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开展了冀南地区紫花耧斗菜和华北耧斗菜的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耧斗菜和华北耧斗菜成熟后不需要低温打破休眠便可萌发,最适宜温度条件均为变温昼20℃/夜1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GA_3、IAA、IBA对紫花耧斗菜和华北耧斗菜种子均有促进萌发的作用,GA_3处理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最佳萌发条件均为200 mg/L GA_3浸泡24 h、光照8 h/d、昼20℃/夜15℃。紫花耧斗菜和华北耧斗菜种子寿命较短,贮藏时间不宜超过8个月。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对三种野生观赏花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赤霉素、微波、盐溶液等不同处理研究对山西南部3种野生观赏花卉种子萌发的影响,为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翠雀种子萌发对盐胁迫十分敏感;微波辐射13s后的发芽率最高,但对其萌发无明显促进作用;0.01%和0.02%的赤霉素溶液具有抑制作用.温水处理可提高华北楼斗菜发芽率,但不宜过高,最适水温为40~60℃;微波辐射对接斗菜种子的萌发影响很小,赤霉素溶液对华北耧斗菜种子萌发有押制作用.紫花地丁种子耐盐性强;短期的浸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最适浸种时间为3h;萌发过程对微波辐射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2种不同基因型耧斗菜的耐旱性,用5%、10%、15%、20%、25%的PEG-6000溶液处理耧斗菜种子,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2种不同基因型耧斗菜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耧斗菜种子的萌发,2种不同基因型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PEG-6000促使萌发高峰期提前,而且加快了种子萌发进程,高浓度则反之。在相同的PEG-6000浓度处理水平下,白鹭耧斗菜表现出的耐旱性强于黄凤耧斗菜。  相似文献   

4.
以紫萼、巴洛、黑莓、闪烁4个耧斗菜品种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6组光质处理分别为黑暗、全光谱、红光、红蓝4:1、红蓝1:4、蓝光。结果表明,耧斗菜种子催芽8~10 d后开始萌发,之后的2~4 d有一个萌发高峰期;5种有光处理下种子萌发效率差异不显著,巴洛、黑莓、闪烁黑暗处理下种子发芽率明显低于有光处理;紫萼6种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均很高;以黑莓为例,显微镜下观察耧斗菜萌发种子的形态发现,红光处理下发芽的耧斗菜种子的根毛生长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华北耧斗菜(Aquilegia yabean Kitag)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引种驯化研究和耐旱性评价。通过对野生华北耧斗菜多年生苗和实生苗的物候期和主要观赏性状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耧斗菜可以适应山西中部地区的气候条件,具有较良好的耐旱性。该研究为华北耧斗菜的园林应用和种质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东北地区3种耧斗菜属植物幼苗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抗性,探索水分管理阈值,为其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耧斗菜属植物(尖萼耧斗菜、小花耧斗菜、耧斗菜)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90±5)%(T1)、(70±5)%(T2)、(50±5)%(T3)和(30±5)%(T4)4个处理,每5 d测定1次植株的形态,试验进行10,15,20 d时测定生理指标,试验10 d采样后对T3、T4组幼苗进行复水处理,比较3种耧斗菜属植物幼苗在不同水分处理下的表现及复水效果,采用隶属函数法比较3种耧斗菜属植物幼苗的抗性。【结果】3种耧斗菜属植物幼苗在T2处理下外观评分、株高和冠幅均达到最大值;处理10 d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花青素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低值基本出现在T2组;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T2组;T3、T4组幼苗复水后部分生理指标有所恢复。不同水分处理下3种耧斗菜属植物的抗性强弱依次为尖萼耧斗菜>耧斗菜>小花耧斗菜。【结论】土壤相对含水量(70±5)%为3种耧斗菜属植物幼苗生长的最佳水分条件,若考虑节水因素最低可降至(50±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尖萼耧斗菜外植体消毒及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采用不同消毒剂种类和浓度,对尖萼耧斗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研究其污染率和污染速率,寻找建立无菌苗培养系最适宜的方法;以尖萼耧斗菜种子获得的无菌苗的根、茎、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筛选最佳外植体和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外植体材料最适宜的灭菌处理方法为:先将外植体在75%酒精中浸30s,用无菌水冲洗5遍,再将其用0.2%升汞液浸泡2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遍。该消毒方法使污染率最低、发芽率最高,并且获得的无菌苗长势最好;诱导尖萼耧斗菜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幼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6mg/L2,4-D+0.5mg/L6-BA。[结论]该研究为尖萼耧斗菜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其药用和观赏价值的最大发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非  姜思佳  李忠才  刘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22-19924,19932
[目的]研究尖萼耧斗菜外植体消毒及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采用不同消毒剂种类和浓度,对尖萼耧斗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研究其污染率和污染速率,寻找建立无菌苗培养系的最佳方法;以尖萼耧斗菜种子获得的无菌苗的根、茎、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筛选最佳外植体和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外植体材料最适宜的灭菌处理方法为:先将外植体在75%酒精中浸30 s,用无菌水冲洗5遍,再将其用0.2%升汞液浸泡2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遍。该消毒方法使污染率最低、发芽率最高,且获得的无菌苗长势最好;诱导尖萼耧斗菜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幼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6 mg/L2,4-D+0.5 mg/L6-BA。[结论]为尖萼耧斗菜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其药用和观赏价值的最大发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采用GA,,IAA,NAA、无水乙醇,30% H202,浸种5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紫花香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浸种方式对紫花香薷种子的萌发效果不同,与对照相比均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以100 mg/LIAA浸泡24 h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5.67%,比对照组分别高了27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发芽势达93.67%,比对照组提高了30个百分点,发芽势高,出苗整齐-致.  相似文献   

10.
尖萼耧斗菜外植体消毒及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尖萼耧斗菜外植体消毒及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采用不同消毒剂种类和浓度,对尖萼耧斗菜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研究其污染率和污染速率,寻找建立无菌苗培养系最适宜的方法;以尖萼耧斗菜种子获得的无菌苗的根、茎、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筛选最佳外植体和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外植体材料最适宜的灭菌处理方法为:先将外植体在75%酒精中浸30s,用无菌水冲洗5遍,再将其用0.2%升汞液浸泡2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遍。该消毒方法使污染率最低、发芽率最高,并且获得的无菌苗长势最好;诱导尖萼耧斗菜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为幼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0.6mg/L2,4-D+0.5mg/L6-BA。[结论]该研究为尖萼耧斗菜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其药用和观赏价值的最大发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对Aquilegia viridiflora的开花动态、花粉贮藏特性、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在柱头萌发情况的观察等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Aquilegia viridiflora单朵花期为12~15 d左右;新鲜花粉较适宜萌发的培养液为10%蔗糖+0.05%氯化钙,萌发率可达到87.6%,-20℃条件下花粉保存3个月以后仍有活力;不同发育时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授性,授粉最佳时期为开花后4~5 d;通过观察Aquilegiaviridiflo-ra的花粉在Aquilegia parviflora柱头上的萌发情况,花粉可在柱头上正常萌发并到达子房与胚珠结合,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不亲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耧斗菜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耧斗菜(Aquilegia vulgari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以及生长调节物质对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叶片作为外植体,培养基为MS+2.0 mg/L NAA+2.0 mg/L6-BA时,较适宜于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2.6%;诱导不定芽的较适宜培养基为MS+0.1 mg/L NAA+1.0 mg/L6-BA。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耧斗菜(Aquilegia Caerulea)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设苗龄和低温天数两个因素,苗龄设6叶,9叶,12叶和15叶四个水平;低温天数设0d,7d,14d,21d,28d和35d六个水平,每个处理12盆。试验对上述不同苗龄的耧斗菜植株进行了不同天数的(5±2)℃低温处理,低温处理结束后放置自然条件下生长。用HOBO采集环境温度数据,观察并记录抽薹现蕾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开花质量(花茎高度、花径、单株花量)。试验结果表明:耧斗菜9叶苗龄即可感受低温,12片真叶为最适苗龄,35d为此阶段最佳低温处理天数;凡通过春化的植株无论苗龄大小,低温处理时间长短,开花进程及开花质量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质对耧斗菜幼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艳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75-377
耧斗菜属多年生宿根花卉,花型奇特,花色鲜艳、丰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大量应用于园林中。试验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耧斗菜组培苗苗期的株高、株幅、叶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V(珍珠岩)∶V(草炭)∶V(园土)=8∶1∶1)的基质配比对耧斗菜的株高、株幅影响较大,植株生长状况最佳。随着珍珠岩量的减少及园土量的增加,植株生长状况减弱。  相似文献   

15.
尖萼耧斗菜开花结实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多年生尖萼耧斗茱从花蕾至果实发育全过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尖萼耧斗菜主要是异花传粉,同时还具有自交授粉机制,是一种高级的虫媒花,花药在成熟顺序上呈现出离心式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