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投资经营者,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经工商注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济南市高度重视家庭农场发展,把它作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农业发展活力的重要内容,在综合研究国家政策,落实农业部要求,到先行先进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当前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风险高,而金融机构面对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却找不到、找不准服务对象的问题,农业部开发建设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据了解,该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包括手机APP端、政府管理端、银行业务端、保险业务端和社会化服务业务端在内的前后台业务系统。通过主体直连、信息直报、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现在全国各地的家庭农场、合作社越来越多,可缺少资金是规模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资金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因为很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土地是流转而来的,固定资产又相对较少,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都要求提供担保人和抵押物,这无疑制约着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推广,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可以用土地从银行贷到资金,从而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什么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指用土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猪业》2013,(3):1-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备受各方关注。在国外,像"家庭农场"这种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方式很常见,但是对于我国来说还很陌生。按照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的解释,家庭农场就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在湖北、吉林、安徽、江苏等33个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地区,已建立家庭农场6670个。按照中央"一号  相似文献   

5.
《山东饲料》2013,(7):18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日前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像美国、欧洲法国这些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家庭农场已成为农业经营基  相似文献   

6.
<正>家庭农场是近些年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经营主体,它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增加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实行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成为近年来农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更是养殖从业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农业的微观组织形式,家庭农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普遍做法。在中国,家庭农场于2008年首次写入中央文件,也就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作的决定当中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把家庭农场明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形式,并要求通过新增农业补贴倾斜、鼓励和支持土地流入、加大奖励和培训力度等措施,扶持家庭农场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农业高补贴美国大半农产品出自仅占2%的大型农场,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1至2种农产品。随着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农场生产经营趋向专业化。家庭农场主要集中于土地的产出或养殖业的直接经营管理。美国政府坚持对农业的高补贴政策,美国政府的帮助主要来源农业部推广局的技术帮助和农场主家计管理局的金融信贷支持。同时对农场的贷款利率及私人贷款担保等方面有优惠。法国:中小农场比重大法国的中小农场占很大比重,专业  相似文献   

9.
<正>四大鲜明特征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实践表明,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上除了具有家庭经营、商品化生产、市场化发展、企业化管理等一般特性以外,还具有有利于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四大鲜明特征:一是家庭农场的生产选择能够为稳固农业基础和确保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家庭农场大多以种养业为主,并且在粮油、生猪等传统农业领域保有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一个不乏浪漫气息的名词,在这个春天"叫醒"了国人的耳朵。首次出现在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为主题词的"一号文件"中,家庭农场肩负着多重探索,有人说,这是一场有关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还有人说,这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总之,小小的家庭农场,被赋予了重任,它担纲着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是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新模式。通过介绍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概念以及面临的机遇,评价了其存在的社会效益,并对"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吉林畜牧兽医》2014,(8):32-32
<正>农业部下发了《关于推动金融支持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通知》,提出金融支农要围绕保生产、促增收,以解决农业生产"贷款难、贷款贵"为着力点,以财政促进金融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建设的金融保障水平。《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金融管理部门与服务机构,聚焦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13.
正自十八大首次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之后,连续5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先后强调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此可见,培育发展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不仅是农牧民分享产品产后加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养殖技术》2013,(4):75-76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  相似文献   

15.
夏艺丹 《中国饲料》2023,1(8):118-121
以畜牧养殖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属于国家重点培育对象,所以得到大量普及。但相较于开办畜牧养殖家庭农场的热度,其退出机制却鲜有人关注。为此,文章从畜牧养殖家庭农场的主体地位和组织形式角度出发,对畜牧养殖家庭农场的退出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其退出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处置办法,以确保畜牧养殖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方牧业》2013,(5):13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日前解释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7.
《北方牧业》2013,(15):4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至今已过半年,各地都在加快推进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很多地方对家庭农场认定混乱,出现了一味追求土地经营规模、资本雇工农业"变身"家庭农场等现象。日前,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召集专家学者研讨家庭农场问题。农业部经管司一位负责人透露,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正在研究当中。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称,关于家庭农场的一系列政策有望年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然而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破解其金融供给不足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实地调查,在比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传统农户区别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对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7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进行影响力排序,计算权重,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金融机构之间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金融供需失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推动蚕桑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宁南县从当地实际出发鼓励支持蚕桑家庭农场的发展,在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科学养殖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从农业部获悉,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