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置4种不同的机插密度进行常规晚粳稻宁84最适机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机插秧的最适密度为30 cm×21 cm,其产量为9.836 t·hm-2。  相似文献   

2.
以福红991、H368及ZH-01 3个红麻品种为试材,研究适宜机械播种与收割的品种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如以产量为考量对象,福红991密度21万株·hm-2较高;如以机械收割为考量对象,则H368密度27万株·hm-2 最佳,更适宜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3.
按当地插秧机行距25 cm的规格,对晚粳稻当家品种宁84和苗头品种秀水14进行25 cm×14 cm、25 cm×17 cm、25 cm×21 cm、25 cm×25 cm 4个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秀水14最适密度是25 cm×25 cm,产量为9.800 t·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下降;宁84最适密度为25 cm×21 cm,产量为10.190 t·hm-2。  相似文献   

4.
为夺取早稻机械化育插秧栽培的高产,总结了早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其中,选好品种是基础,适期播插是关键,增加种植密度是根本,培育壮秧是重点,加强管理是核心。  相似文献   

5.
机插秧促早栽培和早稻插秧密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机插秧促早栽培和早稻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机插秧早播早插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提前成熟,给双晚生产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早稻常规品种机插秧密度必须控制在30cm×(12~14)cm,早稻杂交品种机插秧密度必须控制在30cm×(12~16)cm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给甘薯脱毒微型薯的生产提供依据,该研究于2016年进行了不同甘薯蔓长类型的品种和密度基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60株·m-2的基质栽培下,甘薯短蔓、中蔓品种结薯性较好,脱毒微型薯产量超过2.5 kg·m-2,数量超过300 个·m-2,早熟品种脱毒微型薯的商品性更好。适当降低密度,能显著提高长蔓品种脱毒微型薯的产量和数量,适宜的密度为40~50株·m-2。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鲁中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筛选。选用在当地推广潜力较大,比对照郑单958增产且田间表现优良的品种。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选用7个品种,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选用8个品种。对这些品种的倒伏率、倒折率以及样点的落穗损失进行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不同参试品种机械收获损失率在1.6%~6.3%,士海718、五岳78、士海928、登海605抗倒性较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于3.0%,适合机械化收获。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不同参试品种机械收获损失率在1.6%~5.9%,伟科702、登海3737、圣瑞999抗倒性较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于3.0%,适合机械化收获。随着倒伏率、倒折率的变化,机械收获损失率也明显发生相应的变化趋势,说明倒伏率、倒折率是影响机械收获的重要因素。品种的种植密度会对品种的倒伏率和倒折率造成影响,因而会影响机械化收获的落穗损失。  相似文献   

8.
对纤维用苎麻品种中苎1号实生苗进行3.75万、7.5万、15万、45万、75万、120万株·hm-2 6个移栽密度试验, 以了解不同移栽密度对苎麻次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鲜重最高, 头麻和三麻都是移栽密度为45万·hm-2处理;干皮重最高, 头麻移栽密度为15万·hm-2处理, 二麻移栽密度为7.5万·hm-2处理, 三麻移栽密度为3.75万或120万·hm-2处理。  相似文献   

9.
绿稻Q7是2014年湖北省审定的常规中籼稻优质品种。本文介绍了绿稻Q7的特征特性,总结其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秧、机械插秧、水层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割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稻Q7的机插秧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选用3个生育期不同的品种,在双季晚稻采用14×30 cm和17x30 cm两种种植密度规格实施机插,成熟期测定产量和产量性状.研究种植密度对双季晚稻机械插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短生育期品种采用较高种植密度产量较高,而较长生育期品种则是较低种植密度产量较高.生育期稍短的品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其产量库可与生育期较长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种植密度与匀播种植冬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匀播条件下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密度。【方法】 以不同穗型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50号为材料,匀播(株距行距相等)条件下设置123×104、156×104、204×104、278×104和400×104株/hm2等5个种植密度,用Logistic方程模拟籽粒灌浆过程,分析冬小麦籽粒灌浆相关参数。【结果】 匀播条件下不同穗型品种Logistic方程拟合决定系数均在0.996以上,能准确反映灌浆过程;不同穗型品种灌浆期千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阶段籽粒产量、阶段灌浆速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行距缩小呈下降趋势;小麦千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正相关;阶段籽粒产量与阶段灌浆速率呈正相关,与阶段灌浆持续时间关系不大。【结论】 匀播条件下,多穗型品种新冬22号适宜种植密度为156×104株/hm2,大穗型品种新冬5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278×104株/hm2。  相似文献   

12.
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机械化插秧是一种新型水稻栽培方式,具有增产、节支和提高劳动效率的特点.豫南是稻麦两熟籼型杂交稻产区,实行机械插秧尚有水稻品种的选择、用种量、播种时期、营养土的配制、苗床处理、苗期管理、栽插密度和大田管理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常规早稻品种“佳辐占”的合理插秧密度,为其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佳辐占”不同插秧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插秧1.2万丛时,该品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以龙稻18、龙稻6014、龙稻21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3个品种的产量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在插秧密度为9 cm×4 cm时产量达到最大。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龙稻18、龙稻21两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在插秧密度9 cm×4 cm时产量最大;垩白粒率、垩白度均随插秧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直链淀粉含量在龙稻18和龙稻21两个品种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食味评分随着插秧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其中龙稻21在9 cm×4 cm和9 cm×5 cm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海丰农场种植条件下,对水稻品种南粳9108 4种不同种植方式技术和经济效益开展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下南粳9108的产量均达9 000 kg/hm2以上,人工插秧产量最高,其余依次为:机械旱直播、机穴播、机条播;投入成本以人工插秧最高,达13 023.0元/hm2;机穴播和机条播其次;而机械旱直播最低,仅为10 338.0元/hm2.特别在人工投入上,人工插秧最高,机条播和机穴播较低;机械旱直播、机穴播和机条播经济效益较高,经济效益分别为17 763万、17 469和17 301 元/hm2;人工插秧最低,仅为15 834元/hm2;从产出投入比来看,规律与经济效益高低相同.因此,无论从提高经济效益考虑还是从减少用工考虑,目前机穴播、机条播和机械旱直播等轻简栽培方式作为海丰水稻主要种植方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三江地区主栽品种龙粳31和空育131不同插秧密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地区,龙粳31最适合的插秧密度为30 cm×12 cm,产量为10 506.0 kg/hm2;空育131最适合的插秧密度为30 cm×14 cm,产量为10 506.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水稻超稀植栽培丛插基数与插秧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稻作超稀植栽培下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对产量诸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稀植时 ,插秧密度对分蘖率、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 ,而插秧基数成为增产的限制性因子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具有密切的互补性 ,插秧密度 2 9 7cm× 19 8cm ,丛插基数为 1株 /穴的处理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插秧密度相同而行株距有差异的两组处理相比 ,宽行距的处理更能协调群体的光能利用和改善通风能力 ,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一、绿色有机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概述绿色有机水稻栽培新技术——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是稻作栽培的一大创新技术。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实现了水稻机械覆膜、插秧一次性作业完成,比手工操作地膜打孔→覆膜→人工手插秧提高功效70%~100%,彻底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大大的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同时该技术有效解决有机水稻规模化种植除草难、成本高、产量低、优质高产品种不能安全成熟等制约有机水稻生产的几个问题,使绿色有机水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原创研发的机插秧栽插密度田间测试装置和4行步进插秧机组成的试验系统装置,在泥脚深度23~30cm,水层深度3~11cm的冬水田里进行了田间机械化无载荷栽插试验、模拟满载荷栽插试验和实际插秧正交试验,研究了冬水田机插秧的秧苗株距和标定秧爪株距的关系,种植密度和理论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冬水田的泥脚深度、水层深度、秧苗株距对田间栽插密度的影响特别显著,插秧机的驱动轮、水稻的品种对田间栽插密度看不出影响.在泥脚深度23~30cm的冬水田,当水层深度大于7cm时,机插秧栽插密度随机性较大,种植密度差异高达35.1%,不能保证种植密度和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普遍提高,水稻机械插秧面积在我镇不断扩大,如何确定水稻机械栽插殃的合理密度,通过试验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连粳七号在我地最适宜的栽插密度2.2万穴左右,为我地水稻机插秧的育秧及栽插密度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