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猪流行性腹泻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新生仔猪易感,严重影响了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本文阐释了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诊断特点,重点从做好产房保温清洁、减少猪群应激、强化疫苗免疫和加强新生仔猪护理等方面完善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防控策略,提升规模化猪场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几年,在对我县辖区内规模化养猪场进行管理和调查中发现,养猪场新生仔猪在产床上仔猪腹泻的发病率逐年增多,且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到每年的秋冬季节,更是产房仔猪腹泻的发病高峰期,过去对仔猪腹泻的防治把重点放在消除流行性腹泻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上,忽视了对产房仔猪的管理,结果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药物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加养殖成本,对仔猪的自身健康也造成很大的影响。本人通过几年的调查和总结,认为对新生仔猪  相似文献   

3.
从2010年11月开始,全国大部分猪场都陆续暴发了新生仔猪腹泻,导致哺乳仔猪大量死亡,规模化猪场的疫情尤为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后,2011 ~ 2013年,新生仔猪腹泻就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一样,继续肆虐规模化猪场,单一的预防措施收效甚微,仔猪腹泻已经成为目前困扰规模化猪场的一大难题.更为深远的影响是,仔猪在断奶后转移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将病原携带至保育场,造成保育猪发生拉稀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值,有的甚至整栏出现腹泻,呈现体重负增长,但死亡率并不高,最终导致保育残次率升高,影响猪只的料肉比和推迟上市时间.  相似文献   

4.
仔猪腹泻的病原、诊断方法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腹泻,但是腹泻主要发生在1-3日龄仔猪,7-14日龄仔猪和断奶后的仔猪。新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可能日益增加,尤其是在集中产仔管理的猪场。  相似文献   

5.
2010年迄今,华北地区春节前后2个月为新生仔猪腹泻的高发期,表现为发病急、面积大、传播快、死亡率极高,是冬季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主要疫病之一。笔者在养猪生产和为规模化猪场服务的过程中,观察到新生仔猪腹泻多为猪流行性腹泻病、伪狂犬病和仔猪黄痢的混合感染,与饲料、营养、免疫、消毒、保健、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对猪流行性腹泻病和伪狂犬病实行灭活苗与弱毒苗联合免疫,对头胎母猪配合痢特佳免疫预防仔猪黄痢,母猪妊娠后期用益生菌、奥奇素和维生素C保健增强体质,母猪分娩前肌肉注射惠通初元防治猪流行性腹泻,分娩中采用青霉素、甲硝唑输液防治产后感染,新生仔猪暂不剪牙、断尾,伪狂犬弱毒苗肌肉注射和喷鼻同时进行,1~2日龄仔猪肌肉注射惠通初元,不让新生仔猪饮脏水等。将该综合防控措施在30多个规模化猪场推广应用,有明显降低新生仔猪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发病率很高,这种疾病因其病因复杂、干扰因素众多,常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尤为增高,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重点分析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原因,并就其特点与疾病防治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生长受阻和仔猪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仔猪腹泻十分普遍,30kg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46.5%,死亡率达15%。据报道,仔猪腹泻高死亡率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特别是1~3日龄的新生仔猪,7~20日龄的乳猪,断奶后10~15d的仔猪。有的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发病率高达50%以上,死亡率15%~20%。腹泻引起的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40%。仔猪腹泻导致饲料报酬率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提出了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和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经过对大小规模猪场的调查,发现规模化猪场的初生仔猪腹泻的发病率达80%以上,死亡率几乎100%,病猪抵抗力差、生长缓慢、骨瘦如柴、推迟出栏2~3个月,没有任何利润可言。同时对大中小养殖场反复临床试验,用中药治疗初生仔猪腹泻预防和治疗率能达到82%以上的效果。文章就冬春两季用中药治疗初生仔猪腹泻方案进行探讨,以供众多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刚 《中国猪业》2013,(Z2):122-123
2011~2012年,中国猪病出现了很多反常现象,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新生仔猪腹泻。关于该病的病理机制,虽然业内说法不一,但都无法自圆其说,甚至模模糊糊冠以"新生仔猪腹泻综合征"的名词。笔者经过一年多观察和实践,现对新生仔猪腹泻的病因进行分析。1 2011~2012年新生仔猪腹泻临床特点反常的仔猪腹泻最早发生于2011年初,多发于规模化猪场的新生哺乳仔猪,病猪在出生2~3天后先有呕吐症状,后呈水样腹泻,迅速消瘦,脱水  相似文献   

10.
浅谈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的病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场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不断改进提高,但如何防治仔猪腹泻仍然是困扰规模化养猪场的一个难题。猪场内仔猪腹泻现象时有发生,僵猪增多、死亡率上升,造成育成率下降,治疗成本增加;而且腹泻导致仔猪机体抵抗力降低,各种病原容易乘虚而入,严重威胁猪群的安全。因此,严格控制仔猪腹泻仍是猪场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养猪生产将该病的诱发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以仔猪呕吐、严重腹泻、高死亡率(产房仔猪达到100%)为主要特征,随着PEDV毒株的变异及其规模化猪场的扩张,猪场布局密度日益扩大,猪流行性腹泻在猪场已经成为常态化,尤其在冬春季节更为严重,对养殖场造成的损失严重,笔者处理了一起规模化猪场的的腹泻案例,在此分享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仔猪腹泻是猪场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常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1年1月—4月,对安徽、河南和江苏3省12个基础母猪存栏数在4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发生仔猪腹泻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这些猪场仔猪腹泻的发病特点,并对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以供广大兽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可以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只,但更易感染刚出生的仔猪。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猪场一种较为普遍的疾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文章通过调查连云港某猪场新生仔猪(2019年4—5月期间56头母猪产下的全部641头活仔猪)发生腹泻及其死亡情况,结果发现哺乳期共死亡仔猪94头(其中疾病死亡共42头,约占45%),其中流行性腹泻死亡21头,占疾病死亡的50%,占总死亡的22%。另外,结合走访当地一些养猪户了解到目前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危害仍然较大。最后,分析了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为降低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率以及为猪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仔猪腹泻是猪场常见的疾病。因为新生仔猪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抵抗力低下,一旦感染相关病原,发生腹泻,死亡率较高,对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能导致仔猪发生腹泻的病原很多,虽然临床症状都为腹泻,但是表现出的具体症状有所区别。文章对不同病原引起的临床症状进行总结,为猪场的相关人员进行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养猪场中仔猪发生腹泻病是比较普遍的问题,饲喂不善会给消化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尤其是仔猪体质较差,各种组织和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先天性比较脆弱,主动免疫功能还未健全,再加上环境条件潮湿、阴冷及奶水质量较差等应激情况,均会引起仔猪发生腹泻病。该文分析仔猪发生腹泻的几种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变化,本研究运用凝集试验、PCR和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等方法对分离的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138、O87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60.8%;其中6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9.5%,可分为8种毒力基因类型,分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毒力基因eaeA、elt和esc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5%、28.2%和21.8%;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种类可达8种以上。结果表明,当前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基因型复杂,耐药性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规模化养猪场防控仔猪腹泻提供基础资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奇润  谭涛 《猪业科学》2021,38(8):47-50
仔猪球虫病是困扰猪场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原是猪等孢球虫。该病在临床上主要引起1~3周龄仔猪腹泻,造成仔猪生长速度缓慢,断奶体重明显降低。单纯的球虫感染引发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遇到产房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时可能出现死亡率的大幅度上升。猪等孢球虫在全世界的猪场感染率都很高,影响了猪场经济效益,但由于死亡率不高往往容易被猪场忽视,特别是在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的猪场。文章回顾了等孢球虫的生活史、国内外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以及控制方案,希望能为广大养猪从业者控制仔猪球虫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石保玉  张振玲 《猪业科学》2020,37(10):114-116
我国养猪业发展迅速,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与养殖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以每年每头母猪断奶的仔猪数(PSY)为例,目前国外养猪发达国家PSY普遍已超30头,而我国却仍在25头左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仔猪护理工作在生猪生产过程中尤为重要,一旦护理措施不当就会造成仔猪死亡,从而降低PSY,直接影响到养猪企业的经济效益。规模猪场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仔猪护理不当所引起的,仔猪护理问题一直是养猪业的一个难题。文内以2020年4—5月上海某规模猪场某栋产房新生仔猪(共477头,其中压死8头,瘦弱致死12头,腹泻致死亡的32头)为例,介绍规模猪场的仔猪护理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仔猪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维  谭涛 《猪业科学》2021,38(8):42-45
为了促进食品安全和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禁止在饲料中使用促生长抗生素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的饲料禁抗相关法规的推行,饲料企业被严格禁止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加入抗生素,这也导致了猪场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的高发,而仔猪肠道发育未完全,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腹泻甚至死亡。文章对几种常见的仔猪细菌性腹泻疾病进行了回顾,病原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讨论了它们的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为猪场在防控这些细菌性腹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了解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毒性病原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控广西仔猪腹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RT-PCR/PCR检测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广西14个地级市366个规模猪场送检的914份仔猪腹泻病料样品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PoR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率在不同年份、季节、地区之间的差异及病原混合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PEDV、PDCoV、PRRSV、PoRV、PCV2、CSFV、PRV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其样品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9.74%、8.32%、7.77%、4.92%、3.72%、3.28%和2.08%,未检测出TGEV;PEDV已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高发,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在感染猪群中也持续存在,PDCoV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广西仔猪腹泻PEDV阳性率高,单一感染高达50.55%,仔猪腹泻混合感染情况也较多,其中以二重感染情况较为常见,同时也存在四重感染现象。结果表明,广西腹泻仔猪存在7种病毒性病原不同程度感染情况,其中以PEDV导致的仔猪病毒性腹泻尤为严重,新发PDCoV阳性率仅次于PEDV,需重视并加强对新发PDCoV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