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受耕作制度、暧冬等影响,本地区大麦田后期灰飞虱虫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后茬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条纹叶枯病由携带病毒介体的灰飞虱传播,秧田期是灰飞虱传播病毒的主要时期,控制早期迁入秧田灰飞虱的数量,对降低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在大麦田进行防治灰飞虱药剂筛选试验,考查对灰飞虱的防效和持效期,为指导麦田防治灰飞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08年夏季邹城市灰飞虱大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总结了防控灰飞虱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灰飞虱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带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其发生程度主要取决灰飞虱数量及带毒率高低。本市一代灰飞虱主要发生在麦田,但因本地区农民对小麦生产缺乏重视,疏于管理,造成灰飞虱逐年增多。为科学防治麦田灰飞虱,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2003~2004年我们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田间灰飞虱传毒率是反映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指标。为明确湖州市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2005年笔者捕捉了本市老病区——道场乡菰城村直播单季晚稻田的二代灰飞虱成虫。进行网罩大棚繁殖饲养后。测定了五代灰飞虱成虫的传毒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灰飞虱发生量逐渐上升,特别是2004年出现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特大发生量,导致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笔者对2004年灰飞虱的暴发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大发生年份下灰飞虱的防治措施作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今后灰飞虱大发生年开展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又名稻浮尘子,在南方稻区以褐飞虱为主,其次为灰飞虱和白背飞虱,在东北较为常见的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除危害水稻外,灰飞虱尚可危害麦类及稗、看麦娘、蟋蟀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白背飞虱尚可危害稗草、看麦娘、早熟禾等杂草。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灰飞虱传病毒病接种鉴定的速度,研究了冷冻处理带毒灰飞虱的最佳时间以及对灰飞虱传毒及羽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冷冻处理带毒灰飞虱20 min不影响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冷冻处理对灰飞虱传毒能力和羽化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桐乡市单季晚稻自2001年开始出现稻飞虱在灌浆期转移至穗部为害的情况,至今已连年发生。穗部稻虱种群以灰飞虱为主,2004年单季晚稻又有灰飞虱传毒的条纹叶枯病发生。因此,防治穗部灰飞虱,是确保当季水稻丰收。减少下季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重要技术环节,2004年穗期我们进行了穗部灰飞虱的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防治灰飞虱试验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县迅速蔓延,防治灰飞虱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为寻找速效、持久防治灰飞虱的有效药剂,控制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笔于2004年对灰飞虱成虫、若虫进行了有关药剂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理清稻田常用农药对灰飞虱的毒力和对灰飞虱种群的中长期影响,进而为科学防治灰飞虱提供依据,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14种农药单剂对褐飞虱和灰飞虱的毒力以及10种混剂对2种飞虱的联合作用效果。通过观察灰飞虱种群数量变化和灰飞虱的繁殖能力,测定了三唑磷、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噻嗪酮+毒死蜱对灰飞虱种群的中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吡蚜酮、噻嗪酮、啶虫脒和速灭威等对褐飞虱的毒力显著高于对灰飞虱的毒力;吡虫啉+异丙威、吡虫啉+仲丁威、噻嗪酮+毒死蜱、噻嗪酮+甲萘威、噻嗪酮+混灭威和噻嗪酮+速灭威等杀虫剂混配组合对褐飞虱有增效作用,对灰飞虱有拮抗作用;除吡虫啉+毒死蜱组合对2种飞虱的毒力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混配组合对褐飞虱的毒力显著高于对灰飞虱的毒力。三唑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灰飞虱若虫的毒力远大于对成虫的毒力。毒死蜱、三唑磷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灰飞虱成虫的繁殖能力,水稻后期使用毒死蜱、三唑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嗪酮+毒死蜱后,增加了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增加了来年迁入水稻秧田的灰飞虱数量。可见,在稻田使用吡蚜酮、噻嗪酮、啶虫脒、速灭威等杀虫剂单剂和吡虫啉+辛硫磷、吡虫啉+速灭威、吡虫啉+异丙威、吡虫啉+仲丁威、噻嗪酮+吡虫啉、噻嗪酮+甲萘威、噻嗪酮+混灭威、噻嗪酮+速灭威等杀虫剂混剂时,用能够控剂褐飞虱的农药剂量难以有效控制灰飞虱的种群数量;在稻田使用三唑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嗪酮+毒死蜱,将增加灰飞虱的种群数量;在秧田期使用三唑磷、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灰飞虱成虫,不仅不能控制灰飞虱的种群数量,还将促进灰飞虱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1.
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是近年来在江苏等地发生严重的、传播多种病毒病的害虫.灰飞虱种群的环境适应性以及抗药性不断提高,导致灰飞虱的持续暴发.在灰飞虱暴发期间,其所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给水稻等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深刻认识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及可持续控制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对灰飞虱的生态学特性以及可持续控制途径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灰飞虱发生的生态学原因,探索利用生态调控的方法来有效持久地控制灰飞虱的暴发.  相似文献   

12.
灰飞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灰飞虱的生活习性,介绍了灰飞虱对涟水县农业生产的危害情况,提出了灰飞虱及其导致的病毒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小麦丛矮病的发生与田间灰飞虱的种群数量有关。本文阐述了邢台市小麦丛矮病发生规律,以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宿主植物,控制灰飞虱种群数量为主要防治措施,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金干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93-193,195
阐述了近几年来灰飞虱的发生特点及其传毒特点,并提出灰飞虱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灰飞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主要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近年来,在我市水稻上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尚无对已感病株有特效治疗作用的药剂,唯一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切断传毒虫源,选用速效、持效、高效药剂防治灰飞虱。为此,2006年我站在通州市纱场乡小麦田于一代灰飞虱若虫高峰期进行了多种药剂防治灰飞虱试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简称RSV)而引起。RS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主要寄主和传毒介质是灰飞虱,其次还有白背飞虱和白带飞虱等,即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所致的病毒病。灰飞虱寄主有水稻、小麦、大麦、谷、玉米等37种禾本科植物,灰飞虱对RSV病毒传播方式是循回增殖型传播。一旦染毒可持续传播,并由雌虫经卵传给下一代。  相似文献   

17.
灰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害虫.采取切实可行的灰飞虱防治措施,对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灰飞虱发生规律,分析了由灰飞虱传毒导致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症状,并从农业防治、药物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控制灰飞虱流行,保障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邹城市2008年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邹城市灰飞虱大暴发,其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之大为历史罕见,灰飞虱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文分析灰飞虱大暴发原因及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灰飞虱传毒不仅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且其本身也可对水稻造成较大危害,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害虫.在灰飞虱大发生年份,抓好冬前麦菜田灰飞虱的防治,是压低越冬基数,控制来年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的有效措施.为寻找适宜秋冬季防治灰飞虱的有效药剂,笔对杀灭菊酯等药剂进行了冬前灰飞虱防治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区灰飞虱群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楚雄,沈阳,东京三地区灰飞虱群体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的灰飞虱都有一定的差别,楚雄群体内灰飞虱个体间的差异最大,东京最小,三个不同地区间的灰飞必也存在差别,其中东京与楚雄两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上述这些差异的出现,可能与灰飞虱的迁移和地理隔离有关,促进三个群体之间的差异与群体个体间的差异,都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