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从海南大学薯蓣种质资源圃的不同大薯根部土壤中分离的产纤维素酶细菌X-6进行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采用细胞学染色、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测定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培养时间、温度、pH值和碳氮比等因素对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初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组合.菌株X-6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菌,菌株芽孢着生在细菌中部位置,淀粉酶、明胶水解酶阳性.GenBank中X-6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HQ844479 Bacillus cereus strain JSYM28相似性最高(99%).菌株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碳氮比为2:4,pH 7.0,42℃培养72 h,在此条件下CMC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分别为137.10、171.07 U/mL.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高效分泌纤维素酶的细菌,为纤维素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对通过筛选培养基从森林湿泥样品中分离筛选出的细菌,采用刚果红染色、革兰氏染色和生化特性及16S rDNA进行鉴定,并对菌株产酶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获得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L-30,该菌株在pH4.8、50℃条件下的酶活力为4.25 U/mL,经鉴定L-30为蜡样芽孢杆菌.酶学性质研究表明,L-30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温度为50℃,该条件下酶活力最高,达4.95 U/mL,该酶对CMC-Na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L-30菌株在最佳生长条件下,于接种后48 h即可达到产酶高峰,L-30菌株的产纤维素酶能力能稳定遗传.[结论]分离到的L-30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蜡样芽孢杆菌,其酶学性质好,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际土壤中筛选到8株有机磷细菌和7株无机磷细菌,根据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等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有机磷细菌菌株PO1、PO3、PO4、PO5鉴定为Bacillus cereus(蜡状芽孢杆菌),菌株PO2、PO6和PO7鉴定为Bacillus megaterium(巨大芽孢杆菌),菌株PO8为Bacillus badius(栗褐芽孢杆菌),而本试验筛选到的无机磷细菌菌株均为Pseudomonas sp.(荧光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4.
模拟低温(10℃)环境分离纯化培养南海深海沉积物中的细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对南海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利用滤纸片扩散法测试可培养细菌发酵液的抑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从南海深海沉积物中共分离获得相关可培养细菌32株,分属于3个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19个种,其中以芽孢杆菌为优势菌群。分离获得的南海深海沉积物可培养菌株中有17株的代谢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4种指示菌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种类的89.5%。说明低温环境下对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和活性均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山西长治地区连翘根际土壤进行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鉴定,测定其促生长特性。从连翘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解有机磷能力较强的细菌9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Biolog鉴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分属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嗜根寡养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及密歇根克雷伯菌。9株菌均具产IAA和嗜铁素的能力,其中菌株LQYJ3和LQYJ8具产NH3能力,LQYJ3和LQYJ4具产HCN能力,LQYJ2和LQYJ5有固氮能力,LQYJ6、LQYJ7及LQYJ8具产ACC脱氨酶活性。因此,连翘根际具有丰富的多种促生长特性的解有机磷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6.
从湛江红树林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通过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 基因序列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了温度、pH 值、金属离子、EDTA 和吐温80 等因素对该菌株发酵产蛋白酶的酶学性 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y-6(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y-6); 该菌株产生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5益,最适pH 为7.0~7.5,40益时,酶活性稳定,保温3 h仍有95%以上的相对酶活 力,pH 为5.5~11 时,酶活性稳定,相对酶活力均在90%以上;Ca2+、Zn2+和吐温80 对蛋白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Mn2+、 Fe3+、Cu2+及EDTA 对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EDTA 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蚕沙纤维素降解菌株,为蚕沙无害化快速腐熟处理提供优质菌种.[方法]以蚕沙为材料,利用CMC-Na培养基分离蚕沙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形态学、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测定方法等对分离获得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分类学鉴定,并研究碳源、氮源、pH、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分离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从蚕沙中筛选出1株高温型细菌,命名为HB-2菌株.根据菌体大小、鞭毛着生位置及数量、16S rDNA核酸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性,HB-2菌株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HB-2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复合碳源(蚕沙+微晶纤维素+米糠+麸皮)、复合氮源(蛋白胨+酵母膏),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pH 6.5,最适温度35℃.[结论]HB-2菌株CMCase活性较敏感且产酶量大,具有制成菌剂应用于蚕沙无害化快速腐熟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人参对人参内稀有皂苷Rg3含量的影响,本实验首先以七叶苷修饰过的LB营养琼脂为选择培养基,从大酱中分离得到的200株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中筛选出10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枯草芽孢杆菌。然后用p NPG法分别测得10种菌种产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选取酶活力最高的58号菌进行培养,并对58号菌的最适产酶条件进行研究,得到58号菌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产酶温度36℃,最适产酶p H值6.0,最佳产酶时间8 h。在最适条件下,用58号菌对双螺杆挤压后的人参进行固态发酵,以白参为参照。结果表明在第4d时,白参内Rg3含量最高,为0.6236 mg/g,比发酵前提高了53.75%。在第4d时,双螺杆挤压后的人参内Rg3含量最高,为0.8442 mg/g,比发酵前提高了70.99%。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 14 株细菌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材料基础。 【方法】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 14 株细菌中初步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菌株;对产纤维素酶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 和 16S rDNA 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使用刚果红染色法比较各菌株降解纤维素的能力,用 DNS 法检测各菌 株的纤维素酶活力。【结果】初步筛选出 7 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经 16S rDNA 鉴定,其中 4 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3 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刚果红染色法初步判定 7 株芽孢杆菌纤维素降解能力大小表现为 LW006>LW005>LW00 4>LW002>LW007>LW003>LW001,其中菌株 LW006(枯草芽孢杆菌)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其透明圈直径达 22.5 mm;经 DNS 法测定,7 株芽孢杆菌的纤维素酶活力大小表现为 LW006>LW005>LW004>LW007>LW003>LW 002>LW001,其中菌株 LW006 纤维素酶活力最高,酶活力为 1.22(±0.07)U/mL。【结论】菌株 LW006 是相对 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有望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产碱性蛋白酶海洋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从福建海域的海水、海泥及海藻样品中分离到3株产碱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菌株3B、6CW、15E,采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细菌的常规鉴定方法,确认分离到的3株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菌株分别是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fluo-rescens)、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氧化短杆菌(Brevibacterium oxydans),并对其发酵液中的蛋白酶活力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最佳的发酵组合。[方法]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强的菌株,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诱变及组合发酵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通过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的透明圈较大,直径在3~4 mm,但数量不多;培养基碳源以胶体几丁质最好,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在32℃;pH在7.0~8.0产酶量最高;以蛋白胨和酵母粉为氮源对产酶的效果明显;添加Mn2+的培养基产酶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变的菌株组合发酵产酶后,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在组合发酵中,选取高产酶培养条件、不同来源的菌株混合培养对组合发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产蛋白酶的海洋细菌资源。[方法]分别采用2216E培养基和酪蛋白固体培养基,对采自宁波洋沙山和象山海域的海水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酶活力测定法复筛,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进行产酶工艺优化研究。[结果]纯化出15株产蛋白酶海洋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产蛋白酶活力最高的菌株PB02,经鉴定为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该菌株最适培养温度为20℃,最适装液量为10%,最适接种量为0.5%,最适转速为100 r/min,最适培养基pH为7。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10。[结论]该研究为蛋白酶高产菌株的改造和定向进化奠定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株从木薯渣堆中分离得到的产木聚糖酶嗜热真菌JG-50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研究其利用木薯渣固态发酵产酶的最佳条件,为该菌株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利用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真菌形态学观察和26S rDNA基因D1/D2区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JG-50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以单因素试验方法对JG-50菌株产木聚糖酶的最佳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JG-50与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 isolate MTCC 4890)的2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嗜热子囊菌属的一种。该菌株能以木薯渣为碳源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其产酶的最佳条件为:以木薯渣为碳源,添加60%麦麸,0.3%蛋白胨和0.2%酵母粉,pH 6.0,以此培养基50℃培养8 d,木聚糖酶活可达4625.4 U/g(干培养基)。【结论】嗜热真菌JG-50具有较强的产木聚糖酶能力,在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利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曲均革  金甚益  绕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16-8817,8822
[目的]筛选产纤维素酶的海洋真菌资源。[方法]从杭州湾海域采集海水和海泥(沙)等样品,采用海水PDA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然后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上进行真菌分离纯化,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产酶菌株,并对其中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了26S rDNA ITS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共筛选到72株产纤维素酶的海洋真菌,两株高产菌株的同源序列比对结果分别与Penicilliumfuniculosum和Pseudocercosporella fraxini的同源性高达100%和99%。[结论]该研究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改造和定向进化奠定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海泥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红色素细菌,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16SrDNA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H2S、V.P.、酶触及明胶液化试验呈阳性,可在4~37℃下生长。可利用的碳源有麦芽糖、纤维二糖、甘油、D-葡萄糖、D-果糖、海藻糖、蔗糖及D-甘露醇等,可利用的氮源有蛋白胨、酵母膏和牛肉膏等;16SrDNA鉴定为Serratia marcescens,并建立了H2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16.
张科嘉  张晶晶  罗晓倩  连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774-3776,3785
[目的]对一株产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海洋细菌进行筛选及鉴定。[方法]以东海海域采集的鲭鱼、鮟鱇鱼、小黄鱼和虾的肠道为样品,从中筛选产PUFA的海洋细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试验共筛选出8株菌株,其中P4菌株的PUFA产率较高。常规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4菌株是芽孢杆菌属的一个种。[结论]P4菌株具有高产PUFA性质,可用于脂肪酸的提取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油藏微生物Thermoanaerobacter sp DF3的生理生化特性,优化木糖产乙醇培养方案。[方法]利用厌氧分离技术从大港油田油层采出液中分离到一株产乙醇厌氧杆菌DF3采用生理生化鉴定与16S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其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菌株DF3是一株严格厌氧的嗜热细菌,呈直杆状,G-,菌体大小为0.42μm×(1.60~5.20)μm,单生成对或成串生,产顶端芽孢;生长温度为45~78℃(最适65℃),能利用葡萄糖、木糖、果糖、核糖、甘露糖、阿拉伯糖、蔗糖、半乳糖、乳糖、纤维二糖、松三糖、棉子糖、淀粉等作为底物;其16SrRNA与T.pseudoethanolicus相似性为99.7%发酵葡萄糖与木糖的主要产物为乙醇,培养方案优化后其代谢木糖产乙醇终浓度为2.0g/L。[结论]通过试验证明菌株DF3是目前已知菌株中产乙醇活性较强的菌株之一,在65℃时代谢木糖能产生2.0g/L的乙醇目前代谢木糖高产乙醇的菌株均由国外分离获得,菌株DF3的分离获得为我国研究木质纤维素产乙醇提供了优良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海洋细菌L1-9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测定海洋细菌L1-9菌株的最适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其发酵的最适温度、pH值、摇床转速,明确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海洋细菌L1-9菌株的适宜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豆饼粉1.00%,玉米粉1.50%,麦麸1.00%,大米粉0.50%,KH2PO40.05%。正交试验表明,在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5.0%时,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3℃,pH值8.0,转速190 r/min。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得菌体数最多可达1.035×1010个/ml;通过比浊法测得最大OD值量为0.817。在此基础上对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量5.0%,发酵时间84 h时,菌体生长最理想。[结论]该研究为海洋细菌L1-9菌株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然发酵酸菜中乳酸菌的生理特性。[方法]从自然发酵的酸菜中分离出19株菌株,从中筛选出了4株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4株产酸能力较强的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Lactobacillus plantnmm、Lactobaci Uusbrevis、Lactobacillus conllinocides和Lactobacillus curuatus。培养基初始pH值对菌株的影响较大,适于菌株生长的pH值在6—8。其中pH值对菌株C和D的影响最大,pH值低于4的条件下基本不能生长。菌株A产酸较快,以5%接种量接种,发酵24h后pH值即可达到3.7左右,其耐酸性较好,DH值4左右仍有较高的OD值,但受培养基中盐浓度影响最明显,在盐浓度0~4%时OD值迅速下降。菌株D的耐盐性最好,盐浓度在8%左右仍能生长。[结论J该研究为泡菜的品质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褚忠志  于新  毕阳  杨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17-5719
[目的]为产碱性蛋白酶菌株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南省兰考县盐碱地土壤中分离1株产碱性蛋白酶的菌株ZK202,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经紫外照射和DES处理后,测定诱变菌株的酶活力。[结果]菌株ZK202的形态符合芽孢杆菌属的特征,其16SrDNA序列与短小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在99%以上。该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一个新亚种,命名为Bacillus pumilus ZK202,属中等嗜盐菌。ZK202在氯化钠浓度0~12.5%条件下均能生长,以浓度5.0%时最佳。ZK202在碱性环境中生长良好,当培养基pH值在11.0以上时仍能生长,也属嗜碱性菌。经复合诱变后,菌株Zkud202-4发酵液的酶活力达321U/ml,比出发菌株高3.9倍。[结论]Zkud202-4具有稳定的产酶性能,可作为产碱性蛋白酶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