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贵州山区在棘胸蛙育苗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共性问题,总结并梳理了在贵州山区棘胸蛙育苗过程中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了环境条件及养殖设施、饲料、亲蛙的选择与培育、产卵与孵化、蝌蚪培育、幼蛙饲养、环境管理与调控、环境敌害控制与病害防治等相关技术环节和要点,以期为贵州山区棘胸蛙规模化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棘胸蛙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与越南北部山区的大型蛙类,其对水质、地质、气候等环境因子的要求较高,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物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蛙类。由于栖息地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为过度捕杀,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人工养殖棘胸蛙是缓解其野外生存压力、满足市场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棘胸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的成蛙驯养、种蛙繁殖、孵化与蝌蚪饲养、生态因子、疾病防控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概述,旨在为棘胸蛙人工养殖技术、养殖标准与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棘胸蛙不同阶段蝌蚪机体性能与外形上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养殖过程中必须按照不同阶段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养殖,确保蝌蚪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够安全快速地生长发育。对此展开探究,概述了蝌蚪生物学特性,叙述了养殖池的建设条件,并围绕棘胸蛙特性对养殖技术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养殖技术要点与关键,以期为棘胸蛙蝌蚪期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棘胸蛙的生态习性,明确其栖息环境、生活习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了人工养殖的方法。提出了棘胸蛙人工养殖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科学建设养殖环境、展开繁殖管理工作,合理展开饲养活动,为棘胸蛙养殖质量与养殖成功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棘胸蛙野生种群分布与景观生态稳定性的关系,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样带、样方法对炎陵县境内不同生境中的棘胸蛙野生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合湖南省"十三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应用稳定性评价模型对炎陵县景观生态格局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与棘胸蛙野生种群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棘胸蛙野生种群数量较少,为82811只±26279只,主要分布于炎陵县东部景观生态稳定性较好的天然阔叶林生境中;景观生态稳定性较差且生境破碎化严重的区域分布较少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6.
日前江津市天然棘腹蛙养殖场经过4年与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展开了广泛的合作,积极探索开发四面山野生棘腹蛙资源。现已基本掌握了四面山野生棘腹蛙的人工驯养繁殖和高密度养殖等技术,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并适应当地林区生态条件的繁育技术体系。在商品化养殖、产品加工和贮运以及产业链的延伸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截至2004年底。  相似文献   

7.
从患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中分离到三株细菌,将分离株制备的菌液分别采用口服、肌肉注射、皮肤损伤浸泡、皮肤不损伤浸泡4种方式回归感染棘胸蛙,结果显示,除口服方式外,其他各种感染途径均能使棘胸蛙发病并导致死亡,且对蛙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 DNA序列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同时,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新霉素、林可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吡哌酸、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红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线(样带)调查的方法,对浙江省龙泉市辖区内的野生棘胸蛙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普查。经调查发现,龙泉市资源总量约7~9万只,种群平均密度为29.8只/平方公里;在典型栖息地内,种群密度超过1000只/平方公里,是目前已知的棘胸蛙最高种群密度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棘胸蛙资源存在着局部环境遭破坏、栖息地缩小、水体和噪音污染、非法捕捉等受胁因素。提出了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资源监管、完善监测体系、制定专项规划、治理水源污染、改善栖息环境、加大原种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棘胸蛙的人工驯养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胸蛙是可以进行人工驯养繁殖的,但成本较高;人工催情产卵效果明显,孵化率高,孵出的蝌蚪生长较快并且整齐,这有利于人工喂养;诱导刚变态幼蛙尽快开食,是幼蛙饲养成功的关键;水源的管道流水要直接冲向产卵、繁殖池,这对自然产卵是至关重要的,因静水不利蛙的自然产卵。  相似文献   

10.
田永霞  王春  孙革 《中国林业》2009,(11):43-43
林蛙是辽东山区的乡土物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上乘的美昧佳肴。上个世纪60年代始,林蛙养殖在辽东山区广泛兴起,目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广大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林蛙养殖前景广阔,商品蛙在国内外市场非常畅销,林蛙精深加工产品更是备受欢迎,价格稳中有升趋势明显。40年来,辽东山区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林蛙经验,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养殖模式。为了推广辐射林蛙的养殖技术,为更多的山区农民提供林蛙养殖经验,笔者总结了几种林蛙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7年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确定林蛙养殖区应具备①森林植被较好,林木以阔叶为主,郁闭度0.6以上;②水源充足,四季长流,无污染;③昆虫资源丰富;④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森林环境条件。掌握了森林经营技术和林蛙池建设、种蛙管理、蛙卵与孵化管理、蝌蚪与变态幼蛙管理等系列生产技术措施。试验期间,林蛙资源增长为投放数的83倍,年均公顷林地实现利税1691元。为辽东山区发挥林地三维空间潜力,实行立体经营,最大限度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探索出一个优良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发展现状,结合铁力全人工养蛙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全人工养殖林蛙过程中的幼蛙育成管理、廉价饵料繁育、林蛙越冬技术、生殖休眠期管理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旨在通过“分析”和“阐述”,能为我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国林蛙封沟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林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动物。近些年来,在我们辽宁东部山区广大群众利用现有条件,采用封沟办法,人工养殖林蛙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得红红火火,现已形成规模,并开始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性产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三个效益”。1形态及分布中国林蛙,头长宽相等,吻端略突出下颌,后肢长,钱发达,善跳跃。四肢有清晰的横纹。体包随季节而变化,一般为褐色、土、灰色散市黄色及红色斑点,鼓膜处有一深蓝色角斑,腹面乳白玉乳黄色散有红色斑点,背部把在鼓膜上方。雌蛙个体较大,雄蛙个体较小,在咽侧下有一对…  相似文献   

14.
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力林蛙养殖户在人工养殖林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林蛙研究所的直接参与试验研究下,人工养蛙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为使人工养殖林蛙技术逐步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由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起草的《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经伊春市技术监督局批准,已在铁力区域范围内试行。《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对种蛙选择、蛙场建设、饲养管理、林蛙越冬、病害预防等诸方面均做了具体阐述和要求,对林蛙养殖业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园生态经济发展途径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存在的主要生态经济问题出发,论述了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园生态经济发展的内涵与目标,提出了发展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园生态经济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以来,科研人员在东亚南部地区陆续发现了10个新睑虎属物种。继海南林业局动物研究人员2018年在海南喀斯特地貌区发现周氏睑虎后,今年3月,当研究人员又一次深入海南省中西部山地林区寻觅其他两栖爬行动物(如乐东蟾赊、海南华珊瑚蛇、棘胸蛙等)时,发现了新种睑虎——中华睑虎(Goniurosaurus Sinensis)。自此,脸虎属多了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17.
1997年7月~8月,对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物资源综合考察.结果表明该区有两栖动物2目8科12属31种.除3种古北界种类外,其余28种均为东洋种,占总种类的90.32%;东洋种中有13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区,有11种为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和虎纹蛙2种;尾斑瘰螈和中国瘰螈在湖南省主要分布于都庞岭山系;数量优势种有棘侧蛙、华南湍蛙、崇安湍蛙、花臭蛙、泽陆蛙、黑斑侧褶蛙、饰纹姬蛙等;香农-维纳多样性系数为1.3123,均匀度系数为0.9068.最后,对区系特征、资源状况和生态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章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19.
资建勋  蔡智 《中国林业》2011,(16):42-42
近日,两名湖南省林业厅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专家专程来到湖南省桃源县九溪乡村民向治中的蛙田里,为其指导生态养蛙技术。据悉,向治中的养蛙项目.是桃源县重点推荐的桃源首家生态养蛙项目,目前养殖规模达12亩,采取人工养殖蚯蚓和诱蛾灯为青蛙提供食源。通过专家现场鉴定,其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已基本成熟,省林业厅将为其颁发桃源首家青蛙《重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相似文献   

20.
2017年6月16~22日,在贵州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资源监测过程中,发现一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新纪录:台北纤蛙(Hylarana taipehensis)。标本现保存于茅台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