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盟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发生与发展的原因是与其有利于积盐的自然条件和不科学的人为活动密切有关。为此在防治措施上应着眼于减少蒸发防治积盐,通过合理灌溉,减少渠道渗漏,普遍种树种草,建立空中排水体系,井渠双灌,改革灌溉制度和精耕细作。巴盟后套灌区(下称灌区)土壤盐渍化,耕地中约占80%,目前仍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着,荒地以盐土为主,它已严重影响该区的开发利用,笔者在该区工作廿多年,颇多感受,特撰写本文。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渍化是灌区运行后较为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松原灌区建成后是吉林省最大灌区,也是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重点工程。本文对灌区水田灌片逐一进行分析和预测其对周边旱田土壤盐渍化影响预测,并提出减轻和预防盐渍化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对盐渍化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河套灌区4种典型土壤(非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PAM不同施用浓度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AM施用浓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且在施用浓度为1∶7 500时改良效果最优;土壤孔隙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PAM施用浓度为1∶7 500时达到最高;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均在PAM施用浓度为1∶2 500时改良效果达到最优。随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加,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的改良效果逐渐减弱,依次为非盐渍化土壤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而对田间持水量的改良效果表现为轻度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非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表明适当的盐分含量有利于促进PAM对土壤田间持水能力的改善。研究结果可为PAM在灌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宁夏扬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图与传统实地调查采样、代表性剖面法和代表性区域随机抽样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宁夏扬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结果发现,在扬黄高位新灌区周围的部分老灌区和灌区内部的局部洼地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5.
新疆各地区耕地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有2/3的土地受到盐渍化的危害,土壤盐渍化是影响新疆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之一,控制土壤盐渍化,对于发展新疆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阿瓦提丰收渠灌区实际对作物耐盐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作物耐盐性产量潜力模型。模型设计思路与理论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对阿瓦提丰收渠灌区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疏勒河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防治和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疏勒河三大灌区土壤盐渍化分布规律和土壤盐渍化形成条件的分析,提出了疏勒河灌区土壤盐渍化防治和改良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玛纳斯灌区和石河子灌区土壤采样分析,获得了采样点3层土壤的总盐现状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灌区不同土壤层次的盐分分布图,定量评价了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分布状况。研究表明,石河子灌区和玛纳斯灌区土壤盐分表层大于下层,说明研究区土壤还未脱离积盐趋势,而且玛纳斯灌区各层土壤总盐含量的平均值明显大于石河子灌区;盐分分布图显示两个灌区土壤总盐含量沿着玛纳斯河呈现出规律性分布,流域下游灌区土壤的总盐含量相对较高。两个灌区轻度盐渍化土地所占比例较大,石河子灌区为753.3 km2(73.2%),玛纳斯灌区为1 249.5 km2(91.2%),表明研究区还普遍存在盐渍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河套灌区的农业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了解土壤盐渍化现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测量方法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大面积土壤盐渍化分布的需求,相比之下,遥感能够快速获取盐渍地的宏观分布及变化情况。遥感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应运而生,由于可见光、红外遥感存在一定局限性,具有全天候、穿透性强等优点的雷达遥感成为研究热点。以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区磴口县为研究区,结合Radarsat-2四极化雷达遥感数据,对冻结期土壤的盐渍化进行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极化组合(HV~2+HH~2)/(HV~2-HH~2)对不同盐渍土有较强的响应性与分离性,利用该极化组合建立回归模型,进而对研究区进行反演分析。经实测数据检验,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盐渍化监测的需要,优于传统盐渍土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沟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由于灌区所处的地势低凹,长期受周围三库(柳沟水库、奎屯水库、车排子水库)、两渠(柳西干渠、调节渠)及灌区内灌溉渠系渗漏、田间过量灌溉,而灌区内排水系统不健全,地下水位上升,盐分积聚地表,使土壤盐碱化速度增加快,造成灌区有近万公顷土地被荒弃。已经利用耕地中,土壤盐分含量平均在0.41%左右,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造成作物缺苗、断垄、产量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探讨了自1950年到2005年50多年以来引黄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发生演变的规律,即解放后至1958年土壤盐化减轻,1958年至1962年土壤盐化相对加重,1962年至80年代全灌区土壤盐化减轻,1985年至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总体减轻,局部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加重。并针对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演变规律提出了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强灌溉管理和渠道防渗;加强排水,调控地下水位;平田整地;耕作培肥,提高土壤肥力;农艺栽培措施的运用;实施动态监测,加强预测预报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景泰灌不同含盐量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和灌水前后土壤盐分的变化,总结出灌区土壤返盐和脱盐过程与灌水周期、作物种类、耕作管理等条件的关系,初步提出封闭型氯化物—硫酸盐盐土的水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红寺堡新灌区开发3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影响到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本文通过重新认识红寺堡灌区具有的基本特征,认为产生土壤盐渍化的原因是土壤母质合盐、起伏的隔水层和不合理的大水灌溉,并针对新灌区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土壤盐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力提灌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扬程扬水灌区在西北地区得到了大力推广,为该地区带来了极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也导致产生了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结合景电灌区,分析了土壤盐渍化的特性和水盐运移规律,为改良高扬程灌区盐碱地现状,促进水资源配置优化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促进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土壤盐渍化防治问题,以解放闸灌域作为研究区域,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指示多元克立格法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协同和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规律,并给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满足一定阈值条件的概率分布图。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小于2.5m且矿化度大于2~2.5g/L时,土壤发生轻度盐渍化的风险较高;当地下水埋深小于2m且矿化度大于2.5~3g/L时,土壤发生中度盐渍化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以水盐平衡理论为指导防治景泰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甘肃景泰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次生盐渍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所造成的水盐不平衡问题,要防止和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水盐平衡。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盐渍化防治及盐渍土改良利用方面的发展趋势,笔者提出应该以水盐平衡理论为指导,以节水灌溉为前提,以地面覆盖和土壤培肥为基础,以井排系统与引黄灌水系统并网,井渠混灌,降低地下水位为突破口,通过对水分和肥力的调控和管理达到对盐分的调控和管理,使盐分在土体或灌区实现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土壤盐渍化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16.
罗星光 《甘肃农业》2003,(12):89-89
秦王川盆地是引大入秦工程主灌区 ,在盆地西南侧有兰州民航中川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因此 ,盆地灌溉后的水盐动态变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预测研究 ,对于机场建筑安全和灌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认为 :盆地地下水位控制在盐渍化临界深度以下 ,可确保机场建筑安全和防止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17.
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生活污水灌溉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於进  杨胜翔  王丹璐  姜云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88-12190
以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榆中县夏关营村农业灌溉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了污水灌区与井水灌区灌溉用水成分、土壤理化性状以及玉米长势和产量,分析了榆中县生活污水灌溉农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氨氮、COD、总磷含量远高于井水。长期用生活污水灌溉的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比井水灌溉土壤分别提高了106.4%和6.4%,速效磷含量减少了7.9%,污灌对土壤养分含量总体有所提高。污水灌区土壤容重小,含水率高,盐分含量小于0.1 g/kg,污灌在有效改善土壤环境的同时并未引起盐渍化。污水灌区玉米的长势优于井水灌区,污水灌区玉米干重比井水灌区高7.4%,有效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干旱区生活污水灌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影像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盐渍化严重程度及分布情况,为治理土壤盐渍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07-08-19的玛纳斯河流域Landsat TM影像图,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典型波段,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并结合近红外波段进行决策树分类,获取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的分布情况。【结果】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近红外波段及第3主成分,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盐渍化决策树分类流程,分类结果显示:玛纳斯河流域各个灌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其中重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安集海灌区、132团灌区及玛纳斯河流域附近,约占玛纳斯河流域耕地面积的0.5%;轻中度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绿洲与沙漠过渡区、莫索湾灌区、136团灌区、石河子灌区、121团灌区以及重度盐渍化土壤周围,约占耕地面积的28%。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区域盐渍化程度严重。【结论】利用决策树分类法,通过内陆河小流域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壤盐渍化分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固海扩灌区土壤盐化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固海扩灌区土壤详查及盐渍化重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扩灌区土壤盐化成因,认为土壤母质和灌溉高矿化度水是导致土囊盐化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技术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评价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区灌溉技术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程度。以石河子垦区为例,着重分析不同阶段灌溉技术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根据土壤盐渍化与灌溉技术水平的关系,用类比法对灌区盐渍化耕地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结果表明:在无排水条件下漫灌、畦灌等传统灌溉技术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上升,土层出现严重积盐。井灌井排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土壤明显脱盐,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目前大力推广的膜下滴灌由于其良好的节水和压盐效果,土壤中盐分含量逐年下降,随着滴灌年限的增加,土壤平均脱盐率逐渐提高;预计2010年大部分地区水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后,灌区次生盐渍化耕地比例将下降到35%~40%,2020年区域水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后,盐渍化耕地将减少到30%以内。随着灌溉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类型土壤出现明显脱盐,灌区盐渍化耕地也将逐渐减少,但不会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