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固特沙漠东南缘两种深根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土壤、根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平板划线法研究根际土壤、跟外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其根际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发现细菌占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中的多大多数。每种植物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在不同土层有相同的波动变化规律。根际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植物不同土层也呈现差异性分布。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除多枝柽柳根际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在0-50 cm和200-250 cm土层呈现负效应,其余样本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2种深根植物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不同土层深度根际土壤、根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平板划线法研究根际土壤、跟外土壤微生物数量,并对其根际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细菌占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中的绝大多数。每种植物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在不同土层有相同的波动变化规律。根际真菌、放线菌在不同植物不同土层也呈现差异性分布。根际细菌数量、微生物总数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根际真菌、放线菌数量排序为疏叶骆驼刺>多枝柽柳。除多枝柽柳根际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在0~50 cm和200~250 cm土层呈现负效应,其余样本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不同生长期内根际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根际效应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作用,为北方大型灌区盐碱化农地土壤的植物改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土著耐盐牧草紫花苜蓿为试验植物,通过盆栽根袋模拟装置,采集分析不同生长期内(20、40和60 d)紫花苜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盐分和养分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紫花苜蓿的生长,其根际土壤的电导率、pH、Na+、K+、Mg2+、Cl-和CO32-含量逐渐降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Na+/K+和Cl-/SO42-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根际土壤中Cl-/SO42-相对于非根际土壤降低程度较明显.非根际土壤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根际土壤中总氮含量相对稳定,总磷含量降低,速效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紫花苜蓿根际效应可降低河套灌区盐碱化土壤的pH、电导率和主要盐分离子浓度,提高磷的有效性,有助于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及有效肥力的增强,且其影响作用随紫花苜蓿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园林植物琼花(Viburnum macrocephalum)不同器官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细弱剪股颖(Agrostis tenu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琼花叶片水浸液对白三叶种子的化感作用最强,其次是根、茎,对白三叶果实的化感作用最小。琼花根际土壤水浸液对双子叶植物白三叶、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对单子叶植物黑麦草、细弱剪股颖的化感作用较为轻微。琼花叶片水浸液对受体种子萌发的影响强于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琼花叶片水浸液对白三叶、细弱剪股颖、黑麦草、紫花苜蓿4种植物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柽柳和白刺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青海柴达木地区2种植物的耐盐性,为青海地区更加合理地利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幼苗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各幼苗在不同含盐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5%(对照),0.40%,0.50%,0.60%,0.70%,0.80%)土壤中的生长情况及其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显著抑制2种幼苗的生长,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株高、地径增长量和全株鲜质量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生长的影响大于柽柳;2种幼苗干质量下降率在盐胁迫的影响下基本无明显差异。(2)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叶片Na+、K+含量及Na+/K+值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叶片Na+、K+含量的影响大于柽柳。(3)含盐量低于0.40%的土壤对2种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基本相同;含盐量高于0.60%时,盐胁迫对白刺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柽柳。【结论】盐胁迫对白刺生理与生长特性的影响大于柽柳,柽柳具有更强的耐盐性,在青海柴达木地区,柽柳更适合在更高(0.60%)含盐量的盐渍土中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维多利亚”和“金皇后”为材料,研究了H2O、20%PEG6000u、2%KNO3和2%KNO3-KH2PO3引发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在高盐胁迫(0.8%NaCl)逆境下发芽及幼苗素质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淀粉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根系脱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四种引发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维多利亚”、“金皇后”紫花苜蓿品种种子发芽指数,促进盐逆境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四种引发处理中,2%KNO3-KH2PO3效果最好,种子引发后显著提高了两个品种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干重,显著提高了CAT、α-淀粉酶活性和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花生//高粱间作下花生对盐胁迫的响应,以期为逆境栽培提供新的视角。【方法】本试验以耐盐花生品种(花育25)和耐盐高粱品种(辽杂15)为试验材料,在正常(N)和0.25%盐胁迫(S)条件下设置花生单作(SP)和花生//高粱间作(IP),分别为正常土壤条件下单作花生(N-SP);正常土壤条件下间作花生(N-IP);盐胁迫条件下花生单作(S-SP)和盐胁迫条件下花生间作(S-IP),共4个处理组合。通过连续2年进行田间种植箱模拟试验,测定花生盐耐受指数(STI)、邻体效应指数(RII)、Na+/K+和根际养分等指标,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花生//高粱间作模式下,花生RII均为负值,但在盐胁迫条件下,特别是连续种植2年后,S-IP处理组的负RII明显减弱,STI明显提高。在2019年,S-IP处理负RII较2018年降低了66.78%,相较N-IP处理降低了88.76%。2018和2019年S-IP处理STI相较S-SP处理均提高了27%左右。此外,花生//高粱间作有利于不同类型根系的发育,从而改变整体根系分布与结构并影响花生根际养分。其中N-IP处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相较N-SP处理平均升高6.19%,S-IP处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相较S-SP处理平均升高3.73%。盐胁迫条件下土壤钾素含量相较正常土壤条件显著增加,这可能是植物维持根际土壤Na+/K+稳态的初始防御响应,从而通过影响Na+、K+的选择性吸收与运输调控了花生体内Na+/K+稳态。相较S-SP处理,S-IP处理叶片Na+/K+降低了20.63%,叶片盐害系数(LSHC)减少了53.95%,光合潜力和光能转化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干物质积累能力和产量潜力也得到提高。其中S-IP增产潜力最为明显,相较2018年,2019年S-IP处理产量增加了17.95%。【结论】盐胁迫下连续花生//高粱间作能有效缓解花生的负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花生盐耐受指数,并通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调控花生Na+/K+稳态缓解盐胁迫,维持了干物质积累能力和提高了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侧柏根际土壤提取物对萝卜、紫花苜蓿、刺槐、侧柏等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侧柏根际土壤提取物对该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在提取物浓度较低时,对该4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相同浓度的侧柏根际土壤提取物对该4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存在差异,对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的抑制作用:侧柏>刺槐>紫花苜蓿>萝卜;对平均发芽速率的影响为:紫花苜蓿>侧柏>刺槐>萝卜;对幼苗根长生长的抑制:萝卜>紫花苜蓿>刺槐>侧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生长特性与功能(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相关性。采用分室根箱装置,以玉米(Zea mays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宿主植物,选取7种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黏屑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以不接种为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菌根侵染率、根外菌丝密度、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磷/锌吸收量、植物根系AMF gDNA丰度以及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R.intraradices、G.versiforme、C.etunicatum的玉米和紫花苜蓿根系侵染率及根外菌丝密度较高,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均表现为正效应;C.claroideum、A.scrobiculata、D.spurca根系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较低,C.claroideum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磷吸收表现为促进效应,而对玉米表现出抑制效应,后两者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无显著效应或抑制作用;AMF的生长指标(菌根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与菌根生长效应以及磷、锌吸收效应之间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根系AMF总侵染率对玉米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9.0%,77.6%和74.1%;菌丝侵染率对紫花苜蓿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6.5%,72.6%和74.0%;此外,仅紫花苜蓿根系AMF gDNA丰度与根系总侵染率显著正相关,玉米根系ZmPht1;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菌根磷吸收效应显著正相关。综上,AMF的侵染指标显著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效应,AMF gDNA丰度可作为表示AMF生长的指标,但因植物而异,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MF吸磷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法(Miseq测序平台)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2种多年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骆驼刺根际土壤中细菌分为16门、33纲、67目、129科、320属,柽柳根际土壤中细菌分为14门、30纲、66目、125科、335属;骆驼刺根际土壤中真菌分为8门、13纲、36目、58科、104属,柽柳根际土壤中真菌分为8门、13纲、34目、59科、92属。2种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种间存在差异,真菌差异大于细菌且丰度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园林植物红叶李Prunus ceraifela不同器官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剪股颖Agrostis tenuis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中种子萌发实验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幼苗生长实验采用温室盆栽法。结果表明:在50 g·L^-1浸提液质量浓度下,红叶李根、茎、叶水浸液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叶〉根〉茎;红叶李落叶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白三叶种子萌发也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在测试质量浓度范围内,红叶李叶片水浸液对白三叶和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剪股颖和黑麦草则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红叶李叶片水浸液对白三叶和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对剪股颖和黑麦草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4种植物对红叶李化感作用的平均敏感性强弱顺序为剪股颖〉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其中紫花苜蓿的平均敏感指数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结果为从化感角度提高红叶李的园林配置水平提供了依据。图1表6参18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下不同盐生植物渗透调节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种柳树(Salix)、3种柽柳(Tamarix)和2种白刺(Nitraria)的1年生苗在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 mmol/L)NaCl胁迫30 d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后8个树种叶片中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抵御盐胁迫,柳树和白刺中的可溶性蛋白增加,可溶性蛋白不是甘蒙柽柳和刚毛柽柳的主要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各树种根茎叶中Na+和Cl-显著增加,白刺的Na+和Cl-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柳树和柽柳,3种柳树K+下降,柽柳和白刺各部位K+种间差别较大,各离子在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分布存在差异,K+/Na+总体来说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可见,不同渗透调节物质在不同盐生植物中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植物的耐盐机理和种间差异对植物在盐胁迫下用于渗透调节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及其含量变化以及在各器官组织中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通过田间、盆栽、根箱试验对间作套种种间根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对根际微生态理论在间套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根际效应对间作作物产量优势具有重要贡献,边行增产的84.4%(小麦-玉米)和53.6%(小麦-大豆)中,根际交换作用的贡献分别为37.8和2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碱性盐NaHCO3(50~300 mmol/L)对桧柽柳幼苗进行盐碱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分析NaHCO3对桧柽柳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桧柽柳不能抵抗较长时间200 mmol/L以上NaHCO3的重度盐胁迫;但桧柽柳在50、100 mmol/L NaHCO3的盐胁迫下能长时间较好地生长,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生境异质性对AM真菌的影响,以内蒙古磴口、宁夏平罗和甘肃敦煌盐渍化地区中刺槐、新疆杨和柽柳为对象,分析不同树种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根内AM真菌侵染状况及根际球囊霉素质量分数、AM真菌的菌丝密度和孢子密度,确定生境(如树种、土壤因子及气候条件)与AM真菌特性间的关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种和样区位置对AM真菌的总侵染率、菌丝侵染率、丛枝侵染率、孢子密度、菌丝密度、总球囊霉素质量分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变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对AM真菌特性的影响最大,且其影响与树种和气候条件有关;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因子及气候条件主要影响刺槐根际AM真菌的菌丝密度和孢子密度、柽柳根际的菌丝密度、新疆杨根内的丛枝侵染率、菌丝侵染率及其根际的孢子密度。以上结果表明,盐渍化地区AM真菌特性具有生境异质性,且其异质性主要由土壤因子的变化所致,而树种和气候条件对AM真菌特性的影响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美国WL系列的5个包衣紫花苜蓿品种种子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发芽特性,筛选出适宜不同盐浓度的苜蓿品种,为紫花苜蓿推广种植提供依据。试验使用人工气候箱,采用纸上发芽法,滤纸作为发芽床。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各品种的苜蓿种子,包衣完整无破损,每皿50粒,试验设7个浓度梯度:0、20、40、60、80、100、120 mmol/L,每个品种3组重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每天记录当天的发芽数目,各个梯度的盐溶液在种子的生长阶段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单株鲜重、幼苗根长、幼苗茎长、叶重、根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有不同影响,对数据进行测定分析后,结果发现:(1)在20~60 mmol/L盐溶液中的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良好,说明紫花苜蓿种子能够在弱盐环境中正常发芽。(2)5种紫花苜蓿种子对盐的耐受性由高到低排列为:WL903>WL168HQ>WL343HQ>WL353LH>WL363HQ。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美国WL系列的5个包衣紫花苜蓿品种种子在不同盐浓度下的发芽特性,筛选出适宜不同盐浓度的苜蓿品种,为紫花苜蓿推广种植提供依据。试验使用人工气候箱,采用纸上发芽法,滤纸作为发芽床。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各品种的苜蓿种子,包衣完整无破损,每皿50粒,试验设7个浓度梯度:0、20、40、60、80、100、120 mmol/L,每个品种3组重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每天记录当天的发芽数目,各个梯度的盐溶液在种子的生长阶段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单株鲜重、幼苗根长、幼苗茎长、叶重、根重、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有不同影响,对数据进行测定分析后,结果发现:(1)在20~60 mmol/L盐溶液中的紫花苜蓿种子萌发良好,说明紫花苜蓿种子能够在弱盐环境中正常发芽。(2)5种紫花苜蓿种子对盐的耐受性由高到低排列为:WL903WL168HQWL343HQWL353LHWL363HQ。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能够与陆地80%~90%的维管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产生的地下菌丝体网络连接着植物根系、土壤及根际微生物。目前,丛枝菌根真菌被认为是提高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工具。该文从石油对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的帮助及与其它微生物及物质共同作用提高石油修复效率等方面做以阐述。未来研究方南有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并选择针对不同石油及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组合,并建立组合库;(2)利用分子手段及基因工程等技术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石油的降解或者提高宿主植物对石油的耐受性或降解等机制等;(3)关注菌丝际生态功能区,以“共生功能体”的概念入手深入挖掘,探究植物、根际及菌丝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期对未来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柳条根系土壤对营养物质富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工程施工的最佳植物材料。[方法]在现场岸坡扦插4种柳条(垂柳、杞柳、柽柳、馒头柳),比较不同植物材料对环境的适应性、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养分指标及根际土对营养物质的富集作用。[结果]4种柳条成活率均在84%以上,垂柳的平均基径最大,而柽柳的枝条生物量最大、株高最高。比较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养分指标可知,垂柳和馒头柳的根际土全氮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垂柳的根际土全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4种柳条根际土的有效磷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p H均低于非根际土;垂柳、杞柳、柽柳的根际土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垂柳和馒头柳对土壤全氮有很高的富集效应;垂柳对土壤全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4种柳条均能有效地将有效磷富集在根际土中。[结论]可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筛选不同柳条品种用于岸坡扦插。  相似文献   

20.
以微咸水灌溉下耐盐植物胡杨、柽柳和四翅滨藜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主要光合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了观测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光强在0~2 000μmol.m-2.s-1范围内,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随光强变化均表现为柽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胡杨次之,四翅滨藜较小;(2)光强为400~2 000μmol.m-2.s-1时,3种耐盐植物的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大小顺序为柽柳>胡杨>四翅滨藜,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却表现为四翅滨藜>柽柳>胡杨;(3)光强在0~400μmol.m-2.s-1时,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WUE)表现为胡杨较高,柽柳次之,四翅滨藜较小,但是四翅滨藜的胞间CO2浓度(Ci)高于胡杨和柽柳。综合比较3种耐盐植物中,四翅滨藜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蒸腾耗水较少,属于节水型树种;而胡杨和柽柳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蒸腾耗水较高,属于相对耗水型树种。此外,四翅滨藜、胡杨和柽柳能适应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逆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