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上海市严格按照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指南的要求,积极推进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和已登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2017年-2020年共受理5大类14种作物295个品种登记申请,其中219个品种符合登记要求,已经农业部公告。全市共有78家单位和个人在农业农村部种业大数据平台注册了品种登记账号,登记品种前3的单位分别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实满丰种业有限公司,品种登记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烟台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现状的梳理,指出了当前登记工作中存在录入信息与纸质材料不一致、登记后的监管问题、登记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技术平台支撑、品种展示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探索和简化对申报材料的要求、加快登记进度、开发登记查询端口、列支专项经费开展展示监管等建议对策,以期规范品种登记,提高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品种登记管理是新时代赋予种业的新使命。总结了登记制度实施以来登记品种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在推进品种登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步推进品种登记落实的有效措施,助力品种登记工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对2018-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15个菜用甘薯品种的基本信息、地上部性状、茎尖食味、产量和抗病性共5个方面主要特性进行分析。发现菜用甘薯品种登记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品种登记信息填写不规范、部分品种信息严重缺失、抗病性品种较少、品种登记进展缓慢。对此,提出了加强菜用甘薯品种登记的措施建议: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宣传力度,熟悉登记操作流程,提高育种者新品种登记意识;加强登记过程管理,规范登记信息填报;加强菜用甘薯抗病性育种工作,提高品种综合抗性;优化甘薯品种登记制度,防止假冒品种、侵权品种和同种异名重复登记等。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正式实施,《登记办法》首批确定了29种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全国统一登记管理。2017年4月24~25日,农业部种子管理局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班,对《登记办法》和登记指南进行了解读,全国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机构,开始受理非主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  相似文献   

6.
依据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对2017-2020年油菜品种登记总体概况、登记主体、登记地域、品种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油菜品种登记实施所取得的积极意义和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讨论,借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促进油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志刚 《中国种业》2017,(11):13-16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实施是贯彻落实《种子法》的重要措施之一,标志着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本文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品种登记范围、登记申请文件、样品提交、登记注意事项及品种登记与品种审定的异同等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窦欣欣 《中国种业》2020,(10):31-33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我国品种管理的重大改革,是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的重要举措,是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推广的合法身份认证。登记制度实施以来,北京种业界各方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种子法》,率先开展品种登记工作。3年来,登记品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强化了源头管理,规范了种业市场。  相似文献   

9.
2015年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首次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登记制度。自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颁布实施,29种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受理量已达到2.2万个,公告品种16640个。品种登记制度的实施,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有力支撑了品种市场监管。对标现代种业发展和种业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对标登记制度设立的初衷目的,结合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求,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进行了分析,并从头梳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探讨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元年登记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5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2016年9月29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9月30日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和品种登记申请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1.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品种管理的重大改革,河南省深入简政放权,响应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积极登记适合河南省发展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3年来,河南省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登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工作人员也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累经验,推动登记工作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丽萍 《种子科技》2019,(2):44-44,48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多、使用范围广,但长期以来监管不到位,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的转型,国家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登记和监管越来越重视。简要论述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依据、步骤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7年第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农业部规章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相似文献   

14.
<正>首批29种作物登记目录公布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近日,农业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公布了第一批29种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办法》和目录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办法》规定,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品种登记办法》)已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步入法治轨道,意味着非主要农作物成为种子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面对这项全新的事业,种子管理部门如何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更高的眼界、更宽的视野来谋划品种登记工作,写好农作物品种管理新的篇章,值得深入思考。1品种登记管理是我国审时度势新设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韩浩坤  冯佰利  邱军 《种子》2016,(2):124-126
新《种子法》颁布,提出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杂粮品种管理现状以及加强杂粮品种登记管理的重要性,并借鉴学习国外经验,提出建立杂粮品种登记管理制度的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明确责任承担主体,推进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  相似文献   

17.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界各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牧业产业升级,深入贯彻落实《种子法》和有关文件精神,扎实稳步推进品种登记各项工作。向日葵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特色优势作物,目前已登记公告了351个品种,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和市场需求,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坚强的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18.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是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的重要举措,自 2017 年《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对从源头上杜绝“一品多名”等假冒侵权品种种子进入市场、有效保护育种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阐述并分析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现状,查找存在问题,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的对策建议,对于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开展、推进福建省特色种业发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司冰 《种业导刊》2019,(5):8-10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办法》自2017年5月1日实施以来,为河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推广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快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为全省“四优四化”的大力推进,起到了品种源头把关作用。分析和总结了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上的一些主要做法及经验,为种业管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晓 《中国种业》2018,(1):44-45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新修订的《种子法》设立的品种管理新制度。推进河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加强跟踪监管,是新时期种业品种管理的新抓手,是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是乡村振兴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