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秋凤  张永静  黄强 《猪业科学》2023,40(11):18-21
<正>0引言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食品和饲料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尤其常见于玉米和甜菜粕。众所周知,采食高浓度的ZEN或DON饲粮会导致这些毒素传递至母乳中。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已发现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饲喂含不同水平ZEN(200~1 000μg/kg)污染的饲粮会有不利影响,即导致仔猪卵巢功能受损。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受污染的玉米型饲粮通常含有ZEN和DON两种霉菌毒素,即使遵循欧盟法规来控制这些霉菌毒素在饲粮中的含量,其也可能会从母猪初乳和常乳中传递到仔猪体内。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山西省主要饲粮之一,其质量与安全对人畜健康至关重要。玉米在实际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常会发霉变质,导致霉菌毒素污染。因此,为摸清山西省饲粮玉米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本研究对山西不同地区玉米采样并进行黄曲霉毒素B1(AFB1)、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玉米中AFB1、DON和ZEN检出率均为100%。其中,ZEN污染情况较为严重,DON次之,AFB1污染较轻,含量超标率分别为14%、12%和8%。从地区分布分析,山西玉米中AFB1含量由山西北部向南部呈现增高趋势,DON正好相反,ZEN地区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援引8月28日Neogen周一霉菌毒素报告消息,美国第二个州报告了在其玉米类作物发现黄曲霉素污染。此次新确认的玉米黄曲霉素污染来自俄克拉荷马州。这是之前在德克萨斯州报告玉米黄曲霉素污染以来的又一次污染,德克萨斯州之前在玉米类作物中报告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T-2毒素和伏马菌素污染。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在母猪妊娠和哺乳期间饲喂含有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母猪日粮会导致仔猪卵巢功能受损。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以受污染的玉米为基础的日粮通常同时含有ZEN和DON(呕吐毒素)两种霉菌毒素,即使遵循欧盟法规来控制这些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含量,也可能有通过母猪乳汁传递到仔猪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ZEA)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镰刀菌产生的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小麦、大麦、燕麦和高粱等谷物中。自然条件下ZEA和DON经常混合污染饲粮、饲料原料乃至人类的食物,由于其高发生率和高毒性已严重威胁畜禽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威胁。本文综述了ZEA和DON及其联合作用的生殖毒性、肠道毒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及致癌性,以期提高人们对其毒性的认识,避免畜禽养殖过程中ZEA和DON的毒害。  相似文献   

6.
正10月10日Neogen霉菌毒素报告报道了美国2个州确认了玉米中存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及烟曲霉毒素(Fumonisin,FUM)的最新报告。玉米中确定存在DON的检测报告是在美国密歇根州发现的。之前发现玉米中存在DON的地区:●伊利诺斯州;●印第安纳州。有关玉米中确定存在FUM的检测报告是在密苏里发现的。之前发现玉米中存在FUM的地区:●德克萨斯州;●伊利诺斯州;●俄克拉荷马州。早先在玉米中发现黄曲霉毒素的地区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氧条件下接种禾谷镰刀菌后玉米蛋白粉品质变化规律和呕吐毒素(DON)的积累规律。采用1×10^5、1×10^6、1×10^7个/g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准确接种于水分含量为22%的玉米蛋白粉中,三角瓶有氧培养,通氧量为1020 m^2/m^3,培养温度为(25±2)℃,湿度为(75±5)%,培养60 d,测定玉米蛋白粉品质相关指标和DON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对为禾谷镰刀菌提供氮源的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提供碳源的粗脂肪、淀粉、粗纤维含量以及品质评价指标酸价、蛋白质溶解度、能量变化均无显著影响(P>0.05)。氨基酸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粗脂肪、淀粉、粗纤维含量及蛋白质溶解度、能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线性降低(P<0.01),酸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加(P<0.01)。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对品质评价指标霉菌总数变化有影响,不同禾谷镰刀菌接种量组霉菌总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DON与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15AC⁃DON)的积累规律均为0~10 d为禾谷镰刀菌产毒前期;11~15 d为产毒中期;16~60 d为产毒后期。综上,在有氧条件下,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对营养素变化无显著影响,对霉菌总数和毒素积累有影响,培养时间越长,禾谷镰刀菌接种量越高,品质越差;DON和15AC⁃DON有积累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自然界中霉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中大约有200种是污染、破坏谷物和饲料的常见霉菌[1]。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发现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A(OTA)对鸡群的毒害作用较大。高温高湿季节最容易出现鸡群霉菌毒素中毒现象,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在其他季节往往为隐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严重危害着鸡群健康。近几年蛋鸡日粮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问题越来越普遍,存在多种霉菌毒素同时污染饲料的现象,且检出率和含量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9.
正霉菌毒素是动物及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威胁因素之一,是饲料质量管理的着重关注点。全球气候变暖,加上不完备的仓储条件,加剧了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养猪业的危害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较为常见。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是由禾谷镰刀菌、粉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等污染玉米、大麦、豆类、高粱及青贮饲料等产生的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对猪的繁  相似文献   

10.
选择125头始重(8.04±0.64)kg去势约×荣仔猪,采用2×2+1因子设计,研究被镰刀菌毒素自然污染的玉米以25%和50%的比例等量替换基础饲粮中的正常玉米并在此基础上加或不加葡配甘露聚糖(EGM)霉菌毒素吸附剂霉可吸TM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被镰刀菌毒素污染的饲粮降低了仔猪的生产性能,随霉变玉米替代比例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程度增加(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仔猪饲粮中有机物质、蛋白质、钙、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5),25%污染玉米饲粮对钙的表观消化率无影响(P>0.05);在被镰刀菌毒素污染饲粮中添加0.2%EGM吸附剂可使上述不良效应得到改善,尤以在25%污染玉米饲粮中添加0.2%EGM吸附剂可获得显著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中国青贮玉米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评价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的风险隐患,分别在东北地区(黑龙江)、西北地区(内蒙古、山西)、黄淮海地区(河南、河北)、华中地区(江苏)、西南地区(贵州、四川)和西藏地区9省(自治区)28县主要生产基地采集全株玉米(90份)和青贮玉米样品(161份),共计251份,基于固相分散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AFs)、呕吐毒素(DON)、伏马毒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等12种霉菌毒素含量,并利用暴露评估进行动物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参照中国饲料卫生标准,测定样品ZEN超标率为1.19%。当青贮玉米作为泌乳期奶牛饲粮的主要粗饲料时,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C)饲料安全标准,FB(FDA)和AFs(EC)的超标率分别为23.90%和13.94%。②全株玉米在青贮前和青贮后,霉菌毒素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③在黄淮海、华中和西南地区,青贮玉米霉菌毒素检出种类和含量相对较高,而在西藏地区含量相对较低。④当动物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青贮玉米时,动物的健康风险排序为:羔羊>犊牛>奶牛;在羔羊中,霉菌毒素的风险排序为:AFs>ZEN>DON>FB。综上所述,中国青贮玉米中霉菌毒素的超标率较低,污染情况相对严重的地区是黄淮海、华中和西南地区。在这些地区,如果青贮玉米作为泌乳期奶牛饲粮中主要粗饲料时,AFs和FB的超标风险较高;如果青贮玉米作为羔羊和犊牛饲粮中主要粗饲料时,AFs污染可能引起动物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2.
镰刀菌毒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c,ZEA)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普遍存在于饲料中的优势污染霉菌毒素.ZEA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影响颗粒细胞激素的分泌和细胞增殖、干扰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降低卵母细胞质量,进而影响初情期前母猪的发情和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内、外研究均发现DON具有降低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的能力.尽管没有临床症状,但组织病理学发现,饲喂含高浓度镰刀菌污染的小麦将导致妊娠母猪脾脏和肝脏的损伤,导致胎儿肝糖原升高和线粒体损伤.初情期前的小母猪对浓度DON>ZEA的饲粮较妊娠母猪更为敏感.镰刀菌毒索还会增加泌乳母猪的断奶-发情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清酶、肝脏抗氧化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为(8.45±0.94)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雌性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用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日粮中50%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配制而成的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玉米赤霉烯酮(ZEN) 0.90 mg/kg,呕吐毒素(DON) 1.43 mg/kg,烟曲霉毒素(FUM) 5.85 mg/kg)。仔猪单栏饲喂,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相对重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③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试验组断奶仔猪肝脏出现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部分肝小叶边缘发生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发生局部空泡变性。由此可知,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0.90 mg/kg ZEN,1.43 mg/kg DON,5.85 mg/kg FUM)饲喂断奶仔猪可引起仔猪血清酶活性改变,肝脏抗氧化功能降低,肝脏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从而影响肝脏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仅是畜牧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饲料产量也居世界首位,作为饲料中最常添加的谷物原料,其质量安全对饲料生产和养殖业有着重要影响。小麦、玉米等谷物在其生长、收获及加工等阶段未及时按规定处理会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其中呕吐毒素最为常见。呕吐毒素(DON)主要由镰刀菌属(如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产生,会造成不同阶段商品猪及种猪呕吐、肌肉出血、生长性能和繁殖力的下降等。本文综述了饲料中DON的污染现状及其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进而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为畜牧业生产者更好地防治DON污染、提高养殖收益提供系统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和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DON)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和饲料中。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ZEA和DON均可影响雌性动物的繁殖性能,引起生殖器官、胎儿形态,生殖细胞成熟率,性激素分泌的改变。本文综述了ZEA和DON对雌性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美国DDGS及中国北方玉米中的霉菌毒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霉菌毒素在作物中是不可避免的污染物(CAST,2003),因此它们也发生于货物进入市场链中,包括在酒精生产中使用的这些谷物。目前,玉米是美国酒精生产中使用的主要原料。玉米中可能存在多种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伏马菌素、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ZON)。这些毒素大多数可能在收获之前发生于玉米中,而在收获时存在于玉米  相似文献   

17.
牛奶中霉菌毒素来源、转化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污染是牛奶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其种类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AFs)、赭曲霉毒素(OTs)、玉米赤霉烯酮(ZEA)、伏马毒素(FUM)、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T-2)等。牛奶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动物饲料,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牛奶中霉菌毒素来源、转化以及危害、限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霉菌滋生产生的代谢产物,已了解的霉菌毒素多达300种以上。畜禽生产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A(OTA)、伏马毒素(FB)、T-2毒素。一些研究报道显示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为70%~100%,超标率为20%~80%,且有一定的多霉菌毒素组合污染特征。可见,霉菌毒素污染已严重影响蛋鸡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霉菌毒素在蛋鸡生产中的危害及防控技术措施进行简述,借以提升蛋鸡养殖者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重视度,加强蛋鸡生产中对霉菌毒素的防控技术应用,降低生产风险。  相似文献   

19.
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s)、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等。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生长、加工和储存的全过程。霉菌毒素导致动物生长效率低下,同时动物产品中富集的霉菌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现从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霉菌毒素的检测与消减方法进行综述,为研发霉菌毒素的解毒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黄曲霉毒素B1(AFB1)在2020年底新玉米中的污染情况,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场(户)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质量安全及养殖动物的影响,避免经济受损的风险。2020年12月在市场上采集新玉米样本225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或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其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检测,依据安佑集团相关企业标准标和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新玉米中霉菌毒素检出率为96.0%,其中DON、ZEN和AFB1的检出率分别为85.8%、87.1%和86.7%|DON、ZEN和AFB1在新玉米中的污染状况差别较大,按《饲料卫生标准》判定的超标率分别为0.0%、0.4%和11.6%|最大检测值分别为2500、534 μg/kg和>100 μg/kg。就产地而言,山西、内蒙古、东北、安徽、山东、河南、云南、陕西等地霉菌毒素污染较重。综上,与2019年及2020年玉米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数据相比,2020年底新玉米污染程度较重。 [关键词] 玉米|霉菌毒素|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法|污染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