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延玲 《防护林科技》2021,(2):20-22,28
为探索抚育方式对油松人工林生长和生态效益的影响,选取经不同程度抚育间伐后的4种林分密度下的油松人工林标准样地,并对样地及样方内的林木生长、林下生物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等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油松胸径、树高和冠幅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以抚育间伐后林分密度为2 280~2 660株·hm-2的油松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洛南县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陕西省洛南县油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密度,为以后采用合适的抚育作业与经营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洛南县油松人工林分布区域布设的标准地资料,用Origin软件对油松胸径与冠幅进行回归关系的拟合;在此基础上,运用半峰宽表达式推算林分不同径阶的理论密度和适宜经营密度,得出洛南县油松人工林冠幅与胸径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为:C_D=-0.50669+0.79871×D~(0.62976),R~2为0.987 38,均方残差为0.017 78;编制出合理经营密度表,得出研究区内油松人工林的密度经营度合理经营区间为(0.52,0.94);最后根据所计算出的数据,编制出适合洛南县油松人工林的经营密度表,可为当地的抚育营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松是山西省重要的人工造林树种,面积大,蓄积量多,做好油松人工林抚育作业,确定合理的采伐强度是提高森林经营质量的基础。通过森林经营试验,研究了油松人工林最适宜的抚育强度。  相似文献   

4.
中幼龄人工林抚育是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林分生产力至关重要。该文对中幼龄人工林抚育管理技术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从林地和林木两方面提出中幼龄人工林抚育技术要点,同时探究解决中幼龄人工林抚育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方玲玲 《山西林业》2023,(S2):66-67
太岳山林区是油松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有助于促进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从幼林抚育、间伐、整枝和主伐4个方面介绍了油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6.
抚育间伐对鲁中山区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淄博市鲁山林场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3个林木生长指标来分析抚育间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2000年抚育间伐的油松人工林在2001—2004,2005—2008和2009—2012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7.28%,78.95%和205.00%,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了15.38%,101.75%和312.24%。此外,与对照样地相比,2000年抚育间伐的油松人工林在2005—2008和2009—2012年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提高了84.18%和294.50%。可见,抚育间伐可有效促进油松的生长,该研究为人工林抚育间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抚顺县油松人工林现状为切入点进行油松林抚育技术研究,采取合理有效的经营措施,使油松人工林资源得到充分地提升,也使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效能和社会效益逐步实现最佳状态,从而使油松人工林能够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促使人工林优质丰产,人工调整林木密度是一项重要措施。实践证明片面强调高密度和小密度作为丰产措施,都是不能获得最大经济收益的。而科学的林分经营密度在科研上还正在研究中。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场抚育间伐工作,对油松人工林经营密度管理表的编制和应用作初步探讨。现介绍如下: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临汾地区从1953年以来,在东、西山广泛地开展了大面积的油松荒山造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泽、古县、乡宁、吉县、大宁、蒲县、汾西等县早期营造的人工林、有的已郁闭成林或能生产小径材。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搞好油松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幼林生长,促进林分速生丰产的重要环节。在林分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抚育间伐,代替自然稀疏,不断地调整单位面积内活立木的数量,保持适宜的密度结构,是成林集约经营的主要内容。我们对油松人工林郁闭前、后的抚育及间伐技术摸索到一些办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林的成林阶段,主要经营活动之一,是不断地、定期地、合理地对林分进行间伐抚育,以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的生长条件,保持林分的良好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缩短培育期,同时亦能获得中间利用。在森林间伐抚育技术中,人们经常所关心的,是如何准确的决定间伐抚育强度,间伐抚育的起始期、重复期,以及间伐抚育方法等技术指标。本文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成林阶段胸径与冠幅面积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合理经营密度表及如何确定间伐抚育强度的技术指标,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唐彦 《防护林科技》2019,(3):23-24,40
在辽西干旱地区选择30年生的油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强度的林下抚育,10年后再进行林下高强度抚育1次,后经过12年的天然更新后调查林间的层次结构以及树木的树高结构、胸径结构分布。结果表明,高强度的抚育可以促使油松林更好地更新,使林间层次明显,形成主林层、演替层、更新层,其中演替层的油松树木在数量、结构上均符合生产实际的需求;整个林分的树高、胸径结构均出现多个高峰,林分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传统人工林经营存在林分稳定性差、经营风险大、经济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推动人工林在多功能可持续经营方向上不断实践和发展,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实施了多功能人工林经营改培项目,根据《多功能人工林经营技术指南》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设计4种多功能人工林改培模式,中幼林抚育模式为最优林改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内蒙古敖汉旗新惠镇油松林现状,就其在经营理念、林分结构、气候水分因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类型,划分油松林经营类型,简述采取的改造措施,针对油松林中龄林、近熟林占比95%的龄组结构特点,从抚育采伐技术、树种结构调整技术、修枝技术、可燃物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重点探讨了油松林抚育经营改造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晓民 《林业科技》2003,28(5):15-17
通过对哈思山油松人工林进行调查,并选择样树进行树干解析,建立了胸径与树高、高径比,株率与高径比的回归方程,分析了油松人工林前期生长过程、人工林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为科学生产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修枝对迭部林区人工云杉林生长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迭部林区修枝抚育过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Mast)林和未经人工经营的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并做解析木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云杉林在经过较大强度修枝抚育管理后,导致3年内林分的生长量明显下降;同时发现修枝抚育期较早的人工林易受到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云杉人工林的抚育管理、间伐应在林木完全分化后进行。  相似文献   

16.
魏洁 《山西林业》2015,(3):17-18
通过对油松人工林树木高、胸径、蓄积生长量、尖削度和林下植被的调查,证明抚育能促进树高、蓄积的增长,并且能形成较好的杆形,提高优良木比例,同时增加了林分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表的研究与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森林经营水平正在从定性技术向定量技术发展,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区的人工林,现在已是我区森林后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1981年该区森林资源统计,已有84,428公顷人工林已经郁闭成林,并分化剧烈,急需抚育间伐,如何在人工林中不断地、定期地合理地进行抚育间伐,调节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8.
抚育间伐对油松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蛮汉山林场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间伐林分进行生长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后明显促进树木直径的生长,并随着林分单位面积株数的减少平均直径增加,同时抚育强度越大,直径平均生长量也越大;(2)间伐对树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明显,与间伐强度无明显的相关性;(3)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抚育能提高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并且随抚育强度增大,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呈递增趋势;(4)间伐初期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小于未间伐林分,但随着林龄的增大,间伐林分蓄积向未间伐林分渐近;间伐强度越大,年平均生长量越大.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人工林经营密度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288块马尾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用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建立可变间伐间隔期的林分经营密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反映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密度动态,符合林分生长的一般规律,可为指导抚育间伐等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场现有油松人工林1.9万亩,其中0.668万亩已进行了抚育间伐。从现有的油松人工林来看,林龄参差不齐,最大的22年,最小的3年。按林分龄组划分,可分为幼龄林和中龄林两类。前者1.432万亩,占总面积的75%;后者0.468万亩,占总面积的25%。从生长状况来看,98%以上的油松人工林生长良好,植株健壮,林地卫生条件较好,从未发生过0.1公顷以上的大面积病虫害,其中1.1万亩已郁闭成林。根据1957年国家颁布的“森林抚育采伐规程”中的各项规定,我场对油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