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软枣猕猴桃果胶降解产物的活性,选用软枣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设计对果胶降解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抗氧化试验对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选取料液比、果胶酶活力、果胶降解时间及果胶降解温度4个影响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软枣猕猴桃果胶降解的最佳条件组合为:料液比为1∶5g·mL-1、果胶酶活力为5000U·g-1、果胶的降解时间为2.5h、果胶的降解温度为45℃,此条件下果胶降解产物的降解率为57.62%。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胶的降解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70.14±1.2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5.39±1.82)%,对烷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3.98±1.95)%,还原力可达1.229±0.14。响应面优化的降解工艺切实可行,软枣猕猴桃果胶的降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试验Box-Behnken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对豆粉分离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为pH、固液比、温度、时间;通过经典分析确定豆粉分离蛋白最佳提取工艺:pH 9.0,温度为45℃,固液比为1∶20,时间为60 min。在该条件下,豆粉分离蛋白提取率理论值为81.3%,实际红小豆分离蛋白提取率为(24.3±2.0)%。[结论]响应面分析法用于优化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可行,建立的数学模型与试验数据相符,可为红小豆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赤霞珠葡萄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葡萄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优化得到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提取浓度为56;,液料比为40∶1 (mL/g),提取时间2.1h,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下赤霞珠葡萄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5.61;.[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赤霞珠葡萄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化了以油茶果壳为原料酸水解法制备木糖试验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包括固液比、酸浓度、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结果表明,稀酸预处理过程中各因素对油茶果壳木糖提取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固液比>温度>稀酸浓度.得到稀硫酸预处理油茶果壳制备木糖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9.13,硫酸溶液浓度3.00%,水解温...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及超声功率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依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优化从黑果枸杞叶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乙醇提取浓度为70%,超声功率400 W,料液比为1∶25,超声提取温度58℃,黑果枸杞叶片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1.62%。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22%。说明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黑果枸杞叶片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枸杞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枸杞多糖提取率的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固液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枸杞多糖提取工艺最佳提取方案:固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3.0 h,在该工艺下多糖最高提取率为1.14%。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猕猴桃渗糖工艺,缩短猕猴桃冷冻干燥时间,提高冻干猕猴桃的品质。【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理想的糖液质量分数及超声作用时间、温度和功率范围,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冻干猕猴桃的超声渗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猕猴桃的干燥时间随着超声作用温度的增加而延长,40℃以上的温度会使干燥时间陡增;相反地,随着超声功率和糖液质量分数的增加,猕猴桃干燥时间整体上呈现缩短的趋势;此外,猕猴桃干燥时间随着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并逐渐趋于稳定。响应面优化并修正后的超声渗糖最佳工艺条件:糖液质量分数45%,超声作用时间、功率和温度分别为50 min、200 W和24℃。该条件下猕猴桃干的干燥时间为43.07 h,硬度14 616.01 g,咀嚼性7 795.61 mJ,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分别为0.19%和62.82%,并且感官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论】优化后的超声渗糖工艺较传统糖渍工艺(不使用超声辅助)可显著缩短猕猴桃冻干时间,并且最终的产品质量更佳,口感更为酥脆。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水浴提取太白贝母粗多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白贝母(Fritillaries taipaiensis)粗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水浴提取太白贝母粗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为试验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太白贝母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通过典型性分析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4.2℃,提取时间为1.6 h,料液比为1∶16.3(g∶m L),得到的粗多糖提取率为1.267%。响应面法对太白贝母粗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9.
在对微波辅助提取苦丁茶总黄酮的工艺优化研究过程中,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及提取时间4因素的单因素最佳值.然后通过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来选定3个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进行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从而确定它们的最优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各单因素实验的最佳值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8min;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及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顺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响应面分析得到的苦丁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75%,料液比1∶21.6,提取温度80.35℃,总黄酮提取率为7.622 86.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研究旨在解决普洱茶茶多糖的提取工艺中参数设定的问题。[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这3种主要因素对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普洱茶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7,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78.5min,茶多糖得率为12.7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多糖的提取率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酶水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玉米秸秆制取燃料乙醇过程中玉米秸秆酶水解效率低的问题,利用响应面法对玉米秸秆酶水解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两水平Plackett-Burman试验中8个因素,筛选出3个对还原糖产率影响最大的因素(酶浓度、温度和固液比),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其最优区域,然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进一步确定因素间相互关系和以还原糖最大产率为目标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酶浓度和固液比、温度和固液比间的交互作用对酶水解的影响显著,还原糖最大产率(42.97%)的最优条件为酶浓度55.45U.g-1,酶比例2∶1,温度44.39℃,pH值5.0,固液比1∶10.3,转速140r.min-1,酶解时间72h,Mg2+浓度0.01%。  相似文献   

12.
在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物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樟芝菌丝中具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影响基础上,利用极差分析找出了3个主要影响因子:乙醇浓度、物料比和超声时间。用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这3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组合:乙醇浓度95%,物料比11.7 mg.mL-1,超声时间12 min。在优化提取条件下,樟芝菌丝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4.4%。  相似文献   

13.
在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物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樟芝菌丝中具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影响基础上,利用极差分析找出了3个主要影响因子:乙醇浓度、物料比和超声时间。用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这3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组合:乙醇浓度95%,物料比11.7 mg.mL-1,超声时间12 min。在优化提取条件下,樟芝菌丝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4.4%。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叶多酚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评价其抗氧化性,为枇杷叶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干燥枇杷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依据Box-Behnken原理选择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确定枇杷叶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传统溶剂浸提法的提取效率进行对比;以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对枇杷叶多酚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响应面设计分析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7℃、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25、乙醇体积分数60%,在此条件下得到枇杷叶多酚提取率为48.24 mg/g,与理论值48.79 mg/g相近;提取温度、提取温度与料液比及提取时间与料液比的交互作用对枇杷叶多酚提取效果影响显著(P<0.05).与传统溶剂浸提法比较发现,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得到的多酚提取率较高,且所需时间较短.枇杷叶多酚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枇杷叶多酚质量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枇杷叶多酚质量浓度为20 μg/mL时,两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0%和56%.[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枇杷叶多酚工艺条件合理可行,与传统溶剂浸提法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可明显提高多酚提取率;枇杷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优化法对香菇多糖提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热水浸提香菇多糖的工艺条件,以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实验结果表明,热水浸提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8.6℃、浸提时间120 min和料液比1:58.3(g/ml),在此条件下的多糖得率和含量分别为14.22%和38.57%。  相似文献   

16.
郭雷  郝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79-15980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板栗壳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固定料液比为1:20,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为响应因子,总黄酮提取得率为响应值,实施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获得的提取板栗壳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6%,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h,该条件下提取2次,板栗壳总黄酮的得率可达19.66%。[结论]为板栗壳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石榴花中多糖。为优化石榴花多糖提取条件,选取单因素试验中影响差异显著的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和乙醇沉淀最终浓度4个因素,并运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石榴花多糖最佳水提醇沉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3 h、固液比1∶20(g∶m L)、乙醇浓度80%醇沉。其中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及醇沉终浓度对多糖得率影响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香蕉皮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全  黄雪莲  于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84-9785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香蕉皮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固定料液比为1∶10,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为响应因子,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获得的提取香蕉皮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00%,提取温度83.00℃,提取时间2.50 h,该条件下提取2次,香蕉皮多酚提取率达1.77%。[结论]为香蕉皮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增加了香蕉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秋菊  李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37-17238,17267
[目的]研究乙醇浸提法提取黑木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检测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6h,提取温度50℃,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达到0.43%。[结论]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较高,适于提取黑木耳中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蜂胶具有优良的保健效果,一直被作为功能食品而加以应用。为了满足实际生产中提高蜂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在充分模拟实际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蜂胶提取率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因素(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本实验中采用的蜂胶毛胶样品,回归模型预测的蜂胶提取率达到38.324 6%,总黄酮含量达到199.776 0 mg/g;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24 h,乙醇浓度95%,固液比1∶10,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为室温。为了达到指导实际生产的目的,试验结论须得到生产车间的实际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