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2年对诸暨市山下湖镇西泌湖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耕层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通过与2008年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数据比较,分析农田地力变化,指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项目建设成效,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标准农田地力状况分析,阐明了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提出了露地和大棚设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的技术措施,为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浙江省建德市标准农田地力状况分析,阐明了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壤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提出了露地和大棚设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的技术措施,为建德市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宁波市辖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功能区地力水平总体良好,一、二等田分别占总调查面积的86%和14%;但也存在着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均衡、部分田块土壤偏酸或水溶性盐总量较高或质地偏粘等现象。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培肥改良建议,为保障当地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耕地地力逐年下降是长期潜在的危害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按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开展标准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在摸清标准农田地力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嘉兴市秀洲、嘉善、平湖县(市、区)2009年项目(面积4015.6 hm2)实施了秸秆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翻耕加深耕作层、调整土壤酸度、改善农田排灌等技术措施。2年后对该项目进行地力培育的成效评估,结果显示,由二等田(地力综合指数0.60~0.80)提高到一等田(地力综合指数0.80以上)的面积占65.89%,未达到一等田的地力综合指数也提高0.04~0.10。文章分析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技术问题,并提出嘉兴市高标准农田的地力建设目标应为一等田。  相似文献   

7.
泗县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建东 《农技服务》2012,29(2):238-240
结合耕地地力相关调查,分析了泗县目前粮食生产现状、耕地地力等级生产水平和存在问题,从改善耕地地力、推广实用技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及加快土地流转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粮食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8.
耕地地力逐年下降是长期潜在的危害粮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培肥地力是稳定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需要,培肥地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根据《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要求,2008年开始对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标准农田的地力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初步了解了全镇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现状。结果表明:全镇标准农田地力状况总体不高,相当一部分农田急需培肥改良。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熟化耕作层浅薄、主要土壤养分供应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对该区域农田培肥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浙江省农业厅制订的地力评价体系,通过调查和采样检测,对鄞州区2万余hm^2的标准农田进行了分等定级,并围绕粮食生产能力,对各区块地力状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入手,分析了鄞州区粮食生产利害因子,提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冯忠平  王仪春  王旭阳  王云华  陆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87-12587,12606
按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开展标准农田地力分等定级,摸清湖州市标准农田地力质量状况。根据综合地力指数,将标准农田评定为三等六级。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酸化趋势明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但是缺磷钾面积所占比例依然很高。通过调查评价,湖州市标准农田质量以一等和二等田为主,分别占46.6%和53.0%,总体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明1988年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与时空演变特征,为地力提升和实现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方法】结合水稻土实际情况,并参考生产力模型、土壤质量系数模型等修正得出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PI)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BPI)的计算公式并验证,同时以全国水稻土监测数据资料为基础,将统计所得的各肥力指标和权重因子采用数值归一化处理,运用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和土壤基础地力指数模型方法综合分析;并进一步与产量和基础地力贡献率相结合验证,从而定量地分析出中国粮食主产区间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高低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8-2012年间,长江中下游、东北、西南以及华南4个区域稻田土壤基础地力BPI值(P<0.05)与土壤生产力PI值(P<0.01)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长江中下游区的BPI值增幅最大,从0.031上升至0.108,增幅为248.4%,其次为华南区,从0.127上升至0.289,增幅为128.0%,东北区的BPI值到2012年为止,增幅为71.7%,西南区BPI值从0.028上升至0.046,增幅为65.8%;而长江中下游区、东北区、西南区和华南区土壤生产力水平(PI值)平均每年分别升高0.0015、0.0042、0.0022和0.0113。各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BPI值)与相对应的施肥区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即各施肥区水稻产量随着稻田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而呈增加趋势,即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可以实现土壤生产力的提高。25年来4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水平(BSPI值)以长江中下游区为最高,华南区土壤基础地力最低,而西南区略高于华南区,但二者差异较小;而最近10年(2003-2012年)间,长江中下游区的BSPI值也明显高于其他3区,西南区土壤基础地力水平最低,东北区与华南区无明显差异;并且区域间BSPI值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基础地力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结论】近25年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稻田土壤生产力均随时间不断提升,长江中下游、东北、西南和华南4区稻田土壤基础地力BPI值与相对应的施肥区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基础地力的提升还可以实现土壤生产力的提高。提出了全国尺度上土壤基础地力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近10年来(2003-2012年)农民习惯性耕作施肥管理水平下,各区域土壤基础地力的高低顺序为:长江中下游区>东北区≥华南区>西南区;而在全国尺度上,稻田BSPI值越高,无肥区产量也越高,基础地力贡献率也越高;反之,基础地力越低,水稻产量也就越低,基础地力贡献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8、2009、2010年连续3年的土壤地力调查和农户习惯施肥调查,结果表明,椒江区标准农田土壤质量总体良好,而低等田则主要存在高pH、低有机质及有效磷含量低等问题.针对此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土壤培肥对策,为标准农田质量提升以及低等田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7年齐河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小麦、玉米平均单产,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得出了耕地地力变化情况以及当前耕地地力现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原因和当前耕地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培肥地力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摘要:由于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导致部分已建标准农田没有达到预期的吨粮田标准。为确保粮食安全,浙江省农业部门组织力量对已建标准农田开展全面的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文章提出了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开发了“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系统”,实现数据管理、地力评价与统计分析等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一等、二等、三等标准农田分别占33.2%,60.7%,6.1%,通过实地检验,评价结果符合生产实际。该项研究可为今后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嫩江市始终把地力提升作为高标准农田的核心建设内容,2019年以来,已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实施地力提升工程27万亩.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中取得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江市耕地面积减少,后备资源不足。通过地力调查,寻求稳总产的新途径。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土壤的自然肥力性状退化,作物抗逆性减弱,严重缺钾;农田基础设施差,障碍层位高,土体结构差。由此提出改良土壤、改造低产田的对策,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稳定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肥力是土壤的基本特征。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是水分和养分等土地因素限制光能的转化和利用。即或是地力较高,如果只用不养或用多养少,土地肥力也会逐渐变低。因此,培肥地力是农业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1农田物质循环与养分平衡1.1农田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系统农田物质循环是人类在特定的气候、地质、土壤、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质量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合理利用不同耕地质量的土地,提高耕地的保护与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掌握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土壤养分状况。【方法】以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耕地地力等级和土壤养分的基本状况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耕地地力等级以三等、四等和二等为主,土壤有机质以三级(54.87%)、二级(24.20%)和四级(17.03%)为主,土壤有效磷以二级(39.49%)、一级(31.16%)和三级(24.49%)为主,土壤速效钾以四级(42.21%)、五级(23.47%)和三级(14.99%)为主。【结论】一等地力等级耕地面积少且分布不均,二等地力等级耕地大面积分布在山区地区,三等和四等地力等级耕地空间分布较为均匀、遍布整个粮食生产功能区,五等地主要分布在山区,粤东、粤西和珠三角的肇庆,六等地在珠三角肇庆、广州、东翼揭阳、山区河源等地分布较多;土壤养分等级以三四级为主,不同养分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永康市以1 370 hm2标准田为对象,从2009年开始连续4年实施地力提升,通过采取一系列地力培肥措施来提升综合地力指数。结果表明,经连续4年地力培肥,1 370 hm2标准农田基本达到了提升1个等级的目标,土壤容重下降、耕层厚度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