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犁耕作业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耕地方式,良好的犁体曲面不仅能使土壤达到理想的农艺作业要求,而且可以降低犁耕作业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通过对犁体曲面的几何特征、性能参数、耕作过程和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总结基于犁耕作业过程中的土垡运动及受力的各类研究方法,分别从经验设计、几何形成线法、土迹线模拟法、基于犁耕工艺过程的犁体...  相似文献   

2.
悬挂犁耕幅调整不当,会造成漏耕与重耕现象,影响耕作质量。 防止漏耕、重耕的方法是:出现漏耕时,可采取左转曲拐式悬挂轴或缩小耕幅调节器的伸出长度的方法,使犁架在水平面内相对于拖拉机顺时针摆转一个角度,这样,犁入土工作时,加强了犁侧板对沟  相似文献   

3.
在耕整地机械中,铧式犁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它的翻土和覆盖性能为其他耕地机具所不及。铧式犁是以犁铧和犁壁为主要工作部件进行耕翻和碎土作业。铧式犁作业时的技术要求:(1)在犁入土时,能使犁平稳而迅速地达到预定的耕深,入土行程短。(2)在犁耕过程中,当土质不均匀或地表起伏时,犁具有良好的耕深耕宽稳定性。如有偏差,  相似文献   

4.
横排犁是一种实现土垡无侧移、原沟翻转的新型耕作机具。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横排犁具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本文着重探讨横排犁犁面型式及其设计方法,并提出犁面主参数的选择范围。 样机试验初步表明,按预定的犁耕工艺过程控制土垡运动的螺旋作曲面,在给定的参数选择范围内可实现土垡的原沟翻转。因此,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及犁面参数,可供进一步研究横排犁犁面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犁是一种耕地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翻土和碎土。以犁铧为其主要工作部件的犁,称为铧式犁。长期以来耕地所用的主要工具就是铧式犁。铧式犁在世界上历史最早,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泛;每年耕用的能量也比任何其他作业机械多。下面将铧式梨的使用与调整介绍如下。一、机组配套校核与正位检查一台犁与一台拖拉机连接,构成一个犁耕机组,该犁与该拖拉机是否彼此匹配,首先应核算拖拉机牵引力与犁的总耕幅及耕深要求是否合适,然后进行正位检查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犁体曲面结构参数、减小铧式犁耕作阻力,采用水平直元线法设计犁体曲面,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实体模型,利用EDEM软件建立犁体—土壤离散元模型,并以犁体阻力最小为目标,对犁体铧刃角、犁铲安装角和导曲线扣垡角三因素进行正交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犁体—土壤离散元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犁体在耕作过程中的阻力的变化情况,犁体阻力随着犁体与土壤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当犁体全部进入耕作状态时,犁体所受阻力达到2 621~2 795N,且趋于稳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铧刃角对犁体阻力影响极显著,犁铲安装角和导曲线扣垡角对犁体阻力影响显著。犁体结构最佳设计参数组合为:铧刃角45°,犁铲安装角25°,导曲线扣垡角5°,犁体阻力为2532 N,比优化前减少6. 36%。研究结果为犁体曲面优化设计提供一种离散元分析方法,也为犁体曲面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机具耕作试验多采用室内土槽和拖拉机挂接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不足、室内土槽对土壤进行了迁移重塑难以还原真实的田间土壤环境以及拖拉机挂接试验时参数较难精准控制、试验所需面积过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控制方便、测试精准的田间耕作试验平台,包括导轨牵引系统、整机升降系统、移动台车系统、PLC运动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以铧式犁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田间试验数据与EDEM仿真分析数据中铧式犁的耕阻效果,得出铧式犁最优工作方案,验证田间耕作试验台工作的稳定性与精确性。结果表明:在铧式犁自身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固定耕深25cm时,在3种耕速(0.2、0.3、0.4m/s)和3种推土角(38°、42°、45°)的9组双因素全面试验中,耕作速度为0.2m/s、推土角为45°时铧式犁耕阻最小最稳定,为最优工作方案。田间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接近,存有误差符合田间真实试验环境。研究验证了搭载铧式犁耕作机具的田间耕作试验平台作业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可为进一步优化田间耕作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犁的安装和调整不当,是造成耕地质量不能满足农技要求的主要原因。要想耕好地,必须了解犁的结构,掌握犁的正确安装、调整和使用方法。l牵引犁由犁架、犁体、牵引装置、犁轮、油缸、起落机构及耕深和水平调节机构等组成。牵引犁通过牵引装紧单点挂接在拖拉机牵引板上。这种单点挂接方式,其约束性质犹如球铰链,拖拉机对犁只起牵引作用。犁本身由3个犁轮支撑,耕地时,沟轮和尾轮走在沟底,地轮走在未耕地上,通过耕深调节机构调整地轮位置,可改变犁的耕深。当3个犁轮一起相对犁架向卜运动,犁架和犁体即被抬起,犁呈运输状态。犁从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1.第一犁体的配置 一般轮式耕地机组工作时,拖拉机的右轮走在犁沟内。为使第一犁与上一犁行程衔接,保证不漏耕或重耕,一般第一犁体犁铧的未端至后轮内侧的距离为1—2厘米,并将拖拉机的轮距调整至与工作幅宽相配合。 2.耕深调节 采用高度调节的悬挂犁提高限深轮的高度,则耕深加深;而下降限深轮的高度则减少耕深。作业时,要使液压系统处于浮动状态。这样,限深轮可根据地形控制犁体升降,工作部件对地表的仿形性好,容易保持耕深一致。  相似文献   

10.
“彗星式通孔”减阻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犁耕阻力形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摩擦面摩擦条件的设想。通过在铧式犁的犁胸和犁铧上设计“彗星式通孔”,使犁耕过程中犁面与土垡的接触界面形成气液相介质层,改变土壤与金属的摩擦性能,减小摩擦系数,从而达到减摩减阻的目的。田间试验表明:设计有“彗星式通孔”的犁在水耕时可减小犁耕比阻8%~12%,旱耕时犁耕比阻也可减小2.5%~3.5%左右。  相似文献   

11.
犁体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变态土壤的特有力学性质决定着流变态土壤环境下的犁具、旋耕刀具等农业机械应与北方旱作条件下的有所不同。为在流变态土壤条件下,优化犁体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以达到改善其性能和提供一个降低能耗的途径,应用3种犁体,以耕作能耗最小为目标,对犁体的工作参数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同时应用ANSYS软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耕深对能耗的性能指标影响显著。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确定最佳优化方案为:耕速0.8 m/s,耕深20 cm,同时验证了模拟的可行性。进而应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犁体结构参数推土角、起土角、覆土角和犁体高度进行优化。通过数值分析结果确定犁体推土角为90°、起土角为35°及犁体高度为200 mm时,其耕作比阻优化结果为0.69 N/cm2。  相似文献   

12.
油菜直播机铧式开畦沟前犁曲面分析与阻力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铧式开畦沟前犁装置的基本结构组成,比较分析了铧式开畦沟前犁装置翻土型犁体曲面和改进型碎土型犁体曲面特征,提出以犁体牵引阻力、犁耕比阻及功耗为主要评价指标,借助高速数字化土槽试验平台,开展了前进速度、沟深、沟宽、土壤坚实度等影响要素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沟深对牵引阻力、犁耕比阻影响最显著,前进速度、沟深对功耗影响最显著;改进型犁体装置牵引阻力、犁耕比阻、功耗都分别为原设计犁体的35%~50%。  相似文献   

13.
用铧式犁耕地时,为保证耕作质量和降低功率损耗,需要根据耕作地块的土壤情况和犁具的利钝情况,改变犁的入土角。入土角的改变常引起犁其他部位技术状态的变化,因此机手应选择适当的方法改变入土角,从而满足预定的耕深、耕深一致性、犁床及地表平整和较短的入土行程等要求?..  相似文献   

14.
犁的耕宽由犁体数和单犁体耕宽所决定.在制造安装时均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和配套拖拉机挂接,但是在实际耕作时,得到的总耕宽往往并不符合设计值有时相差甚远.耕作过程中,犁的耕宽每一瞬时都在其平均值上下变动,变化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此谓耕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用空间力法、有限单元法并借助电子计算机编制通用程序计算了南方系列水田犁犁架强度。从83个方案中,择优确定了全系列12种梯形犁架及斜撑杆的支撑位置。计算结果与脆漆、电测试验吻合。悬挂犁在工作中所受的主要外力有:犁体工作阻力、反力、悬挂杆的反力、犁的自重等。犁侧板横向反力F_(my)对碎土型、通用型犁体设各铧都一样;对翻垡型、窜垡型犁设最后一铧占总数一半,其余各铧均匀分配。犁侧板的纵向阻力F_(mx)=f·F_(my)(f——钢与土壤的摩擦系数)。轮式拖拉机悬挂的犁架,单犁体的纵向阻力  相似文献   

16.
仿生非光滑技术在小型水田犁犁壁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田犁壁田间作业时由于土壤对犁壁的粘附,导致犁耕阻力增加,降低生产效率.研究人员根据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的非光滑体表具有优良的减粘降阻和脱附效应,并据此研究开发了仿生非光滑犁壁.通过田间测试,仿生非光滑犁壁与普通光滑犁壁相比,减阻率为7.88%~13.46%,翻垡好,碎土率高,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的生长主要依赖于田块,因此进行农业生产时,田块的耕作质量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进行田块耕作时主要是通过手动控制的悬挂犁来实现,因手动控制时易导致耕深的不均匀,耕作质量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为此,基于农机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开发了一种悬挂犁的耕深自动控制系统。耕深控制系统可以按照具体功能分为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3个部分。工作时,通过电位器实时获取耕深数据,将耕深信号并发送给PIC16F883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控制装置,进行数据分析,并将耕深的修正值指令发送给步进电机和驱动电路执行装置,调节悬挂犁的升降和耕作深度。对该系统自动控制的悬挂犁耕田作业时间、实测耕深、耕深范围数据与手动控制条件下所测数据相比较表明:该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悬挂犁在各种田块条件耕作下的耕作深度的精准调节,提高了田块耕作质量,延长农机使用寿命,通用性较好,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疆南疆地区铧式通用单犁体,根据犁体各参数使用Pro/E建立曲面模型,并将所建立的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通过将耕深为30 cm,土壤湿度为20.17%,耕速分别为2 km、3 km、4 km、5 km、6 km时犁体六分力试验中的力加载到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中对犁体曲面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犁体曲面最大应力在速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有着先增大后减小再趋近于稳定值的规律,在速度为4 km/h时,犁体曲面的应力值达到最大134.41 Mpa,犁体曲面的主要应力集中在犁柄与犁板的连接位置,犁体曲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可为设计新犁体、改善犁体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犁耕作业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过程,铧式犁也是世界农业生产中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耕地机械。与普通铧式犁相比悬挂式翻转犁在犁架上安装两组左右翻垡的犁体,可以交替工作,减少拖拉机空行程,提高耕地效率。为此,介绍了悬挂式翻转犁的类型及特点,简述了国内外对悬挂式翻转犁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悬挂式翻转犁在设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我国自行研制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悬挂式翻转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铧式犁犁体曲面设计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铧式犁犁体曲面设计国内外现状以及犁体曲面的成形方法,结合现代设计方法的特点,研究分析了CAD技术应用于犁体曲面的优越性,提出CAD技术用于犁体曲面设计的必然性。CAD技术可以较好地表现犁体曲面的三维结构图,能使曲面的设计更好地表现犁体曲面的视觉效果,使设计更趋优化,同时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产品的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