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文伟 《北方牧业》2014,(12):147-148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饱受诟病。以至于到了今天,教育已经成了热点问题,一旦有风吹草动,便会引起社会热议,引领舆论导向。然而在每次中国教育进行口诛笔伐,大块人心之后,社会舆论又往往并不能站出来,给出一个有现实意义的解决办法,总是喜欢用一句经典名言来敷衍:“中国的教育制度有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在下面的文字中,笔者将从多个方面结合自身的经历、社会现象,试着将问题细化,逐一剖析。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找出目前教育过程中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饱受诟病。以至于到了今天,教育已经成了热点问题,一旦有风吹草动,便会引起社会热议,引领舆论导向。然而在每次中国教育进行口诛笔伐,大块人心之后,社会舆论又往往并不能站出来,给出一个有现实意义的解决办法,总是喜欢用一句经典名言来敷衍:"中国的教育制度有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在下面的文字中,笔者将从多个方面结合自身的经历、社会现象,试着将问题细化,逐一剖析。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找出目前教育过程中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草原》2017,(8)
正我最喜欢两句话:一句是"人生不止眼前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另一句是"择一城而终老"。这两句话,事实上也是我一辈子在做的事情。读冯唐的《择一城而终老》,开篇的一句话记忆深刻:如果腰缠大把的时间,让我选择一个城市终老,这个城市一定要丰富。每当想起这句话,我总要进行一番思考——我会选择哪一座城养老?没曾想,N年之后,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  相似文献   

4.
李廷舫 《草原》2007,(10):84-85
阅读《超克图纳仁文集》,纵观这位斐声文坛的老作家的文学和戏剧作品,我不禁想起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追溯超克图纳仁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当然一是出自他的艺术才华,二也是基于他深厚的生活功底。回顾内蒙古文学史,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大约1950—1955年五年间,在充满生机的草原  相似文献   

5.
<正>前几天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档访谈节目,被访嘉宾是一个不知名的互联网企业老板。节目中他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著名企业家珠海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女士说,‘互联网只是给企业多了一个销售渠道’"。接着他评论董女士的话说:"董明珠女士是典型的没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家,这样的企业家早晚都会被互联网打败"。我不懂互联网,也不太会利用互联网。但是我明显地感觉到,这位老板的想法绝对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当下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有  相似文献   

6.
一箩筐笑话     
<正>走火入魔有一次上课,一位同学很饿,就把方便面泡了。为了不让老师发现所以将书立起来,头埋下去,但是热气还是冒了出来。老师很冷静地说了一句:"这是哪位同学,看书看得走火入魔了?"找零前些日子我去超市买了6块钱的东西,给了售货员10元,她看着问我:你有一元钱不?我说有,就掏了一个硬  相似文献   

7.
幽默笑话     
正多大了邻居大妈看见我和媳妇儿出门。问我:这丫头真漂亮,多大了?我笑着看媳妇儿说:你有20没?媳妇儿心花怒放,笑着说:讨厌。我又说:你到底有没有啊?我打的没带零钱。媳妇一脸黑线头……人口普查昨天快下班时接了一个电话,是个女的打来的:"你好,我是人口普查员,请问你家是几个人?"我答:"我家是一个人。"对方:"十一个人?"我说:"不是十一个人,而是一个人。"对方:"二十一个?怎么又变二十一个人了?"我耐着性子说:"你听错了,其实是一个人。"对方:"七十一个人?怎么会那么多啊?"我终于爆发了,吼道:"就是一个人!"对方:"九十一个?天哪……"我顿时崩溃……  相似文献   

8.
本土化战略到底是什么?对战略的阐述,国内国外的观点很多,我更推崇中国几句俗语对战略的描述。这几句话是:一、“好死不如赖活着”;二、“名不正则言不顺”;三、“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首先,做企业保证活着;其次,在行业中要有自己的名分;再次,无论自己是强者还是弱者,都要让自己在行业里面有制定规则的机会。无论企业经营处于哪一个阶段,企业都会面临该用什么样的战略经营的问题。同时,每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都是风险和机会并存的,所以很多企业决策者往往在选择上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9.
笑话两则     
就错了一个字王小明对自己的同桌说:"昨天我在作文里只写错了一个字,就被老爸狠狠揍了一顿!"同桌很惊讶地问:"哪一个字?"王小明说:"不就是把‘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嘛"。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几次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但年纪大了,人懒了,不曾动笔,昨天我接到他的电话,他说这两天都在取蜜,16个生产群,取了60 kg多。我想,都六月中了,哪有那么多蜜!山区的蜜源真好。他高兴,我也高兴。——这篇文章,非写不可了。他叫刘健,读高中时是我的学生,一个高大健壮的小伙。五年前的8月,他们毕业30年同学聚会,  相似文献   

11.
王长春 《中国蜂业》2006,57(5):35-35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言记忆再好也有忘却或记错的时候,不如写在纸上有个参照。养蜂也是一样,应该有蜂场记录。笔者开始养蜂时总嫌麻烦,不愿做记录,单凭记忆好。后来随着蜂群数量增加,要做的事也多了,年纪叉大,记忆就不那么准确。比如,检查蜂群一次要看几群、十几群,哪群缺饲料,哪群该加脾了。刚查完又忘了,甚至出现失误,所以近些年来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养蜂记录薄,从蜂群出窖春繁到人窖冬季检查都详细记录。有了记录,了解蜂群情况就方便多了。  相似文献   

12.
供与求     
《北方牧业》2008,(11):10
<正>1山东省文登市的读者王女士(0631-87***52)来电咨询:我想建一个养兔场,我的一个朋友在广东省的一家生物制品厂工作,他告诉我:现在养实验用兔很有前途,但我不知道实验用兔有哪些品种?都用在那些方面?如果养其他品种的兔哪一种可以呢?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次下乡查工作,随便问了一位农民:“养鸡利润大不大”?他立即答我:“不上算”!不上算,回答是那么轻松,又是那么肯定,可我脑海里倒产生一个“?”,经常催促我解解这个农民普遍关心,事关发展养鸡事业的迷。  相似文献   

14.
我的工作就是建筑设计.这是我的爱好,是我自己的选择,正应了那句话:"每个人都足生活的导演".那么什么是建筑设计?经过几年大学的学习以及这几年工作的实践,在不断地摸索中,我心中渐渐地有了一个形状.  相似文献   

15.
现在,母猪的群体饲养已经相当普遍,下一个问题是:重要的是应该采用哪一种类型的群养系统呢?对于母猪,环境富集式群养系统有明显的不同——而对仔猪而言影响似乎并不那么突出。  相似文献   

16.
钱锺书先生曾引用一句意大利谚语说:旅游者该有猪的嘴、鹿的腿、老鹰的眼睛、驴子的耳朵、骆驼的肩背、猴子的脸,外加饱满的钱袋。这里面,除了猴子的脸不知何用,其他各项则都是说旅游者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四处观听。才能遍擦当地的景观、风土、人情。然而,人类哪有这些器官,何来这般本事?所以,人对一个地方的知识总是有限的。那么,一个引申出来的结论是:人的地理知识总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7.
幽默笑话     
正孩子忘带了早上,经过一个幼儿园门口,一哥们儿,一个漂移把车停到车位上,下车后还大声地说:"儿子!快下车,要迟到了!"然后打开后车门,又说了一句让人瞬间无语的话:"啊,孩子忘带啦!"衣服不卖今天和女友逛街,路过一家店,门口挂着很多衣服。有一件挺漂亮的,女友很喜欢便上去试了试。我大叫一声:"买了,收钱!"店员跑了出来,笑着说:"不好意思,我们是干洗店。"精忠报国一壮汉进纹身店后吼道:"来!给我纹一个精忠报国!"说完便趴着睡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张晶 《猪业科学》2005,22(3):68-69
1978年,有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回答说:“是在幼儿园里,我懂得了要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 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样。”这位学者的回答,其实代表了与会者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好习惯。个人习惯塑造一个人的人生,一个团队的习惯则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本期我们来谈谈企业员工的种种习惯,以期对企业和个人都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正>什么叫最危险?最危险就是生死存亡。在中国国歌中有一句唱词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的情景,就是要亡国。现在,中国的奶源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或许还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不错,在沈阳丢失后,有人说,中国那么大,日本能奈我何?在北京沦陷后,也有人说,中国那么大,日本能奈我何?在南京大屠杀后,很多人才醒悟了,原来这是要灭我中华!奈我何?这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  相似文献   

20.
故乡与乞丐     
周齐林 《草原》2013,(9):78-83
一个四处流浪的乞丐,穿越一个又一个村落,突然在一个村庄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一番之后,长久地住了下来。冥冥之中,像是有一种熟悉的气息牵引着他前行,而后又让他放下脚步。我一直以为一个乞丐与一个村庄,也存在着缘分一说。那么多乞丐步履匆匆,左右张望,却总有那么一两个恰好在某个时刻被吸引,不早也不晚,在云庄停留下来。停留时长时短,短则几天几个月,长则几年几十年。在时间的过滤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