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FVB-GFP小鼠为实验动物,从怀孕第12 天开始,对小鼠进行连续1周的灌胃处理,然后对子一代青春期小鼠的子宫、肝脏、乳腺导管形态、乳腺干细胞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对纳米银在乳腺癌发生中产生的作用进行评估。灌胃时,将10只3月龄雌性小鼠平均分为2组,分为对照组(超纯水)和纳米银处理组(50 mg·kg-1),在子代小鼠生长到3月龄时,收集子宫、肝脏等脏器和乳腺组织并进行乳腺干细胞的培养。结果表明,孕期纳米银暴露可以改变子代小鼠乳腺导管的发育,产生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影响乳腺干细胞的数目与形态,改变乳腺干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CR、BALB/C以及C57三种品系的雄性小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睾丸炎(EAO)的易感性。[方法]将每种品系的12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EAO组,每组6只。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每次0.2mL,注射3次,两次间隔2周。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的PBS;EAO组小鼠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的同系睾丸匀浆。在第一次免疫注射50d后,取小鼠附睾尾与输精管检测精液品质;取小鼠睾丸制作切片,HE染色后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ALB/C小鼠EAO组的精子密度显著降低,ICR与C57小鼠EAO组的精子密度无显著变化;3种品系小鼠EAO组的精子活力和活率都显著降低;BALB/C小鼠EAO组的睾丸损伤严重,ICR与C57小鼠EAO组的睾丸损伤不太明显。[结论]由此表明,BALB/C品系的小鼠比ICR与C57小鼠更易诱导EAO。  相似文献   

3.
小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与人类肥胖最为接近的高脂饲料所致单纯性肥胖模型,为肥胖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ICR和KM 2个品系的小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高脂饲料试验组和普通饲料对照组,测定小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湿重、同视野脂肪细胞数量及血液指标。[结果]ICR雌性小鼠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不同品系的小鼠对高脂饲料的要求不同,相同品系不同性别的小鼠也需要不同的高脂饲料诱导营养性肥胖模型。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系小鼠精子冷冻及冻融精子体外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小鼠精子冷冻、冻融精子体外受精的方法,进行小鼠保种、引种、生物净化及品系标准化的可行性研究,并初步探究小鼠精子冷冻的影响因素。实验选用同一年龄5种不同品系小鼠分别进行精子冷冻、复苏,并比较各品系冷冻效果及冻融精子的体外受精(IVF)率。结果显示,冷冻后各品系小鼠精子复苏存活率约在15%~50%之间;冻融小鼠精子体外受精结果随遗传背景的不同差异显著,受精率分别为:KM小鼠68.4%、ICR小鼠30.3%、DBA/2J小鼠47.2%、C57BL/6J小鼠6.8%、BALB/cA小鼠25%。冻融精子IVF得到的胚胎可以耐受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5.
小鼠生物量定性检测法检测细菌发酵产生的河豚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ICR品系小鼠生物量定性检测河豚毒素的标准曲线,并将其应用于细菌发酵液中河豚毒素的检测中,取得较理想的结果,冷冻干燥后得到海藻希瓦氏菌,其菌体部分的产毒力为2.06μg/ml,菌液部分为1.53μg/ml.  相似文献   

6.
利用建立的小鼠微卫星检测方法,对来源于2个单位的近交系BALB/c小鼠和封闭群ICR小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发现A单位BALB/c小鼠发生了遗传污染,有部分小鼠在部分微卫星位点发生了变异,而B单位BALB/c小鼠在所有的检测位点上的结果都与预期的BALB/c小鼠位点一致;对ICR 小鼠分析结果发现A单位ICR小鼠在22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379,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308,属中度多态,B单位ICR小鼠的平均杂合度为0.287,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227,属低度多态.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可用于检测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质量,也可用于分析封闭群小鼠的遗传多态性,为一种有潜力的实验动物遗传学检测标记.  相似文献   

7.
刘慧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90-1492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LB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选2~5日龄的ICR小鼠,采用多次贴壁法纯化精原干细胞培养3 d,加入不同浓度的LBP,利用MTT比色分析法和Brdu增殖细胞标记法,检测不同浓度LBP对体外培养精原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用LBP处理后的精原干细胞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高浓度的LBP(200μg/ml)对精原干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结论]LBP能够促进精原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以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C57BL/6转基因小鼠为模型,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雌性青春期小鼠乳腺发育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的潜在机制。将15只3周龄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超纯水)、低剂量处理组(50 mg·kg-1)和高剂量处理组(250 mg·kg-1),在相同的时间点每天灌胃1次,持续28 d。将3周龄小鼠暴露于纳米二氧化钛至第7周,分析其对小鼠子宫形态、肝脏指数、乳腺导管发育的影响,并通过检测乳腺导管Ki67和ERα的表达,探究纳米二氧化钛影响小鼠乳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剂量纳米二氧化钛暴露显著增加乳腺导管末端芽的数量、提高乳腺导管Ki67和ERα的表达,高剂量纳米二氧化钛暴露导致乳腺导管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河南地方野生小鼠与近交系小鼠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20个随机引物,对河南地方野生小鼠及其他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36个多态性引物,检测到380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304条,且野生小鼠具有若干特异条带,反映出野生小鼠与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间存在遗传差异。多态性分析表明,野生小鼠与PWK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为0.009 24,遗传关系最近;与DDK遗传距离指数为0.011 30,遗传关系最远。试验结果表明,河南地方野生小鼠与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之间有遗传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同时也证明RAPD技术可以很好地用于检测小鼠品系间的遗传变异及区分不同的小鼠品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Ames试验、精子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检测之江菌素诱变性.结果表明,用低浓度(0.05 μg/皿)至高浓度(500 μg/皿)6个梯度的之江菌素样品处理后,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TA97a,TA98,TA100,TA102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超过其自发回复突变菌落数的两倍;用461.52,230.76,115.38 mg/kg 3个剂量处理ICR雄性小鼠,低、中剂量组精子畸形数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呈显著差异(P<0.05),但无剂量反应关系;576.9,115.38,57.69 mg/kg 3个剂量未能诱发ICR雄性小鼠的微核增加,对细胞分裂亦无明显影响,表明各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之江菌素是一种非诱变剂.  相似文献   

11.
近交系小鼠微卫星位点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设计了 3 4对特异性引物 ,以 PCR方法对部分近交系小鼠基因组微卫星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在所有 3 4条引物扩增带中 ,有 2 5个微卫星位点的长度在不同品系小鼠中存在差异 ,不同品系小鼠之间微卫星长度多态性差异在3 8.3 %~ 5 8.8%之间。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是一种快速、经济的遗传监测近交系动物的方法 ,微卫星位点提供了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又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方法,并结合C分带技术,对C_(57)BL/6N和BALB/C近交系小鼠的染色体组型特征及Y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位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鼠品系间组型无明显差异;C_(57)BL/6N的第19号染色体为该品系的标志染色体;Y染色体在两个不同品系中的相对位置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扩增对近交系小鼠5个品系的1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DDK与B6品系之间有多态性的引物2个,实验室品系和野生小鼠品系之间的差异较大.利用这1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可以将5个小鼠品系区分开采,尤其是D14Mit6在5种小鼠品系中表现出更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年ICR小鼠在新物体再认任务和六臂辐射状水迷宫(RAWM)中的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及其与血清甲状腺素(T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物体再认试验中12月龄与6月龄ICR小鼠间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RAWM中,12月龄小鼠较6月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12月龄小鼠血清TH水平(FT3,FT4)低于6月龄小鼠,且FT3水平既与小鼠的空间性学习能力相关,又与记忆能力相关,而FT4仅与空间性学习能力相关。这些结果提示血清TH水平下降可能参与了中年ICR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  相似文献   

15.
实验小鼠感染小鼠肝炎病毒后的抗体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HV-A59标准毒株通过3种途径(腹腔、滴鼻、灌胃)对6个品系的实验小鼠(BALB/c、C57、nu/nu、NIH-Ⅲ、IL-4T、IL-10T)进行了病毒感染。通过检测小鼠感染后1个月内不同时段的抗体变化,发现小鼠在感染MHV后,血清转阳一般发生在感染后5-7 d,3周左右特异性IgG水平达到高峰;而特异性IgM水平出现上升时间比IgG早,3 d左右开始升高,7 d到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不同品系小鼠由于遗传背景不同,对MHV的易感性和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感染途径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腹腔感染MHV的小鼠抗体转阳时间和IgG、IgM高峰水平出现的时间都较滴鼻和灌胃途径早,而滴鼻感染MHV后小鼠抗体转阳时间出现较晚,但其维持时间较长,认为MHV感染后产生免疫力的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途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年C57BL/6和ICR小鼠感觉运动能力的改变及实验装置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 mm和14 mm直径钢质平衡杆上,中年C57BL/6小鼠的平衡时间缩短,且雌鼠和雄鼠在10 mm直径钢杆上均可显示年龄效应.中年C57BL/6小鼠在紧绳实验中的悬挂时间和转换分也减少,但仅转换分在雄鼠显示年龄效应;中年ICR鼠在6 mm和14 mm直径钢杆上的平衡时间延长,且雌鼠和雄鼠在2种钢杆上均可显示年龄效应,但紧绳任务的悬挂时间和转换分均无年龄和性别差异.这些结果提示中年小鼠有感觉运动能力改变,但改变模式因任务和品系而异,平衡木的大小和形状影响年龄效应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健康ICR小鼠肠道菌群对大豆异黄酮有稳定转化作用。本研究选用合适抗生素对健康ICR小鼠进行连续灌服,使ICR小鼠在不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状况下完全丧失对大豆异黄酮的转化能力,并对该类完全丧失转化能力的ICR小鼠灌服大豆异黄酮还原菌株Niu-O16的微胶囊,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菌株Niu-O16在ICR小鼠体内定植情况。结果表明:用420mg/mL浓度的阿奇霉素连续灌服1周,可使ICR小鼠完全丧失对大豆异黄酮的转化能力,停药后20d左右,ICR小鼠恢复其对大豆异黄酮的转化能力;经抗生素处理的ICR小鼠在停止灌菌后,2周内可检测到其粪便菌群具有与菌株Niu-O16完全相同的转化作用,而同样经抗生素处理未灌菌的对照则未检测到转化活性,表明菌株Niu-O16已在ICR小鼠体内进行定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cells,hESCs)能否在小鼠胚胎环境中生存并参与其各个组织器官的分化,为hESCs与小鼠囊胚嵌合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154枚受精后3.5 d(3.5days postcoitum,3.5 dpc)ICR品系小鼠囊胚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注射hESCs)、模拟注射组(注射针仅刺破透明带及滋养层细胞,但不注射细胞和溶液)及对照组(未注射),于注射后培养24 h统计囊胚完全孵化率。将稳定转染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含有9~15个hESCs的小细胞团块,显微注射入3.5 dpcICR品系小鼠囊胚腔内,注射后分别于3,24,48,69,77,94和116 h,在普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阳性细胞的定位与动态分布情况,并将嵌合体胚胎移植入假孕母鼠子宫内,分别于移植后第4天和第6天处死孕鼠,普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阳性细胞在整个小鼠胚胎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注射后24 h,试验组和模拟注射组的囊胚完全孵化率分别为73.6%和77.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8.3%)(P<0.01),有88.9%(32/36)的胚胎中的hESCs迁移并定位在小鼠内细胞团(ICM)及其临近的滋养层细胞上;体外培养48 h后,EGFP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减少;116 h后,只有1枚胚胎仍残留3~4个EGFP阳性细胞,且散在分布于ICM克隆之外。体内发育试验结果显示,将43枚注射后的嵌合体囊胚移植入6只代孕母鼠子宫内,获得了22枚脱膜,有17枚脱膜中含有胚胎,其中形态正常胎儿14枚,没有胚胎含有EGFP阳性细胞。【结论】hESCs很难与小鼠囊胚正常嵌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小鼠早期胚胎与皮肤成纤维细胞共生的微环境体系。【方法】分离培养EGFP纯合阳性成年ICR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取激素超排合笼后2.5 d小鼠8-细胞胚胎,通过显微操作系统将4~6个EGFP阳性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小鼠早期8-细胞胚胎中,转移发育到囊胚阶段的共生胚胎至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小鼠胚胎后,荧光显微镜下显示,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布到小鼠囊胚组成细胞中,参与小鼠囊胚组成。在发育到囊胚的共生胚胎中,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分布到小鼠囊胚细胞中的比例为93.73%(269/287)。在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下,2.60%(7/269)共生胚胎中EGFP阳性小鼠成纤维细胞参与小鼠胚胎内细胞团的组成。【结论】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小鼠早期胚胎能够形成共生的微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性信息素在不同种鼠间产生的行为关系,以及不同种间和不同性别鼠对其各自不同物种间的识别及其社会行为,运用Y型迷宫测试法,以不同鼠种之间雌/雄个体包皮腺分泌物作为单一气味源,对性成熟期的SD大鼠(Rattus norregicus)和ICR小鼠(Mus musculus)进行异种间气味吸引的行为学试验。结果表明:以ICR小鼠包皮腺分泌物作为气味源,雄性大鼠对雌性小鼠包皮腺分泌物的探究行为和修饰行为均高于对照,差异极显著;以SD大鼠包皮腺分泌物作为气味源,则表现为雄性小鼠对雌性大鼠包皮腺分泌物的探究行为次数均高于对照,差异极显著。雄性ICR小鼠对SD大鼠性信息素成分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而雌性ICR小鼠的性信息素成分对雄性SD大鼠的探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出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