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油松毛虫是我市松林的主要害虫,六个国营林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为此,我们从省外引进“树干缠塑料环阻隔越冬幼虫上树”的防治技术,于1986—1987年在伊候山林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当年和隔年阻隔率均达90%以上,两年平均每亩成本为0.85元左右。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辉南县森防检疫站应用速杀丁和滑石粉制成毒笔,每年四月下旬在越冬代幼虫上树前和十月上旬越冬代幼虫准备下树越冬时,用毒笔在树干下部画两道毒环。两环间相距10—15cm为宽。该站在500亩落叶松人工林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防治效果达到86.8%。每只毒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准确预测松毛虫发生期,可为选定最佳防治时期提供依据。1982—84年,我们在建平县对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的发生期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研究方法 (一)松毛虫上树进度观察从3月20日开始,选择两块有代表性的标准地,每块标准地按棋盘式选取100株标准树,在树干胸径处围上宽4cm的塑料环。幼虫开始上树后,每日9—11时、14—16时检查塑料环下阻隔松毛虫的种类和数量,并将环下幼虫清除。上树结束,统计每日上树  相似文献   

4.
2001—2003年研究了上海地区为害樟树的栗叶瘤丛螟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上海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越冬,1龄、2龄、3龄、4龄、5龄幼虫平均头壳宽分别为0.036±0.004 mm、0.062±0.014 mm、0.119±0.001 6 mm、0.173±0.014 mm、0.233±0.018 mm。幼虫食叶量约为39.09 cm2。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叶,在调查地区为害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芳香木蠹蛾属鳞翅目木蠹科 ,在河北主要为害柳树、榆树 ,其次为害杨树、国槐等 ,以幼虫钻蛀树木枝干 ,常造成枯梢或整株死亡。1 生活史芳香木蠹蛾 2a发生 1代 ,第 1年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 ,第 2年幼虫离开树干在土壤内越冬 ,第 3年春天化蛹 ,4月下旬至 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 ,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将卵产于树干分叉处 ,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伤口及旧蛀孔处。卵单产或堆产 ,卵期 15~ 2 0d。初孵幼虫群集蛀食韧皮部和形成层 ,随后蛀入木质部 ,被害处排出白色或赤色木屑。一直为害到 9月下旬 ,开始在虫道的末端越冬。第 2年 4月上旬幼虫常…  相似文献   

6.
室内试验表明,配制毒环药膏对杨尺蠖成虫毒杀快、效果好,50min死亡率达100%。在树干30~50cm处缠透明胶带,在其下缘涂2cm宽药膏毒环,防治杨尺蠖雌成虫、幼虫上树产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包头地区双条杉天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条杉天牛在第二次全国森林病虫害普查时首次在内蒙发现。在包头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羽化成虫在树干内越冬,极少数以幼虫越冬。在包头地区主要为害杜松、侧柏天然林及桧柏等人工林。该虫为害直径3cm以上的树木,以树高0 ̄2m间的树干虫口密度最高,幼虫期有3种寄生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准透翅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捷  林毓银 《林业科学》1990,26(2):117-125
猕猴桃准透翅蛾Paranthrene actinidiae Yang et Wang是严重为害猕猴桃的一种新的蛀干害虫,主要为害中华猕猴桃。我们于1984—1987年对该虫进行了研究。该虫1年1代,幼虫7龄,以3—4龄虫在枝条隧道中越冬。越冬幼虫出蛰后转枝蛀害,盛期在寄主植株萌芽期。树龄5年生以上受害严重;离地30cm高处的主干围径超过15cm的植株,其被害株率均为100%。结合冬季清园修剪,清除虫枝可显著压低发生基数;春季在寄主植株展叶前应用敌敌畏、杀螟松、敌杀死等药液于被害处注射或涂抹防治幼虫。  相似文献   

9.
十斑吉丁Melanophila decastigma Fabr.在三北防护林河西走廊地区为害杨树。杨树受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树干胸径8—16cm,受害部位是在3m高度以下的主干上,尤以距地面1—2m内最严重。该虫多为一年1代,少量滞育个体二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用溴氰菊酯毒笔涂环杀成虫和降低成虫产卵量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苹果蠹蛾俗称食心虫。为了为苹果蠢蛾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人行道式、花园式、果园式、林带式四种不同栽培模式的黄太苹林地苹果蠹蛾越冬代幼虫树干上分布进行调查,通过数据整理,采用变异系数分析,总结出不同黄太苹林地的苹果蠹蛾越冬代幼虫在树干上的虫口密度稳定性。并根据序贯抽样方法,拟合树干段0—150cm处苹果蠹蛾越冬代幼虫虫口数的一元回归方程,总结出各个样地苹果蠹蛾越冬代幼虫树干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赭色松毛虫在浙江西部拔海300-600米的次生林中为害马尾松,针叶食光后亦取食松梢及树皮。一年发生二代,以4-5龄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裂缝中越冬,3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4月及7月为越冬代及第一代幼虫猖獗为害期。第二代幼虫子11月下旬越冬,老熟幼虫下树在灌木杂草丛中结茧,可人工采茧防治;3龄前幼虫期用“621”烟雾剂防治,效果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松针斑蛾Etersia Laptina Koll属鳞翅目斑蛾科,主要为害云南松,是四川西部云南松林区重要害虫之一。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松针丛中越冬。越冬时间从头年10月下旬到翌年3月初。6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树干基部、树皮裂痕中结网化蛹。 幼虫在林间呈核心分布型,成片集中为害,4~5龄幼虫,食量大,针叶不足的情况下,向四周转移为害。该虫一般发生在海拔1600以上的林区,虫口密度阳坡大于阴坡;山坡中、上部大于山脚;高海拔林分的虫口密度大于低海拔的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雪毒蛾StilpnotiasalicisLinnaeus幼虫下树越冬,出蛰后经树干上树为害的活动特点,采用树干束草诱杀或选择强触杀性农药喷干的方法,进行早期防治,同时研究出杨树不同径级条件下的越冬代幼虫防治指标为116x—358(诱集头/株)。  相似文献   

14.
越冬马尾松毛虫幼虫蛰伏树干调查查准、查清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基数是指导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中龄林以上的马尾松林分内,碍于林木数量大、树干高等原因,给调查越冬虫口基数尤其是蛰伏树干2m以上的幼虫数量带来很大困难。多年来,我们对越冬马尾松毛虫蛰伏树干幼...  相似文献   

15.
正1春尺蠖1.1塑膜胶带阻杀(1)当日均气温达1℃以上,即每年2月中下旬,在树干距地面30~50 cm高处,捆扎宽10~15 cm的塑膜带,用钉书机、图钉等固定,使塑膜带紧贴树干无缝隙。防风林箭杆杨、胡杨、沙枣、桑榆等一起进行处理。(2)杏花盛开前,即3月底或4月初在塑膜下缘和树干交界处环涂1圈宽约2 cm的粘虫胶,以阻杀幼虫。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场油松毛虫,为害较重。严重者树叶被吃光,受害后的2~3年间,树高生长下降80—90%,直径生长下降35~42%。1978年以来,我场开始利用树干围挂塑料帽的方法防治松毛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塑料布的利用率仅有50%左右;塑料帽围挂后易下垂与树干相贴,起不到阻止幼虫上树的作用;加工塑料帽需用剪子剪或用特制管刀压  相似文献   

17.
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辽东栎树干上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剖受害辽东栎,结合林间调查,研究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栎树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害后表现为全部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4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1~4m;部分出现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6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3~7m。天牛数量与树皮厚度和树干直径均呈正相关关系。调查发现,当辽东栎树皮厚度大于0.47cm、树干直径大于9.02cm时,开始出现栗山天牛危害。在林间,栗山天牛低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阳面的韧皮部中,而蛹主要分布在木质部,越靠近树干中心分布越多。产卵当年和翌年6月前幼虫主要在韧皮部取食危害。从翌年6月开始,天牛幼虫逐渐蛀入木质部为害,7—8月为蛀入木质部的高峰期,9月绝大多数幼虫蛀入木质部取食,直至化蛹。树干2m以下的幼虫排粪孔数与树木胸径成正相关,而与最高活枝高度成负相关关系。当最高活枝高度在4~7m时,幼虫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8.
柳杉长卷蛾是一种猖獗性的柳杉食叶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二代,以2~3龄幼虫在被害的针叶内越冬。幼虫共6龄,2龄前幼虫在针叶内取食叶肉,为害状似叶部病害,3龄后钻出叶外吐丝缀叶形成虫苞,取食针叶和嫩枝皮。为害期长达230多天,一年有4月中、下旬,8月上旬二个为害烈期。化学防治该虫关键要抓住越冬代3~4龄幼虫,选用2.5%澳氰菊酯乳油,或50%甲胺磷,或90%敌百虫晶体弥雾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宁夏沟眶象越冬虫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挖树根查虫的方法,调查越冬虫态在臭椿树根部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沟眶象越冬代成虫主要集中在21~30cm深的土层中,幼虫主要集中在31~40cm深的土层中;在0~10cm深度的土层中成虫、幼虫均较少;成虫、幼虫所处平均深度分别为32.6cm、32.9cm,极值深度分别为60cm、55cm。成虫、幼虫所处平均树干距离分别为22.7cm、18.8cm,极值树干距离均为49.0cm。沟眶象83.0%的成虫、90.4%的幼虫分布于深度0~40cm、与树干距离0~40cm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20.
台湾狭天牛是花椒树上的主要蛀干害虫,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在树干坑道内越冬。翌年6月上旬始见成虫,幼虫孵出后钻蛀树干,连续多年为害,直至寄主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