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 目前已在江苏苏州的河道、湖塘等水体中广泛发生, 并呈现向北入侵趋势。及时准确地监测小管福寿螺在水体中的入侵扩散是有效防控其为害的关键。传统观察法受其生活史、发生状况及环境等影响, 难以在入侵早期及时监测。新兴的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技术可实现对入侵生物快速、灵敏的监测。本文分别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和传统观察方法对苏州地区河流、湖泊和运河共38个样点的小管福寿螺发生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检测到小管福寿螺的发生率(92.11%)远高于传统观察法(36.84%)。丰度阈值的设定和水体类型对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为今后运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进行福寿螺入侵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福寿螺(A mpullaria gigas)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1种对我国水稻生产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软体动物.近年来,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稻上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1,2].化学防治是控制福寿螺发生为害的主要方法.当前可用于防治福寿螺的药剂品种较多[3],其中,杀螺胺乙醇胺盐是杀灭福寿螺的有效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3.
福寿螺作为典型外来入侵生物,直接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分析2011-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中的福寿螺相关数据,发现福寿螺在农区的为害面积和区域扩大,造成的损失加重.对其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茶皂素杀螺活性及对3种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全球100种最具破坏性的外来入侵物种.茶皂素是一种杀螺效果良好的植物源农药,但关于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了茶皂素对福寿螺的室内活性,评价了其对3种水生生物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对福寿螺具有良好的室内...  相似文献   

5.
《植物医生》2011,(5):34-34
适应性广、繁殖力强、食性杂、食量大、蔓延快的福寿螺,目前已入侵到我国13个省(区、市)246个县(市),发生危害面积42.7万hm2,秧田和分蘖期稻田受害7%~15%,高的达64%。8月24日,农业部在四川省新津县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现场灭除活动,旨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知毒、识毒、防毒和灭毒能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身到外来入侵生物防控行动中,在全社会掀起一个灭毒除害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种类的多重PCR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发能快速、准确地鉴别在我国为害严重的3种福寿螺——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斑点福寿螺P. maculata和新发现入侵种Pomacea sp.的PCR技术,基于其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通过比对分析找到种间差异区段,分别设计并筛选了上述3种福寿螺的特异性引物对,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强,能从不同地理种群的小管福寿螺、斑点福寿螺和Pomacea sp.中分别扩增出1 238、901和571 bp的特异性条带,阴性对照无条带;退火温度为60℃时,32个扩增循环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 ng样品DNA量。所构建的多重PCR体系可应用于福寿螺不同部位组织碎片、不同性别及不同发育阶段样品的鉴别,具有准确快速、灵敏高效的特点,可用于植保检疫及食品安全部门福寿螺种类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吴淼生 《江西植保》2013,(4):434-437
在江西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主要有水花生、水葫芦、豚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等。它们的危害不仅造成农业减产和破坏生态,还可传播病害。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从分子水平上明确入侵我国的福寿螺在分类学上的地位,采用分子克隆和序列比对的方法,对来自菲律宾及我国广东、广西、浙江等不同地理种群福寿螺的18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同瓶螺科、田螺科和环口螺科相关物种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福寿螺18S rRNA基因和28S rRNA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602 bp、325 bp,且不同地理种群间碱基序列无差异。通过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证实福寿螺隶属于瓶螺科,与田螺科物种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环口螺科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物种,20世纪70年代后,从不同地区陆续进入我国养殖,由于人们对福寿螺的繁殖特点、生活特性和利用价值缺乏应有的了解,远涉重洋盲目引种、养殖,结果事与愿违——福寿螺毫无养殖价值。人们只好纷纷放弃人工养殖,随后便任其在野外自生自灭。殊不知,这样一来却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  相似文献   

10.
《植物医生》2010,(4):19-19
<正>6月11日,农业部在湖南浏阳开展了灭除福寿螺保水稻丰收专项行动现场会。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巡视员王衍亮介绍,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食性杂、食量大、蔓延快等特点,广泛分布于北美、亚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目前福寿螺已侵入到我国13个省(区、市)246个县(市),发生为害面积43万hm2,在湖南的长沙、株洲、衡阳、郴州、永州、张家界、怀化等市州发生面积达到了18万hm2。  相似文献   

11.
福寿螺是一种严重为害水稻的外来入侵生物,防治难度较大.本文选用了4%螺威可湿性粉剂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福寿螺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防效可达83.00%以上,最高可达92.00%;药后7d,防效达到最高值,最高可达97.98%;药后14d,防效仍然可达85.94%以上.结果表明,4%螺威可湿性粉剂作为一种植物源农药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45%三苯醋锡可湿性粉剂防治福寿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是一种杂食性有害生物。八十年代初,福寿螺以动听悦耳的名字而引起众多人们的竞相养殖,一阵浪潮过后,徒有虚名的福寿螺被人们抛弃在野外,由此种下了祸根,缺少食物的福寿螺开始向水稻发起了攻击,经过十多年的生长繁殖,福寿螺已成为稻田中的新的有害生物。挑选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福寿螺,是势在必行。1997年我们在恭城县西岭乡的晚稻秧田里进行了杀螺剂防治福寿螺的试验,其结果报道如下。1 供试农药  45%三苯醋锡可湿性粉剂(温州市鹿城农药厂生产)、6%密达颗粒剂(瑞士龙沙公司生产,广州农药厂加工分装)。2 处理设置  试…  相似文献   

13.
草地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外来生物入侵迫使我国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雪上加霜,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草地外来入侵生物的物种组成、来源及其危害,系统分析了重要外来生物的入侵扩散机制和防控现状。根据文献统计,我国草地外来入侵生物共有176种,包括入侵植物145种,入侵动物25种,入侵微生物6种,它们主要来源于北美洲。大量外来生物入侵直接影响了草地物种多样性,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草地外来生物成功入侵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和环境条件的可入侵性密切相关,虽然目前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技术可以进行有效防治,但防控的实效性、可持续性差,建议建立基于智能识别与监测预警,集成应急阻截和持续减灾等关键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外来入侵物种早发现、早治理,为快速抑制扩散蔓延和区域持续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早防早治稻田福寿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外来生物福寿螺在各地稻田发展蔓延势头不减,危害局面已经形成。在四川省新津安西镇、乐山市中区等曾经危害严重的稻区,由于福寿螺科学防控技术的推广和灭除活动的现场示范,稻田福寿螺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福寿螺群体易随稻田排灌水扩散,其科学防控技术还没有被农民、种粮大户甚至基层农技人员所了解和掌握,福寿螺的扩散范围逐年加大,在新扩散区的危害也逐年加  相似文献   

15.
入侵移栽稻田的福寿螺卵块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是重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水稻苗期至分蘖期的秧苗植株.为明确福寿螺在水稻田的空间分布,以1、4丛水稻为取样单位(样方)调查了14块移栽稻、每块田300个样方的福寿螺卵块密度,并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的M-m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移栽稻田中的福寿螺卵块主要呈聚集分布,部分田块呈随机或均匀分布.根据福寿螺卵块的分布型,通过计算抽样时间和抽样准确率的关系、不同样方和误差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确定以准确估计田间卵块密度为目标的最佳抽样方法,以横(行)向平行线跳跃法间隔30~45行调查1行,共调查6行90个4丛水稻样方,即两人以常规速度按上述方法取样18min以上,可达85%以上的取样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陆温球 《广西植保》2007,20(4):43-46
福寿螺(Ampullarium crosseanaHidalgo=Pomacea canaliculataLamarck)属人为有意引进的外来物种。通过引进养殖,已在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地区定殖[1],并已在许多地区大面积暴发危害,目前已成为中国等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有害生物或主要有害生物[1]。作为人为引进的外来物种之一,其给环境、生产以及人类安全所带来的危害问题很值得反思。1福寿螺大发生危害概况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水稻不是主要农作物,由于气候和天敌的共同作用,并未造成大面积危害[1]。20世纪80年代被引种到泰国、越南、…  相似文献   

17.
丁丹  陈超 《杂草科学》2016,(2):29-33
红毛草是一种外来植物,原产于南非,主要分布于非洲、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及部分岛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等地区。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在了解红毛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地域分布以及生境类型的基础上,采用中欧风险评估体系(WG-WRA)和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杂草风险评估体系(WRA)对红毛草进行入侵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红毛草繁殖能力强(种子产量大、发芽率高)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抗逆性,在我国5个省(区、市)19个市均有分布,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个风险评估体系对红毛草入侵我国北方地区的分值分别为13、14分,属于低风险入侵植物;但是,对于南方地区的入侵分值都为29分,属于高风险外来入侵植物,一旦入侵成功则会威胁到当地的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在对红毛草引种和应用时,必须加强管理和监测,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生物入侵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快速发现外来物种并及时根除或阻截是降低损害的重要手段,而传统的鉴定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对外来物种精准快速的检测需求。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和易于取样等特点,弥补了入侵生物传统鉴定技术在检测率低、耗时长以及破坏样本等方面的不足,为入侵生物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该文综述了eDNA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概况,从入侵物种的检测与监测、入侵途径、分布与危害程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等方面介绍了eDNA技术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了eDNA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小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Roger)是原产于南美洲中南部热带地区的小型蚂蚁,因具有发达的螫针和较强的攻击性,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生产存在威胁。伴随人类活动,小火蚁已从其原生地入侵至其他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最具威胁的入侵蚂蚁之一。小火蚁于2022年被报道入侵中国大陆,目前尚不清楚其入侵路径和发生程度。本文主要通过国外小火蚁的研究报道,对小火蚁的发生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危害特性、传播途径、监测技术以及检疫防控措施等进行简要综述,并针对我国当前小火蚁的入侵情况提出应对策略建议,以期为防控和根除小火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陆丰县福寿螺的发生情况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佐达 《植物保护》1991,17(6):48-49
福寿螺也叫苹果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苹果螺科。1979年台湾从阿根廷引进,1981年由台湾引入广东中山县试养。 一.福寿螺在陆丰县的发生及防治情况 1984冬,该县东海镇、华侨农场等有个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