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播前准备1.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便于排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1.2灌足底墒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量不少于80~100立方米。1.3施基肥底肥在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 000~4 000公斤的基础上,每亩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地  相似文献   

2.
<正>一、调整土壤水,足墒下种底墒水的灌水量是由0-200cm土体水份亏额决定的,由于每年9月份降水量不同,2m土体水分亏额年际间有很大差异。一般年份每亩灌底墒水50立方米左右,9月份降水少于常年时应多于50立方米,9月份降水多于常年时应少于50立方米。年际间灌水量不同体现对土壤水的调整意义。底墒灌水后2m土体的贮水量就达到田间持水量的90%。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足墒播种的含义,在节水栽培中占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播前准备 1、选地: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便于排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 2、灌足底墒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量不少于80-100立方米. 3、施基肥:底肥在每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公斤的基础上,每亩施尿素2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地施入. 4、播前整地:灌底墒水后,秋翻冬灌,适耕状态耕后耙耱,做到地边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墒度适合.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在吉林省很多地方的菜农开始采用香瓜套种豆角的栽培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香瓜每亩产量2500kg左右,其中商品量按1750-2000kg,平均每kg价格按3元计算,每亩产值5200-6000元.每亩成本约1000元,纯收入4200-5000元左右.豆角每亩产量1750kg,平均每kg价格按1元计算,每亩产值1750元,每亩成本约750元左右,每亩纯收入1000元左右.香瓜、豆角两项每亩纯收入5200-6000元.  相似文献   

5.
一、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据有关方面专家研究测算,亩产500千克水稻常规生理需水量约为280立方米左右,生态灌水量以400~500立方米为宜,但很多地区亩灌水量一般均在800~1000立方米之间,多者达1200立方米左右.这样势必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6.
正一、育苗前准备1.扣棚播种前15天(2月15日左右)开始上棚膜扣棚,以增加棚内地温,便于耕作。2.整理苗床在棚内地温升高、土壤化冻后开始做畦。畦面净宽1.6米,埂底宽30厘米,上宽20厘米,高10厘米。在大棚中间和小垄垂直起1个40厘米宽、20厘米高的大埂,作为苗期管理和灌溉的通道,畦埂要打好、压实。3.修建蓄水池在大棚内靠近水源的位置修建1个蓄水池。蓄水池大小根据大棚长度和育苗量确定,一般长宽各  相似文献   

7.
水是山核桃林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而因地制宜修建蓄水池是提高山核桃林地水分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阐述了蓄水池在山核桃林中的作用和应用现状以及推广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来修建蓄水池,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山核桃产业收益。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4月8日,湖南渫水石门县鱼类资源增殖保护站竣工并通过省级验收。该站是全国第二家水利枢纽鱼类增殖保护站,位于石门县维新镇水碾溪村,占地8.13公顷,利用滩涂8公顷。现已修建蓄水池、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山蓄水池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2001,(7)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全市可开发的泉水资源量高于1600万立方米。已开发泉眼181处,利用水量160.4万立方米,开发泉水的资源潜力还很大,且泉水大都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从地面水资源看,这些地区属资源性缺水;而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泉水没有相应的工程措施加以利用,则又属于工程性缺水。受地理、地貌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不可能修建水利骨干工程来解决缺水,迫切需要有微型的水源工程和供水工程的配套建设,来解决山区缺水。我们在新安江镇高岭村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1.蓄水池选点蓄水池一般选择地质条件好、地势高、水源充足、接近灌区的地方。必须实地寻找泉眼出露点,在有泉水眼处建水池可提高水池的复蓄指数。2.蓄水池的窖积饮用水池容积大小根据人畜饮水的标准和人口、牲畜的发展及用水的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10.
1适时灌水排水 棉花铃期对水十分敏感,既不耐旱,又不抗涝,此阶段正处于雨季,一般不浇水.若遇10天左右无雨,应浇水,但不可大水漫灌,可采取沟灌或小畦平灌.若浇后遇雨或雨后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并中耕以防根衰.到9月上旬,干旱年份,应适时浇水,水量不宜过大,每亩25立方米即可.  相似文献   

11.
<正>瓜草地园区蓄水池,2010年建成,是门头沟山区最早有系统设计思路的蓄水池。实现了对雨洪及溪流的水源的存储及分配,每小时可蓄水2立方米,现有蓄水池可储存水量2 500立方米,春季集雨,春秋灌溉,冬季蓄水,保证了全年现有生产生活的用水,每年仅樱桃园灌溉人工成本就节约了7 800元。近日,记者顺着盘环弯曲的109国道来到大山深处的瓜草地园区。园区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北岭地区,四面环山,平均海拔400多米,面积19.2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7,(7)
<正>朝阳大枣普遍在8月份左右进入枣果膨大期,传统的管理技术认为,已经坐住枣果了,田间管理工作停止。但是此时枣树正处肥、水、病管理的关键时期,所以决不能掉以轻心。1施肥管理1.1基肥的施用量根据各地丰产园的施肥经验,枣树基肥的施用量为每生产1公斤鲜枣需施用2公斤优质有机肥。一般5~10年树生每亩施圈肥1~2立方米;盛果期树每亩施圈肥2~3立方米。每立方米圈肥中可掺入碳酸铵10~20公斤,过磷酸钙20~50公斤。施肥方法与肥效的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枣树基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3.
高功 《农家致富》2013,(1):46-47
一、配料沼气池启动时,接种物、原料、水的比例为1:2:5。以8立方米的沼气为例,接种物为0.8立方米左右,原料为1.8立方米左右,水为5立方米左右。将收集的接种物和原料处理后,按以上比例,投入沼气池。  相似文献   

14.
<正> 1 打水窖(窑) 选择有一定产流能力的坡面、路面、屋顶或经过夯实防渗处理的地面作为雨水集流场,将雨水汇集到打成的水窖或水窑中,一般水窖的容量为30~50立方米,水窑的容量为20~30立方米。利用水窖、水窑这种有限的灌溉水源,可以给作物浇关键水,以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2 建蓄水池 在渠旁或村庄附近,选择有可能汇集降雨径流或调蓄山泉、溪水的天然洼地,人工建蓄水池,实行蓄引结合,长蓄短用。还可以沿台地顺渠线修多个蓄水池,用渠道把各蓄水池串连起来,平时可以蓄积降雨径流或小泉小水,旱时可以用上埝池水,灌溉下埝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发展节水农业迫在眉睫邢台市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仅2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占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70%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超采和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平原区形成了宁柏隆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和南巨新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就邢台农业来说,每年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0%左右,而小麦、蔬菜生产又是农业用水大户,占整个农业用水的73%。一般小麦每亩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2006,(3):38-38
灌水是大棚蔬菜高产的基本条件,常用的有喷灌和地面流水灌及滴灌等方法。这些灌法虽然也能起到湿润土壤、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的作用,但它也有使土壤板结、减少通透性,特别是增加大棚内湿度、加重病害的发生及需水量大等缺点。为此,特介绍根据多年温室蔬菜生产实践研究出的垄内根部自动灌水追肥新技术。一、具体内容改变地面灌水为垄内根部暗灌,每亩温室内修贮水池3~4个,每个贮水池贮水约1立方米,贮水池底部接通水管,安装阀门,连接主管。在主管上再根据垄距接通分管,分管上按定植株距钻有小出水孔,管末端堵死,在定植菜苗前开沟埋在垄…  相似文献   

17.
1甘蔗的早期管理 1.1整地挖沟,科学施肥.整地挖沟可在封冻前或解冻后进行.地要平整,沟宽70厘米,深40厘米,间距90厘米,沟要比地面低15厘米左右.挖好后,沟底施一层发酵好的鸡粪,每亩(1亩=667平方米)2~3立方米,上面盖土15厘米左右.再施一层与土混合好的磷酸二铵、硫酸钾各25公斤,尿素15公斤,最上面再盖一层土,用水沉实.喷施5%乙草胺除草剂,打药时可加些甲胺磷农药,防治地下害虫,最后盖上地膜等待栽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商银行凉山州分行职工孔令明在西昌市高枧乡王家村租赁5亩鱼塘,2004年2月9日用生石灰消毒,每亩70公斤,11日用清水溶解并冲洗石灰,13日按每亩500公斤施入奶牛粪,放入邛海水达1米深左右。14日投入鲫鱼,每亩1600尾,鱼苗体长10~12厘米,平均体重150克;2月20日补放草鱼苗,每亩  相似文献   

19.
采用HE染色法研究了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小口白甲鱼体型小,口小下位,下颌具角质边缘。食道和肠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肠道细而长,比肠长(肠长与体长之比)大于2.0;小口白甲鱼的口咽腔上皮细胞中有杯状细胞排列,鳃耙细密发达。食道的输送食物能力和肠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小口白甲鱼属于以刮食为主的偏植食性鱼类。其消化道组织结构与食性一致。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帮助广大梨农早日致富,根据梨树结果早的生长习性和我区梨树生产的多年经验,总结出了早产、高产、优质的栽培方法。 按栽培技术要求,每亩1200—2000株,如果管理得当,第一年培植砧木苗,并在当年进行芽接;第二年进行环剥,促进花芽分化;第三年开始结果,按每株0.5公斤计算,每亩可收梨600—1000公斤,比一般的栽培方法增产两倍以上;第四年每亩产梨250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