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博士热线     
大象好!我是牛博士,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主要是奶缸牛奶体细胞检测在牧场管理中的应用方面的相关知识,请大家仔细阅读!检测奶缸牛奶的体细胞可以了解牛群乳房炎感染状况.奶缸牛奶体细胞数超过20万/毫升,说明牛群中有明显的乳房炎流行。尽管有的牛场体细胞非常高,超过50万/毫升.有的甚至超过100万/毫升,而低于20万/毫升是个实际目标。了解奶缸体细胞数有助于分析感染牛的感染性质,这类感染一般呈隐性状态,而且存在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体细胞数、乳成分之间的关系,对1 125头不同乳房炎发病程度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和DHI检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三季度(7~9月)乳汁中体细胞数最高,产奶量最低,乳房炎的阳性率也最高,体细胞数对乳蛋白和乳脂率的影响无显著规律。体细胞评分大于5的奶牛在检测中均呈乳房炎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收集了西安某奶牛场的620头荷斯坦奶牛完整记录的全年报告中体细胞数据、生产性能和兽医记录,对比分析不同体细胞数对奶牛胎次奶量﹑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床乳房炎极显著降低奶牛305d奶量,而在泌乳盛期患病的牛305d奶量减低可达32.5%。隐性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随患病程度加重而增大。平均体细胞数20万/mL,胎次奶量就会显著较少,而体细胞数50万/mL,胎次奶量极显著降低。奶牛泌乳盛期患隐性乳房炎比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乳房炎是体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多种非特定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奶牛乳腺的炎性过程。正常乳房应是外部无任何病变,从乳房挤出的乳中没有病原微生物,细胞数正常者。认为乳中体细胞数(特别是白细胞数)是最适当的标准,当挤出的乳中的细胞数每毫升在50万以下,无病原微生物时为正常分泌,有病原微生物时为隐性感染,当挤出的乳中细胞数每毫升在50万以上,无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受物理、化学刺激,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乳腺炎症,并且造成乳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的一种常见疾病。乳房炎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是指肉眼看不见乳汁和乳房变化,不显现任何乳房临床症状,但乳汁用细菌学检查和生物化学检查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奶中体细胞计数在20万~50万个/ml之间。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数在20万~50万个/mL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值在0.40~0.55mho/m之间;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上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在0.6mho/m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可确定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可准确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8.
<正>白细胞和乳腺脱落的上皮组织(体细胞)在乳房内随乳汁排出,当乳房(乳腺)受到外来影响,主要是有害细菌侵入乳房内,就会产生白细胞对抗有害菌,保护乳腺的健康,所以体细胞数可直接反映乳腺的健康状况。牛乳含体细胞数在20万个∕mL以内,表明乳腺健康;如果体细胞数大于20万个∕mL,则乳腺已被感染,而且体细胞数数值越高,乳腺受感染程度越严重。利用原奶体细胞数可预测牛群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趋势和产奶损失。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检测奶站大桶牛奶的体细胞数和细菌数.并通过CMT检测,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和乳区发病率.统计目前奶站奶牛乳房炎发病严重情况;本试验还比较乳房炎防治办法和效果,通过对照使用乳头消毒药.使用各种常见药物治疗传染性乳房炎.从而达到控制牛奶中体细胞数和微生物数,提高牛奶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乳房炎是一直困扰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一直以来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而抗生素残留又一直在困扰奶牛养殖户。因此中药治疗乳房炎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试验牛群体细胞检测和牛博士—奶牛保健散的使用,达到了降低体细胞数,减少乳房炎发病率,提高产奶量,提升奶质量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饲料添加中药后,试验牛群的体细胞数下降了24万个/mL左右,下降率达40.35%;隐性乳房炎降低了30%,而临床乳房炎降低了80%以上,发病率比中低产牛群低50%左右。用药1周后,几乎看不到临床乳房炎症状,淘汰牛情况也不再发生。目标牛群的产奶量,与正常泌乳牛比较提升了1kg/头·天,同时生奶品质也得到了保障。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蛋白质、脂肪、总干物质、非脂类物质、乳糖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奶缸体细胞数检测牛群整体的健康情况,并采取及时有效的中药防控方案是治疗乳房炎,提升牧场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1体细胞的定义体细胞是指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细胞总称。2影响牛奶中的体细胞因素2.1乳房炎或乳房感染乳房炎或乳房感染是影响牛奶体细胞的主要因素。牛群的体细胞水平可以直接反应出牛群中临床性乳房炎或者隐性乳房炎的流行情况。隐性乳房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乳房炎分临床型和隐性型,临床型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发热、疼痛、乳品质下降,严重的引发全身症状,SCC(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毫升。隐性型乳房炎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影响奶产量和乳品质,缩短奶牛的使用年限,SCC在20~40万个/毫升之间。引发乳房炎的原因很多,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随机采集本中心荷斯坦奶牛的生鲜乳的奶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p H值和体细胞数的测定以及相关关系研究后得出结论:体细胞数在50万个/m L以下时,电导率值在4.40~4.75ms/cm之间、p H值在6.40~6.80之间;体细胞数在50~150万个/m L以上时,电导率在5.20~7.00ms/cm之间、p H值在6.80~7.15;体细胞数在150万以上,电导率值在7.00ms/cm以上、p H值在7.15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p 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比,电导率p H值越高、体细胞数越高,患隐性乳房炎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可以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p H值变化的相关关系来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牛奶中体细胞数、菌落总数与奶牛乳房炎的关系。将体细胞计数低于2.5×105CFU/mL的乳区都认为是无炎症乳区;如果总计数超过1×106CFU/mL,则说明发生了影响乳区的急性炎症;而乳中的体细胞计数在2.5×105~1.0×106CFU/mL之间的奶牛则为隐性乳房炎患病牛。  相似文献   

15.
乳汁中的体细胞增多,特别是白细胞增多是乳房炎的特点之一,因此,根据乳中体细胞数含量的多少来判断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是一种可靠的检测手段本试验对不同管理状况下的奶牛随机抽样以检测乳汁中的体细胞数.结果显示:来自管理状况较好的合肥某乳业公司样本中的体细咆数明显低于安徽农业大学校牧场样本的体细胞数.两样本相比较,前者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30%)低于后者的发病率(50%)。  相似文献   

16.
由于奶牛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常给牧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检测牛乳中的体细胞数是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依据,因此,如何检测牛乳中的体细胞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体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的牛乳体细胞数为基准,用凝乳试验反应法检测的牛乳体细胞数与其对比,结论为凝乳试验反应法检测牛乳体细胞数的准确性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17.
如何利用DHI报告控制奶牛乳房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房炎的特点是乳中体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增多,当乳腺受机械损伤被感染后,体细胞数就会上升。我们知道超过正常20万个/毫升~30万个/毫升范围的体细胞都是乳房受到感染损害的前兆。目前,国际奶业已将体细胞数作为监测鲜奶质量的重要标准。要想有效的利用它来控制乳房炎首先必须对影响体细胞数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采集100头商丘市成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样300份,根据奶牛的年龄胎次等情况将之分成3组.利用酸度计、光学显微镜并辅以计数板辅助测定牛乳的pH值及体细胞的含量,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牛乳的体细胞在2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0,3%,其乳汁的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万~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11.2%,奶牛乳汁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万~150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26.1%,奶牛乳汁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万~500 万/毫升区间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45.3%,奶牛乳汁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大于500万/毫升时,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为68.7%,奶牛乳汁pH值在7.2以上.牛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387.  相似文献   

19.
牛奶质量从内在讲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体细胞数和细菌总数。体细胞数是乳腺内受感染程度的定量指标;细菌总数和乳腺内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一种是在乳腺内部繁殖的细菌。一种是通过乳孔导管从外部感染的。控制细菌总数对控制乳房炎有重要意义。各个国家对于判定乳腺炎的牛奶的标准不同,美国的规定是:正常牛奶的体细胞数小于10万/毫升。乳房炎奶大于20万/毫升。因此,控制体细胞数就是控制乳房炎。  相似文献   

20.
奶牛隐性乳房炎乳汁部分成份的检测与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两群临床健康的336 头泌乳奶牛的混合乳进行了隐性乳房炎、乳汁体细胞数、乳脂率和蛋白质检测。336 份混合乳样经青海乳房炎试验(QMT) 检测,检出乳房炎阴性牛( 包括可疑反应)175 头(5209 % ) ,乳房炎阳性牛161 头(4791 % ) 。乳房炎阴性牛的乳汁体细胞数为2317 ±1299 万/ml,乳脂率为360 % ±076 % ,乳蛋白质为293 % ±034 % ,乳房炎阳性牛乳汁体细胞数为182 万/ml±15227 万/ml,乳脂率为340 % ±070 % ,乳蛋白质为305 % ±035 % 。乳房炎阴性牛乳汁体细胞数,乳蛋白极显著低于乳房炎阳性牛(P< 001) ,而乳脂率显著高于乳房炎阳性牛(P< 00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