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早稻全生育期气温、水温、泥温特征及避灾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农田小气候与实景观测系统,辅以人工观测,以获取早稻各发育期气温、水温、泥温特点,探讨水分干预避灾措施的效果。试验表明:全生育期以水温积温最高,气温积温最低。营养生长期日平均气温落后于水温、泥温,生殖生长期气温、水温、泥温日均值均比营养生长期提高4℃左右并非常接近。叶面积指数较小或衰减时,受太阳辐射影响,午间水温常常超过气温值。水温维持较高的时间约9~ 10 h,是理想的调温目标介质。高温逼熟时采用活水灌溉3天,可拉低水稻冠层上方最高气温2.5℃、日均气温低1.0℃。且稻米粗脂肪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度较低;结实率提高,千粒重比高温逼熟对照要高6.65%。结果认为:叶面积指数与水温呈反相关特点,高温逼熟时、叶面积衰减时对应高水温、泥温。水分干预调温对产量和品质要素有确定改善,并以活水灌溉2~3天以上的控温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2.
播种期温度变化对玉米出苗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掌握玉米播种出苗期的温度特性,科学调整玉米播种期提供依据,采用分期播种方法,研究温度变化对玉米出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玉米出苗速率加快。玉米出苗速率与4月中旬—6月上旬平均气温存在对数函数关系,与≥12.0℃有效积温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出苗天数与活动积温存在指数函数关系。稳定通过12.0℃为玉米播种初始温度,14.0~18.0℃为较适宜温度,18.0℃以上为播种适宜温度。耕层温度与气温对出苗速率的影响相同。播种期初始温度应从稳定10.0℃调整至稳定12.0℃为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仓房仓顶内外、仓房南面和西面仓墙内外及仓内西南、东北角及正中间和粮堆表上层等部位安装数字式测温电缆,经过10个多月的跟踪检测,初步摸清了环境温度对折线型屋架平房仓及储粮表上层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储藏小麦的高大平房仓中,根据计算机测温系统测出的一年中粮温、仓温以及同时间温度计检测的仓外气温为基本参考数据,分析了气温、仓温、全仓平均粮温、各层平均粮温、四个方向平均粮温和各区域平均粮温的年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气温影响仓温,仓温影响粮温。年变振幅:气温>仓温,仓温>粮温;仓温滞后气温,粮温滞后仓温。上层平均粮温受气温影响最大,中下层最小;各层平均粮温受气温影响大小为上层>中上层>下层>中下层。四周平均粮温随季节变化明显。东侧平均粮温一年中波动幅度最小。外围平均粮温受外界条件如日照、气温等影响很大,其次为中央区域,中环区域波动最小。区域测温点温度在方向分布上有很大差异,分析时所用数据为区域平均值,因此粮温曲线不能正确的完全反映区域变化。所以有待进一步对区域的划分进行科学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将2007年9~10月份入库的几种泰国巴吞米分另q放在常温、准低温和低温条件下储藏,定期检测巴吞米储藏品质及食用品质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巴吞米的各项品质都发生了变化,常温储藏条件下的变化最大,准低温和低温储藏条件下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
潍坊市1951—2014年气温和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学芹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2):217-222
为了掌握潍坊市的气温变化特征,利用1951—2014年潍坊市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和信噪比等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近64年潍坊市气温及高、低温日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潍坊市气温无论年际变化还是年代际变化,升温趋势明显,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高于最高气温。气温的年和年代际季节性变化呈现出非对称性,春季升温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最不明显。潍坊市近64年高、低温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高、低温日数减少的主要时段分别在1970s和2000s。高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平均高温均呈正相关,相关性最好的为7月。低温日数与平均气温、平均低温均呈负相关,相关性最好的为1月。潍坊市近64年平均气温、平均高温、平均低温和高、低温日数在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过程中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7.
近50年山西极端冷热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系统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进一步研究随着全球变暖,山西省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程度,选取山西省31个气象观测站近50年的极端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5点滑动平均、距平分析的方法,结合山西省相对极端事件来综合分析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山西省极端高温呈升高趋势,极端低温发生日数呈减少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大于35℃和30℃日数均呈增多趋势,而极端最低气温小于0℃和-10℃日数呈减少趋势,以0℃变化趋势较为显著。通过较全面地分析山西省局地气候变化特点,得出极端高温升温明显主要是因为大于30℃增加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粮温实测数据为例探讨低温储粮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前 《粮食储藏》2004,33(3):3-6
通过对高大平房仓粮温进行跟踪检测,分析比较了粮温变化情况,并探讨了低温储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iveness, the liquid temperature should be maken arrive predetermine value as short time as impossible, and controlling accuracy should be ensured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purpose, an optimum scheme of dynamic heating in all process is presented. The power of electronic stove is chosen according began and end temperature,volume of the heated object, for which the paper established the optimum control model of dynamic heating. Based on the model, the system has been manufactu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better in fast temperature rising,small over adjusting and high precision.  相似文献   

10.
淡水鱼塘分层水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淡水养殖鱼塘水温的科学调控,保障水体生物安全越冬度夏,笔者选用武汉地区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淡水养殖鱼塘不同深度的水温数据及对应岸边的气温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日尺度下不同深度水温日内的变化趋势与气温一致,气温的振幅较水温大,晴天气温及不同深度水温的振幅明显大于阴天。月尺度下3—7月气温及各层水温总体呈上升趋势,4月各层水温上升最显著;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晴天较多云天显著,阴天该趋势不明显。8月至次年2月,气温及各层水温呈下降趋势,1月下降最显著,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呈降-升-降模式或降-升模式。季节尺度: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水温随深度增加呈降-升-降模式。该结果可为武汉养殖池塘科学管理提供指导,也可为养殖鱼塘水温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ere are three actions of different features exerted upon the work surface by the abrasive grains on the working surface of the wheel during grinding process: they are elastic scratching, plastic pressing and cutting. The heat transformed by these three actions as well as the rubbing between the wheel bond and the work surface contributes to the integrated average temperature o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wheel and the work. In this paper the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of this integrated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work are given,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grinding parameters are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12.
通辽市作物生长季平均高、低温及日较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通辽市极端温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其粮食稳产高产提供气候依据,利用境内7个测站1959—2010年连续52年逐日温度资料,进行作物生长季(5—9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的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市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为上升趋势,日较差为减小趋势,均在0.01显著性水平以上,三要素均符合赫斯特现象,H指数>0.5,分别为0.7946、0.9024和0.9751。未来短时间内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将维持上升趋势,日较差将维持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薛双奕  杨东  马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9):221-226
为了简单分析辽宁省气温变化的现状,根据辽宁省23 个气象站点1958—2013 年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Mann-Kendall 突变检验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辽宁省近56 年来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均气温整体呈明显的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年均气温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受纬度及海陆位置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辽宁省年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整体上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增强。在整个时间域内年均气温波动存在1 个突变点,即发生在1988 年;并且主要存在3 个主周期,第1主周期为12年,第2、3主周期为21~22年和8年,各主周期都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14.
温室内地温变化规律及与气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找出温室内地温变化特点及其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为温室内作物栽培管理及温室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类型温室大棚内地下5㎝、10㎝、15㎝、20㎝四种不同深度浅层土壤温度及温室中地上20㎝、50㎝、150㎝三种不同高度空气温度进行多点同步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温度最高或最低出现的时间逐渐延迟;同时,表层土壤温度变幅远大于深层,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温的变幅将迅速变小;地温与气温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5.
内陆河流域不同播期对春玉米土壤温度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温度是限制玉米高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了寻求合理的播种时间,使玉米生长发育处于适宜的土壤温度环境中,从而保证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形成。通过在内陆河流域代表区域武威开展不同播期对大田地膜春玉米进行试验,采用全生育期连续定点观测春玉米发育期、产量结构和20 cm、40 cm两个深度的土壤温度变化,分析了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物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不同播期处理各层次地温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拔节之后即进入生殖生长期,地温呈降低趋势。第二播期(4月20日)生长状况好,干物质累积量高,尤其是乳熟期和成熟期差异明显(P<0.05)。第二期产量构成优于第三期(4月30日)和第一期(4月10日)。第二播期处理,可以在苗期获得较高的地温,土壤增温明显,而在拔节期以后可保证适当较低的温度,从而保证干物质积累时间和产量结构的形成,是当地最适宜的地膜春玉米播种期。第一播期生物量则表现最差,说明正常情况下作物适当提前播期,延长生长期的做法在玉米的生产上是有一定风险的。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高温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定量化地了解山西省高温分布情况,笔者研究了山西省高温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划方法。基于山西省境内分布较为均匀的6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0—2013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5—9月各月累计高温日数及年平均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情况,并通过考虑高温强度等级和持续时间2个因子,构建高温区划指标,绘制山西省高温区划图。结果表明:运城市的大部分和临汾市的南部年平均高温日数在15天以上,北部和东部大部分年平均高温日数在2天以下。山西省5—9月各月的高温中心均位于临汾市南部和运城市,高温中心各月多年平均高温日数分别为0.7、4.5、6.8、2.3、0.2天。高温区划图与空间分布图具有良好的区域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温高湿储粮区平房仓夏季储粮过程中上层粮温升高较中下层快、表层粮温控制难等问题,充分利用我库的仓房设施及储存条件,通过在仓房粮面空间安装温控机,在高温季节进行机械制冷,实现上层粮温可控,确保整仓粮食达到准低温储粮的目的,避免粮温快速变化,影响储粮品质,实现绿色储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快速评价寒地冬小麦耐低温特性,通过室内低温处理和自然条件种植两种方式,采用调查低温下植株成活率和反应植株受伤害程度的电导法,研究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植株低温下其受伤害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室内抗寒品种低温-24℃处理5天后植株受伤害程度一致,而不抗寒品种-18℃处理5天后植株受伤害程度一致;室内抗寒品种-12℃处理7天其成活率低于50%,而不抗寒品种-12℃处理1天其成活率低于50%。由此得出,室内种植和室外种植的冬小麦植株经冷冻后其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半致死温度为-32℃,不抗寒品种‘济麦22’的半致死温度为-15℃。  相似文献   

19.
肉在低温下贮藏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星的控温冰箱对肉在0℃和7℃低温环境下进行贮藏对比实验。分析了肉品在贮藏过程中的pH值、挥发性盐基氮及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并对肉的感官做了定性描述。实验结果表明,猪肉在7℃贮藏时,第6天肉已腐败;而在0℃的肉第8天时,还基本处于一级鲜度,不丧失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新型节能储藏物冷却机对平房仓中的优质晚籼稻谷进行负压降温72h,能有效保水降温,增强储粮的稳定性。粮食温度最大降幅为13.9℃,平均降幅可达12.6℃;同时可以达到保水的效果;冷却机负压降温时的单位能耗为0.165kW.h/℃.t,仅为国家标准中冷却机通风降温单位能耗的33%,所以应用新型节能储藏物冷却机可以达到有效降温、节能减排、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