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枇杷种质资源与枇杷的品种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栽培枇杷起源于四川省境内的大渡河流域,经过自然变异和选择形成了南亚热带品种群和北亚热带品种群共100多个品种,其中2/3是红肉类品种,1/3是白肉类品种。我国现有的枇杷品种都选白天然杂交的实生变异,育种实践证明,通过有性杂交,很有可能获得优质大果丰产品种,本文还论证了枇杷种质资源研究对枇杷品种改良和砧木育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枇杷野生资源、地方品种资源和引自国外的种质资源等枇杷种质资源类型,介绍了枇杷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特点,以及枇杷远缘杂交育种和传统杂交育种取得的进展,并对枇杷杂交育种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枇杷科研工作者推动我国枇杷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鹏飞  徐莺 《科学种养》2012,(12):50-50
宁海白枇杷,原产地在国家生态县——宁海县一市镇曹家村。该村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白沙枇杷栽培,在独特的地方小气候环境中,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经过多年实生选育,使原白沙枇杷变异为宁海白枇杷。以下介绍其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一、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晚秋现蕾,冬至开花,早春结果,初夏成熟。果皮薄,果肉乳白晶莹、柔软多汁、鲜甜适口,口感清香,有  相似文献   

4.
歙县枇杷产业化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介绍了枇杷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在分析了歙县枇杷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歙县枇杷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枇杷产业需要通过采取适度规模化生产、合理品种组成、加强产后服务、实现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枇杷的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在分析了歙县枇杷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歙县枇杷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枇杷产业需要通过采取适度规模化生产、合理品种组成、加强产后服务、实现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荔波县鲜食玉米新品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14个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了试验,分析各参试品种在荔波县的产量、生育期、植株及果穗等性状.结果表明,天贵糯932、金糯691、农科玉368、农科糯336和京科糯928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较好,综合性状良好,适宜荔波县同类型气候种植区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精品水果产业是荔波县优势特色产业,为进一步推动荔波县精品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SWOT对荔波县精品水果产业优势、劣势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荔波县精品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枇杷木虱和枇杷花腐病是枇杷花的主要病虫害,且有上升发生的趋势。两种病虫害的发生与枇杷品种、气候、地势、种植制度、栽培管理等均有密切关系。在生产上实施预防为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在花轴完全展开至始花期有虫梢率达10%~20%时混合用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枇杷种质资源SSR标记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构建枇杷种质资源指纹图谱,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33份品种进行多态性分析,从近缘属苹果属和梨属的5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能够稳定扩增,多态性好的7对引物,Hi01d05F、Hi12f04F、CH02B10F、Hi03a03、Hi03e04、Hi04a05和Hi02c07来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应用这7对引物可100%区别33个枇杷种质。这种SSR标记构建的枇杷种质资源指纹图谱对于品种分类及鉴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浙江是我国枇杷的主要产地之一,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余杭和黄岩二县较早地实行嫁接育苗,经过广大果农长期选种,逐渐形成了地方品种群。余杭的枇杷品种据曾勉(1937年)、章恢志(1949年)、刘权(1962年)等人调查,共有18个品种,即头早、二早,六分种、大种、平头五儿、尖头五儿、尖头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大五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材料,采用RT-PCR与RACE法从枇杷中分离了EjICE1基因。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134 bp,具有一个1 623 bp长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40个氨基酸,含MYC型bHLH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枇杷ICE1蛋白与其他植物ICE1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与苹果(Malus domestica)相似性高达97%。进化树分析表明,枇杷与苹果聚在一起,与苹果进化关系最近。低温胁迫处理枇杷幼果,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表明枇杷幼果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其抵御能力存在最大阈值。qRT-PCR分析发现,低温胁迫下EjICE1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表明低温胁迫影响枇杷EjICE1基因表达,本研究为培育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讨以枇杷为主要原料生产果肉果冻的最佳生产工艺及配方,通过选用合适的枇杷品种,经过护色剂浸泡及热烫处理,包装材料选用8μ厚度的高阻隔材料(EVOH),制得的果肉果冻产品在保质期9个月内不产生褐变现象。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枇杷果肉果冻的最佳风味配方为白砂糖添加量15.5%,卡拉胶添加量0.4%,魔芋粉添加量0.4%,柠檬酸添加量0.3%。  相似文献   

13.
<正>枇杷,别名卢橘,为蔷薇科、枇杷属常绿果树,是药用、食用兼用的植物。枇杷在我国南方各地普遍栽培,主要栽培于四川、江苏、浙江、福建、云南、安徽、上海、广东、广西、海南、湖北、湖南、河南、江西、贵州、陕西、西藏、台湾等省(市)区。一般在9月份至次年1月份开花,枇杷果(琵琶果)在4月份至6月份成熟,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品种。我国是枇杷的主产地,其栽培面积达11万公顷,产量39万吨,产量约占全  相似文献   

14.
大五星系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于1978年通过实生选种育成的优质大果型枇杷新品种,因其脐部呈大而深的五星状,故命名为大五星。由于其品质优果形大,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银奖(枇杷类最高奖),在成都龙泉市场售价高出其他优质品种1~2倍。品种特性经疏果后,平均果重81g,最大194g,是目前国内果实最大的枇杷品种。果实椭圆形,脐部呈极大而深的五星状,皮橙黄色,绒毛浅,果肉橙红色,柔软多汁,种子2~3粒。可溶性固形物14.6%,糖12.8%,可食率78%。在成都地区9月下旬至次年1月为花期,果实5…  相似文献   

15.
<正>成熟枇杷果色黄艳、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是露地栽培上市最早的水果之一,深受消费者垂爱。枇杷果自然状态下只能存放10~15天,过期腐烂较快,对栽培者的经济效益、上市期影响较大。科学储藏保鲜好枇杷果,既保产、增值明显,又可延长供市期。一、科学采收1.品种、水肥管理与储藏性的关系红肉枇杷品种肉感较粗、皮较厚,相对较耐储藏,如朝宝、大红袍等;白肉枇杷品种果肉白色或乳白色,肉感细嫩、皮薄,耐储性较差,如华白一号、黄蜜等。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果袋对大五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枇杷产量,生产精品枇杷,于2013年4-5月在贵州省余庆县进行了枇杷不同果袋套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枇杷大五星品种果实套袋后果实橙黄色、茸毛多、果锈少,未套袋(CK)的果实橙红色、茸毛少、果锈多,果袋外黄内白、外黄内黑、外黄内黄的平均单果重与未套袋(CK)的平均单果重43.00 g相比,分别增加11.54 g、11.19g、7.22g,耒套袋的日灼率11.50%、鸟食率9.5%、裂果率11.2%、农药残留抑制率1.60%,套袋处理的日灼率0、鸟食率0、裂果率1.9%~2.2%、农药残留抑制率0.枇杷采用套袋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防止日灼和鸟害,降低裂果率,减少果实农药残留和大气污染.综合各因素分析,建议在贵州省枇杷种植区推广应用外黄内白或外黄内黑的双层果袋套袋.  相似文献   

17.
以枇杷为研究对象,研究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对枇杷罐头中枇杷质构的影响。采用质构仪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枇杷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护色处理、杀菌条件、灌汤条件和冷却温度对枇杷罐头中枇杷的硬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枇杷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果,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总结了以枇杷果肉为原料的枇杷饮料、枇杷果酒及枇杷罐头等目前现有的枇杷食品的加工,以及以枇杷果核为原料的功能性成分的加工,阐述了枇杷果实的加工研究进展,并且对未来的加工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枇杷加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枇杷是生长于我国南方的珍稀水果之一,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地区。生产无公害水果、提高种植效益是广大果农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枇杷种植效益,为人们提供高品质枇杷,阐述了重庆市大足地区枇杷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与广大同业者共同探讨枇杷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枇杷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福建省云霄县种植有枇杷十多万亩,被誉为枇杷之乡,枇杷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枇杷果实大,果肉软、多汁、味甜,有润肺、止咳等功效。为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近几年笔者在云霄县东崎、高田和大坑等村,进行枇杷无公害高产栽培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既实现枇杷增产,又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售价,每亩约增收1 500元。现将总结出的枇杷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