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苏北地区中籼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包括秧田选择及床土培肥、播种、苗床管理、机械插秧、大田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措施。[方法]研究水稻机插秧品种、秧龄、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影响。[结果]在温凉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宜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80 d的中早熟耐寒品种,秧龄控制在30~35 d,纯氮总量不超过300 kg/hm~2并适当减少氮肥后移比例。[结论]在此条件下,可确保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并实现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措施.[方法]研究水稻机插秧品种、秧龄、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影响.[结果]在温凉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宜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80 d的中早熟耐寒品种,秧龄控制在30~35 d,纯氮总量不超过300 kg/hm2并适当减少氮肥后移比例.[结论]在此条件下,可确保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并实现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温凉稻区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措施。[方法]研究水稻机插秧品种、秧龄、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的影响。[结果]在温凉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宜选用生育期不超过180 d的中早熟耐寒品种,秧龄控制在30~35 d,纯氮总量不超过300 kg/hm~2并适当减少氮肥后移比例。[结论]在此条件下,可确保水稻机插秧安全齐穗并实现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双季稻受品种生育期、秧龄期和晚稻安全齐穗等因素限制,机插秧难度较大。湖南省双季稻面积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80%以上,这是制约机插秧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湖南省机插秧面积还不足26.7万公顷,所占比例仅为6.3%。2014年,湖南省早稻机插面积达到46.7万公顷,预计全年水稻机插面积可达86.7万公顷,机插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例可达20%。自2011年以来,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应陕南机械化插秧的籼稻新品种,加快机插秧推广步伐,特引进10个籼稻品种,考察各品种在机插秧栽培条件下在陕南地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结果表明,三澳占、黄华占、粤美占、粤油丝苗丰产性状较好,适宜在我县海拔650m以下区域种植,可作为下一年度水稻高产创建区机插秧品种适量进行示范种植,五山丝苗、丰软占可继续试验观察,泰丰优512、粤农丝苗、莉丰占、泰丰优6133表现较差,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明机插秧条件下钾肥用量对水稻氮钾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了机插秧(T1)和手插秧(T2)条件下不同施钾量(K0-0 kg/hm~2,K1-60 kg/hm~2,K2-120 kg/hm~2,K3-180 kg/hm~2和K4-240 kg/hm~2)对杂交籼稻氮钾吸收转运及钾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在拔节期机插稻氮钾累积量显著高于手插稻;齐穗期、成熟期两者的氮钾累积量差异不大;拔节前机插稻的氮、钾吸收量和百分比均高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期到成熟期氮钾吸收量和百分比低于手插稻。不同栽插方式下对氮钾的吸收均随钾肥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齐穗后茎秆中钾素表现为净流入。其中施钾120 kg/hm~2时机插稻茎鞘钾素转入量最大,施钾180 kg/hm~2时手插稻茎鞘钾素转入量最大。不同栽植方式在齐穗后氮素转运上无显著差异,钾素转运量均以手插稻显著大于机插稻。机插稻的钾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手插稻。钾肥用量对手插稻钾肥利用效率和实际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机插稻钾肥利用效率和实际产量影响显著。【结论】机插水稻应重视钾肥施用,尤其是拔节前钾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8.
杂交中籼稻机插秧播种期的推迟与后期低温冷害对水稻抽穗灌浆及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本地稻麦两熟田杂交中籼稻机插秧种植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麦茬杂交中籼稻长秧龄机插秧不同秧龄和播种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相同时30 d的秧龄产量最高,同样的播种密度50 g/盘播种量产量最高,播种期越早,成熟期越提前;提前规划播期及播种量,可避免因水稻在抽穗期遇低温冷害的影响。因此,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应采用30~40 d秧龄,通过减少单盘播种量,培育大苗壮秧,保证适宜密度,能够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杂交中籼稻机插秧播种期的推迟与后期低温冷害对水稻抽穗灌浆及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本地稻麦两熟田杂交中籼稻机插秧种植的风险,针对性开展麦茬杂交中籼稻长秧龄机插秧不同秧龄和播种密度比较试验。试验结果:同样播种密度30d的秧龄产量最高,同样的播种密度50g/盘播种量产量最高,播种期越早,成熟期越提前;提前规划播期及播种量,可避免因水稻在抽穗期遇低温冷害的影响。因此,杂交中籼稻机插秧应采用30-40d秧龄,通过减少单盘播种量,培育大苗壮秧,保证适宜密度,能够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正>机械插秧省工、高效、增产,比人工插、抛秧增产5%~10%。现笔者将其相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1、品种选用选择适合杜蒙县种植的耐肥、抗倒、优质、高产优良品种。2、播插期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以内(叶龄3.5叶)。根据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为确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齐穗,中稻有效避免虫害减少病毒感染、避开穗期高温,杜蒙地区应于5月中下旬播种;防止稻叶蝉传播病毒,减轻水稻条纹叶枯  相似文献   

11.
正机械插秧省工、高效、增产,林口自推广机械插秧技术以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6666.7hm2以上,比人工插、抛秧增产5%~10%。现笔者将其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1.1种子选择选择适合种植的耐肥、抗倒、优质、高产优良品种。如龙粳19、垦稻18等。1.2播插期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以内(叶龄3.5叶)。根据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为确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齐穗,中稻有效避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不同日产量类型机插杂交籼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为西南稻区中籼杂交稻机插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 以西南稻区的20个中籼杂交稻品种为材料,依据日产量将供试品种聚类为高日产、中日产和低日产3个类型,进而研究了不同日产量类型机插杂交籼稻间的氮素积累、分配、转运及氮素生产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与日产量的关系。【结果】(1)不同日产量类型机插杂交籼稻间氮素积累特性差异明显。较中日产和低日产类型,高日产类型机插杂交籼稻在拔节前(播种—拔节期)具有较低的氮素积累比例,但其能有效提高拔节期和齐穗期各器官及植株含氮量,成熟期穗部和植株含氮率,以及2017年拔节—齐穗阶段的氮素积累量和2018年齐穗—成熟阶段氮素积累速率,进而提高全生育期氮素积累速率,使全生育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3.70%—5.97%和16.57%—18.63%。(2)高日产类型机插杂交籼稻具有较高的齐穗期茎鞘和成熟期穗部氮素分配比例,以及较低的成熟期叶片氮素分配比例,其地上部营养器官(特别是茎鞘)氮素转运量明显高于中日产和低日产类型。(3)低日产类型机插杂交籼稻显著提高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而高日产类型则能有效提高氮素收获指数和偏生产力。(4)相关分析表明,随日产量增加,各生育时期植株含氮率,拔节—齐穗阶段植株氮素积累量和积累速率,齐穗期茎鞘氮素分配比例和氮素偏生产力均显著增加,拔节前氮素积累比例、成熟期叶片氮素分配比例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降低。【结论】整体看来,拔节—齐穗阶段植株氮素积累速率快、积累量大,齐穗期茎鞘和成熟穗部氮素分配比例高,可作为高日产类型机插杂交籼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粳稻相对于籼稻具有株型紧凑、耐密植、抗倒伏、耐低温、适合机械插秧的特点.本研究介绍了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粳稻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技术、插秧技术、机插秧大田管理技术等,以期达到省工节本、增收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机械插秧省工、高效、增产,林口自推广机械插秧技术以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6 666.7hm2以上,比人工插、抛秧增产5%~10%。现笔者将其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1、种子选择选择适合种植的耐肥、抗倒、优质、高产优良品种。如龙粳19、垦稻18等。2、播插期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以内(叶龄3.5叶)。根据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为确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齐穗,中稻  相似文献   

15.
绿稻Q7是2014年湖北省审定的常规中籼稻优质品种。本文介绍了绿稻Q7的特征特性,总结其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秧、机械插秧、水层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稻Q7的机插秧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常年种植水稻面积26.67万余hm2,经多年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己逐渐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日益普及。其中众多的机插秧服务  相似文献   

17.
育秧是机插推广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播量育秧、不同缺穴率试验,探讨机插秧秧苗的相关技术。得出:杂交中籼稻,每块硬盘播干谷53.33g为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杂交籼稻机插秧软盘育秧技术,主要包括有:播前准备、精细播种、封膜盖草、秧田管理、病虫防治等。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机插(T1)和手插(T2)2种不同栽插方式和不同施钾量(0、60、120、180、240 kg/hm~2)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手插稻,抽穗后机插稻剑叶和倒2叶的SPAD值偏低,但其变化相对平稳;齐穗期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高于手插稻,但齐穗后10~20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手插稻;与不施钾肥比较,施钾能稳定剑叶抽穗后SPAD值及齐穗后净光合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机插稻和手插稻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以施钾量180 kg/hm~2的最高,手插稻以施钾量120 kg/hm~2的最高;随施钾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干物质质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较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前干物质积累更具优势,而手插稻在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比例高于机插稻;过高或过低的施钾量均不利于水稻后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的转运;手插稻实际产量(12 517.1 kg/hm~2)较机插稻(12 128.3 kg/hm~2)提高了3.21%,机插稻实际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不足,导致穗粒数偏少,施钾能有效提高机插稻的千粒质量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钾水平对手插稻实际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机插秧较适宜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20.
苏北稻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苏北稻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秧、苗期管理、带药移栽、大田管理等内容,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