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林业》2021,(1):54-59
文章以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根据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选取21个景点进行景观视觉评价:以地理空间数据作为分析基础,基于ArcGIS软件,选取相对距离敏感度、相对坡度敏感度、视频敏感度、醒目度敏感度4个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再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对4个因子进行加权分析,筛选出景观视觉敏感度最高和最低的景点。该研究旨在为定量化描述与评价景观视觉资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也为景区综合发展规划及景点的开发保护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城郊森林公园是新近发展的一种森林公园形式。近年来在公园规划方面得到较为迅速发展,但目前还缺乏一个城郊森林公园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城郊森林公园的特殊性,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在考察国内26个森林公园的基础上,结合20位业内专家的支持,构建了一个包含生态建设、生态服务、设施建设和综合管理4个准则层,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环境调节、游憩价值、游憩设施、自然教育设施、机构建设和支撑能力8个因素层24个评价指标的城郊森林公园评价体系。选取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案例地,进行了评价体系的实证应用,得出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综合评分为7.33分。以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参照,提出城郊森林公园4个等级划分标准,基于这个标准,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可以评定为三星级城郊森林公园。通过对该评价体系的分析,笔者对城郊森林公园的发展提出了重视城郊森林公园的生态服务和生态建设、着力发挥城郊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功能、提升城郊森林公园的设施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发展以及提高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的质量,本文从景观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3个方面对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资源进行评价。并以此3大类指标构建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森林公园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IPA方法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质量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7,(3):114-119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城郊型国家级森林公园,是福州市民户外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旅游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森林公园资源的利用效益与效率,关系着其可持续发展。从环境、设施和功能3个方面选择19个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质量指标,利用IPA方法和李克特五级量表,对19个指标的重要性和游客满意度进行评价,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质量较高,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对19个质量指标的四象限划分结果,提出了旅游产品质量提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7,(3):69-74
以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语义解析法(SD法)和模糊评价法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6个方面的功能进行感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总体上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自然保护功能、科研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评价比较好,而对文化保护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评价较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进行了美学分析,并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公园及其6个景区的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综合评分为46.71分。达到一级标准.对森林公园风景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科学定位,突出特色、重点开发,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有林地和生态公益林比例高、林地利用率高、人工林树种和龄组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分析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现状和资源特点。根据森林公园"立足生态旅游,强化生态保护"的经营利用方向,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经营利用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对森林公园的森林经营管理从单纯保护向保护发展转变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为对象,运用文献检索、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层次分析、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为研究方法,探讨森林文化的评价标准和发展水平,实现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森林公园森林文化评价标准,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实证调研和权重系数,计算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的发展水平指数为75.4084分,达到Ⅱ级的良好标准。  相似文献   

9.
基于森林康养的重庆市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养型森林公园是一种强调森林保健、养生、休憩功能的森林旅游形式。在我国,康养型森林公园尚处于起步期,缺乏理论与方法指导。以重庆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地调查,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LY/T 2789—2017)对其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关于森林康养的软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主要针对评价得分较低的森林养生活动区、餐饮设施、保健设施、森林养生步道等指标的发展策略,为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康养型森林公园的规划提供理论和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10.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景观的游客调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发掘森林声景设计手法来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声景设计。【方法】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测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单个声源和整体声景观进行评价。单个声源评价方法为评价者对调查问卷提供的26种声音以即时的身临其境之感进行主观喜好度评价,评价等级分为5级,以统计平均值方式进行喜好程度的判定;四季声景观总体评价以响度、协调度、舒适度和满意度为评价指标,首先对各个指标在四季中的结果进行统计,以计算平均值法比较四季中各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了解游客在四季中对整体声景的主观评价。【结果】游客在不同季节对不同声源的喜好度有差别,各声景类型受喜爱程度表现为自然声历史文化声人工声机械声;整体声景的评价表明,游客对梅岭森林公园声景观现状满意度较高;四季中,响度、协调度、舒适度都会影响整体满意度的评价,其中协调度、舒适度越高,总体满意度越高;春夏季响度越高,满意度评价越低,而秋冬季满意度与响度相关性不大。【结论】在后期森林景观规划和声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应综合考虑声音响度对人的影响,增加鸟鸣声、流水声等人们喜爱的声源,隔离或规避鸣笛声、施工声等人们反感的声源,从而提高整体声景观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森林旅游产品评价理论,作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减少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盲目性、提高成功开发的概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利用经济学、旅游学理论分析了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构建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明确终极指标的得分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适宜性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B层次包括产品竞争力、市场需求水平、开发效益、产品开发能力和外部关联性5个指标.C,D层次由26个因子构成.最后应用该模型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登山旅游产品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得出该产品适宜开发的程度非常高,这一评价结果与该产品的运行结果是一致的,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森林旅游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就森林资源条件较好的森林公园如何实现保护与利用兼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湖北沧浪山和内蒙古二龙什台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对森林资源特点的分析,并结合森林公园的具体实际,在功能分区、景点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森林景观资源按照生态保护价值分类细化、根据交通可达性状况合理取舍景点、拓展现有旅游活动空间游客容量以及限制生态敏感区游客数量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卢燕华 《广西林业》2012,(10):47-47
自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以来的30年间,中国森林公园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护国家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森林生态文化、提供森林旅游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9月19日,在中国森林公园发展30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家林业局对广西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30个森林公园授予"全国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称号。这批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富有特色,保护和利用规范有效,具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推进.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在森林保护和建设方面的意识较为突出。森林公园作为生态建设的主要载体,在推动自然保护、开展环境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实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环境解说。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森林公园的相关指标(距市中心距离、交通、开放时间、门票及森林体验活动的具体形式)结合大众点评网游客对森林公园的评价.确定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松山森林旅游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和百望山森林公园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分析北京市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解说内容与解说媒介两方面提出环境解说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北京市其他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的构建形成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南章凤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结合陇川县保护空缺分析结果,通过对森林公园、保护空缺区域进行深入的调查、论证和评估,综合确定森林公园范围调整方案。根据调整方案,原森林公园调出面积6 941.4 hm2,保留面积58.6 hm2,调入面积6 958.4 hm2,范围调整后森林公园总面积7 017 hm2。调出区域主要是耕地、住宅用地、人工商品林等,调入区域主要为天然常绿阔叶林。范围调整提高了森林公园的保护价值,提升了森林公园的景观质量,缓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充分发挥森林公园保护、自然教育、生态旅游三大功能作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森林公园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6.
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因子进行选取和等级划分,从地形因子、气象因子和地表因子方面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敏感性调查分析,构建森林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用自然间断法将所得数据划分为生态极度、重度、中度、轻度和不敏感区域 5个等级,对森林公园整体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表现出较高的生态敏感性,大部分处于生态重度至轻度敏感区域。对2015—2020年福建省生态敏感性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森林公园生态极度、重度、轻度和不敏感4个方面的森林面积整体保持增长趋势,不敏感和轻度生态敏感的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0%,中度生态敏感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建议在今后森林公园资源开发利用中注重对生态敏感性的调查分析,对生态中度敏感区域进行基础设置优化和特色开发,减少对生态极度和重度敏感区域的开发,实现对森林公园生态的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森林公园科普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从资源禀赋、开发条件和旅游消费价值三个方面,选择美感度、丰富度、完整性等16个评价指标,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结果表明: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为资源禀赋Y1(0.626 7)旅游消费价值Y3(0.279 7)开发条件Y2(0.093 6);指标层总排序权重前五位分别为科普价值X6(0.229 4)稀缺性X5(0.122 6)趣味性X16(0.119 4)独特性X2(0.106 6)体验性X15(0.064 2);选取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实证地对该评价体系进行校验,结果显示该评价体系能够反映森林公园科普旅游资源品质的高低,具有可行性。结合分析结果,提出森林公园科普旅游体验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鹿角湾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进行了探讨。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森林公园的自然地理条件、风景资源和现状建设情况,指出了当前其存在的问题,并采用SWOT分析法对森林公园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明确森林公园作为科学基地、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自然教育平台、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定位以及在生态功能、产业发展、旅游特色三方面的定位,将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和管理服务区4个功能分区,并有针对性地对景区景点进行了规划。总结了新疆鹿角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的3个特点:(1)以保护为前提,平衡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两方因素;(2)通过规划联系割裂的东西片区;(3)联动周边景区形成互补发展的格局。同时,为日后编制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提出了2点建议:(1)强化红线底线思维,注重与自然公园相关政策、规范的协调与衔接;(2)做好现状用地情况调查,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项目,控制项目建设规模,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9.
旅游标识系统是旅游景区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岭雪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运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森林公园内旅游标识系统、游客对标识满意度和需求进行调查,阐述了西岭雪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标识系统构成及功能现状。调查发现森林公园的旅游标识系统存在维护管理薄弱,解说材质与环境融合度差等问题,并对标识牌设计、内容、标识评价反馈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西岭雪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管理与运营。  相似文献   

20.
从空气保健和森林美学两方面初步研究了东平森林公园的游憩质量,选择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评价系数(CI)来评价空气保健功能;选择物种丰富度、生活型结构、观赏特性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多样性这四个指标来定量评价森林美学功能。对12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东平森林公园整体游憩质量尚未达到最佳水平。为满足崇明未来旅游需求,东平森林公园在面积、树种配置以及景观格局方面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