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肠杆菌病在养猪生产中较为常见,尤其对仔猪会造成严重感染,引发较多猪的死亡。本文主要探讨了断奶仔猪阶段发生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病原、流行病学、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阐述了本病对断奶仔猪的危害,同时根据经验,提出了常见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卫生环境条件差、饲料营养不平衡等,往往会引起仔猪发生本病,再加上仔猪体质低下、抗病能力差,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就会引起较高的伤亡,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管理者需要重视本病的防控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各种环节,为猪群的健康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由于病原性大肠杆菌类型不同以及猪年龄、个体及生理机能的差异,因而发生不同的疾病。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本病对新生仔猪危害很大,常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4.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引起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根据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了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要点,旨在为临床防控本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仔猪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腹泻病的威胁,并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如仔猪白痢就是仔猪腹泻病的一种,常因为腹泻脱水导致仔猪的死亡和生长停滞。因此养殖户有必要加强对本病的防控。1病原仔猪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而大肠杆菌又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常在的条件性致病菌,一般不引发猪病,只有当某些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大肠杆菌才变成致病菌,引  相似文献   

6.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一组急性、多型性、肠道传染病。目前猪大肠杆菌病是影响规模化猪场仔猪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为了更好的控制猪大肠杆菌病,提高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由于病原性大肠杆菌类型的不同,以及猪年龄、个体以及生理机能的差异,因而发生不同的疾病。本病对新生仔猪危害很大,常常带来严重损失。1病原及发病原理大肠杆菌是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各种血清型的埃希氏  相似文献   

8.
杨飞 《养猪》2011,(1):86-87
大肠杆菌病对仔猪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几十年来不断给各地的养猪业造成经济损失,有关专家就防控工作进行了方方面面的研究,但各说异同,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为更好地对猪大肠杆菌病进行防控,笔者从环境因素、疫苗免疫、药物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猪大肠杆菌病防控专题观察试验,以期为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桂淦 《吉林畜牧兽医》2019,40(3):23-23,25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仔猪肠道传染病,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春夏之交,气候多变的季节,疾病多发。仔猪最常见的大肠杆菌病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在防治上要加强饲养管理,多观察检查猪群状况,发现病猪,及早采取隔离治疗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1病因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以2~5周龄的仔猪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和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很高。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较高。目前,我国普遍采用以新城疫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大规模流行。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个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是多种动物肠道内的常驻菌,因此其分布极为广泛,致病率也较高,并且多与其他疫病混合感染。通过开展病死鸡的病理变化检查、实验室检验以及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临床接诊的鸡新城疫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进行诊断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兽医临床2种疾病的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蛋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在卫生条件较差、应激因素较多的养殖场发生流行。大肠杆菌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感染群体多、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随着鸡年龄下降,发病后表现的死亡率逐渐提升。养殖户在发展蛋鸡养殖产业时由于不科学的用药行为,使大肠杆菌耐药性显著增强,多种药物防控效果变差,给该类疾病防控治疗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该文探讨散养蛋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科学有效防控鸡大肠杆菌病,降低鸡场养殖成本,天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选取辖区内典型鸡场作为实验鸡场,开展了"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制"课题研究。某实验鸡场截至2017年11月底该鸡场累计养殖蛋鸡47580只,期间累计确诊感染鸡大肠杆菌病8879例,发病率18.66%,患病后死淘3809例,死淘率42.89%,发病率及死淘率极高。项目实验组在全面分析病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治疗、有效环境控制、消毒、科学合理营养搭配、全进全出饲养方式落实等措施制定并实施,2018年至2019年4月底,该鸡场累计养殖蛋鸡60480只,2018年1~6月确诊鸡大肠杆菌病发病641只,发病率下降至1.1%,因患鸡大肠杆菌病死淘102只,下半年至2019年期间共死淘782只鸡,全部属机械性损伤后淘汰鸡,实验室未检测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黄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对所试菌株体外抑菌效果不显著。以1日龄的蛋雏鸡为实验动物,探讨其对人工诱发的鸡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的防治效果。临床和剖检观察表明,给药组雏鸡的发病症状、鸡脏器的病理变化均轻于感染对照组;给药组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感染对照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感染对照组。表明黄芩提取物(黄芩黄酮)对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具有明显的体内抑菌作用,并对人工诱发的鸡大肠杆菌病和鸡白痢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病是养禽业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给该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对中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文章从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疾病模型的影响因素及中兽医辨证论治进行论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防治鸡大肠杆菌病药物筛选及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概述了中草药抑菌、抗炎、调节免疫机能、逆转耐药性、拮抗内毒素的作用机理及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应用研究,简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中草药防治鸡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羊场、种羊场、散养户的主要疫病流行病学动态,疫苗免疫状态、疫病控制效果等,以期为羊群疫病的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2010年对贵州省A、B、C、D、E、F、G、H、I 9个地(州市)部分规模化羊场、种羊场和散养户进行了羊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9个地州市羊口蹄疫O型、口蹄疫亚洲Ⅰ型、口蹄疫隐性感染、布鲁氏杆菌病、山羊痘,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8.85%、47.83%、10.39%、7.67%、90.00%;同时在发病羊中检出山羊痘、羔羊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以上数据表明在部分养殖场中虽加强免疫防控,但抗体效价仍较低,且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普遍存在,成为羊病防疫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仔猪白痢是猪场的常发病和多发病,病死率虽低,但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易形成僵猪,给猪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文章从仔猪白痢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防治等方面分别展开论述,首先阐述了大肠杆菌的形态染色、生长需要、菌落形态等;随后对仔猪白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3种实验室诊断方法及优缺点进行论述;重点阐述了仔猪大肠杆菌病疫苗的应用、抗生素与中药的防治等,以期对猪场控制该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等主要病变。目前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日趋复杂化,防控难度加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长时间不规范的应用,致使大肠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疗效越来越不明显。中兽药由于无抗药性,在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中已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aetiologic agent of avian colibacillosis is Escherichia coli. Colibacillosis is a disease that causes mortality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problems in chickens which results in economic losses for the poultry industry. It will b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scientists to identify novel solution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which will provide poultry producers with a tool to manage this economically important disease.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lipopolysaccharide (LPS) could be used as a positive control to evaluate novel chemistries for immunopotentiator activity in battery or floor-pen avian colibacillosis models in chickens. In the battery study,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LPS to one-day-old broiler cockerels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P < 0.003) in all parameters of colibacillosis evaluated, i.e. mean air sac lesion scores, per cent air sac lesions, E. coli re-isolation and per cent mortality. However, in the floor-pen study,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to one-day-old broiler chicks resulted in a numerical, 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P < 0.1) in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olibacillosi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LPS can be used as a positive contro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immunopotentiator drug candidates in avian colibacillosis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