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N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40例因STEMI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80 mg阿托伐他汀嚼服,观察两组术中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NRP发生率及术后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功能指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NR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1% vs 32.9%,P<0.05).术后3d及1、3、6个月两组患者的NT-proBNP、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水平呈下降趋势,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升高趋势,且以研究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急诊PCI术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预防STEMI患者术中NRP的发生,并对心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择期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47例,按照随机平行方式,分成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通过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PCI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并发症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3级率、MACE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术中,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竹心康汤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参竹心康汤,疗程1个月。以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每分输出量(CO)、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PFV)/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PFV)即E/A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间心衰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CGRP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CO、FS、LVEF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E/A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竹心康汤可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收缩与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接介入干预(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PCI手术,并且受累血管为前降支的STEMI患者33例为急诊PCI组;受累血管为前降支,STEMI未行急诊PCI手术,但1周后(10~14d)行择期PCI术患者31例为择期PCI组;选取同期医院门诊体检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和心梗后1月血清TNF-α、BNP水平。结果:心梗后1个月,急诊PCI组较择期PCI组血清TNF-α、BNP水平低(P0.05)。结论:与择期PCI比较,急诊PCI使炎症因子TNF-α下降,同时降低BNP,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53例首次AMI并进行PCI成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在PCI术后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PCI术后立即静脉应用rhBNP,持续48~72 h。监测所有患者酶学动态变化;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均行holter检查;于AMI急性期及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3个月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肌酸磷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rhBNP对AMI PCI术后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与血栓抽吸术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征象、并需行血栓抽吸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PCI术前行IABP后联合导管血栓抽吸;对照组为术前单纯行导管血栓抽吸。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无复流/慢血流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浆中CK-MB其峰值、CTnI峰值、肺动脉楔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急诊PCI时联用IABP及血栓抽吸术,对于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灌注,恢复心功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 563例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157例、延迟PCI组124例、溶栓组131例和药物组151例.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7)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及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延迟PCI组MACE发生率显著少于溶栓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组;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延迟PCI可减少MACE发生率,并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依达拉奉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NSCLC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术中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术中给予依达拉奉,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氧化应激、炎性因子、血氧水平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和术后3 d谵妄发生率。结果术后3 d,2组患者SOD、Lac均降低,MDA、SP-A、SP-D、IL-6、IL-8、TNF-α、PaO_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OD、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MDA、SP-A、SP-D、IL-6、IL-8、TNF-α、La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与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降低,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应用依达拉奉可有效减轻NSCLC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首次AMI患者行PC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TIMI 3级,分析PCI术前12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的总和与术后1 h ST段下降幅度。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ST段迅速下降组(下降≥50%);B组: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所有患者于PCI术前及术后l h取外周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比较两组PCI术前与术后l h ET和NO水平。结果所有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1h E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NO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 h的ET水平比术前更高,NO则更低(P<0.05)。ST段迅速下降组PCI术前与术后1 h相比,ET水平增高(P<0.05),NO无明显变化(P>0.05)。ST段持续抬高组PCI术前与PCI术后1 h相比,ET水平明显升高(P<0.01),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PCI术后ST段迅速下降组与ST段持续抬高组比较,ST段迅速下降组ET水平低(P<0.01),NO水平则高(P<0.05)。结论AMI及PCI术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血中ET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AMI经PCI术后ST段的下降与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有关,特别与NO含量有关,PCI术后NO水平未降低者心电图ST段下降迅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止血膜在巧克力囊肿腹腔镜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囊肿剔除术治疗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可吸收生物止血膜进行止血,对照组行常规电凝止血法止血。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2次月经及术后6个月时激素水平及卵泡数,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结果术后2组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及术后6个月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LH水平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LH水平高于术前及术后(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E_2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Fo、PSV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及术后6个月Fo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PS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巧克力囊肿腹腔镜囊肿剔除术中应用可吸收生物止血膜止血,对患者激素水平及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较小,临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在腰椎后路融合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术中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D-二聚体浓度、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时D-二聚体较术前升高(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血红蛋白浓度对照组术后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中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能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性,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围治疗期功能锻炼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实施系统性功能锻炼及常规功能锻炼。测定2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12周患侧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及后伸活动度,采用主观用力感觉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后12周时运动耐力,并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患侧肢体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及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患侧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周时最大心率时间、运动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恢复时间及主观用力感觉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皮下积液、上肢水肿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功能锻炼可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肢体功能及运动耐力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冰敷应用时间对膝关节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探讨有利于膝关节镜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方法。方法选取行膝关节镜微创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患者80例,术后给予冰敷布袋进行镇痛、消肿,并根据术后冰敷时间不同分为12及24 h组。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使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术后膝关节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对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应用下肢周径测量评价术后关节肿胀情况。结果 2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随术后时间延长VAS评分呈下降趋势,24 h组术后第1天及第3天VAS评分低于12 h组(P0.05);术后第7天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下肢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第1天下肢周径因水肿明显增加,术后第3天及第7天逐渐回落;24 h组术后第1天及第7天下肢周径小于12 h组(P0.05)。2组术前ROM及K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第1天及第3天24 h组患者ROM及KSS评分改善优于12 h组(P0.05);术后第7天2组ROM及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应用冰敷布袋24 h能更为用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及关节肿胀程度,有利于膝关节镜术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与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9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14例患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组)治疗,15例患者采用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组)治疗,2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关节X线分级,VAS、IKDC、Lysholm、KOOS、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VAS、IKDC、Lysholm、KOOS、HSS显著优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VAS、IKDC、Lysholm、KOOS、HS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胫股角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O及U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效果相近,均能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变程度、从事职业、术后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应用欣维宁的效果。方法 80例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欣维宁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欣维宁组患者PCI术后即开始使用欣维宁,开始30 min微泵输注0.4 g/(kg·min),之后0.1 g/(kg·min)微泵持续注入24 h。对照组PCI术后则不使用欣维宁。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的患者例数、术后48 h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致命性出血事件。结果欣维宁组、对照组无复流和慢复流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不良事件如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呕血、腹腔内出血、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大出血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CI术的患者使用欣维宁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8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培哚普利服用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各40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脑钠肽(BNP)水平变化;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收缩率(FS)等心功能指标;记录并比较6min步行试验(6 MWT)距离。结果 2组治疗后SBP、DB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BNP、HFAB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NP、H-FAB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BNP、H-FABP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2组治疗后LVEDD、LVESD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LVEF、F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低剂量组,LVEF、FS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6 MWT距离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高剂量培哚普利可抑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促进心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选取76例血脂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检测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批标变化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LEVF明显增加,亦高于同期的对照组,而LVESVI、LVEDVI较治疗前下降,亦低于同期的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氧化损伤、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和氟伐他汀组3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法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模拟而不结扎。手术成功后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氟伐他汀组给予氟伐他汀8mg/ kg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8周。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和下降速率(和dp/dt_(max)),心肌组织NO_2~-/NO_3~-、MDA、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心肌梗死组、氟伐他汀组HR增快,LVSP、dp/dt_(max)和-dp/dt_(max)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伐他汀组HR减慢,LVSP、dp/ dt_(max)和-dp/dt_(max)升高,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氟伐他汀组NO_2~-/NO_3~-、MDA、TNF-α、IL-6和IL-10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氟伐他汀组NO_2~-/NO_3~-、MDA、TNF-α、IL-6和IL-10水平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降低心肌过氧化损伤,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分娩方式的妊娠结局.结果 62例产妇中阴道试产分娩39例,阴道试产分娩成功25例(40.3%),试产失败的14例行急诊剖宫产,23例行择期剖宫产术.急诊剖宫产组平均的住院费用最高,择期剖宫产组次之,阴道试产组最低(P<0.01).阴道分娩组出血量最低(P<0.05),急诊、择期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剖宫产组术后感染率较阴道分娩组高(P<0.05),但与择期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掌握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适应证,提倡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不仅可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再次剖宫产的发生率,而且可节省住院费用,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水活血温阳方治疗阳虚水泛证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且属于阳虚水泛证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西医治疗,同时给予治疗组利水活血温阳方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T-proBNP指标、心脏彩超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F和E/A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和E/A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DD、LVESD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水活血温阳方结合西医治疗阳虚水泛证型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NT-proBNP、中医证候积分等,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