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地区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珍稀中药材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品质,促进广东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以不同种源的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研究种苗类型、附生树种以及施肥方式对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的影响,同时对设施栽培和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广东、福建、云南的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为材料,将穴盘苗附生于松树、杉树、龙眼树,施以控释肥,仿野生栽培效果最佳;仿野生栽培3年的铁皮石斛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可达40.5%和0.0367%。  相似文献   

2.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定量测定多糖含量,比较大棚栽培铁皮石斛与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生物量、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药用成分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大棚栽培差异不大,最大含量分别为39.02%、37.90%;大棚和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为0.314、0.295 mg/g,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4.711、16.252 mg/g,两者差异较明显;铁皮石斛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相对较低,仿野生栽培的光饱和点仅为327.484μmol/(m~2·s),具有明显的阴生植物特性。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是一种较优的栽培方式,质量与野生材料相近,可作为野生铁皮石斛的替代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收获时间的铁皮石斛营养指标,评价泰顺县铁皮石斛的品质。结果表明,林下二年生铁皮石斛品质最佳,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分别达到3079%和3147%,显著高于大棚一年生和大棚二年生。此外,林下二年生铁皮石斛的总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422%和376%,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项规定。相比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泰顺县林下栽培铁皮石斛的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变异体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铁皮石斛主产区收集到的9个变异系和2个野生种分别从基源、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分子标记技术和总多糖、甘露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9个二年生铁皮石斛无性变异,形态差异较大,茎长,节间长、茎色、药帽颜色等差异显著;9个无性变异总多糖存在显著差异,变幅在14.93%~42.36%,平均为28.81%,2个野生种平均为29.41%;9个无性变异甘露糖含量差异显著,变幅为18.82%~35.27%,平均值为20.60%,2个野生种平均为20.39%,人工栽培种多糖质量分数普遍高于野生药材,甘露糖含量差异较大;经SSR标记检测和UPGMA聚类,发现云南省铁皮石斛主产区的9个无性变异分属于普洱和文山州等3个不同的种源居群。研究结果为建立铁皮石斛产品质量标准和铁皮石斛优良品种培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比较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品质差异,建立HPLC指纹图谱,对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以29份来自云南、浙江、湖南、广西和广东不同栽培产地的铁皮石斛(25份鲜条、4份市售干条和枫斗)为试材,比较了其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并利用HPLC法建立了铁皮石斛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样品间多糖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差异显著,有1份样品的多糖含量和4份样品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未达到中国药典的标准。HPLC指纹图谱分析发现29份样品共有13个共有峰,除1份云南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为0.676外,其余样品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在0.751~0.934。依据共有峰峰面积聚类分析发现仅少数来源地相近的铁皮石斛样品能优先聚类,而多糖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与相似度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产地的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及其市售干品品质差异较大,铁皮石斛HPLC指纹图谱含13个共有峰,利用该图谱可以对铁皮石斛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设计林下床栽、林下附生、林下悬挂和大棚床栽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铁皮石斛提取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黏质沙雷氏菌H30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分别为12.64、11.93和8.49mm,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2、31.25和250μg·mL~(-1);林下床栽的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铜绿假胞杆菌和黏质沙雷氏菌MG1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分别为9.35和9.33mm,MIC分别为62.5和125μg·mL~(-1)。同时,林下附生的铁皮石斛提取物多糖含量为78.5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36.01%,在各铁皮石斛中含量最高。相关性研究显示,多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51。浸出物与黏质沙雷氏菌MG1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84。可见,不同栽培模式影响到铁皮石斛的功能成分,进而也影响了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铁皮石斛林下栽培标准化技术示范成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野生种植是达到药材自然化生长、集约化生产的主要种植技术。广西国有黄冕林场进行了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研究,结果显示,铁皮石斛的种植成活率达95%以上,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18个月后每丛采收鲜品150g。建成林下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区,对广西区推广林下栽培铁皮石斛技术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龙眼果园林下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为例,总结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的场地要求、移栽技术、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的技术要点,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月龄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线莲作为名贵中药材,野生资源稀缺,林下仿野生栽培是满足金线莲数量和品质需求的较好途径。本文利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金线莲,对不同月龄干燥全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月龄和8月龄干燥全草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分别为9.226mg/g和9.627mg/g,后者比前者提高4.35%;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含量分别为191.702mg/g和125.249mg/g,后者比前者下降34.66%;多酚(以没食子酸计)含量分别为8.006mg/g和8.641mg/g,后期比前者提高7.93%。结果初步表明,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全株总黄酮和多酚含量随月龄延长而提高,而多糖含量随月龄延长而下降。这一结果,可为金线莲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线莲为名贵中药材,野生资源稀缺,林下仿野生栽培是满足人们对金线莲数量和品质需求的较好途径。本文利用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金线莲,对不同月龄干燥全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月龄和8月龄干燥全草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分别为9.226 mg/g和9.627 mg/g,后者较前者提高4.35%;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含量分别为191.702 mg/g和125.249 mg/g,后者较前者下降34.66%;多酚(以没食子酸计)含量分别为8.006 mg/g和8.641 mg/g,后期较前者提高7.93%。初步表明,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全株总黄酮和多酚含量随月龄延长而提高、多糖含量随月龄延长而下降。这一结果可为金线莲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破壁粉工艺对醇溶性浸出物影响的初步研究。使用振动式细胞级粉碎机对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进行破壁粉碎,通过分析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水分、粉碎时间、粉碎温度等参数探究该工艺对铁皮石斛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铁皮石斛水分、粉碎温度、粉碎时间工艺参数对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显著,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B(粉碎时间)>C(粉碎温度)>A(水分)。在水分为6%,粉碎时间为50 min,粉碎温度为-15℃时醇溶性浸出物效果最佳为9.95%。紫皮石斛的水分、粉碎时间工艺参数对醇溶性浸出物的影响显著,而粉碎温度影响较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A(水分)>B(粉碎时间)>C(粉碎温度)。在水分为4%,粉碎时间为50 min,粉碎温度为-15℃条件下,醇溶性浸出物效果最佳为6.47%。醇溶性浸出物会随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破壁粉的粉碎程度而变化,可作为研究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破壁粉工艺研究的检测性指标和关键质量参数,同时也可以作为区分鉴别紫皮石斛和铁皮石斛的一个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2.
铁皮石斛不同阶段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软脚红杆铁皮石斛为实验材料,参考《中国药典》(I部)标准,对其原球茎、丛生芽、瓶苗茎、炼苗茎和鲜条进行多糖和甘露糖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1)软脚红杆铁皮石斛不同阶段多糖和甘露糖含量都达到了中国药典的标准。(2)软脚红杆铁皮石斛植株在不同生长阶段,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差异较小。(3)人工组培的石斛不同阶段中,都含有丰富的多糖和甘露糖,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原球茎与鲜条的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差异虽然不大,但与鲜条相比,具有生长时间短、简单易得等优势。(4)在当今野生铁皮石斛紧缺的情况下,通过组培方式获得的铁皮石斛原球茎和丛生芽,可以弥补野生铁皮石斛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兰科石斛属药用植物中最珍稀名贵的物种,内含多糖、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新型栽培技术的进步,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模式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综述了铁皮石斛林下附树栽培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方式种植的五指山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五指山参根茎的营养成分、浸出物测定,确定最适合的种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五指山参中的营养成分丰富,尤其是矿物质元素中钙、铁和锌含量均超过了一些豆类植物;不同栽培方式对五指山参根茎水分、脂肪、蛋白质、总糖和矿物质及浸出物含量均有影响,野外林下野生栽培所含的营养成分、浸出物明显高于大田栽培,因此野外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种植的五指山参所含有的成分更高,更加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人工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特有地理位置和环境,并依据实际栽培情况,探讨广西铁皮石斛大棚栽培技术的特点,包括铁皮石斛对环境的要求、大棚的搭建、基质的制备、移栽时间、炼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与采收等方面的内容。由试验得出,广西铁皮石斛适宜栽种条件为床栽温度15~25℃,湿度55%以上,5—8月遮光90%、其他月份遮光60%~70%。采收后与野生铁皮石斛进行对比,人工大棚种植的铁皮石斛成活率、产量及株高均较野生铁皮石斛高,其多糖含量与野生铁皮石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臧宏军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8):1539-1541
为明确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对铁皮石斛多糖、甘露糖和浸出物含量等的影响,对9个品种铁皮石斛每月取样检测并分析其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加工成铁皮枫斗的铁皮石斛适宜采收期在1—2月,用来提取多糖的铁皮石斛适宜采收期在5—7月。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地区松杉灵芝栽培基质有木屑、段木,栽培方式有大棚栽培、仿野生林下栽培。本试验采用蒽酮-浓硫酸比色法测定吉林地区不同基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段木基质仿野生林下栽培松杉灵芝5个样品多糖含量依次为1.03%、0.77%、0.92%,0.86%,0.91%,野生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0.86%,木屑基质大棚栽培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0.80%,段木基质大棚栽培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为0.92%,1.03%;木屑基质大棚栽培松杉灵芝多糖含量低于段木基质大棚栽培松杉灵芝多糖含量;段木基质仿野生林下或大棚栽培得到的松杉灵芝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野生铁皮石斛的定向诱导和逐步驯化,筛选适合液体悬浮生长的铁皮石斛原球茎,并对其ITS(内转录间隔区)和Rbcl进行分子鉴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铁皮石斛原球茎快速生长的液体培养体系,对蛋白、多糖、醇浸出物、金属含量等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以1/2MS+2.0 mg/L KT(激动素)+0.5 mg/L NAA(萘乙酸)+2.5%蔗糖+0.6%甘露糖+30 g/L马铃薯提取物为铁皮石斛原球茎液体培养基,经5周液体培养,采收原球茎(318.3±22.5) g/L(鲜质量),平均生长率为(9.7±0.59) g/(L·d)(鲜质量),单个最大鲜质量为23.7 g,多糖含量为(19.09±1.05)%,醇浸出物含量为(37.82±3.50)%,蛋白质含量为42.51%,其中精氨酸含量高达19.23 mg/g,铅、镉、砷、汞、铜等金属含量远低于最高限定标准。结果表明,采用该液体培养体系,可培育生产出高产和高生物活性的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19.
介绍基于物联网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高品质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即通过对铁皮石斛田间生态指标和多糖的测定,筛选出高品质铁皮石斛品种;通过种苗选择、基质配制及附生种植等技术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种植;利用智能化物联网栽培管理系统对铁皮石斛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控,达到智能化栽培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时间对铁皮石斛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云南省3个栽培基地所生产的铁皮石斛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检测其多糖含量以及醇溶液浸出物含量,分析云南省不同产地生产的铁皮石斛之间品质差异,以及同一产地生产的铁皮石斛品质与采收时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同一地点两年生铁皮石斛在全年各个采收期中采收时,其多糖和醇溶液浸出物的含量有所差异,3个地区的多糖含量和醇溶液浸出物含量在全年中都呈现出稳定的、相似的趋势.3个地区大棚产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在春季、冬季出现显著性差异,其醇溶液浸出物含量在春、秋、冬季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为铁皮石斛栽培选址的选择以及采收品质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