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附录B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利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调查资料,对保护区林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在保护区812 969.11hm~2林地中,林地质量等级为Ⅱ级的林地3 068.45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35%;Ⅲ级面积483 833.07hm~2,占59.51%;Ⅳ级面积288 169.95hm~2,占35.45%;Ⅴ级面积37 897.64hm~2,占4.66%。林地质量等级为Ⅲ级和Ⅳ级的林地占绝大部分,二者合计达94.96%。通过加强保护和封山育林、适当造林、有害生物防治,调整林地树种结构、龄组结构,提升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射洪县林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和林业发展的基础,林地质量分级是林地质量分析与评价的重要指标。结合四川省射洪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本文选用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等6项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林地落界小班为单位,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确定各小班的林地质量等级,并将林地划分为5个等级,Ⅰ、Ⅱ、Ⅲ、Ⅳ、Ⅴ等级的林地面积分别为0、44.22 hm2、5 437.46 hm2、41 089.05 hm2、76.36 hm2,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0、0.09%、11.66%、88.08%、0.16%,该研究对林地保护利用和林地资源依法、科学、合理、统一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以林地的自然属性和经营条件为主要依据,利用地形、土壤、植被因子,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定林地生产力等级,并结合交通区位等指标,按照国家林业局《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的要求将林地质量划分为Ⅰ、Ⅱ、Ⅲ、Ⅳ、Ⅴ等5个质量等级。实行林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基于林地质量等级,实施林地分等使用、差别管理,差别补偿。1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根据与森林植被生长密切相关的地形特征、土  相似文献   

4.
湟中县林地质量等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青海省湟中县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中的林地小班7 925个,选取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等5项因子作为林地质量等级评定划分的主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湟中县现有林地划分成4个等级.Ⅰ、Ⅱ、Ⅲ、Ⅳ等级的林地面积分别为9 069.9 hm2、277 221.5 hm2、81 778.4 hm2和16 576.0 hm2,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6.7%、20.2%、60.7%和12.4%.对各级林地的特点和分布作了说明,并给出了各级林地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新县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选取土层厚度、母岩类型、腐殖质层厚度、土壤类型等对林木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因子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主导分类因子并划分出18个立地类型。首先将县域林地划分为I、Ⅱ、Ⅲ、Ⅳ、Ⅴ五个质量等级,运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研究建立了县域主要树种多因素数量化生境质量评价模型,对各个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的生产力进行评价,为今后林地小班造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港市港南区林地质量等级评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林地立地条件对当地主要树种的影响,在广西贵港市港南区范围内对林地小班逐个进行质量分等评定,港南区林地总面积为35989.5hm2,其中,Ⅰ级林地面积683.8 hm2,Ⅱ级林地面积7441.9 hm2,Ⅲ级林地面积27180.4 hm2,Ⅳ级林地面积600.3 hm2,Ⅴ林地面积83.1 hm2。文章分析了林地质量各个等级的空间分布,得出了坡度、石砾含量、土层厚度等的反应强度系数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为今后林地小班选择造林树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提高林地资源利用价值,以迭部县益哇沟林区为研究区,运用GIS软件进行信息分析与处理,对研究区林地生态适宜性的影响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成分、土壤机械组成)进行等级分级并分配权重,综合对研究区的林地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树木生长状况较好,整体林地适宜性处于较优水平,属于Ⅰ等适宜性林地,适宜发展经济适用林以及快速丰产林。林地生态适宜性各等级所占面积比例排序为:Ⅱ等适宜性林地(42.39%)Ⅰ等适宜性林地(34.89%)Ⅲ等适宜性林地(15.71%)Ⅳ等适宜性林地(7.21%),林区以Ⅰ等Ⅱ等适宜性林地为主,主要集中在中部及东南部地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7.28%。  相似文献   

8.
俞欣妍 《绿色科技》2020,(5):112-113
试验采用竹柏5年生大苗在杉木林冠下进行了不同立地质量等级(Ⅱ级、Ⅲ级、Ⅳ级)造林效果的比较,根据造林3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竹柏造林保存率、胸径、高度、冠幅、分枝数5项指标均以Ⅱ级最高,平均造林保存率达92.6%,平均胸径达2.89 cm,平均高达270.1 cm,平均冠幅达175.6 cm,平均分枝数达44.4条;5项生长量指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Ⅱ级﹥Ⅲ级﹥Ⅳ级。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7年丽水市莲都区古树名木普查数据,结合全区海拔梯度范围,将全区海拔划分为Ⅰ(≤200 m)、Ⅱ(201~400 m)、Ⅲ(401~600 m)、Ⅳ(601~800 m)、Ⅴ(800 m) 5个等级,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海拔梯度古树物种多样性和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全区古树随机分布于海拔44~1043 m范围内,各海拔梯度的古树年龄结构可描述为出三级古树(树龄100~299 a)株数最多,二级(树龄300~499 a)次之,一级(树龄500 a以上)最少。不同海拔梯度的古树株数排序为ⅢⅡⅠⅣⅤ,古树集中分布于Ⅲ、Ⅱ、Ⅰ海拔梯度内,占总株数的85%,说明该海拔梯度范围最适宜古树生存。不同海拔梯度古树的科、属、种与古树株数分布规律一致,即不同海拔梯度的古树科、属、种数量排序为ⅢⅡⅠⅣⅤ。海拔梯度Ⅳ的古树生物多样性最高,海拔梯度Ⅴ的古树生物多样性最低。樟树、马尾松、枫香、苦槠、南方红豆杉、榧树、柳杉等7个树种为全区古树的优势树种,占全区古树株数的85.9%;Ⅰ、Ⅱ、Ⅲ3个等级海拔梯度的古樟树重要值最高,适宜古樟树生存,Ⅲ、Ⅳ、Ⅴ3个等级海拔梯度适宜古柳杉生存。  相似文献   

10.
东兰县林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和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石砾含量等7个因子和交通区位因素,对东兰县林地质量等级进行了划分,结果显示东兰县林地质量可分为5级,各级林地面积及其占林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Ⅰ级2 343.3m2、1.2%,Ⅱ级23 622.0hm2、12.5%,III级87101.6hm2、46.2%,IV级45 176.0hm2、24.0%,Ⅴ级30 223.6hm2、16.1%,提出了不同等级林地的相应培育方向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2016年师宗县国有五洛河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基础上,结合近两年的森林资源档案、国家级公益区划界定成果、2017年林地更新调查数据和此次的补充调查结果及现场核实,经计算统计得到了经营方案编制数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品种杨树一年生平茬苗黑斑病进行了调查,将叶片感病程度分为0、Ⅰ、Ⅱ、Ⅲ、Ⅳ、Ⅴ6个不同等级,通过对叶片感病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了其感病指数及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抵抗黑斑病能力较弱,其中感病程度为三级的叶片数量最多,最高可占每组重复叶片总数的72%,107杨表现出较强的抗病特性,与其他品种呈显著性差异。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喜德县林地变更调查是在四川省林地"一张图"基础上,以2009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为基础,2009年的SPOT-5影像(分辨率2.5 m)、2010年ALOS影像(分辨率2.5m)、2014年度国土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利用GIS软件进行遥感数据区划并进行现地核实。结合2016年喜德县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初步成果,形成本期林地更新数据和林地变化数据,统计分析了林地动态变化原因,并对喜德县林地变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花果山森林景区高分辨率火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0cm高空间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获取研究区的可燃物类型及其特征信息;利用1∶10 000地形图获取地形因子信息。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加权叠置法计算火险指数,并将研究区划分为Ⅰ级(没有危险)、Ⅱ级(低度危险)、Ⅲ级(中度危险)、Ⅳ级(高度危险)、Ⅴ级(极度危险)等5个火险区划。结果表明:Ⅰ级火险区面积最小,占研究区总面积3.98%;Ⅱ级火险区面积最大,占32.25%;Ⅲ级火险区面积占21.05%;Ⅳ级和Ⅴ级火险区面积分别占22.14%和20.58%,两者之和较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72%,研究区防火任务艰巨。研究区内可燃物类型对火险等级划分起重要作用,其中麻栎和茶树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松树、竹林和荒草地是防火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桉树焦枯病对桉树生长量的损失估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桉树焦枯病不同发病等级调查桉树各因子生长量,分析不同病级对桉树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病等级达到Ⅳ级时对胸径、Ⅲ级时对树高、Ⅱ级时对材积的生长已经造成极显著影响。根据不同发病等级与损失率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损失率估测模型,该模型估测结果与调查实测数据相对误差1.32%(精度为98.68%)。以此模型估算福建省桉树人工林焦枯病危害,材积年损失率23.53%,年经济损失0.518亿元。  相似文献   

16.
石城县林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石城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的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和交通区位调查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林地质量划分为I、II、III、IV、V五个等级,对林地质量等级划分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根据不同质量等级提出林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文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是我国北方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为准确认识樟子松林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樟子松天然分布区以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和不同起源林分土壤特性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林龄的增加,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在不断改善,中龄林(Ⅰ)和近熟林(Ⅱ)在土层0~40 cm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林(Ⅲ)对土壤的影响深度可达80 cm。高密度人工林(Ⅰ)与天然林(Ⅳ)相比,10~60 cm土层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变化幅度分别为7.6%、10.6%、13.8%、9.6%。低密度人工林(Ⅲ)与天然林(Ⅴ)在10~40 cm土层差异显著,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幅度分别为2.2%、8.2%、9.9%、5.6%。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人工林持水能力和蓄水能力明显高于天然林,Ⅰ与Ⅳ相比,最大持水量增加了2.3%,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9%,田间持水量增加了15.4%,蓄水量增加了0.8%;Ⅲ与Ⅴ相比,最大持水量增加了10.7%,毛管持水量增加了10.3%,田间持水量增加了12.7%,蓄水量增加了5.4%。说明樟子松人工林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可增强林地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闽楠自然更新机制,促进闽楠自然更新经营与保护,为其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7月—2020年6月,在江西省安福县明月山林场闽楠自然更新群落按闽楠最大胸径、苗木生长和重要值将更新过程划分为Ⅰ、Ⅱ、Ⅲ、Ⅳ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置3块20 m×20 m固定样地,调查每个阶段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年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分析每个阶段的土壤质量变化。【结果】1)在第Ⅰ、Ⅱ、Ⅲ、Ⅳ自然更新阶段中,闽楠的重要值分别为7.13%、12.54%、47.43%和63.34%,年凋落物量分别为3.401±0.060、3.882±0.745、4.338±0.779和4.165±0.122 t/hm2,Ⅱ、Ⅲ、Ⅳ更新阶段分别比第Ⅰ阶段增加了14.14%、27.50%和22.46%,凋落物N含量随自然更新过程呈减少趋势,而P含量增加;2)土壤理化性质随更新阶段而变化,第Ⅰ、Ⅱ、Ⅲ、Ⅳ阶段土壤SOC含量分别为14.07、14.24、16.03和16.27 g/kg,全氮含量分别为1.556、1.818、1.841和1.856 g/kg,全磷含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依据黔江区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及数据分析了黔江区四条河的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黔江区河流流域水质在Ⅲ-Ⅴ间浮动,2011年以前,黔江河流域水质稳定在Ⅲ类,水质为良,2011年以来,水质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2013~2015年时间段内,水质下降到Ⅴ类,水质为中度污染,但2016年以来,水质有上升趋势,2017年,黔江河流域水质均稳定在Ⅳ类,水质变为轻度污染,能达到Ⅳ类水域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枣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以阿克苏骏枣为试验材料,对6月10日(Ⅰ)、6月20日(Ⅱ)、6月30日(Ⅲ)、7月10日(Ⅳ)、7月20日(Ⅴ)5个坐果时间骏枣的商品果率和果实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坐果骏枣的商品果率、外观品质、制干品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果实品级和商品果率随坐果时间延后逐渐降低,等外果率逐渐上升,各坐果时间按照商品果率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Ⅰ、Ⅱ、Ⅲ、Ⅳ、Ⅴ。随坐果时间延后,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和果肉质量逐渐减小,果实干物质量、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制干率逐渐降低。坐果时间Ⅰ和Ⅱ的果实香气浓、色泽好,且果实饱满,品质优于Ⅲ、Ⅳ和Ⅴ。坐果时间Ⅰ和Ⅱ的果实制干品质优于Ⅲ、Ⅳ、Ⅴ。坐果时间Ⅱ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他时期的含量,之后逐渐降低。因此,在生产上采用人工调控措施增加坐果时间Ⅰ期和Ⅱ期果的产量,可提高骏枣果实的品质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