌株与花生品种组合发挥了根瘤菌剂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花生根瘤菌与钼、磷、氮化肥分别配施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鄂东地区选择8个花生种植地作为田间试验点,研究了花生根瘤菌与钼、磷、氮化肥分别配合施用时花生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鄂东8个试验点,花生接种根瘤菌后平均增产11.04%,单独施用钼、磷、氮化肥后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94%、6.85%、4.80%,花生根瘤菌与钼、磷、氮化肥分别配合施用后比单施菌肥依次再增产2.95%、6.15%、3.6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为1982~1983年秋播作物重点中间试验项目,由省农林厅粮油处、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共同主持.参加单位有扬中、武进、无锡、沙洲、吴县、泰兴、泰县农业局(农科所)和南京市栖霞区农林科,按统一试验示范方案分设了代表沿江高沙土、太湖平原和宁镇扬丘陵三大类型麦区的10个中间试验点.试验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据八个示范点11块条撒播定点试验田核产结果,条播麦有10块田增产,增产幅度为每亩37~72.8斤,增5.5~12.7%,平均每亩增产54.5斤,增9.7%.一块田减产(条播未除草),每亩减产22斤,减3.7%.11块对比田平均,条播亩产613.1斤,撒播565.5斤,每亩增产47.6斤,  相似文献   

5.
据1983-1985年在黑龙江省45个县,(市)792个试验点,6种土壤和14个大豆品种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证明:大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平均增产11.2%,每公顷增收大豆241.5公斤。5年(1983-1987)累计应用面积已达31.5万公顷。由于大豆接种根瘤菌增加了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氮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籽实蛋白质含量。本文研究了大豆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性与土著根瘤菌生态分布(以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接种回收率为指标),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选择性,土壤化学因子(N.P.K.D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以及与化学肥料(磷酸二铵)、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VA菌根真菌的联合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6.
据1983-1985年在黑龙江省45个县(市)792个试验点,6种土壤和14个大豆品种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证明:大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平均增产11.2%,每公顷增收大豆241.5公斤。5年(1983-1987)累计应用面积已达31.5万公顷。由于大豆接种根瘤菌增加了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氮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籽实蛋白质含量。本文研究了大豆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性与土著根瘤菌生态分布(以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接种回收率为指标),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选择性,土壤化学因子(N. P. K. p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以及与化学肥料(磷酸二铵)、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VA菌根真菌的联合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7.
据1983-1985年在黑龙江省45个县(市)792个试验点,6种土壤和14个大豆品种的小区试验和大面积试验证明:大豆接种根瘤菌比不接种平均增产11.2%,每公顷增收大豆241.5公斤。5年(1983-1987)累计应用面积已达31.5万公顷。由于大豆接种根瘤菌增加了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氮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籽实蛋白质含量。本文研究了大豆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性与土著根瘤菌生态分布(以大豆自然结瘤性状C值、接种回收率为指标),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选择性,土壤化学因子(N. P. K. p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以及与化学肥料(磷酸二铵)、微量元素肥料(钼酸铵),VA菌根真菌的联合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灌云县在全县各乡普遍建立植保公司,专业化防治农业病虫害,既保护了农业生态,又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深得农民欢迎。 联产到户头两年,这个县防治农业害虫由集体变为个体防治,用药量迅速增长,由原来平均每亩二斤一两增加到平均每亩四斤  相似文献   

9.
油果花生是江苏省射阳县高产优質的农家品种。1965年春,我县引种五百余斤,在全县十处进行了試种,計十三点七六亩,平均亩产二百五十五斤,較当地品种把子花生七点九亩,平均亩产九十八点九斤,增产158.2%。黄口基点播种的一点零八亩,亩产三百五十斤,較对比田二点九亩,平均亩产六十六点二斤,增产四倍多。通过一年的实践,油果花生表現出下列特点。1.具有丰产株型,适于密植。油果花生分枝直立丛生,株型紧凑,茎粗叶壮,結莢多集中在第一分枝上。据龙城农技站观察,单株第一分枝为四点三五个,結果二十一点九个,第二分枝一点三个,結果零点二七个,莢果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直径一般只有十四至十七厘米,最大范围不超过二十五厘米,因此,宜于密植,一般每亩六千穴以上,能够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0.
1981年,在全国27个产棉县的109个田间试验及84个示范片的试验结果指出:棉花施硼可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平均每亩增产皮棉13.6斤,增产率11.95%。施肥方法可以作种肥、亩期追肥,或现蕾后叶面喷施3—5次。一般每亩施硼砂0.8—1.0斤。根据1227个棉田土样分析,平均含有效硼0.35PPM,95%以上的土样有效硼均低于0.8PPM,试验结果还表明,我们过去提出的以有效硼0.8PPM作为土壤潜在性缺硼的田间植株诊断指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二年许屯公社山嘴大队的山东和砂包两个生产队。进行了花生叶面喷氮肥试验。于八月二十六日喷洒3%的尿素液,每次每亩喷尿素液约60斤,核每亩用尿素二斤左右。据山东生产队调查,花生连续喷两次尿素  相似文献   

12.
<正> 省民航局和周口地区农科所、西华县棉办、华中农学院、河南省棉办、周口地区棉办和国营黄泛区农场协作,在我省西华县棉区成功地进行了飞机喷硼试验并取得成功。结果表明:棉田使用飞机喷洒4%硼砂水溶液每亩5市斤,含硼砂0.2斤,(每架次装80斤硼砂加水1920斤),平均亩产皮棉125.3斤,比对照每亩皮棉110斤,增产15.3斤,增产率13.9%,达显著水平。棉花品质也有所改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两年棉花飞机喷硼共增收皮棉65366.4斤,纯增收入129028.7元,为投资的12倍,达到了既增产又增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花生根瘤菌与钼磷氮化肥混合施用对花生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世旺  王宝林  陶佳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20-3321,3411
在鄂东地区选择8个花生种植地作为田间试验点,研究了花生根瘤菌与钼、磷、氮化肥混合施用对花生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鄂东8个试验点,钼磷、钼氮、磷氮及钼磷氮等混合施用时可分别平均增产6.47%、5.80%、10.95%、13.01%;接种花生根瘤菌后再进行钼磷、钼氮、磷氮及钼磷氮等混合施用还可分别比仅接种根瘤菌再增产9.57%、7.27%、11.58%、14.71%.  相似文献   

14.
普兰店市花生播种面积在3万亩以上,其中地膜覆盖2万多亩,平均亩产320公斤,夹河镇三八场种植10亩覆膜花生,经过实测平均亩产510.5公斤,名列全市第一。覆膜花生比裸地花生每亩平均增产60公斤,增产率达23.1%,全市通过覆膜每年增产花生约125万公斤,按目前市场每公斤价格8元计算,可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大面积花生覆膜增产需要一整套技术作保障。  相似文献   

15.
北流县木棉公社第一生产队水田大都系秒质土,地力较瘦,历年都采用花生加晚稻的水旱轮作制度。1964年早(禾造)小花生获得了大丰收,77.1亩水田小花生,平均亩产400.7斤,每亩比1962年增产131.6%,比1963年增产31.5%。不但每亩收得花生藤两、三千斤作为晚稻基肥,同时也由于花生苗茂盛,根群发达,固氮能力强,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阜蒙县自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曾出现过亩产850斤的高产典型。根据调查,全县花生覆膜栽培比裸地栽培每亩增产花生200~250斤。从近几年调查情况看,花生覆膜栽培增产不均衡,绝大多数再现增产增收,但也有部分则再现增产不增收,我认为影响花生覆膜栽培创高产的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7.
苍梧县长洲区寺冲公社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生产以鱼业和蔬菜为主,其次是甘蔗、蚕桑和花生等作物。1963年全社种甘蔗342亩,总产39,826担,平均亩产11,645斤;1964年种甘蔗432亩,总产53,173担,平均亩产12,308斤,比1963年每亩增产663斤;亩产超过两万斤的有两个队,如上标三队种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县大面积栽培的杂交稻获得了高产。据统计, 1983年全县栽培杂交稻16万亩,平均亩产达1115斤,1984年栽培23万亩,亩产1212.7斤;1985年20亩,亩产达1232.2斤。又据1983~1985年全县的测产资料,630块田杂交稻(杂交组合为汕优6号、泗优6号、南优5号)平均亩产1220斤,平均每亩穗数19.78万,每穗总粒144.16粒,实粒18.79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6克。在上述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比较稳定,年际间差异小,变幅为25.9~26.1克;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在年际间的差异较大,变幅分别为39.0~147.1粒和80.97~84.2%,由此构成的每穗实粒数在年际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变幅为117.03~119.74粒,对产量影响较大;每亩穗数在年际间差异很小,变幅为19.68  相似文献   

19.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组织市内各县进行绿肥追施发草肥试验,七十年代末期大面积示范,八十年代初期大面积推广。从1979到1984年6年中,我市绿肥追施发草肥共413.1万亩,占冬绿肥掩青利用面积的40%。1984年应用面积最大,追施发草肥达95.58万亩,比1983年追肥面积扩大5.1%。 绿肥追施发草肥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据我市大量试验统计,绿肥每亩追施标准氮肥20斤,紫云英可增产鲜草1153.2~2300斤,平均增产1778.6斤,  相似文献   

20.
齐建英 《现代农业》2013,(11):75-75
一、阜蒙县花生发展状况阜蒙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属风沙半干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无霜期150天左右,平均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阜蒙县土地多为丘陵,农业生产时常遭受春旱、伏旱、秋吊现象,造成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定。通过多年探索,花生作为抗旱、避灾的首选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2年种植达到175万亩,花生总产达到8亿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