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稻飞虱是水稻一大害虫,几十年来的防治研究,除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外,很少在稻飞虱天敌种类调查和利用方面做研究,较准确地预测稻飞虱的发生期和发生量,较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发生和为害。为此,对稻飞虱的天敌种类: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种类和数量的调查,很有必要,能给稻飞虱的防治,提供较为合理的意见,减少用药次数,最大限度发挥稻飞虱天敌的防治作用。所以近2a来,采用系统定田观察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办法,对漳州市晚季稻飞虱的卵期、成、若虫期的天敌种类进行调查,获得初步结果,现将调查资料整理归纳如下:1 稻飞虱天敌类根据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2.
害虫生态调控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有害生物防控策略,针对北方稻田主要害虫实施了几项害虫生态调控措施,通过定期调查主要害虫稻飞虱种群数量、二化螟为害的白穗发生情况以及稻田蜘蛛种类与数量情况,评价了该技术的控害效果及对天敌蜘蛛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害虫生态调控对稻飞虱和二化螟的控制效果与常规施药对照田相当,差异不显著,对稻田蜘蛛的保护和利用效果明显,调控田蜘蛛总数量(1 629头)显著高于对照田(1 309头)。  相似文献   

3.
藠头产业已成为湘阴农业的支柱产业,近年形成的藠头-稻种植模式逐渐替代了过去单纯的藠头或水稻种植模式.为应对该种植模式所带来的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为害,笔者于2003年对这种种植模式的病虫、天敌发生及生态调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藠头紫斑、霜霉、基腐病,蚜虫、韭蛆和葱蓟马等病虫主要在3月至5月发生危害,与藠头配套种植的单季晚稻比一般双季晚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前期较重,中后期明显减轻,蜘蛛及其他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则明显增加,对稻飞虱的控制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主要特性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飞虱是福清市早稻最主要的虫害之一,为了探讨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和特性,以便有效地控制稻飞虱为害,长期以来把它作为重点测报对象,密切对其进行观测和监控.经过多年来的观察和调查,初步摸清和掌握了其特性.现将多年观测结果及防御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陇南玉米田优势鼠害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俊贤 《杂粮作物》2001,21(3):40-41
通过1998-2000年近3年的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研究,基本明确了陇南玉米田间的优势害鼠种类为小家鼠,褐家鼠,大仓鼠和中华鼢鼠,并对这些害鼠的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总结出了较为可行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单季稻区利用有益生物控制稻飞虱等害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作者在1995-1997年间对单季稻区稻飞虱主要的天敌-蜘蛛进行系统调查,初步明确北峰山区稻田蜘蛛的主要种类是拟水狼蛛,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等。田间蜘蛛的消长规律是与季节,水稻生育期,稻飞虱盛发期以及农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信阳地区茶园常见害虫和天敌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长期的调查了解到信阳地区茶园常见害虫种类和天敌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摸清了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三种常见害虫的发生规律;针对信阳地区茶园害虫种类和天敌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在进行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防治害虫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渭南地区植棉历史较久,棉花害虫种类多,为害重,是发展棉花生产的一大问题。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棉田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湿热地区云南河口县芒果园内的5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对芒果白粉病、炭疽病,芒果横线尾夜蛾、芒果切叶象甲、桔小实蝇等5种发生程度较重的病虫害进行发生危害情况的相关分析,同时对云南河口地区芒果害虫天敌进行搜集、调查及鉴定,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共有天敌昆虫24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1种,分属于2目5科;捕食性天敌昆虫21种,分属于5目8科。调查结果对于生产上科学制定芒果病虫害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冬梅  吴丽珍 《茶叶》1990,16(3):24-26
针对山区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在搞清茶园主要病虫种类及发生规律与主要天敌种类的基础上,采取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实践,均表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减轻了病虫为害,茶叶产量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农药成本平均降低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稻鸭生产对早稻病虫害变化规律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病虫害的消长变化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I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平均虫量较水稻单一种植(CK)分别下降54.4%,48.8%,73.6%和96.1%,纹枯病和稻瘟病病株率分别降低78.9%和48.5%;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C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量分别下降18.2%,9.5%,7.0%和0.82%,纹枯病病株率降低35.5%,稻瘟病病株率升高8.0%。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飞虱和二化螟对水稻危害株率比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分别降低52.9%和6.9%。试验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虫峰迟现,持续危害时间短;纹枯病蔓延危害期缩短10~14d;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壳率降低,产量最高。规模稻鸭生态种养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分别增收1024.32,1370.61元/hm2,增幅44.47%和70.03%。因此,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可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生态控制,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于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播插期和不同防治时期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晚育晚插水稻条纹叶枯病轻于早育早插;不同防治时期中,早防治轻于晚防治,最佳防治时期在水稻苗期和分蘖盛期各喷一次药效果比较好,以后可视田间稻飞虱存活量,再结合其它病虫防治喷药1~2次。同时,水稻条纹叶枯病还受气象、品种、稻飞虱田间带毒率等因素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苯醚甲环唑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苯醚甲环唑在稻田系统的使用安全性,调查了我国3个不同水稻种植区域(湖南长沙、吉林长春和浙江杭州)苯醚甲环唑在稻田系统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在糙米、稻壳、水稻茎秆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按高剂量(112.5 g/hm2)施药1次后,苯醚甲环唑在不同种植区域水稻植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1~8.9 d,5.3~6.2 d和3.8~4.1 d。各试验点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施药后28 d采样时糙米中苯醚甲环唑的最终残留量均<0.01 mg/kg,水稻茎秆中含量最高,土壤中均未检出苯醚甲环唑(<0.01 mg/kg)。结合生产实际,按该试验设计的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糙米、水稻茎秆和稻壳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是安全的,但若是稻渔共作种植方式,则应尽量避免该农药的使用,以免对鱼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稻对稻飞虱抵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利用水稻自身抵御能力遏制稻飞虱为害,综述了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生化效应和机制的研究现状。水稻抵御稻飞虱的物理机制包括宏观的水稻叶脉间距、宽度,钩毛和纤细毛密度、长度,硅含量和微观的粗纤维、胼胝质含量及叶绿体膜稳定性;生化机制涉及水分、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酶物质活性及挥发物的含量。国内外虽广泛涉及水稻自身固有的物理结构及体内生理生化物质对稻飞虱的抵御效应研究,但其分子机理研究较为匮乏,尚需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乙氧氟草醚在水稻及其生态环境中的残留降解动态楼小华,梁天锡,吴园生,平霄飞(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关键词乙氧氟草醚,残留降解,最终残留DegradationDynamicsofOxyfluorfeninRiceandItsEcosystem...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2个山栏稻原始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特征及抗旱生理特性,并与水稻不同类型的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山栏稻的穗长、穗粒数、衙粒重及单株产量均显高于对照水稻.但不时也表现高杆、穗颈过长、移片大且披垂等不良性状。在品质方面,山栏稻糙米粗蛋白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及2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显高于水稻对照。山栏稻种子在高渗溶液中的发芽率、离体叶片保水率、质膜稳定性和分蘖秆长整齐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分析总结几年来海南省昌江县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和陆稻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应用Richards方程对水作和旱作水稻与陆稻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两种稻灌浆特性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水作相比,水稻旱作穗数和粒重明显降低,产量下降;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降低,活跃灌浆期缩短,强势粒和中势粒的起始生长势减弱,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强、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的间距缩短,从而影响弱势粒的灌浆,强、弱势粒灌浆速率的差异增大,最终导致粒重和结实率降低。陆稻旱作与水作相比,除活跃灌浆期略有缩短以及强、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的间隔略有延长外,整体上灌浆过程变化不大。与水稻相比,陆稻在两种水分条件下灌浆过程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差异较小,表现为籽粒灌浆的起始生长势特别是强、中粒位势的起始生长势低,灌浆前、中期灌浆较强,强、中势籽粒对同化物的激烈竞争使弱势粒灌浆变差,籽粒灌浆期短,特别是灌浆后期持续时间短,导致结实率和粒重低,最终影响产量。旱作条件下,水稻与陆稻相比,籽粒灌浆速率较小,活跃灌浆期较长,强、弱势粒灌浆呈现明显的异步性。  相似文献   

19.
稻米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2004~2006年3年的攻关研究与示范,在调查湖南重金属污染及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将湖南农田镉污染划分为6级;筛选了一批稻米重金属低积累的水稻品种资源,研究了镉向水稻中的迁移特征和控制技术,组装了稻田控制重金属吸收与积累的综合技术;进行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的研究,形成了水稻“节氮增苗”栽培技术;在应用和完善灯光杀虫、稻田养鸭和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水稻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2004~2006年在湘阴县浩河口镇兴隆村进行大面积示范。取得了良好的减氮减药增效、大幅度增加天敌数量和降低稻米农药残留的效果,初步建成绿色稻米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水域浮床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在自然水域种植杂交水稻,水上稻的产量比同期种植的水田稻增产12%左右。其本田生育前期总干物质积累量与水田稻基本接近,中、后期则明显高于水田稻,抽穗以后的总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质积累量百分比较水田稻提高了3.4个百分点。水上稻绿叶干物质积累量在前期与水田稻基本接近,中、后期则一直保持比水田高30%左右的优势。茎鞘的干物质积累则呈现前、中期比水田稻低,但后期却反而高于水田稻的变化趋势,茎鞘的干物质输出率比水田稻低,对产量的贡献不如水田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