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冷凉地区目前种植的玉米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少,从事早熟玉米品种选育的单位少,玉米产量较低,营养品质和抗性较差,无法满足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内蒙古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立足早熟玉米的生产区域优势和品种选育优势,开展了早熟玉米新品种选育,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性、提高秸秆利用价值、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为育种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了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内早 9.  相似文献   

2.
青贮玉米品种利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比我国与畜牧业发达国家青贮玉米的应用情况,对我国青贮玉米品种的选育利用和发展进行分析,指出了青贮玉米品种选育相对滞后的现状.2004 ~ 2012年9年间通过国家审定的青贮玉米品种仅27个,而且品种数量、水平均有待提高,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偏多,品种更新速度慢.借鉴国内外青贮玉米应用实际,为在畜牧业发达地区大力推广种植青贮玉米,提出了在重点发展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的同时,需要兼顾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的选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农大108和郑单95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就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的选育及推广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提出了制约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选育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的气候条件较复杂,有不同的生态类型,对玉米品种要求也不同,这就决定了辽宁省玉米品种类型具有多样性。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不断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持续加强高产、高效、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新品种选育工作,成功选育出了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新品种铁研123。重点分析了玉米杂交种铁研123的选育方式,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生育期的选择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而不同,同时兼顾产量和适宜机械化子粒收获的指标要求,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玉米母本的生育期以中晚熟为选育方向,父本以早熟为选育方向,杂交种黄淮南部中等熟期即可,黄淮北部以中早熟为主要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7.
几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是重要的遗传特性,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优良玉米自交系,是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的关键.近几年我所选育了几个抗病、抗倒、优质、株型较好的玉米自交系,如新 358、新 77、新 7(红)、新 4(白)、新北 542及新引进筛选的新 LY90ds和新 HC自交系.为测定其配合力,进而有目的地利用它们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我们再次利用骨干系测交法和莫惠栋的 p× q模式 [1],对新选系进行了配合力测定.为进一步论证骨干系测交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近几年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新01A3及其改良系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和创新是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关键。根据黄淮海地区杂种优势模式,选育和改良唐四平头类自交系,对黄淮海玉米杂交种的选育至关重要。通过研究玉米自交系新01A3及其改良系的选育过程,进而探讨了新01A3及其改良系作为亲本组配出的杂交种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驻玉309、金富36、创玉198等玉米新品种选育思路,剖析了当前黄淮海玉米区商业化育种面临的挑战.对种质资源改良创新,逆境胁迫选育自交系以及建立高效鉴定体系等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试图为进一步提高驻马店市乃至黄淮海玉米育种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京津唐区位于东华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之间,由于气候的特殊性,玉米品种类型相对单一;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关注该生态区玉米生产推广现状和玉米品种选育情况。对该区域的气候特殊性和生产主推品种进行了简单归纳总结,为该区域的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基本满足了玉米生产需求。但近年来,玉米单产长期处于徘徊状态,新品种选育没有显著发展,原因之一是种质基础相对狭窄,育种效率有待提高。因此拓宽种质基础已成为玉米新品种选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玉米生产历经自交系选育、杂交种组配:鉴定、品种比较、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审定、小面积试种、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玉米育种创造了世界玉米育种史上的奇迹,从早期的研发和推广杂交种,到后来攻克了玉米抗病育种技术的难关,以及从双交种过渡到更先进的单交种选育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玉米育种技术进入缓慢发展阶段,没有突破性进展,只是在抗病育种和籽粒品质上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并且及时育成了较抗病的新品种。尤其是近15年问,我国选育的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水平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突破性的玉米白交系。而选育优良的玉米自交系是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基础和关键,没有突破性的玉米自交系就不会有突破性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刘松涛  曹雯梅  郑贝贝 《种子》2020,(3):132-134,F0003
玉米杂交种玉农76是河南农业职业学院2012年选育的玉米杂交种,组合为牟994×牟389。本文介绍了玉农76的父母本特性和选育过程,阐述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探索了该品种高效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提高玉米产量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新品种的选育,为选育高产优质的青贮玉米新品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自交系 L1029 为母本、自交系 L282 为父本杂交选育出连青贮 101,并于 2022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20505。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玉米新品种选育方向,结合辽宁省玉米生态环境,在现有玉米杂交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符合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审定要求,以达到增产、稳产和优质的目的。总结了玉米杂交种九圣禾551的选育经过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玉米新品种选育方向,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生态环境,在现有玉米杂交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符合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新品种审定要求,达到增产、稳产和优质的目的。总结了玉米杂交种九圣禾257的选育经过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郑单508(原名0372 )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于200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995年以自选系“选03”为母本,外引系“昌7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1998、1999年参加了河南省夏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2000年参加了河南省夏玉米大区生产示范试验,并通过了农业部郑州 (河南省农科院)谷物品质鉴测中心分析和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田间抗病鉴定试验。2 产量表现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1998年平均单产7116kg hm2,比对照种豫玉12增产13.2%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玉米自交系14PXM9700的选育过程与特征特性,研究了自交与杂交种子的生产过程,总结了自交系选育方法与杂交品种选育方法,以期为自交系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自交系快速选育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自交系的选育是玉米育种工作的基础。目前,玉米育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传统育种方法选育一个自交系至少需5~7年,育种周期长、工作量大,特别是在一年一季的北方,育种进程更加缓慢。各个育种单位都采取南繁加代来加快玉米品种选育进程。但是,南繁加代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玉米育种技术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加速玉米育种进程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20.
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辉 《中国种业》2013,(5):48-49
概括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意义、育种目标、实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选育技术,总结了组配玉米杂交种、品种比较过程中运用的诸多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