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凤尾草属凤尾蕨科植物,喜生长于老墙脚,沟边等阴湿石隙中,我省各地农村都有分布。凤尾草味淡、微苦、性寒、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有治泻痢、便血、尿淋、黄疸、乳房红肿,皮肤湿疹等作用。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利用凤尾草结合西医,西药的科学配方,试治了母猪,耕  相似文献   

2.
蕨中毒是动物大量采食野生蕨后,发生高热、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凝不良、全身泛发性出血等特征性症状的中毒性疾病。蕨属植物在分类学中属于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真蕨亚门(Filicophtina),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真蕨目(Filicales)中的蕨科。已知毒种有欧洲蕨、尾叶蕨及毛蕨。在我国引起蕨中毒的常见品种有欧洲蕨的斜羽变种[P.aquilinum(L)Kuhn var.latiusculum(Desv.)Undrew]和毛蕨[P.revolutum(BL)Nakai]两种。蕨类植物中所含的有毒成分主要有:硫胺酶(thiaminase)、皮酮(quercetin)及相关化合物、蕨素与蕨甙、原蕨甙…  相似文献   

3.
金鸡尾出自《四川中药志》,原名凤尾草,为凤尾蕨科植物风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或根;味淡微苦,性寒,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痢之功,为一传统的治疗痢疾的中草药。笔者在临床上用金鸡尾提取液治疗仔猪白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并对其药理作用作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4.
<正> 仔猪白痢病用鲜鱼腥草100克、马鞭草50克、凤尾草50克、车前草50克、黄柏40克,水煎取药汁慢慢喂仔猪(这是8头仔猪的一次用药量),一日一次,连用2日。仔猪红痢病①黄连素40克、金银花20克、凤尾草40克、地榆15克、黄柏20克,煎水取药汁(浓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选择日龄相近的大耳系和小耳系蕨麻猪各15头,共分3栏,每栏5头,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肥育130日后,随机选择大耳和小耳系蕨麻猪各3头,进行屠宰,对大耳和小耳系蕨麻猪的肥育性能、肉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大耳系蕨麻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小耳系(P0.01),料重比显著低于小耳系(P0.05)。(2)大耳系蕨麻猪肉大理石纹评分极显著高于小耳系(P0.01);剪切力显著高于小耳系(P0.05);两品系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大耳系蕨麻猪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小耳系低,其中硬脂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含量大耳系蕨麻猪极显著高于小耳系(P0.01),大耳系苏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小耳系(P0.01),大耳系蕨麻猪亮氨酸、赖氨酸以及风味氨基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小耳系(P0.05)。得出大耳系蕨麻猪肥育性能优于小耳系,肉质性状方面差异不是很大,仍需加强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蕨又称蕨菜,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蕨科(碗蕨科),为林地、灌丛、荒山草坡最常见的蕨类植物。大型多年生草本,土生,根状茎长而粗壮,横卧地下,表面被棕色茸毛。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蕨的主要有毒成分是硫胺素酶、原蕨甙、血尿因子和槲皮黄素。其叶、嫩芽及根茎含有的有毒成分,牛、羊食后常引起慢性中毒,产生不同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中药凤尾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凤尾草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凤尾草的鉴定、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为中药凤尾草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加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研究及应用,将甘南地区蕨麻小型猪引入广东地区进行选育和比较研究,通过动物行为学、繁殖性能、生长发育和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变化评价蕨麻小型猪在广东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动物行为学正常,母猪发情周期约18d,发情时间持续3~4d,妊娠期(114.61±4.35)d(n=66),与原产地基本一致;母猪产活仔数为(5.59±1.98)头,仔猪初生体重为(0.75±0.17)kg,初生窝重为(4.19±1.67)kg,较原产地显著增加(P0.05),初生体尺也明显增加,但生长发育特征与原产地放牧型蕨麻小型猪相似;测定的19血液生理指标和12生化指标中,性别间仅有2项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原产地放牧型蕨麻猪比较,绝大多数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近三年的选育,蕨麻小型猪逐步适应广东低海拔亚热带气候环境,并保持了体小和生长缓慢的特性,为蕨麻小型猪的进一步选育和实验动物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2014-2016年间,从碌曲县阿拉、双岔2个乡采集的356份蕨麻猪血清进行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4-2016年,蕨麻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总合格率为80.61%(287/356),其中阿拉乡91.11%(123/135),双岔乡74.20%(164/221),抗体效价均值1∶71.46。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比较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平原巴马小型猪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差异,为高原蕨麻小型猪的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基础.试验分别在高原地区和西安市采集高原蕨麻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血样,检测10项血液生理指标和14项血液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生理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MH)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列宽变异系数(RDW-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与巴马小型猪相比差异显著(P< 0.05);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原蕨麻小型猪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葡萄糖(GLU)、肌酐(CRE)均极显著高于巴马小型猪(P< 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结果表明,高原蕨麻小型猪具有低氧适应的生理特征,与巴马小型猪相比有独特的高原适应性,具有开发成为高原疾病动物模型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