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栽培,园地要选择自然立地条件好,无环境污染.在半山腰营建茶园,山顶上要有森林树木,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开垦茶园时周边要种植隔离林带树木,可隔离各种灰尘危害茶树.树木在光合作用下能吸收大气中的CO2,吐出新鲜空气(O2),确保铁观音茶叶生长无受公害,成为无公害茶叶.茶园要套种珍贵树种阔叶树150株/hm2,能调节茶园里的气候温度,保持茶园湿润;茶园里的树木可让鸟类栖息,以虫治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茶叶生长,提高茶叶质量,保持品牌茶叶,成为放心型铁观音茶叶,使人们饮茶健身美容.  相似文献   

2.
山桐子是油材兼用的特色木本油料树种,是一种含有较高的亚油酸的高端保健用油。茶园套种山桐子,可获得具有相得益彰的良好的经济效益。茶叶萌芽期早于山桐子萌芽期,茶园套种山桐子对春茶光照无影响;茶园套种山桐子可降低茶园温度,减弱光照强度,提高茶园的湿度,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增加茶叶叶片水含量,可有效减缓夏秋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延长茶叶采摘期,提高茶叶的品质;茶园套种山桐子,在水分和营养上优势互补,不会造成营养上的竞争关系,保证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茶园套种山桐子,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实现茶叶和木本油料的双收益;茶园套种山桐子,可提升茶园生态效益,增加茶园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铁观音茶叶套种降香黄檀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降香黄檀苗木蘸黄泥浆栽培,苗木成活率98%,不蘸黄泥浆降香黄檀苗木成活率92%,苗木成活率对比提高6.52%。没蘸黄泥浆栽培5年生的树木生长树高大3.8m、胸径粗4.8cm、枝下高1.4m、幅冠大3.9m,蘸黄泥浆栽培5年生的树木生长树高4.2m、胸径粗5.6cm、枝下高1.6m、树冠大4.2m。蘸黄泥浆栽培5年生的树木生长树高、胸径、枝下高、幅冠,分别比没蘸黄泥浆栽培5年生的树木生长树高大10.53%、胸径粗16.67%、枝下高14.29%、幅冠大7.69%。可见铁观音套种降香黄檀,建立生态茶园,茶园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无性繁殖压条苗木和扦插苗木与蜜柚苗木进行混交栽培,形成茶叶蜜柚混交多样性茶园.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叶与蜜柚混交,铁观音茶树生长良好,病虫害少.扦插荼苗栽培的茶树生长比压条茶苗栽培的茶树生长较好,茶叶产量高,制茶茶叶质量好.  相似文献   

5.
茶园套种板栗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园套种板栗的生态效应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的研究表明:茶园套种板栗能调节小气候,使夏季光强减弱22.9%~58.6%,气温降低1~3℃,相对湿度提高1.1%~7.6%,为茶树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套种茶园的茶叶中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较高,酚/氨比值低,改善了茶叶品质。套种茶园的产量与套种板栗的密度有关,以150株/hm~2的套种密度较为适宜,能有效提高茶叶产量和单位面积产值,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茶园套种珍贵用材树种是西双版纳州的一个创新生态茶园种植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套种珍贵用材树种,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为茶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使茶树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不仅可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而且套种的珍贵用材树种经多年经营,也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茶叶与气象     
茶叶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饮品,它对气象条件特别敏感,若想达到最佳的饮用效果,必须考虑四季气候。云雾山中出名茶茶树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普遍的经济树种,最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有遮荫的山区,弱光、遮荫的环境,既能促进茶叶内芳香物质的形成,又能抑制产生茶叶涩味的茶多酚类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茶叶的品质。山区多云雾。这些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能够变太阳的直接辐射为散射辐射,使光量减少,强度削弱,适应了茶树喜弱光、耐荫的特性。高山云雾里,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90%左右,茶树叶面蒸腾少,叶内粗纤维也少,加之降水充沛、土壤墒情好,既有利于茶树梢上的芽叶形成,又能使芽叶柔嫩,色味俱佳。山区的地形和植被,形成了良好的遮荫环境,使茶园里的太阳直接辐射时间减少,从而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位的提高。由此可见,自古流传的“云雾山中出名茶”的说法是有科学和事实依据的。您会贮存茶叶吗?茶叶的外形、颜色和内在质量受环境因素制约较大,影响茶叶色、香、味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湿度、温度、光线三个气象因素。茶叶对湿度的要求非常高,室内空气湿度一般都大于70%,而茶叶里的含水量却不能超过5%;0℃-5℃的环境下,茶叶能较长时间保持原来的色泽和香味。茶叶最适合...  相似文献   

8.
不同郁闭度对茶树净光合速率及茶园生态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金寨县栗茶间作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郁闭度条件下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及茶园生态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6月,露地茶园(对照)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在13∶00时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而有遮荫的茶园均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在遮荫情况下,气温、土壤温度均低于露地茶园,且郁闭度越大温度越低;而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均高于对照纯茶园,且郁闭度越大湿度越大。在郁闭度0.3的林下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铁观音茶园为例,在对铁观音茶树生长环境、发育周期以及影响铁观音茶树价值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收益现值法在铁观音茶园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柿茶套种模式茶园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柿茶套种模式茶园效益研究刘桂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合肥,230036)茶树(CamelliaSinensis)在长期的系统发育和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喜湿耐萌的生态习性。在光照强、温度过高、大气湿度低的地段,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往往不够理想。因此,生...  相似文献   

11.
对套种茶树和不套种茶树的油茶林地土壤含水量、p H值、电导率、土壤元素含量、土壤酶活性等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套种茶树和不套种茶树对油茶林地土壤的含水量和p H值影响不大,但套种茶树能明显提高油茶林地土壤的电导率、酶活性及Al、K、Ca、Fe元素和全碳含量,降低油茶林地土壤N含量;套种茶树能促进油茶生长,提高油茶单株产量,油茶林套种茶树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松阳县山地茶园套种香榧立体种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阳县茶叶、香榧产业发展现状和茶园套种香榧情况的分析,认为它具有香榧成活率高、生长旺盛,对茶叶产量影响小,春季采茶、秋季摘榧,能实现一亩茶园两份收益的优势,并提出了不断深化技术创新,推进两大产业融合持续健康发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茶园套种香榧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山东泰安部分茶园做了间作板栗和银杏试验,结果表明,茶林间作郁闭度在0.3~0.4之间时,茶树叶片较对照上表皮增厚27%、栅栏组织增厚15.3%、全叶增厚3.1%,有利于抗旱、抗寒;茶林间作郁闭度在0.4~0.6之间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的比值大、叶质柔嫩、持嫩性好,夏季茶叶产量可较对照提高89.8%;茶园间作银杏对茶树生长和鲜叶产量较有利。  相似文献   

14.
间作茶园中茶树生态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小牛  李宏开 《林业科学》1991,27(6):658-664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是亚热带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喜光、耐荫、喜湿、畏寒的特性,其生长发育与茶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对茶芽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致使夏秋茶低产劣质。为此,近20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广泛地开展了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的研究,认为适度遮荫(即种植遮荫树)能明显地提高茶叶产量和绿茶品质。但是,对间作茶园的生态条件与茶树主要生理活动(诸如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的关系报道甚少。为此,我们研究了茶园间作对茶树主要生理活动的影响,并与单作茶园比较,以揭示生态生理特性,从而为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栽培试验证明,铁观音茶树与柿树混交是一种成功的经营模式。建园时采用扦插苗培育茶树,茶树生长状况和加工后的茶叶质量,均优于母株压条法培育的茶树。  相似文献   

16.
茶园套种降香黄檀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降香黄檀和茶树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华安光照人林场的生态环境条件,采取林+茶栽培模式,开展了茶园不同密度套种降香黄檀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降香黄檀造林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6%以上;2.5年生时,平均树高4.38m,平均地径5.16 cm,但不同坡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降香黄檀抗冻能力强,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速生性。套种密度为450~600株.hm-2比较适宜,不仅改善了茶园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而且使茶园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茅山地区桐茶间种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间种泡桐,建立多层次的人工群落结构,使茶园内的生态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茶园在37%左右的遮荫条件下,可使茶树新梢的生理条件得到较好的调节,新梢的生长和芽叶内的有益成分都得到增长,茶叶品质得到改进,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增产一部分泡桐木材,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茶园的种植密度,降低茶树定型高度,加强密植茶园的土、肥、水管理,经对不同种植密度茶园的茶叶产量构成因子的对比分析,矮蓬密植茶园是北方茶树引种区较理想的种植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茶树本身的抗逆能力,使3年生密植茶园667m2产干茶25kg,4年生密植茶园667m2产干茶75kg以上。  相似文献   

19.
茶园间种泡桐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善庆  竺肇华 《林业科学》1990,26(6):561-566
前言茶树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地区。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茶树生长不良,茶叶品质下降。近二十多年来,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先后致力于改变茶园生态环境而提高茶叶品质的研究。我国早在唐代、宋代就有了茶粮间作、茶桐间作的记载。1959年云南普文农场在热带茶园成功地建立了橡胶与茶树间作的胶茶人工群落。1970—1985年唐荣南、王融初分别成功地建立了湿地松与茶树、葡萄与茶树的人工群落。本试验试图选用强阳性、深根落叶阔叶树——泡桐与茶树间作,建立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系统,改善茶叶品质,促使茶叶稳产高产,同时提供部分优质木材,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栗茶间作模式下茶树根系的基础特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安徽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大山试验示范区的栗茶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茶树根系的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栗茶间作促进了茶树根系的生长。间作茶园茶树根系的干重、吸收根比例、比根长和根系生理活性明显大于单作茶树根系;间作茶园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比单作茶树根系更深、更均匀;间作茶园内茶树和栗树根系在土壤空间中各自具有相对不同的生态位。栗茶间作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茶园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