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紫斑牡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500mg/L GA_3处理紫斑牡丹种子48h后沙藏,可加快生根的速度和提高生根率,但200mg/L或100mg/L GA_3处理已生根种子不能打破其上胚轴休眠。种皮和胚乳的水提液对胚根和子叶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但不是抑制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的决定因素。胚培养试验表明:抑制上胚轴萌发的物质不在子叶,而可能在上胚轴或胚芽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相关特性,找到较好的生根技术.【方法】以大花黄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检测种子安全含水量、种皮透水透气性及种子中萌发抑制物存在部位,并用不同的激素处理种子以促进生根.【结果】大花黄牡丹种子的安全含水量为12.98%;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透气性障碍;种皮粗提液对白菜籽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胚乳粗提液对白菜籽的萌发几乎无影响;种子生根前的胚粗提液对白菜籽萌发影响较大,种子生根及萌发后胚粗提液对白菜籽萌发的影响较小;500mg/L赤霉素浸种24h,可以有效促进大花黄牡丹种子生根.【结论】抑制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是种皮和胚中存在大量抑制物质;赤霉素能解除其部分休眠,促进种子生根.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活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方法处理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种皮、胚乳水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了紫斑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结果发现:紫斑牡丹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该物质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相同浓度和处理下,胚乳浸提液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种皮;各层积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紫斑牡丹种子抑制物活性,5~15℃变温和200mg/L的GA3浸泡24h处理的紫斑牡丹种子抑制物活性变化值最大。因此,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中存在内源抑制物,能够抑制种子萌发,可能是紫斑牡丹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紫斑牡丹种子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理平  夏欢  尹定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45-15246
[目的]探讨紫斑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紫斑牡丹种皮、胚乳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油菜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紫斑牡丹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随着浸提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显著;相同浓度的胚乳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种皮浸提液。[结论]紫斑牡丹种子内抑制物质的存在是紫斑牡丹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紫斑牡丹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当年采摘种子为材料,研究赤霉素浓度和基质层积对其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种子在500 mg/L GA_3溶液浸泡48 h后于25℃恒温中椰糠基质层积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好;根长≥3 cm的生根种子在300 mg/L GA_3溶液浸泡1 h后于25℃恒温中湿沙层积最有利于上胚轴休眠的解除。因而紫斑牡丹种子的催芽处理可使种子生根速度加快和出苗率提高,从播种到发芽仅需97 d左右,明显缩短出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白刺花硬实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休眠方法,为改进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白刺花种子种皮的吸水性、种胚活力及种胚萌发特性试验,分析其种皮和种胚对休眠的影响;测定其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利用酸腐、碱腐、激素、沸水和机械处理等方法进行破眠,筛选适宜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白刺花种子剥除种皮后2 d即可充分吸胀,而完整种子吸水5 d后才达到饱和;白刺花种胚活力为73.5%,具有相对高的发芽潜力;剥离种皮的种胚发芽率最高,为72.99%,显著高于完整种子和仅具胚的种子(P<005);白刺花胚乳和胚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其中50.0%胚乳浸提液可使小白菜种子萌发率降至75.85%;划破种皮破眠法可使白刺花种子发芽率达72.42%,其次是98%浓硫酸+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发芽率为57.42%).[结论]白刺花种皮的透水和透气性、胚乳及胚中所含的抑制物是影响白刺花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机械划破种皮、用98%浓硫酸(酸腐)+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激素浸泡)软化种皮能有效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提高其萌发率,可在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凤丹牡丹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凤丹牡丹种皮透水性及种子各部分的水浸提液、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凤丹牡丹种皮透水性和浸提液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完整种皮种子与刺破种皮种子的吸水率和吸水量有明显差异,说明凤丹种皮吸水困难;凤丹牡丹的种皮、胚乳和种胚均含有抑制白菜种子发芽的物质,抑制效果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同一部位相同浓度条件下,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水浸提液;不同浸提液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对胚乳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种皮和种胚。  相似文献   

8.
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丹种子(Paeonia ostii)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凤丹种子种皮透水性、种胚形态和生活力、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测定,研究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凤丹种皮降低种子吸水速度,但不影响最终吸水率,完整种子浸种56h种子吸水基本达到饱和,对凤丹种皮进行酸蚀或去皮处理不会提高萌发率,凤丹种皮不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成熟的凤丹种子生活力达95.6%,但种胚发育不完全,其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层积,种胚才能不断生长分化,完成后熟;种皮和胚乳中含有的萌发抑制物质对白菜种子和自身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种皮和胚乳中的抑制物含量和种类不同;300mg·L-1的外源GA3能够有效提高凤丹种子萌发率。凤丹种子休眠是由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内存在抑制物质引起的综合休眠。  相似文献   

9.
以紫斑牡丹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0.025、0.050、0.075、0.100 g·mL-1)的种皮和胚乳水浸提液对白菜、小麦和绿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究紫斑牡丹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紫斑牡丹种子休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同一质量浓度下,胚乳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强于种皮浸提液;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白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高于小麦和绿豆;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苗高和鲜质量;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随着种皮浸提液质量浓度的提高,受体植物幼苗SOD、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CAT活性持续下降;加入胚乳浸提液后,受体植物幼苗的CAT、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SOD活性则依然随着胚乳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结果可知,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浸提液中均含有能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并且能够影响受体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但是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低温处理或GA3处理,均能打破已生根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两者组合处理效果更好,综合分析不同处理对紫斑牡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时间的影响,发现20 d低温结合200 mg/LGA3处理最有利于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需低温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激素控制机理,我们以室温贮藏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低温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对山桃种子萌发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测定了内源ABA和IAA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变化。研究发现:山桃种子去除种皮、子叶后的离体胚轴是不休眠的,在整个室温贮藏期间,种皮对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去除种皮即可使贮前山桃种子的萌发率由0提高到40%。如果不去除种皮而仅在胚根处划破种皮,可使萌发率提高到26%左右。所以,种皮的抑制作用肯定有一部分是抑制物质引起的。分析证明,种皮ABA含量在贮藏前高达690.07ng/g·FW。干藏16周后仅下降到616.47ng/g·FW。对萌发的抑制作用仍保持原有水平。低温层积6周,种皮ABA含量下降到374.08ng/g·FW,对萌发的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减小。到第10周下降为183.74ng/g·FW,种皮对萌发的抑制作用完全解除。去除种皮后,仍有60%的种子不能萌发,而离体胚轴是完全能够迅速萌发的。所以,贮前来自子叶的抑制作用是相当强的。胚的ABA含量在贮前为303.82ng/g·FW,由于子叶比种皮重得多,所以ABA的总含量相当可观。加之子叶与胚之间的直接解剖结构联系,子叶的抑制作用要大于种皮。无论在室温或低温条件下,种子ABA含量均有下降。低温层积6周时,?  相似文献   

12.
山桃稠李种子休眠机理及催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山桃稠李种皮的透水性、胚形态后熟及催芽过程中发芽抑制物质的转化过程,探讨了山桃稠李种子休眠机制.结果表明:山桃稠李种皮透水性差,刺破种皮和完整种皮的山桃稠李种子分别吸水32.97%、27.79%,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山桃稠李种子存在明显的胚后熟现象,种子成熟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层积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0,100,200,300 mg·L-1)结合不同温度(10,15,20℃)的处理对凤丹种子生根的影响,不同主根长(根长1~5 cm,根长>5 cm)对生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低温处理时间(15,30,45,52 d)对已生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下胚轴最膨大处直径和侧根数量对根长>5 c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0℃结合300 mg·L-1 赤霉素(GA3)处理,最有利于凤丹种子生根;对已生根种子4℃低温处理52 d后萌发率最高,达到84%,但耗时过长,且与低温处理30 d的萌发率差异不大,故30 d的低温处理是打破已生根凤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最佳方法;当穴盘透气不良时,根长小于5 cm的种子易腐烂,根长大于5 cm的种子极少有腐烂现象,且根长大于5 cm的种子移入温室60 d时,萌发率达到80%,远高于根长<5 cm的种子萌发率;在同一处理条件下,生根种子下胚轴最膨大处直径大于3.0 mm或侧根数量大于10根时,上胚轴可优先萌发。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14.
轮叶党参的种子形态及发芽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轮叶党参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芽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轮叶党参的种子是由种皮、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的具翼种子。在不同处理的发芽试验中,赤霉素处理效果最好,特别是400ppm处理。种子未发芽的原因除种子未完全打破休眠外,用赤霉素处理的未萌发的种子中产生的一种黄色、黄褐色或褐色的物质,可抑制种子的正常发芽。  相似文献   

15.
天女木兰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种子的形态、种皮电镜观察、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和种子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天女木兰种子秋季采收后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是导致天女木兰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但其种皮透性良好;种子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芽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假种皮和胚乳中;种子成熟时胚乳中高浓度的ABA、IAA及低浓度的GA3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