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柳条的栽培技术大柳条是灌木丛生的特殊柳条,性质绵软,为编制笸箩、簸箕、柳条箱等的重要原料。栽培大柳条投资少,收益快,不失为农牧民致富的好帮手。栽培方法如下:一、选秧、栽柳。在立冬~小雪砍伐的青柳中,选择肥壮的柳条,于当年冬初或隔年开春栽在沙荒或低洼...  相似文献   

2.
编织柳是生产柳条供作编织原料用的一类柳树。用柳条编制的各种生活,工艺制品及小型家具,轻巧美观,行销国内外市场,是重要的出口贸易产品。在我国,能作为柳编利用的柳树种较多,但目前生产上普遍栽植的只是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筐柳(S. linearistiplaris)、细枝柳(S. gracilior)、北沙柳(S. psammophila)、篙柳(S. viminalis),杞柳(S. integra)等几种。为满足柳编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国的柳树资源,选择适宜柳编的柳树进行人工栽培;另一方面要通过遗传改良的途径,选育高产优质的编织柳新品  相似文献   

3.
杞柳高产栽培技术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杞柳Salix suchowensis Cheng,落叶灌木,别名绵柳、簸箕柳、笆斗柳、红皮柳,杞柳条是柳编业的主要原材料。目前博兴柳编工艺品品系繁多,畅销国内外市场,出口贸易前景看好,推动了全县杞柳林的大面积发展。为了达到杞柳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目的,课题组对全县的杞柳林进行了调查,对造林、营林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为杞柳生产提供参考数据。1栽培区概况杞柳主栽培区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日照时数25945h。年平均气温12.5℃,极端最低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41.5℃,无霜期204d。年平均降雨量582.8mm,平均蒸发量2003mm,6…  相似文献   

4.
簸箕柳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创汇树种.为了更好地指导当前簸箕柳的生产,作者就该树种的栽植技术、抚育管理、收割柳条和养茬复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可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5.
暴竹柳又名竹柳、大叶柳,原产朝鲜,适应性强,耐寒耐涝,系乔灌两用树种,一般多用以生产柳条,供作编织。暴竹柳的柳条长而软,木质细而光,编织的簸箕等用具,质量优于家柳。家柳栽植后,3年才有收益。暴竹柳栽植当年每亩即可产干条3,000—4,000根,约1,700余斤,第二年后,每亩年产干条可达2,500—3,000斤。由于繁殖容易,管理简便,经济收益高,很受群众欢迎。1969年,榆林地区林业局林木良种场,从内蒙古林科所引进种条,扩大繁殖,生长良好。暴竹柳扦插育苗成活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6.
杞柳(Salix purpurea),别名簸箕柳,笆斗柳,落叶灌木,根系发达,耐水湿,是营造护岸林、风景林理想树种;柳条细长柔软,韧性强,是加工编制品的上等原料。南四湖周边形成6600余hm^2的湖滩湿地,非常适宜杞柳的生长,沿湖群众也有种植杞柳的传统,目前湖区湿地树龄最长的杞柳林可达30年以上。2000年以来,随着杞柳加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弯月小卷蛾 Saliciphaga archris (Butler)属鳞翅目,卷蛾科。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等省;国外分布于苏联(西北利亚)、欧洲。危害杨、柳。在高大乔木上危害较轻,在杞柳、筐柳、簸箕柳等灌木柳上危害较重。以幼虫危害柳条的顶梢,使柳条大量扩杈,严重影响柳条的质量和产量。自1991年,笔者对其生物学特性做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红皮柳(Salix purpurea)别名:柳条、绵柳、簸箕柳、笆斗柳。生于河沟溪边。分布于我国大部地区,东北地区有广泛分布。是重要的护岸树、风景林。茎可作编筐材料。  相似文献   

9.
柳叶锈病主要危害筐柳、簸箕柳等条编柳,在山东省普遍发生,临沂地区有柳条面积6.7万公顷,被害面积几乎达100%。发病重的,柳条瘦弱,叶片早脱,产量降低10~20%。该病危害叶片,枝条、嫩梢上无发生。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出现一些直径约0.1mm的鲜黄色小孢子  相似文献   

10.
杞柳品种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杞柳别名簸箕柳、笆斗柳、柳条,属杨柳科、柳属灌木,耐湿润,耐瘠薄,发条率高,柳条细而长,富有韧性,去皮后的条子洁白光滑,是较好的编织材料。杞柳在我国分布很广,以山东、河北、山西、内蒙等省区所生产的柳条为好,尤其是座落在沂河两岸被称为“中国杞柳之乡”的山东郯城质量最佳。杞柳可1次栽植多年收条,成本低,效益高,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一般柳条产量1.0万~1.25万kg/hm^2,单纯出售柳条原料收入4.5万~5.5万元/hm^2左右,如经加工可增值2~4倍。  相似文献   

11.
杞柳,又名簸箕柳、笆斗柳,为杨柳科柳属灌木.其柳条细而长,去皮后的条子洁白光滑,富有韧性,是淮北柳编的上等材料.杞柳可一次栽植多年收条,成本低,效益高,也是重要的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12.
杞柳别名簸箕柳,属杨柳科柳属灌木,发条率高,条细而长,富有韧性,去皮后洁白光滑,是柳编工艺品的原材料. 杞柳在我国分布很广,品种也很多,有笨柳、大稀叶、红皮柳、青皮柳、二柳、荣柳、南柳和金钱柳等,其中以青皮柳、二柳和金钱柳品质最好,其特点是适于密植、产量高、柳条分杈少、皮薄柔韧、长短适中、粗细均匀,脱皮后柳条色泽洁白光亮、着色力强、耐折耐绞、容易加工.  相似文献   

13.
前言新民县所产柳条驰名中外。日本曾指名要新民柳河沟的柳条,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和省内有关市地都曾来新民购条。1964年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会上做过展出。新民的柳制品生产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曾用于编织沙发、躺椅、矿用风筒、簸箕、柳条包等,现在保留的除上述品种外,尚有柳条帽、笸箩、筐篮等。近几年沈阳地区的柳制品出口已代替了原条出  相似文献   

14.
簸杞柳JW8—26及杞簸柳JW9—6新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 Cheng)与杞柳(Salix integra Thunb)的正反交杂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通过无性系选择,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编织柳优良无性系——簸杞柳Jw8-26(Salix suchowensis×S.integra)和杞簸柳J_w9-6(S.integra×S.suchowensis),其柳条平均产量分别为1941公斤/亩和1746公斤/亩,平均条长分别为230厘米和234厘米,产量和条长比对照簸箕柳高82.91—63.64%和16.75—14.25%,是适于江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的编织柳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5.
杞柳又名簸箕柳、红皮柳,是杨柳科的一种多年生灌木。杞柳根系发达、萌芽能力强、繁殖容易,生长快、耐低湿,在江河两岸的滩地、低湿地生长良好,当树干被洪水浸淹时,被淹部位能萌出新根,悬浮水中,辅助或代替原有根系机能,维持生长。杞柳枝干韧性较大,不易风折,是较好的固沙滩和护堤优良树种。杞柳的枝条白净柔软,是编织的上等经济树种。我国河南、河北等省栽培杞柳并开发利用杞柳条编织有悠久历史,编织的果筐、提篮、针线篮、簸箕、篓斗、花篮等各种包装箱样式新颖,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6.
辽西河滩地筐柳栽培试验武振志,周良政(朝阳县林业局122000)筐柳[Salixlinearistipularis(Franch.)Hao]属杨柳科柳属,它具有喜水湿、抗盐碱、分蘖性强、生长快等特点,适合在河滩沼泽地发展。筐柳条村可以编织花篮、包箱、...  相似文献   

17.
在辽宁省开原市李家台乡苗圃,对10种灌木柳,开展了条高与基径生长,产条量,成活与保存,不同条材部位扦插效果及条材不同部位粗度变化的栽培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方差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生长与产条量,以筐柳、芳柳、山东博兴柳簸箕柳和三蕊柳罗好,其中尤以筐柳、蒿柳为最佳,可予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柳倭蚜药剂防治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倭蚜是簸箕柳的一大害虫,被害柳条林,亩产值可降低100—600元。经过对11种农药的防治筛选,认为呋喃丹每亩用量6斤效果最佳,死亡率可达99.4%,而且持效期长;再就是灭扫利4000倍液,死亡率为98.5%;其次是1605微胶囊和甲基1605,死亡率是96.2%和94.8%;石硫合剂3B°液,死亡率为90.6%,对天敌比其它农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簸箕柳栽培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簸箕柳(SalixpurpureaLinn.var.stipularisFrancn)又名红皮柳、杞柳,为重要的条编用经济灌木树种之一。其条洁白细腻,光滑无斑点,富有光泽,柔韧、粗细均匀,是发展柳编业的好原料。可编织箱、篮、筐、果盘、簸箕、安全帽等多种农用品,日用品,工艺品和工业包装用品,在中国很多地区形成传统名产,如河北固安柳编、河南兰考柳编、辽宁新民柳编、江苏扬州柳编等,均作工精巧,结实耐用。簸箕柳主要分布于淮河及黄河流域,产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平原地区,辽宁省亦有分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与国际贸易接轨,柳编业及柳编…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柳(河)绕(阳河)地区自古盛产柳条,素有“柳条通”之称。1980年我们曾对新民县柳条资源及其利用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十几年来天然柳条资源逐年减少,柳条林面积从4.8万亩减少到3.5万亩,林分质量下降,白柳条的年产量已由60万kg降到20万kg。1973年以来,产销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柳编制品出口代替柳条出口,全市柳制品外贸成交额已由20余万元发展到140万元,发展速度很快。由此看出,我市的白柳条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如何提高白柳条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沈阳市林业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