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室内饲养测定和田间调查,研究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5、中棉所41和转Bt基因杂交棉鲁棉研15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结果表明,3种转基因抗虫棉与对照中棉所23相比均表现出极显著抗性,其中中棉所45抗性与中棉所41相当,两者都略高于鲁棉研15。3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第二代的抗性均高于第三代。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寄主棉株的不同器官,饲喂一、二、三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初孵幼虫,测定中棉所41、鲁棉研15、科棉1号3个转基因棉品种对幼虫存活综合指数的影响,并与对照品种泗棉3号进行比较,以明确转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中棉所41、鲁棉研15、科棉1号饲喂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与泗棉3号相比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高的抗性,但在不同品种、不同代次、不同寄主器官和不同饲喂天数间存在着时空动态差异。经幼虫死亡率方差分析、幼虫校正死亡率比较和幼虫存活综合指数测定,其抗性时空动态的总体趋势:3个转基因棉品种的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一代、二代、三代,中棉所41二代与一代抗性相近,三代抗性下降幅度大;鲁棉研15和科棉1号二代抗性递减速度较快,三代与二代抗性相近;中棉所41抗性略高于鲁棉研15,两者抗性明显高于科棉1号。  相似文献   

3.
2002-2003年在关中东部和中部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鉴选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结果表明,中棉所41具有较好的株型结构,果枝节位较高,果枝第1、2间节长度较长,株高、果枝、果节和叶片空间分布较为合理,利于增强近主茎中心空间通风透光性.中棉所41成铃集中,铃重衣分高,早熟性好,对关中棉区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比33B增产9%~39.8%,具有常年能高产,灾年少减产的丰产稳产性.同时,提出中棉所41促早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棉所41号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最新培育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病、旱、盐碱、虫)陆地棉新品种,于2000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国家"863"计划的重大科技攻关成果,中棉所41已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形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品种鉴选的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成铃高峰期提前,内围节成铃率高的时空分布特征.中棉所41、SGK321等品种,以伏桃为主的优质节位铃比例可达60%,在关中棉区为丰年能高产、灾年少减产的稳产高产品种类型;中棉所45、99B、33B等品种,伏前桃比例超过50%,秋淋情况下棉铃霉烂率达18.5%~32.3%,为丰年能高产、灾年丰产不丰收品种类型.7月5日~8月5日为中棉所41集中成铃期,与关中棉区的最佳成铃期相吻合,根据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生育特性和成铃规律,及时调整改进配套的栽培技术,是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棉所4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棉花新品种,它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逆)等优良性状于一身,2002年1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麻2002001),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棉所41属中早熟类型,如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2003~2004年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棉花新杂交种冀H239主要性状特征,结果表明,冀H239产量突出,抗病性强,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优于对照,马克隆值偏高;苗期、蕾期、花期和铃期棉叶中Bt杀虫蛋白表达量、苗期抗性纯合度均高于抗虫对照品种中棉所41;蕾期和花铃期抗性纯合度与中棉所41差异不显著。提出了与该杂交种配套的栽培技术,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棉花育种提供优质抗源,对陕棉抗病种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认为:通过病圃连续选择杂种世代材料,育成的陕棉抗病种质对棉花枯、黄萎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同时丰产、优质是中国棉花育种初始抗源之一.陕4、陕5、陕401、陕5245、陕1155等抗病种质被多家育种单位应用,具陕棉遗传背景的品种有晋7、冀14、86-1、川56、苏5、新陆中3号、中棉所17、中棉所19、中棉所23、中棉所35、中棉所41等抗病品种60余个,陕棉抗病种质及其衍生品种累计在中国种植0.2亿hm2,有效地控制了棉花枯、黄萎病在中国的蔓延,起到防病增产作用.陕棉抗病种质作为抗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种子萌发出苗特点,结果表明:中棉所41、GK12表现出发芽出苗速度慢,泗抗1号发芽出苗速度快,棉苗生长快;抗虫杂交种盐抗杂1号、泗抗3号、科棉3号和科棉6号表现一致,棉苗发芽势、发芽率提高,出苗较快,棉苗生长快。  相似文献   

10.
<正>一、播前准备(1)种子准备选用适合当地条件、优质、高产和抗性强的已审定品种。杂交棉选用皖杂40、九杂4号、6号等,常规抗虫棉选用国抗棉1号、中棉所41、中棉所45,杂交抗虫棉选用中棉所29、鲁棉研15号,常规棉品种选用皖棉34、泗棉3号、泗棉4号。购买种子时,要到有经营资质的单位,同时注意查看种子的质量和包装袋标识,以确保棉花种子质量达标。(2)播种期  相似文献   

11.
1 注意选用优良品种 由于棉花品种较多,在选用良种时要多加小心注意,通常所说的“良种”,一是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品种对路;二是种子纯度高,质量好,健子率和芽率较高。当前棉花品种有常规抗虫棉和杂交抗虫棉两类。纯作春棉与套种春棉可选用99B、冀棉668、丰抗6号、中棉所41号、鲁研棉16号、18号常规抗虫棉等,抗虫杂交棉应选用鲁研棉15号,中棉所29号;晚春播或夏套棉可选用中棉所30号、鲁抗890等。  相似文献   

12.
《农家参谋》2011,(9):18-19
六、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06品种名称:中棉所79转基因生物名称:s克K中177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品种来源:中棉所41×中4648特征特性:双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出苗好,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植株筒型,稍松散,株高112.6厘米,茎秆光滑、韧性好;叶片较大,叶色深绿;结铃性较好;第  相似文献   

13.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一中棉所4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保持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特征特性的基础上,经定向系统选育和比较试验育成的优良群体,属常规抗虫棉。于2002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特征特性中棉所41号生育期132天左右,早熟性好,属早中熟品种。植株近塔形,Ⅰ-Ⅱ型果枝。该品种出苗性能好,前期生长发育快,中期开花结铃集中,苗齐  相似文献   

14.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续中棉所35之后向南疆棉区推出的又一个早熟性好、吐絮集中、高产、优质、高衣分多抗性品种.2004年引入南疆棉区,因生产表现突出,2006年被列为巴州地区的重点推广棉花新品种.巴州是新疆的第三大产棉区,棉花种植是巴州的特色支柱性产业,是农民增加收益的主要途径.2009年巴州棉花种植面积2850万h㎡.通过中棉所41示范推广,总结出该品种在巴州地区的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手扯法测量纤维长度,研究了棉花不同品种的纤维长度差异及不同播期对纤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纤维长度存在显著差异,而播期对纤维长度没有显著影响,品种与播期的互作对纤维长度有显著影响;3个品种中以中棉所41-1的纤维最长,播种期DP99B选择2月11日、美抗Ⅱ选择2月11日、中棉所41-1选择3月22日可获得较长的纤维.  相似文献   

16.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Bt和CpTI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转基因安全性评价,2002年元月通过国家审定.我县于2001年引进该品种,两年累计推广面积达8.2万亩,平均皮棉产量达到128.2kg/亩,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出一条中棉所41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杂交棉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杂交棉标杂A1、豫杂35和常规棉中棉所41为材料进行试验,研究杂交棉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杂交棉苗期长势强、出叶速度快,叶片数多;植株较高,果枝较长,果枝数和果节数多。杂交棉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常规棉,且达极显著水平。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的纤维长度、强度、细度等比较协调,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隐性核雄性不育系抗A2与抗A3,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原棉花试验站表现完全雄性不育,且不育性稳定,其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测试品系的细胞质对2个不育系基因缺乏恢复能力;2个不育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常规品种中棉所41号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优于中棉所41号;不育系抗A2各性状配合力总体上优于抗A3,是目前杂优育种可利用的亲本。  相似文献   

19.
<正>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06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品种来源中棉所41×中4648特征特性"中棉所79"为双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3天;出苗好,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植株筒形,稍松散,株高112.6厘米,茎秆光滑、韧性好;叶片较大,叶色深绿;结铃性较好;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果枝数14.0台,单株结铃18.3个,单铃重6.3克;霜前花率94.4%;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经鉴定,"中棉所79"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20.
中棉所4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双价抗虫棉品种,经尉犁县试种,纤维品质、适应性、抗旱性、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均表现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