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 0 1- 2 0 0 2年大量的田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武威市玉米田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玉米雌穗的花丝上 ,其卵量占雌穗总卵量的 74 .90 % ;其次分布在中上部叶片 (2~ 6叶 )的正面 ,其卵量占叶片总卵量的 85 .14 %。经分布型指数法、Iwao回归和 Taylor指数法测定、卡方检验 ,棉铃虫卵在玉米田的分布呈聚集分布的负二项分布 ,并给出了田间查卵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  相似文献   

2.
对春尺蠖( 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 )卵块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应用平均拥挤度指标、扩散指数等5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 等2种回归模型法对春尺蠖卵块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和检验,并根据Iwao模型参数建立春尺蠖卵块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及防治界限。结果表明:春尺蠖卵块在罗山柠条林呈聚集分布特征,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引起聚集的原因主要是春尺蠖的自身习性,与环境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大灰象成虫迁入烟田后的不同时期,调查成虫和卵块在烟田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1)大灰象成虫和卵块在烟草移栽至团棵期均呈聚集分布,(2)引起成虫聚集因素为环境条件;(3)白天约有59%的成虫隐蔽在烟株下地表,土块下,土缝中,37%的成虫分布在近地面3-4片叶背面;(4)约有70%的卵块分布于烟株中,上部叶片上,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成虫测报时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4.
在大灰象成虫迁入烟田后的不同时期,调查成虫和卵块在烟田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1)大灰象成虫和卵块在烟草移栽至团棵期均呈聚集分布;(2)引起成虫聚集的因素为环境条件;(3)白天约有59%的成虫隐蔽在烟株下地表、土块下、土缝中,37%的成虫分布在近地面3~4片叶背面;(4)约有70%的卵块分布于烟株中、上部叶片上。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成虫测报时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方差分析与m~m回归分析,对柿广翅蜡蝉卵块在桔树某些部位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1)卵块在桔树上、中、下3段树冠上的分布比例存在显著差异。由上而下分布比例逐渐增加,中、下部卵块比例占80%。卵块在各段树冠均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份为个体群。(2)卵块在东、南、西、北4方位树冠上的分布比例差异不显著,但其在各方位的分布形式却存在明显差别。东、南、西、3方位存在个体群,而北方树冠个体间相互排斥。(3)卵块在果枝枝干、叶脉及叶柄上的分布比例差异极其显著,枝干与叶脉上的比例占95%,而叶柄仅5%。卵块在枝、脉、柄上的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  相似文献   

6.
豫西春玉米田婆婆纳生物学特性及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豫西春玉米田婆婆纳 (VeronicacaninotebicullataL)的系统调查 ,澄清了婆婆纳的分布区域 ,摸清了其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分布型。药剂防除结果表明 :在春玉米播后芽前 ,每公顷用 40 %杀草丹水剂 2 2 5 0ml与 2 5 %绿麦隆可湿性粉剂 30 0 0ml混用 ,防效达 99.46%。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6~1988年在泸州调查的资料,采用频次分布检验和聚集强度指标判定法,对粟穗螟幼虫田间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梁粟穗螟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受虫口密度和时间的影响,均属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玉米田棉铃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年的田间调查表明 ,棉铃虫第 1 ,2代不危害玉米 ,第 3代在玉米田密度极小 ,第 4代危害夏玉米 ,是主害代 ;玉米田棉铃虫主要危害雌穗 ,取食花丝、幼嫩穗轴和籽粒 ,不仅造成产量损失 ,而且诱发病害的发生 ,使玉米的品质下降。对棉铃虫的空间分布型调查结果表明 ,第 4代棉铃虫在夏玉米田的分布有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 2种。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等多种作物的重要害虫。过去国内外一直认为玉米螟的卵块在玉米上的空间分布属于随机分布型(Poisson distribution)。在此基础上,我国一直采用大五点100株的抽样技术,调查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并进行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根据我们多年在农村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观察,发现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的分布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辣木瑙螟是在中国辣木上新发现的1种鳞翅目草螟科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钻蛀果荚形成危害。为明确其在田间的分布特点,2015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云南省元江县的辣木园内对辣木瑙螟幼虫进行调查。【方法】通过6种聚集度指标(C、I、Ca、m*/m、La、K)、Iwao的m*-m回归模型、Taylor幂法则等分析了辣木瑙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了幼虫种群的聚集原因。【结果】辣木瑙螟幼虫在辣木上的空间分布型为依赖于密度的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均数分析表明:辣木瑙螟幼虫的聚集原因主要由其产卵、取食等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辣木瑙螟幼虫平均虫口数受水平方向的影响较小,但受垂直方向的影响较大;建立了辣木瑙螟幼虫抽样数公式:N=t2/D2(3.548/m+0.253)和序贯抽样方程T (n)=n±1.95■。【结论】本研究丰富了辣木瑙螟在云南省的研究数据,同时为林间虫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Mutuura and Munroe(1970)曾提出 Ostrinis 属有20个种,并指出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和澳洲的玉米螟是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欧洲玉米螟[Ostrinis nubilalis(Hübner)]仅分布于西亚、欧洲、非洲和北美。如何区分近似种是准确进行害虫予测予报和有效防治害虫必不可少的工作。李伟华等(1980)对我国玉米螟的近似种分布进行了研究。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外部形态和生殖隔离试验。  相似文献   

12.
正确使用整形素能使桃果着色期至少提前3—5天,着色面积增加34.56%,并能保持硬度,对产量没有影响。这样,不仅利于提前采收,而且还便于运输,因而可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根据形态、抗生素敏感性、碳源的利用和对染料的反应等方面的136个编码特征,对36株菌(其中34株为根瘤菌,2株为土壤杆菌)作了聚类分析。在0.74的相似水平上。试验中的35株菌(除16号外,形成了五个组:(一)苜蓿和草木樨的根瘤菌;(二)三叶草、莱豆、豌豆、山黧豆、蚕豆、胡枝子、补骨脂和大豆的根瘤菌;(三)茎麻根瘤菌和土壤杆菌;(四)紫云英、洋槐和紫穗槐的根瘤菌;(五)花生、大翼豆、柱花草、大豆、羽扇豆和铃当刺的根瘤菌。其中;(一)—(四)组为快生型,第五组为慢生型。通过特征分析,选出了可用于分组鉴定的12个编码特征。用 P.H.A.Sneath 介绍的 DV(Vigour)和 DP(Pattern)方法,分析了花生的根瘤菌(3 G_4B_(20))与大豆的根瘤菌(Bj110)及刺桐的根瘤菌(351)之间存在的差异,认为其部分差异可能与生长速度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做好新时代科研院所的宣传工作,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时代宣传工作为例,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开展研讨座谈等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分析该院在新时代宣传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查阅文献资料,从加强引导、建章立制、健全机构、扩宽宣传渠道和手段等方面,提出在新时代做好科研院所宣传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应用蒸发蒸腾计算原理,求算了北京地区九个县(区)的玉米生育期的潜在蒸发蒸腾量及逐旬及全生育期的需水量。计算了玉米各主要生育阶段的日耗水强度及需水量。结合需水与降水重点讨论了以顺义、通县为代表的北京平原地区和以延庆为代表的北京山区的玉米需水规律及应采取的相应的生产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83—1984年,我们在北京农业大学试验地对大豆品种吉林3号(简称吉3)作了盆裁遮光试验。发现在短光时下,吉3开花后发育加快是光周期昼夜节奏的影响,而不是光合时间短、光合产物少的结果。通过统计还发现,预报吉3开花到成熟日数时考虑积温和光周期两因子比只考虑积温要准确。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东径97°39′—102°12′),具有低纬度(北纬21°9′—29°15′)、高海拔(76.4—2643米)、多山川(西界高黎贡山、瑞丽江畔,横断山连绵云岭、雪山,无量、哀牢及乌蒙诸山,怒江、澜沧江贯穿南北,金沙江蜿蜒西东,南盘江通往桂黔,墨元二江流出越南,更有滇池、石林,洱海、苍山点缀其间)的特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生物自然资源极其富饶。1981年春蒙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和云南省植保站创造条件,自4月2日至5月15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京郊的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形势大好。然而,山区和平原间的发展还不平衡,在山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上潜力还是很大的。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把京郊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得更好,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一、京郊山区农业生产自然经济条件的特点为了发挥优势,首先要弄清山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条件特点,以便更好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搞好农业生产。那么,京郊山区农业生产自然经济条件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以下几方面需要特别注意。1.耕地少、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984年在北京农业大学对大豆品种吉林8号作了盆栽遮光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开花到成熟阶段处于弱光(57%自然光强)条件下,籽粒产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并且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碳酸氢铵、硫铵、尿素在北京地区石灰性土壤上表施造成的氨挥发损失的累积量和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者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程度的氮素损失。其顺序:碳酸氢铵>硫铵>尿素。在供试条件下,对三种氮肥的挥发累积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用幂函数和指数方程的数学式加以模拟。以及不同施肥方法氮素损失量的比较研究,三种氮肥均以施入土表5cm 以下为最少。而浅施1cm和表施后立即浇水仅可不同程度地减少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